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听着也热血沸腾,”黄逸话锋一转,道,“我也想投军,去打西凉。”

    黄太师愣了下,手上没防备,用力大了些。

    胡子被扯,他痛得“嘶”了声。

    上上下下打量着幺孙,黄太师的眉头皱了皱。

    诚然,这臭小子时常异想天开,黄太师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这次,真的很怪。

    倒不是说“投军”多怪,而是所谓的“热血沸腾”,黄太师一点都没有看出来。

    反而是,整个人闷闷的,恹恹的。

    这哪里沸腾了?

    火力不足,滚不起来,烧干了还差不多。

    “老夫看着,你就是喝多了,被酒气闷傻了,”黄太师哼道,“回屋里去洗洗,睡一觉,睡醒了就知道事了。”

    黄逸自然不肯退出去,道:“既然整个战局都在祖父的掌握之中,您还怕我有去无回吗?”

    黄太师闻言一怔,沉沉看着黄逸,问:“你这话是是什么意思?”

    话起了头了,后头的,倒也没有那么困难。

    黄逸一股脑儿说完,问道:“我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黄太师的拳头,握紧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布局,原来都被林繁看在眼中。

    不过,看穿就看穿吧。

    林繁即便知道,也不会发难,毕竟,眼下状况,林繁是受益的那个。

    “你,”黄太师一开口,声音发紧,他看了孙儿两眼,清了清嗓子,“坐下来,老夫与你说说明白。”

    第159章 主动权

    书房中,昏黄的油灯光芒跃动。

    黄逸拿了剪子,拨了拨灯芯,罩上灯罩。

    而后,他才依照祖父的意思,坐了下来。

    黄太师在他对面坐下,道:“你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你看到的大周,却不是全部的大周。老夫慢慢说给你听。”

    这个说法,黄逸没有反驳。

    黄太师揉了揉眉心,道:“不说京城,哪怕是京畿一带,甚至说,大周的绝大多数疆土,百姓都认可大周,他们也愿意做大周的子民。

    只是,离开这儿,往西侧与西凉、南蜀交界的那儿,你若能看看,就会知道,很多人并不把自己当大周人。

    那一带,经年累月的,兵家必争之地。

    不止是飞门关内,再往西去,到了西州城,里头的老百姓,他若掏心掏肺跟你说说,指不定还有一半认为自己其实来自大周,指着大周收复呢。

    同样的,大周边关数镇,不止汉人,还有其他各种出身的,混杂在一块,各有各的部族,他们之中,不喜欢大周统治的,并不少。

    朝廷能怎么办?

    把他们赶出飞门关,让他们投奔西凉、南蜀去吗?

    不可能的。

    而留着他们,势必人心浮动,如今边关的暗流,原比京城看到的、想到的,多得多。”

    黄逸抿着唇,认真思考着黄太师的话。

    他对祖父心存质疑,今日祖孙对话,是替林繁传话,也是他自己表达不满,更是寻一个答案。

    而不是来争执、吵架的。

    眼下状况,发脾气、宣泄自己与祖父截然不同的想法,是最最无用、也最最愚蠢的。

    黄太师说的状况,黄逸可以理解。

    虽然未曾亲眼见到边关状况,不过,以史为镜,但凡仔细看过几本史书,就知道历朝历代、民族融合问题是难中之难。

    大周的百姓,也不止汉人。

    黄太师见他听得进去,便继续往下说:“西凉、南蜀,必须要打,何时去打,很有讲究。

    林宣就是太急了,彼时大周的状况,根本支撑不起一次又一次的西进。

    现在的大周,在皇上的大力发展下,国力昌盛,储备富足,若林宣能活到现在,以今日状况发兵,区区两个边野小朝廷,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这也怪不了林宣。

    老天爷不给他时间,他也无可奈何。

    照老夫的意思,最好是能再稳几年,待大周越发强大后,事半功倍。

    是永宁侯提醒了老夫,大周的财能跟得上了,可大周的人,或许就跟不上了。

    再稳两年,永宁侯提不动大刀了,年轻一辈没有经过历练,那这场战事……”

    黄逸的喉头滚了滚,问:“所以,您意识到不能再稳下去,您卖了马贵,又设计让西凉发兵,好让一直犹豫、不愿出兵的皇上不得不派兵?”

    “老夫捏在手中的棋子,可以稳边关局势,也可以乱,”黄太师沉声道,“主动权,至始至终,需要在自己手里,”

    不想打的时候,决不能让边关出大岔子。

    想打之时,迅速把战事布置起来。

    他与那西凉、南蜀的往来,撒出去的饵料,全是为了“主动”二字。

    “您、您有没有想过,”黄逸问,“您捏在手里的棋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完全照您料想来行动,一旦失控,您要如何处置?”

    黄太师呵地笑了笑,十分自信:“失控?最差的结果是什么?西凉、南蜀一并发兵、边关暴乱,真到那时候,以大周的兵力与储备,难道会应对不了吗?他们,不是大周、也不是皇上的对手,不可能动摇得了大周。”

    黄逸的眉头不自禁地皱紧了。

    他素来知道,祖父对皇上万分推崇,也万分有信心,可是……

    “皇上亦有失策之时,”黄逸道,“就像邓国师……”

    “他有用,他是国师,他没有用,他就是一牛鼻子老道,”黄太师摆了摆手,“皇上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即便皇上把老太师气成那样?”黄逸问。

    “这是两回事,”黄太师想了想,道,“老太傅性子犟,又管得紧,你想想你自己,自由散漫惯了,老夫若天天追在你后头让你这样、让你那样,一年两年还好,十年二十年,你也巴不得老夫这个糟老头子赶紧回去躺着、别念了。”

    黄逸摸了摸鼻尖。

    边关境况,他没听过见过,只能听黄太师说。

    皇上与徐太傅的相处,他就在御前当值,他亲眼见过、也亲耳听过。

    君臣、师生,确实是这么个味道。

    他便不再提那些,重复了一遍最要紧的事:“念之让您千万别把南蜀一并拖下来。”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头一回出战,怎得比老夫还要谨慎?”黄太师摇了摇头,“依老夫看,这些话就是唬你的,行吧,老夫会斟酌着来,老夫跟他一样,也想看到大军大捷,一路杀到西州去。”



    第138节

    

这番对话,看似要在平和下收场。

    黄逸却突然另起了一方向,问:“您拿什么您所谓的那些棋子交易?要他们相信您,您给了什么好处?”

    黄太师睨了孙儿一眼。

    “拿您眼中,可以卖给他们的、大周的讯息?”黄逸急切问着,“卖军情,收银钱,谋取信任?”

    黄太师反问:“不然呢?”

    打入敌人内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他知道什么能卖、什么不能卖,他清楚知道自己心里向着的是谁。

    “您,”黄逸垂下了眼帘,言语之中,满是失望,“您不该这样做……”

    “那老夫要怎么做呢?”黄太师苦笑,摇了摇头,“你让老夫想起了大殿下。”

    闻言,黄逸一愣。

    毫无疑问,大殿下是位好学生,就是太过固执了。

    而固执,来源于天真。

    皇上有一句话说得对,大殿下没有经历过乱世的苦。

    书上看的,别人讲的,终究不是自己经历的。

    大殿下心好,因而他想像得太过美好,不沾风雨。

    这不是大殿下的错,一来,他出身在大周建朝后,二来,他那身子骨,也没有办法真正走出去。

    偏,皇上是一位好皇上,但他离好父亲,隔得很远。

    父子之间,没有办法好好沟通。

    不似他和黄逸……

    思及此处,黄太师看向孙儿:“不是所有磊落之事,都能够光明正大。

    你与林小子交好,他在赤衣卫做事,一样会讲究手段、手法。

    老夫在这些事情上的行为,你可以说不光彩,但老夫对得起大周、对得起皇上,老夫问心无愧。”

    第160章 主动权

    那盏油灯,又暗了暗。

    昏黄的光摇着,晃得黄逸下意识地眯了眯眼睛。

    在摇摆的,不止那簇光,还有他的心。

    祖父说的这些话,他并非不能领会其中意思,但他依旧,不能完全信服。

    可若要说,祖父的想法都是错的……

    黄逸抬起眼,认真地看着黄太师。

    有一点,他很确信。

    他没有办法去说服祖父,一如祖父也无法完完全全地说服他。

    他们祖孙两人,在这件事上,想法分歧,不能统一。

    如此状况下,一味的靠嘴巴说,是没有用的。

    “祖父,”黄逸坐直着身子,一字一句,缓缓说道,“您的经历与阅历,是我没有的。

    您从乱世走到现在,是大周的三公,是皇上的重臣,这几十年的人生,让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符合您的利益,亦符合您的想法。

    我还没有您这样的能力与眼界,只从我自己而言,我认为您这样做,并不对。”

    饶是否认,黄太师听在耳朵里,也没有打断。

    授业,授的是知识,学的是思考。

    光会听而不会想,那是庸才,不是他黄太师欣赏的学生。

    做为老师、祖父,黄逸敢质疑,黄太师就敢听。

    只要是仔细说道理的,他就不会堵对方的嘴。

    黄逸说到这里,停下来想了想,又道:“您先前问我,您要怎么做,说实话,我没有答案。

    正如您所言,我长在京中,没有吃过乱世的苦,没有见识过边关动荡。

    我想到的东西,终究太浅了。

    所以,我想去寻找答案。”

    黄太师摸着胡子的手顿了一下,他抬眼看着黄逸,绷紧了下颚。

    “刚进来时,与您说去投军,是气话,”黄逸深吸了一口气,坦荡又直白,“现在再与您说一次,我想与投军,去见识真实的边关,我去过了,见过了,或许就能找到我心目中的答案。”

    “你……”黄太师的声音微微发颤。

    见多识广。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一类的道理,黄太师能洋洋洒洒说出一大堆来,他亦十分信奉“走出去”。

    若黄逸今儿说的是去江南、去两湖什么的走一走、看一看,黄太师会毫不犹豫地给他准备行囊盘缠,催着他出京师。

    可偏偏,黄逸说的是边关。

    他不是去“看”,他要去打仗!

    打仗,是真刀真枪,生死难说!

    两军对垒,什么太师之孙,无名小卒,敌人砍起来可不管不顾。

    大周无疑可以取胜,但是,战损再小,它也是会出现的。

    万一其中一个,是黄逸呢?

    黄家,是文臣,并非将门,黄逸不需要以军功谋前程,去冒大风险。

    黄逸虽然武艺不错,乱战之中,个人的力量渺小……

    各种念头在黄太师心中翻涌,翻到最后,否决之言,他还是说不出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