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案迷踪-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鬼子肯定也在监听我方通讯;如果不能马上火力摧毁这些重要隐蔽目标;狡猾的鬼子会立即转移;这次突袭18师团司令部的成果将会大打折扣;
而且;如果不能即使摧毁敌军远程炮火;很可能鬼子会在转移后对装甲营所在小镇进行火力覆盖;那样;几百名战士有可能全部牺牲;所有战果瞬间化为无有;
鲁雪华紧紧盯着军用手表;那分针、秒针似乎洠眩蛔叩锰乇鸹郝
5分钟后;鲁雪华觉得脚下大地微微颤抖;很快;传來一阵阵沉闷爆炸声;那是军属155榴弹的爆炸声;
大地抖动的越來越厉害;各种火炮都在全面开始射击;爆炸声此起彼伏;
空中传來了久违的嗡嗡声;鲁雪华放下耳机;跑了出去;
被火光映红的天空上;可以看到一排排双引擎b25轰炸机黑影低空从头顶掠过;然后分开;各自寻找自己的饕餮大餐;
天空突然变得明亮起來;
四周森林燃起了熊熊大火;飞虎队使用了新式凝固汽油弹;对隐藏在密林深处的日军重炮阵地、仓库和指挥所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惊慌失措的鬼子在烈焰中变成一个个火球;狂叫着到处乱撞;然后慢慢倒下;渐渐缩小;化作一堆堆骨炭;永远留在渺无人迹的缅北丛林;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可耻又可悲的牺牲品;
………………………………
第246章 各取所需
夜深了,战士们还在忙碌着打扫战场,周围的火光也渐渐黯淡下来,位于缅北丛林深处的小镇又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卫生班长将战果和伤亡情况报告上来:“击毙敌少将一名,佐官17名,尉官25名,士兵62名;我方重伤2名,轻伤10名,无人牺牲。”
这是一边倒的重大战果!鲁雪华从军以来,从没这么舒心过。
鲁雪华将侦察排长和搜索排长叫在一起:“侦察排上半夜警戒,搜索排下半夜,其他战士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明天可能又会有新的大战恶战。”
布置完这些,鲁雪华回到楼内,进入田中新一办公室。
鲁雪华头枕着手枪,和衣躺在行军床上,一阵倦意猛然袭来,很快,他就沉沉睡去。
鲁雪华觉得自己身体渐渐飘了起来,骑在一匹长了翅膀的白马上,白马扇动着翅膀,飞跃崇山峻岭,又回到了贵阳,在教堂边,他竟然和玉梅和红梅不期而遇!见到他归来,两个女人都急切地向他跑来,他也急切地向她们跑去,可是,无论怎么跑,彼此之间都不能相遇!
鲁雪华猛然惊醒。原来还是南柯一梦!
周围一片黑暗。
从进入兰姆迦基地以来,鲁雪华不是训练,就是作战,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根本没有时间想儿女情长,今天,可能是因为打了胜仗,思想放松了,故而又想起了玉梅和红梅。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
想起这两个女人,鲁雪华心里又隐隐作疼,他再也睡不着了,拿起手枪,走出了大楼。
晨光熹微,东方已经露出一丝鱼肚白。鲁雪华伸了伸懒腰,做了几个长长长长的深呼吸,森林的空气格外湿润,但隐隐中,还有一丝腥臭和焦糊味,提醒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激战。
各路口都有战士在站岗,其他战士怀抱武器,靠坐在坦克和吉普车上打盹。
突然,一阵细细的嗡嗡声钻进鲁雪华耳朵,声音渐渐越来越大,是飞机临空的声音!
“防空警报!有敌情!”鲁雪华高喊。
所有的战士都被惊醒,战士们本能地一跃而起,有的进入掩体隐蔽,有的迅速进入战位。
每辆m4坦克顶部上都配有一支m2高射机枪,整个坦克营具有强大的防空火力。
所有的高射机枪不约而同地指向空中,搜索着敌机,随时准备给来犯者沉重打击。
飞机临空了。
来得不是敌机,而是全身黑色涂装的“飞虎队”p40夜间战斗机。飞机飞得很低,不停地摇晃着翅膀,显示没有敌意,翅膀下硕大的白星机徽清晰可见。
更为奇怪地是,战斗机也不和地面进行无线电联络,一直在小镇周边绕着圆圈不停地飞行,没有离开的意思。
“这是搞什么名堂?”l鲁雪华嘀咕道。
“营长!有情况!”桥头哨兵突然大喊。
鲁雪华往桥头开去,朦胧中,似乎有一串灯光,正沿着昨天坦克营向小镇的进攻路线急驰而来。
“炮弹上膛,准备战斗!”鲁雪华下达作战命令。
“哒哒哒!”前沿哨兵进行警告性射击。
车队停下来了。
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跳下吉普车,向小镇走去。
随着身影越来越近,鲁雪华认出了来人,立即大喊:“不要开枪!是军长!”
来人正是孙里仁。
更让鲁雪华意外的,一同来的,还有盟军司令史迪威上将和参谋长赫恩中将。
随行的还有满满三辆吉普车的参谋人员和五辆“大道奇”的武装士兵。
史迪威将位于新背洋的缅甸战区司令部带到了这个无名小镇。
一下来了这么都高级军官,鲁雪华敬礼都来不及。
“史迪威将军听到你率领装甲营攻占了日军18师团司令部,连夜就带领盟军司令部参谋人员飞到了密支那机场,并以美国牛仔的勇敢和执着,执意要连夜来到日军18师团司令部,获取日军第一手情报。参谋长和我没办法,只得安排军部搜索营派出一个加强连随行护卫,让‘飞虎队’派出夜航大队空中掩护,连夜赶了过来。为了防止节外生枝,车队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我们事先也没通知你。”孙里仁解释道。
此时天已经大亮,整个小镇完全沐浴的晨光之中。
鲁雪华引导史迪威、孙里仁一行视察了战场遗迹,仔细检点了尚未埋葬的日军尸体,史迪威不顾上下级身份和年龄差距,一把抱住了鲁雪华:“鲁,你简直是中国军人的楷模!”
当鲁雪华将史迪威一行带入18师团司令部地下室,看到作战室完好无损的密支那作战地图和缅北沙盘,所有的随行参谋人员都不约而同发出一声惊呼,眼睛都激动得闪闪发光。
“孩子们,不要客气,各取所需,放手去拿小日本送给你们的礼物!”史迪威开玩笑地命令道。
赫恩中将是此行最为忙碌的人。他一面指挥参谋人员小心翼翼地取下作战地图,一面又安排参谋人员对沙盘进行了全角度拍照,甚至不顾自己中将参谋长身份,亲自戴着白手套,和美军参谋人员对沙盘进行仔细测量,然后在图上完整复制,那种专注和投入的敬业态度,让鲁雪华深为感动。
通讯主任也有了惊喜发现:在一个房间角落搪瓷盆里,他找到了一本密码的十分之一残余\被烧得只剩下书脊处一点点,每页纸上只能依稀辨别几个数码,但足以让通讯主任欣喜异常:“将军,这是日军师团级作战部队和日本大本营通讯的最高级密码,俗称‘紫码’。美军一直都没法破译,有了这本密码残片,我们就有了方向,我们很快就能破译全部日军密码了。”
史迪威将军专注的是田中新一的那把天皇御赐“奉节”军刀。缅北战役结束后,史迪威很可能就要调任回国,缴获的这把的军刀,就是他军人职业生涯的最好纪念。
而孙里仁的全部注意力,放在一叠图纸上。
这是一叠“密支那城防构造设计图”,从城区防御工事的总体布局,到每个暗堡、每条坑道、每座房屋的具体设计改造,都描绘得极为工整、详细。在图纸最上面,有总设计师的亲笔签名,上面用标准的仿宋体写着:水上源藏!
………………………………
第247章 水上源藏
“军座,这是日军18师团的关防大印!”鲁雪华捧着沉甸甸的木盒,满心喜悦地将这个重大战利品交给孙里仁。
孙里仁却只是轻轻“嗯”的一声,“放在旁边吧。”然后继续审视那一叠图纸。
看到军长如此专心致志,鲁雪华也凑了过来:“军座,将这份图纸交给炮兵团和工兵团,让他们按照这份图纸标注的目标,进行精确火力打击和定向爆破就行了,还需要您亲自反复审查吗?”
孙立人抬起头,不满地看了鲁雪华一眼:“雪华,你知道“918”事变以来,我们中国为什么被日本打得这么惨吗?”
鲁雪华被孙立人突然这么一问,顿时一头雾水,随口答道:“日本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国力不对称;日本是帝国,实行野蛮的军国主义,我们是民国~”
孙里仁伸手制止鲁雪华继续说下去。
他指了指到处忙碌着测量、拍照、收集资料的美军参谋,再拍了拍桌上厚厚的那叠图纸,叹息道:“这就是差距!看看人家美国人,再看看人家日本人,做事情都那么认真踏实,实实在在,一丝不苟;反观我们中国人,却好大喜功,尤其喜欢面子工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对于具体的问题,则信奉‘中庸’之道,认为差不多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在工业文明面前,一步步落后别人的原因之一。雪华,落后必定挨打啊!”
听孙里仁这么一说,鲁雪华瞥了一眼日军关防大印,脸红到了耳根。
孙里仁指着手中的图纸:“这份密支那城防图,从整体上看,设计严谨,布局科学,充分利用的密支那城区原有的建筑物,针对性地进行了强化加固,射界开阔;修建的地面壕沟和地下坑道四通八达,暗堡隐蔽刁钻;按照射程和威力合理安排火力,实现了点、线、面配置,可谓固若金汤。
前两任密支那前线指挥官都犯了一个不能原谅的错误:他们低估了对手,低估了日军的防御能力,也低估了敌人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冒险强攻,所以中美联军损失惨重!”
“军座,那我们现在有了图纸,那一切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鲁雪华满怀希望。
孙里仁轻轻摇摇头:“雪华!虽然你这次率领装甲营穿插敌后获得了重大战果,但毕竟有几分偶然和侥幸!而我们的对手,却一直在精心准备!”孙里仁指着图纸上总设计师名字说:“水上源藏!你知道这个人吗?”
鲁雪华摇摇头。'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军座您知道?”
孙里仁缓缓地说:“此人20年前,和我是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据可靠情报,现在,他就是密支那城区日军最高指挥官!想不到20年后,我和他是在异国他乡,以这种方式在相见!”
听孙里仁这么一说,鲁雪华愣在了那里。
“20年前,我和水上是土木工程系仅有的两个亚洲学生,而且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彼此都非常欣赏。”
孙里仁显然在回忆,“水上出生于北九州一个传统的武士世家。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和大多数世家子弟一样,从小进入少年军校,然后进入士官学校,再进入陆军大学。和冈村宁次、松井石根一样,一步步成长为日军军官。可水上却厌恶战争,违背父辈意愿,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土木工程,然后留学美国普渡大学,回国后成为九州煤矿工程师。‘918’事变前,我和水上还有书信往来。事变后就渐渐失去了消息。不想,他还是被战争卷了进来,而且,成为了我的劲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