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案迷踪-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聪明轻快的梅香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她从小在梅家长大,耳濡目染,自然有一肚子经商之道。她乘机大量收购糯米,按照瑞蕙当年手把手交给她的方法,酿造当地的甜白酒。
甜白酒以纯正糯米为原料,酿制时,首先将糯米蒸煮成饭,盛在淘箩内,用雷江水淋凉。再将捣碎的酒药均匀地拌入饭料,并将饭料倒入酒缸压平,在中间挖一小潭,然后把酒缸加盖密封,四周用稻草焐实保温。若缸中心的小潭已积满酒浆,说明饭料已充分发酵,即可以凉开水倒入缸中,再封好缸盖,用稻草围护。一星期后,揭开缸盖,捞出酒糟,甜白酒便酿成了。
所酿之酒是乳白色,味既有白酒的醇厚,又含葡萄酒的香甜,老少妇孺皆宜。因其是用白面为媒,白水为血,白米为肉,故称 “三白酒”。
尽管雷江被日寇收刮荼毒得很厉害,但没有了刺刀的阴影,没有了亡国奴的屈辱,这个春节雷江显得格外喜庆。自然,在除夕之夜,劫后余生的百姓喝一顿团圆饭喝一顿庆功酒,自然不可少,因此,“临江园”的三白酒大受欢迎。
为了帮助梅香推销,鲁思霞也亲自帮忙,在四四方方的红纸上,用毛笔工楷写了无数的“临江园”的“三白酒”,由梅成贴在酒坛上,成为了雷江和周边地区的畅销货。
除夕当天,前来“临江园”的三白酒已经告罄,梅成看着满满一抽屉的法币和银元眉开眼笑,一早就去宜城,要给梅香扯上几套好衣料,再置办点年货。
“梅香,陪我出去走走吧!”忙了整整一个腊月,梅香也难得清静,正忙着准备年夜饭。听鲁思霞这么一说,连忙放下手中活计,和鲁思霞一起走出“临江园”。
除夕的雷江,所有的铺面都已打烊,所有的人家都已关门,门上贴满了红红的对联,整个街上难得见人影。这也是鲁思霞挑这个时候出来的原因。
雷江的街巷全是由青石板铺成,已被岁月打磨得凹凸不平,一场小雪未完全融化,青石板路湿漉漉的,两侧是残缺的雕花墙壁和斑驳的油漆木板门,透着淡淡的隐忍和儒雅,显得内敛而安静。
老街大都沿河,街与河之间也是房子,每隔一段,总有一个河埠连通河道,方便居民坐船时上下和洗涤。寒江中,古镇随斑斓的光影、水影还有未消的雪影悠悠晃动,水面上,绿苔斑驳的古桥如水浮莲般生长,以最平和的姿态承接着归来游子起起落落的脚步和心情。鲁思霞走得小心翼翼,不仅仅因为雪后地滑,而是他的脚步正踩着古镇岁月的留痕,这里留下他和他家人太多的印记,谁能料到不会惊动某个过去的细节,触及某个回忆的痛处呢?
不知不觉中,鲁思霞来到一所大宅子门口。 这就是他曾经的家:鲁宅。
原来的照壁和厚重的青冈木板大门都不见了,以及记忆中的马头墙、砖木石雕、高脊飞檐都不见踪迹。
整个鲁宅,被分割成无数的小房子、面前是一扇缝隙极大的杉木门,门口一丛蔷薇顽强生长在土里,一把旧拖把挂在门前,十来级石阶伸入水中。透过门缝可以看出,里面房屋瓦缝里长出一些不死草,天井的沟沿里,永远都爬着绿茸茸的青苔,完全是普通的古镇人家临水的院子、祖祖辈辈生活着的老屋。豪华的鲁宅,由一个华贵贵妇蜕变成无数个朴素的村姑。
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从墙内穿出来。混合着清冷的空气,更显得沁人心脾。鲁思霞熟悉这个香味,那是种植的鲁府上和梅府后花园的腊梅。尽管原来繁华的鲁府和梅府都已人去楼破,但腊梅还是原来一样,傲雪凌霜,在最艰难的时空中,静静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坚韧顽强,生生不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