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案迷踪-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不公平!”鲁雪华不顾自己只是翻译身份,喊了起来。
所有的目光都集聚在他身上。
“鲁少校!请注意你的身份,在这里,你仅仅是翻译!”梅里尔准将狠狠瞪着鲁雪华。
“鲁少校,这个胖老头在说什么?”中国军官纷纷问道。
“他说,他说~要将李团长撤职送军事法庭,重新整训150团,连以上军官由美军担任!”鲁雪华说道。
“放屁!明明是他自己指挥不利,不集中优势兵力,也不派兵后援,至少我们那么多弟兄战死沙场,反而诬陷李团长、诬陷我们中国军队,他娘的不干了!”
“妈的!为什么难啃的骨头都让我们中国部队上,他妈的美国人都在后面摘胜利果实~”
很多军官愤愤不平,一时帐篷里吵闹声越来越大,以至于门外军法处长带来的一排宪兵都闻声冲进帐篷,手按在腰间手枪上,警惕地注视着帐内的众人。
看了宪兵冲了进来,帐篷里顿时鸦雀无声。
军法处长站了起来,客气地对梅里尔准将说:“将军,我能听听中国军官的意见吗!”
发觉自己言行激起了众怒,梅里尔脸涨的通红,悻悻地说:“当然!”
军法处长再转向鲁雪华:“翻译官,你让150团军官发表对密支那失利的看法,请尽量翻译准确!”
鲁雪华准确地将军法处长的意见传达给在场的各位中国军官。
150团参谋长首先发言:“李团长事先有个全盘计划:已搜索连为先导,3营主攻火车站。一旦得手,1营和2营马上跟进,从火车站向两侧突击,撕开一个大口子,让后续部队继续向前攻击,以切断日军的增援、反击路线,达成‘中央突破’两翼包抄的战略意图;可将军却丝毫不理会李团长建议,固执认为火车站敌军人数很少,绕过李团长,直接命令1营从新卡坡向东仰攻八角亭,2营西机场西南至跑马地一带构筑工事,防备鬼子偷袭机场,3营击溃火车修理厂的日军后,1营、2营本来希望能迅速增援3营,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巩固密支那火车站,使之成为钉入敌军阵地的楔子,但将军不听,以至于进攻火车站兵力严重不足,大好战机就这么失去了~”
“我营官兵在没有足够火力掩护下,仰攻八角亭,简直就是去送死,在鬼子精确射击下,我军如同活靶,那么多鲜活年轻的生命~”1营长此时热泪盈眶。
“更有甚者,就在3营营长牺牲,3营官兵需要再派一名指挥官去现场指挥时,将军还是要求我们坚守阵地,”2营长接着说,“团长、参谋长还有我,都要求只身前往火车站,去收拢部队,但将军还是不允许,反而训斥我们擅离职守~听到3营弟兄通过步话机哀求救兵的声音,我心都碎了~”
帐篷里静悄悄的,只有中国军官的声泪俱下的控诉声和鲁雪华的翻译声,谁都没注意到,此时,梅里尔准将脸上一阵红一阵紫,最后,脸憋得像猪肝一样,他绝望地一手扶着喉咙,一手按着心口,肥硕的身体重重倒了下去。
旁边的宪兵赶紧围了过去,军法处长一看,大喊:“快叫军医!”
军医赶了过来。现场紧急诊治,听诊注射,好一阵子,梅里尔准将脸色逐渐平和了一些。
“怎么回事?”军法处长问军医。
军医回答道:“将军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刚才可能受了强烈刺激,引起了心肌痉挛,我已经注射了降压药和利尿剂,现在将军需要安静休息!”
“马上护送准将回新背洋,尽快送到印度疗养!”军法处长一边命令军医,一边紧紧握住梅里尔的手,喊着他的昵称,一字一句地说:“约翰,你会没事的!”
听着军法处长一语双关的话,梅里尔心领神会,安静地闭上了眼睛,让卫生兵用担架抬出了帐外。
战役检讨会自然开不下去了。军法处长宣布散会,所有军官回自己部队驻地,随时听候问话。当鲁雪华告辞准备回自己帐篷时,军法处长叫住了他:“少校!你是不是孙将军的副官?”
鲁雪华连忙听头。
军法处长慢慢踱到鲁雪华身边,眼睛盯着鲁雪华,目光深邃:“临行前,史迪威将军特别向我推荐了你,说你有勇有谋,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让我也能听听你对前期失利的意见。年轻人,请你你军人荣誉发誓,我能听到你诚实的回答!”
………………………………
第234章 战机转逝
“感谢史迪威将军的信任!”鲁雪华郑重回答道,“我一定会将我所知道的所有情况如实向处长汇报!”
在巨大的沙盘前,鲁雪华拿起了指挥棒:“上校请看!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位置,密支那机场;这里,就是密支那城区。”
指挥棒指向的是两座绵延山脉间的一小片盆地。鲁雪华继续向身边的军法处长介绍:“密支那为缅北重镇,周围多为在500至1000米左右热带山脉。伊洛瓦底江经密支那城东折而向南,流向八莫。城区西北是一个地形略有起伏的纵横各达11公里小平原,遍地是丛林。密支那地处缅甸纵贯铁路的终点,铁路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连八莫,西通孟拱,北达孙布拉蚌和葡萄;东面通到甘拜迪的公路再向东延百里,便到中国腾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1:500的沙盘做得逼真细腻,军法处长随着鲁雪华指挥棒指向,对密支那周边地形地貌看得一清二楚。
“由于密支那扼住了中缅公路和中印空中航线的咽喉,日军十分重视密支那的战略地位。从1943年夏季开始,即以第18师团第116联队驻守密支那及其附近地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奇 书 网 )
密支那战斗开始前,日军116联队三个大队成三角展开,联队直属分队盘踞在密支那市区。互为犄角,互相支援。日军虽然兵力单薄,却占有地形优势,且在密支那已经营防御两年之久。第18师团官兵又多系日本九州矿工,素善挖掘坑道工事,在密支那经营了两年,将城内所有的房屋都进行了加固,而且每间房屋都有或明或暗的通道连接,街道上交通壕纵横互通,防御工事坚固隐蔽、而且火网编成严密,配置合理,基本没有射击死角,这也就是我军初战损失惨重的客观原因。”
听到鲁雪华这么专业地介绍,军法处长不禁颔首微笑:“史迪威将军果然是慧眼,说你是一个优秀的情报官,开始我还不信,但听你刚才讲述,我相信了。年轻人,让你仅仅只当一个联络参谋的确太屈才了。你刚才为将军做翻译时,你曾大叫‘这不公平’,那么,年轻人,我能了解你内心‘公平’的想法吗?”
“我觉得梅里尔将军在通盘考虑密支那战役上思虑不周。刚才您也听到,很多中国军官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将军他去刚愎自用,根本不理会中国军官的他既没有,又没对经历了20天长途艰苦行军和战斗已十分疲惫的中美突击队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仍保持原来的行军编组,让两个纵队分散在距西机场约9公里之遥,使中美突击队由于兵力分散而优势大减;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敌情、地形的侦察和作好攻坚战的准备;尤其是没有采取有力措施,集中优势兵力夺取巩固密支那火车站,并进一步扩大战果,以彻底切断日军的增援、补给路线,进而全面光复密支那!”
军法处长听了鲁雪华的陈述,没有言语,而是打开随身携带的牛皮公文包,拿出一叠照片,递给鲁雪华。(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好看的小说)
照片是航空照片,连续几张照片清晰地显示着,一些戴着钢盔的中国士兵,正打开车皮,乱哄哄地抢物资,周围连警戒哨都没有。
最后一张照片显示,不知道从哪儿射出了子弹,中国士兵并没有有组织地进行反冲击,反而争相逃窜,许多人手里还拿着抢来的物资。
鲁雪华顿时脸涨的通红。
“这是空军侦察机拍摄的!少校,你应该很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密支那火车站的失而复得。”
鲁雪华哑口无言,讪讪地说:“上校!您让我看这些照片,想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军法处长回答道,“我首先需要你明白,中国军队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全都英勇无畏,纪律严明。是他们自己的放纵,葬送了大好战机和自己的生命,所以,少校,你不要觉得‘不公平’;其次,听完你和其他中国军官的陈述,我觉得,你们对梅里尔将军有些看法,这些看法会导致两军在以后的联合作战中,会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下一步的缅北作战。所以,我们要做一笔交易~”
“交易?!”鲁雪华迟疑地问。
军法处长点点头,深棕色的眼珠显得深不可测:“具体地说,就是你利用中国军官对你的好感,尽量做中国军官工作,不再控诉梅里尔将军,让他体面回国;作为交换,我低调处理150团团长,让他原职回国,其他中国军官我不追究。目前,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日军,我们不能内部出现裂痕~这也是史迪威将军的意思。”
鲁雪华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
几天后,麦克姆准将取代梅里尔准将担任密支那前线总指挥职务。第14师副师长许颖少将率第42团来到密支那。150团由团长李方正率领,奉命回国。
正在中美两军在为初战失利责任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密支那日军防卫却得到了空前加强。
美突击队对机场的奇袭,使日军一时间晕头转向,不知这么两支庞大的队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尽管日军一开始被中美联军这种新式的“空地一体”战术打得措手不及,导致密支那机场失手,后方门洞打开。但第18师团不愧是“常胜师团”,指挥部迅速从机场被突袭的慌乱中清醒过来,立即将所有兵力退守密支那城区,避开中美联军的空中火力优势,和中美联军开展巷战。等待增援兵力到达。
日军第114联队第2、第3大队得知密支那机场失守、密支那城区告急后,迅速脱离战场,退入热带雨林,迂回进入密支那增援;友邻部队日军第56师团水上源藏团长所率领的增援部队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工兵第56联队主力等,顺利地自密支那附近渡过伊洛瓦底江,进入密支那,从而使密支那日军的兵力猛增2倍多,达到3600余人!
中美突击队穿越20多天密林、用无数尸骨换来的稍纵即逝的战机就这么白白浪费,使一场可能的成功奇袭战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
第235章 折戟沉沙
刚刚上任的麦克姆准将雄心勃勃:“命令麦瑞尔突击队全线出击,迅速攻占密支那火车站,并向纵深突破;让所有中国校级以上军官随同本人前往前沿指挥所观战,让我们英勇的美国部队给中国军官上一堂城市攻坚课!”
麦瑞尔突击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1943年魁北克会议上为部署反攻缅甸而成立的一支特别部队,由招募自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危地马拉等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地的美国志愿兵组成,共有2900人,分成六个小队。'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麦支队在印度接受了2个月的游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