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案迷踪-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很清楚,阵地上除了还剩下一点手榴弹,弹药也基本告罄。就这几十个人,只要鬼子一个冲击,就会全部成为烈士。他思前想后,最后似乎是下了决心,对渡边说道:“那我也提出我们的条件:双方停火1小时,我部不携带武器,利用这个时间安葬烈士遗体;1小时后,我们再具体谈投降条件!”
渡边面露难色,回答道:“长官,我只负责劝降,没得到这个授权!”
李助国告诉他:“你回去,将我的要求带给波田,如果同意,就摇三下白旗!”
渡边答应了一声,又举着白旗回到了日军阵地。
残余的战士向李助国围拢过来,其中就有小朱医生。战局发展到此番情形,抢救伤员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小朱医生也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手榴弹。他眼泪汪汪地问:“参座,我们真的要投降吗!”
李助国看着这些被硝烟和烈焰熏得黑乎乎的年轻脸庞,说道:“弟兄们,作为军人,我们已经为国为民,拼尽了全力,无论选择战死还是投降,你们都是川军的英雄,都是中华好男儿!我现在以一个老兵名义,请求你们为358团再做最后一件事:把这些烈士安葬好!安葬到他们选定的墓穴去,让他们回‘家’。然后,你们自己选择,我绝不为难大家!”
“那参座你呢!”小朱医生连忙问。
“我老了,也累了,想歇歇了。给我留半箱手榴弹,其他的,你们看着办吧!”李助国无力地闭着眼睛坐在弹药箱上。
“参座,对面白旗摇了三下!”一个战士喊道。
李助国站起来:“弟兄们,赶快收拾烈士遗体!小朱医官,你负责带领他们~”
李助国来到方天觉面前,用手粘着自己的唾沫,仔细清理了战友身上血污,将方天觉遗体用千穿百孔的军旗认真包裹好,抬起右手,对这位老战友敬了最后一个军礼,“把团长和团旗一起安葬了吧!”
几十名伤残的中国士兵忙碌着,他们将烈士们的遗体一个个安葬在他们生前选择的“家”。
小朱医生尽军医最后义务,尽量为战友擦拭血污,缝合伤口,让他们走得体面,安心。
四面的鬼子也渐渐包抄过来,刺刀在墓地周围围成一圈。
战士们好像没看见似的,专心致志地挖土、填埋,安葬着战友的遗骨。
当这些安葬好全部烈士后,这些战士慢慢聚集到一起,刚才他们已经为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举起手来!向大日本皇军投降!”一个拿着指挥刀的鬼子命令道。
但这些战士们却一动不动。小朱医生说:“弟兄们,我们一起唱支歌吧!‘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每个人都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在他们每个人腰间,都插着一个手榴弹,正在“嘶嘶”冒烟。
周边鬼子见状大惊!“卧倒!”话音未落,爆炸声连续响起~
阵地上静悄悄的。渡边拿着南部十四式手枪,带着十几个鬼子就小心翼翼地摸上阵地来。上来一看,李助国半靠在战壕里,正抽着自己做的土卷烟,气定神闲,似乎在等待什么,鬼子围了过来,刺刀围成一圈对着他,渡边用枪口指着李助国,命令道:“举起手来,立即投降,皇军优待俘虏!”李助国抬头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最后狠狠地抽了几口烟,将左手猛地一抬,一时间,他左手出现十几根手榴弹拉线,旁边一个箱子正在冒着股股青烟,渡边脸色大变,大叫一声“八嘎!”话音未落,一声巨响,整个阵地完全沉寂。
在日军付出沉重代价后,日军波田支队长终于踏上了358团阵地。这位日本士官学校的高材生,心里就从来没有对中国军队尊重过,在他眼里,无论中央军还是东北军,都是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但这次,在不起眼的川军面前,他却栽了大跟头,让他颜面扫尽。本想抓几个俘虏,在骄狂的第18师团面前挽回点面子,可战场打扫完毕,没抓住一个俘虏,也很少有完整的枪支。
当他看了川军阵地和墓地后,大为感叹:“支那勇士啊!”他收起了轻慢,吩咐士兵:“好好将这些支那勇士安葬!”
日军没有破坏川军墓地,反而插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支那勇士之墓。
那块“福地”,终于成为358团远在千里之外的永久故乡。
失去玉龙塔护佑的雷江40年代连续遭受了三次大的水灾,长江泛滥的洪水将战争痕迹涤荡无存,358团的遗骸和故事,也随着随后的国共内战、“**”十年浩劫,湮灭在历史的记忆之中。
直到42年后,在老龙头长江大堤抗洪抢险时,他们的忠骨和事迹,才重见天日。
………………………………
第84章 祭奠英灵
在指挥部后面不远的高坡处,新建了一座由芦席和毛竹搭建的凉棚。高大、肃穆。
凉棚里,是一袋袋鼓鼓的麻包,里面装殓着从墓地收殓过来的抗日战士遗骨。为了防潮,工地上的民工用竹子扎起了架子,遗骨一层层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面,如同一个个站成队列的战士。
除了大地上需要坚守岗位的民工,其他民工都自觉来到这里,共同纪念这些当年为保卫雷江而献身的勇士。“**”的疯狂,还是未能泯灭中国民族血液里的正义和善良。
没有香案,就在凉棚前垒砌上土坎;
没有香烛,就点燃上香烟;
没有美酒,就盛装上江水、河水;
没有三牲,就摆放上馒头、绿豆汤。
没有幡幔黄裱,鲁思侠就亲手在白纸上书写祭文:
“维公元一千八百八十年七月二十三日,农历庚申年六月十二,雷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鲁思侠率全体加固长江江堤民工,祭为抗击日寇入侵而英勇献身的川军358团将士英灵于雷江之尾,长江之滨,文曰:
水浩浩以沧浪,天渺渺以无疆。忽现烈士之遗骨,方知身下为战场。闻义赴难兮报国家,朝命夕至兮为家乡。炮如雷兮弹如雨,天无日兮月无光,阵地迸裂兮为灰烬,军心如铁兮仍坚石,挫日寇之凶顽,振中华之国威。粉身碎骨兮留玉芳,名垂千古兮为国殇。归去来兮诸夏之肝胆,无以去兮日月之光芒。生以血肉兮阻日寇,死以魂魄兮护雷江!
幸矣中华已崛起,外寇难以逞凶狂。承武穆之豪情,挺文山之脊梁。揽诗史以不朽,感民心之回翔。扬子江水兮为玉液,故土源流兮为琼浆,定当奉遗骨于陵园,树英烈之牌坊。浩壮兮高翠云,泽惠兮遍雷江。
魂兮归来!尚飨!”
鲁思侠诵完祭文,双眼已是模糊一片。似乎内心沉寂多年的国恨家仇,一时间都一下涌上了心头。
身后,齐刷刷跪下黑压压一片。
方正武放声大哭,国庆、建军跪在他的旁边,不断地劝慰着。
鲁思霞古文功底深厚,祭文几乎是一挥而就。于心远虽不能完全听懂说些什么,但大意还是能理解。隐隐中,他又有一点为鲁思侠担心起来,尽管“**”已经过去,但他如此称颂国民党军队,还要“奉遗骨于陵园,树英烈之牌坊”,会不会又给他带来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诵读完祭文,鲁思侠将祭文纸放在土坎上,划着火柴,点燃祭文,祭文很快燃烧起来,冒出缕缕青烟,合着未燃尽的黑色纸末,袅袅地向青天升起。
说也奇怪,刚刚还是伏天烈日当头,这时候,由西向东,沿长江突然飘过来一大片白云,像骏马,像雄狮,迅速遮蔽了烈日,并带来习习江风,还有一股甜润的水气,大家顿觉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震。
鲁思侠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趁机鼓动道:“这是川军将士的英魂在保佑我们护卫江堤!同志们,不要再有顾虑了,抓紧时间,加固堤坝,以英烈为榜样,打好这场防洪攻坚战!”
民工们看到刚才的情景都诧异不已,又加上鲁思侠的及时鼓动,基本都放下了顾虑,纷纷奔赴自己所在工段,趁着难得的阴凉,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方正武也止住了悲痛,沙哑着对鲁思侠说:“你们还饿着肚子吧?我再去给你们做点饭!”
于心远使了个颜色,国庆、建军心领神会,和方正武一起去了厨房。
当只剩下于心远和鲁思侠两个人时,于心远悄悄的说:“思侠,还是让那个刘江生回来继续当工段长吧!他,没什么错!”
鲁思侠点点头:“心远,是我错怪他了!”
从下午到晚上十点,加上第二天整整一个白天,取土工段在刘江生带领下,竟完成了十万方取土量,是平常的两倍还多!虽然有距离近、土层浅、范围广以及土质疏松等天然因素,但民工的高涨工作热情也是关键因素。复职后的刘江生也更为勤力,一直在现场指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干,将取土工序组织得井然有序。
鲁思侠看着“老龙头江防工程进度图”上红色标注在迅速上扬,远远超过蓝色标注,这就意味着抗洪工程实际进度超过计划进度,长江大堤和雷江堤坝在一步步地加高、加宽并被夯实。鲁思侠舒心的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事后证明,鲁思侠这一决定是多么的英明果断!
就在于心远他们来到的第三天傍晚,天幕低垂,浓云密布,远处不时响起沉闷的隆隆雷声。突然,一道闪电如一把锐利地长剑划破漆黑的天幕,紧接着,炸雷滚滚而来,黄豆大的雨点伴随着雷声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溅起朵朵泥浆。
'奇^书^网''q i'。's u''w a n g '.'c C'
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只听见一片“哗哗”流水之声。往外望去,在昏暗的马灯下,大地像挂了一个巨大的雨幕珠帘,地上的雨水汇成小溪,肆意地向四周流淌。
更为严峻的是,根据长江防指通知和省气象台预报,四川、湖南、湖北和江西都同时处在暴雨区,时间长,范围广,降雨量集中,这就意味着滚滚洪峰将沿江而下,内涝和外水将在“老龙头”相碰头,一场最为严峻的考验摆在鲁思侠面前!
整个“老龙头”防洪工地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墙上“老龙头长江水位、雷江水位变化图”上水文标高不断上涨,长江水位已经高于雷江水位,鲁思侠早已下令关闭雷江闸口,防止洪水倒灌。
长江水位还在继续攀升,远远超过了警戒水位,创雷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老龙头”的险情也牵动着省、行署和县里面各级领导的心。指挥部的电话铃声“叮铃铃”响个不停,鲁思侠接电话、拨电话就一直没停过。
鲁思侠赤着脚,裤腿挽的很高,在倾盆大雨下,简陋的指挥部和外面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地面也是泥泞不堪。
晚上12点,按照事先通知,全部的工段长都聚集到指挥部开会。鲁思侠做迎战洪峰的攻坚部署。
………………………………
第85章 严峻汛情
会议很短。(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鲁思侠除了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外,重点强调的就是四点:
一是所有干部都必须上防洪第一线,严防死守。既要注意溃堤、漫顶,还要特别防范“管涌”;各工段要贮备足量的石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