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案迷踪-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在这热带丛林刀兵想见,是你我作为军人的宿命。你的出现,使我苦苦支撑的防线逐渐瓦解,密支那城区被攻破只是时间。
几千日军士兵浴血奋战,死伤枕藉。但军部还是要求我部坚守,无疑是自寻绝路,
作为军人,更加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可惜战场军令如山,不容置辩。但那些年轻的日本士兵,我想留他们一条生路。昨晚,我已经将全部伤员渡过江去,并且下令今天凌晨6时,密支那所有部队停止抵抗,希望贵部能依照《日内瓦公约》,给这些放下武器的日军士兵以人道待遇。
军部前日刚刚晋身我为少将。自俄日战争以来,大日本帝国还没有一个将军被对方俘虏,这也就意味着我必须一死以报天皇陛下。
永别了,约翰。
作为对手,衷心向你和你英勇的军队致敬!
水上源藏昭和十九年绝笔。”
水上源藏留给妻儿的,是一封日文信,还有一束头发和一张全家福照片。
孙里仁将信笺交给鲁雪华,鲁雪华翻译道:
“惠子爱妻:
两月苦战,吾部已弹尽粮绝,失败指日可待。作为武士家族后人,投降是不能容忍的耻辱,故我会以死报效天皇。
孩子的培养重任就拜托爱妻了。
将来日本,肯定需要大量建筑人才,还是让两个孩子学习土木工程,已了我未竟事业。
水上源藏昭和十九年绝笔。”
孙里仁接过信,交给身边的通讯主任:“通过葡萄牙中立国,将这封信寄回日本吧。也算我尽到对老同学的一丝情谊。”
m4坦克上临时装上高音喇叭,在密支那断壁残垣中来回穿梭,反复播放鲁雪华的日语广播:“中国军队正告残余日本士兵,你们司令长官水上源藏已经下令放下武器,抵抗已经没有意义,高举双手走出从掩蔽处走出来,我们保证你们人身安全,并给你们战俘待遇。”
一个个满脸漆黑、胡须拉茬、神情木呆、身形枯槁的日本士兵,从残破的楼房里、从隐秘的地堡里,一个个缓缓走出,被中国军队押送,走向战俘营。
孙里仁的吉普车停在大榕树下。
一个班的战士在守卫者水水上源藏的遗体。
水上源藏的双眼还大睁着,双手还死死握着插入腹部的刀把。
伤口处散发着刺鼻的腥臭,引来不少苍蝇在周围盘旋。
孙里仁来到老同学的身边。亲手为他合上眼睛。
“雪华,去把军医找来。将水上源藏的肚子缝合了,再好好安葬!水上毕竟在美国上过学,受过欧美人本主义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予伤兵们一条生路,不让剩下的日本兵做垂死挣扎,证明他骨子里还有一些人道主义的思想因子,也减少了我军伤亡,就凭这一点,我尊重他!”
历时3个多月的密支那作战至此结束。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战场主动权,并将战线推向缅甸中部,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的第一期作战任务也胜利完成。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盟军获得缅甸战场主动权。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中国西南战略形式的得到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更加稳固。危险的驼峰航线,载入史册,运输机则可以避开险恶的高山地带,选择较宽阔低平的安全航线,安全便捷的飞往中国飞往昆明和重庆。不久,中印公路也延伸至密支那,该路最艰巨的一段……利多至密支那竣工。世界最长的输油管道也越过密支那向利多铺设,整个缅甸战场的形势发生巨变,并有力支援了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大反攻。
………………………………
第250章 最后谜团
鲁思侠从来没一口气诉说得这么长久过,于心远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倾听过;说到缅北经历,鲁思侠一反儒雅稳重的语调,述说得抑扬顿挫,慷慨激越;于心远听得既热血沸腾,又极度震惊。
使他热血沸腾是,作为军人,于心远内心深处对那些血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产生了强大的共鸣,仿佛之中,自己也回到当年跟在首长身后,冲锋陷阵的时代;使他感到震惊的是,想不到在遥远的缅甸,国民党部队和日军还有这么一场气壮山河、有关民族尊严的生死的浴血拼杀。而在于心远脑海里,当年的国民党军队是那么的腐败不堪,积极**、消极抗日,遇到日军就望风而逃,丧师失地,根本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
莫非,自己真的认识上有偏差?那为何要让这段悲壮激昂的抗战史诗湮没的历史长河之中呢?以至于几十年来,自己闻所未闻。
于心远完全信任鲁思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中国的县长,他完全没有必要在时隔30多年后,在留给挚友的录音带中为国民党军队歌功颂德,从事情叙述的完整性和细节性上看,还有叙述过程中鲁思侠的激昂表现,可以判定鲁思侠是亲历者。
联想起那日在老龙头工地,舟桥营张营长那句“鲁副县长部队转业之前是哪支部队的军事主官?”的问话,于心远现在顿觉豁然开朗:鲁雪华危机时刻表现出来指挥若定,以及对工程管理、队伍调度的娴熟手段,这的确是经受过残酷战火考验的指挥官才有的心智和风范。
还有,为安葬在工地发现的那些抗日死难烈士遗骨,鲁思侠表现出来的执着和坚毅,是只有同生共死过的战友才具备那种感情。
但另一个疑问有死死缠绕在于心远心头:鲁雪华这么一位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而且深受器重的年轻军官,怎么又会脱下军装,成为一名老师的呢?还有,自己对鲁思侠也有过多次审查,怎么就没发现一点他从军的蛛丝马迹呢?要知道,当年民国期间实行的是保甲制度,鲁思侠是如何抹去自己的从军经历,将自己成功转型为一个教书匠的呢?
于心远将目光投到纸盒里。盒子里还剩下2盒录音带,最后的秘密应该都在那里。
但于心远没有急于探究这最后结果,因为他的灵魂已经跟随着鲁思侠这段漫长而激越的叙述,已经飞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缅北战场,全身心聚精会神的倾听已经耗竭了他全部精力。'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等于心远将录音带等仔细收藏好以后,淑芳和孩子都回家了。
看到于心远满脸憔悴的样子,淑芳吓了一跳:“老于,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
“没什么,就是感觉疲累。”于心远重重打了一个哈欠,伸了伸懒腰。
“那你歇着,我去做饭!”淑芳贤惠地说。
吃过晚上,于心远早早洗漱上床睡了,想让脑子静一静,将自己从鲁思侠叙述的战火纷飞中解脱出来,回到安宁幸福的现实生活中。
但这只是于心远一厢情愿:整个晚上,充斥在于心远脑海里的,都是枪声炮声和喊杀声,一会儿他发现自己和鲁思侠一同身在莽莽无边的原始森林,迷失了方向,走投无路,而且一条硕大的蟒蛇正在悄悄向鲁思侠靠近;一会儿又发现自己身在惨烈的战场,身旁全是血淋淋的尸体,他和鲁雪华被火力压制在一处墙角,动弹不得,旁边断墙处,一块砖头被悄悄推开,露出一支黑洞洞的枪口~
于心远一次次从床上惊得半坐起来,睡在身旁的淑芳几次被惊醒:“老于?发癔症了?”淑芳第二天还有整整一天课,需要打足十二分精神,话语中有不免几分埋怨。
于心远只是说:“我被梦魇了!你安心睡吧!”他索性睁着眼睛,默默等待天明。
第二天一早,于心远没有继续在家休息,而是和淑芳和孩子们一起出了门。
于心远早早来到行署公安局办公室。
很多同事看到于心远来上班了,都非常高兴,纷纷和他打招呼问好。
于心远来到办公室自然有他的打算。作为一名资深刑侦人员,破解疑团是他的职业习惯,今天他希望搞清楚,鲁雪华怎么从一个叱咤战场、前途无量的青年军官,蜕变成一名普普通通、教书育人的老师的呢?
他叫来了国庆:“国庆,你想办法将鲁县长的干部档案给我调过来,要完整档案,尤其是解放前的!”
国庆莫名其妙,不知道于心远为何突然关心起鲁思侠解放前的经历了。但他习惯了对于心远的听命和服从。
很快,有关厚厚的一份关于鲁思侠的人事档案就放在于心远的案头。
对解放后的有关鲁思侠的一切,于心远都没兴趣。因为关于鲁思侠的很多结论,就是他代表组织作出的。
于心远关心的,是一张表,一张民国期间鲁思侠的履历表。
果然,他找到了那张发黄的履历表:
姓名:鲁思霞年龄:25
学历:大学就读学校:中央大学,后转入大夏大学
职业:大学助教;中学教师
下面是方方正正的国民政府内政部的大印。
于心远仔细审视着纸张和大印,大印清晰,纸张厚实,看来表格是完全真实的,但从中却看不出鲁思侠一丝的从军痕迹!
这让于心远大为不解:是因为什么重大变故,才使得鲁思侠离开那支他付出过全部热忱和心血的虎贲之师?他为何要对那段从军经历讳莫如深?难道,当年鲁雪华就知道在1949年,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就算鲁雪华能预测到,那他又通过什么渠道,能取得一张空白的、盖有国民政府内政部大印的身份表格呢?
看来,所有的谜团,还在鲁思侠留下的最后两盒磁带之中。
录音机里,磁带在卡座里沙沙地想着。
于心远做好了一切工作,回到了家里,专心致志地探究最后的谜团。
………………………………
第251章 语重心长
(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1
密支那战役的胜利;给新一军和孙里仁带來的崇高的声望;
英美报纸连篇累牍报道新一军的辉煌战绩;称赞孙里仁为“东方的蒙哥马利”;孙里仁因此役战功;先后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丰功”勋章;被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三大盟国;都毫不吝啬将本国最高荣誉授给孙里仁;一时间;孙立人荣誉到达人生顶峰;
新一军被国民政府授予“飞虎”旗;也得到史迪威的格外垂青;
在密支那修整期间;m1卡宾枪、火箭筒等轻武器以及75毫米驮载山炮、105mm榴弹炮和m5轻型坦克等经过战场考验、被认为是最实用的丛林作战利器;源源不断地通过新开通的印缅公路补充到新一军;新一军武器装备得到进一步强化;成为当时最现代化的亚洲军队;而且;新一军军饷和抚恤按照美军标准用美元发放;这一切都让其他中国部队眼红不已;
鲁雪华所在的新一军装甲营被扩充为装甲团;下辖1个m4坦克营、2个m5坦克营;还有重迫击炮连、侦察连和工兵连等辅助部队;自从戴安澜将军率200师在缅甸和日军浴血苦战、英勇牺牲后;这支中国唯一的苏式装甲师就实力大伤;坦克损失殆尽;作为中国现役装甲部队;密支那战役的头号功臣;新一军装甲团自然更加受到关注;每天;都有大量英军、美军和国军的长官前來检阅、参观;代理团参谋长鲁雪华因此忙得焦头烂额;
“m5坦克速度快;爬坡能力强;与m4中型坦克比较;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