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以为,”皇上清了清嗓子,“如众卿说的,秦爱卿能担主将之责,可他病了,朕想去探病,若他精神尚可,朕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话很是在理。

    一时间,也无人再争。

    兵部出来,把其余事项禀了。

    练兵也好、打仗也罢,遣将是一环,调兵也是一环。

    调动各地兵力,提供后续粮草,都要定下来。

    朝上又商量了一番,才退朝了。

    另一厢,永宁侯府里,童院判与廖太医两人,都赶到了。

    秦胤躺在榻子上,脸色发青,气色很不好。

    秦治陪在一旁,与两人道:“父亲突然发兵,母亲被吓了一跳,这会儿也有些不适。”

    “上了年纪,经不住变化,”廖太医叹道,“等下,老夫去看看侯夫人。”

    童院判替秦胤诊脉。

    从脉象看,虚弱、无力。

    老侯爷看着壮实,这底子实则千疮百孔。

    难怪会在听闻军情后,气急攻心,突然就倒下了。

    “您这身体,还是需得静养,”童院判道,“绝对不能着急。”

    秦胤扯了扯嘴角,笑比哭难看。

    外头,脚步声匆匆,管事进来,禀道:“皇上来探望您了。”

    秦胤闻言,赶忙要起身迎驾,被童院判按了回去。

    “您还是躺好。”

    秦威引着皇上进来。

    皇上听童院判说秦胤病情,一面,沉沉看着他的气色。

    的确是一脸病象。

    “臣、臣……”秦胤开口,有气无力,“臣要去打西凉。”

    皇上啧了声。

    秦老头还是秦老头,病成这样,还要打西凉。

    “秦爱卿,”皇上坐下,缓缓道,“以你的身体,还怎么打?太医说得对,你要休养。”

    似是吃不消说长句子,秦胤只问了两个字:“谁去?”

    秦威向他说了早朝时的状况。

    “冯仲,勉强,”秦胤说得很慢,“安北侯,也行,林小子,练练……”

    说到最后,秦胤指着秦威,与皇上道:“他,去。”

    皇上打量着秦胤,道:“朕会与众卿再商议,你先养身体。”

    坐了会儿,皇上起身要回宫。

    童院判被唤了出去,皇上问:“秦爱卿何时能恢复?”

    “老侯爷的身体是经年累月留下来的旧伤,”童院判道,“这一次来势汹汹,可能需要三五个月。”

    皇上微微颔首,走了。

    等所有人都离开,秦胤才让秦治把他扶起来,吃了两块绿豆糕。

    不得不说,阿鸾的符纸,劲儿真大。

    他就贴了那么一会儿,就跟生了场大病似的,浑身没力气。

    若不是晓得这些都是假的,他都觉得自己大限到了。

    装病,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止是出征西凉,便是边关操练,他都很多年没有去过了。

    因而,老妻先前才会说,边关驻军,现在未必还会全听他的调度。

    不是他不想去,是皇上一直不答应。

    其中缘由,有好几层。



    第135节

    

一来,大周转向内政,比起收复失地,皇上更喜欢发展,或者说,他更擅长这些。

    不管皇上愿不愿意承认,他在征战上并无天分,也无运气。

    打仗,他远不及先帝,也比不过先太子。

    比起先太子的屡战屡胜,皇上主持的战局,都以失败告终。

    虽然,在身边众臣们的辅佐下,失败也是小败,可在皇上心里,应该是留了些不好的印象。

    下意识地,皇上在避免与其他人兵戎相见。

    第二,皇上怕他手握兵权后,有朝一日,支持林繁。

    皇上猜忌林繁就是赵临的儿子,一旦林繁以先太子遗孤身份争权,他们这些跟随先帝、先太子打过仗的老臣,十有八九,会倒戈过去。

    没有兵权,不过是赤手空拳,若虎符在手,后患无穷。

    此次边关战局,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

    可若秦胤领命出征,以皇上的性子,绝对不会让林繁同去。

    这不是秦胤想要的结果。

    也不是林繁希望的。

    作为赵临的儿子,他不是被手握兵权的秦胤推上皇位,而是,靠自己在军中立足。

    血脉,能力,功勋,集于一身,才能让文武大臣们信服,尽快达成皇权交替,让大周平稳过渡。

    因此,需得先把林繁送出去。

    永宁侯对秦鸾提议的“装病”十分认可,也相信孙女有能力帮他瞒过太医们,就是没有想到,这符纸的劲儿,实在有点大。

    大得连吃两块绿豆糕,他嘴里都品不出滋味,只觉得干巴巴的。

    真是,没意思!

    第156章 站不住脚

    永宁侯的病况,随着皇上回宫,很快传遍了千步廊。

    依照太医的说法,秦胤是气急攻心,引发了老伤,性命无忧,却得多休养些时日。

    这让所有人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又十分忐忑。

    毕竟,西凉大军已经在飞门关外扎寨了。

    军情一天一个变化。

    西凉人可不会慢慢悠悠、等着秦胤病好,再来一场“公平”的对决。

    或者说,得亏他们还不知道永宁侯病了,若是知晓大周如今为主帅人选为难,恐怕要当即进攻。

    趁你病、要你命。

    赤衣卫衙门里,冯靖翻着文书,心思却不在文案上头。

    他时不时,就要转头看林繁一眼。

    指挥使十分忙碌,皇上虽未定下让他随军出征,但他似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了。

    今日过来,他一直在整理手上现存的案子、以及其他各项公务,方便移交给之后负责赤衣卫事务的官员。

    冯靖在林繁手下当值了这些日子,也算知道他的性情。

    林繁不是靠着亡父、承了爵位就只想当个闲散的人,他想对得起国公府门楣。

    先前是没有机会,如今,林繁会抓住。

    只是……

    林繁亦注意到了冯靖的心不在焉。

    在冯靖不知道多少次的打量后,林繁问:“你琢磨什么?”

    冯靖被逮了个正着,话冲口而出:“万一,我是说万一,皇上不让您去呢?”

    “皇上为何要不许我去?”林繁反问。

    这倒不是林繁故意怼冯靖,而是,他想听一听,在一个毫不知内情的旁观者眼中,皇上到底还能有多少种冠冕堂皇的拒绝的理由。

    一时间,冯靖答不出来。

    他紧皱着眉头,苦思冥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您未成亲,您若回不来,国公府就绝嗣了?老夫人恐是受不得这打击。”

    说完,冯靖又挠了挠头。

    听起来似乎是这么一个理,但因战事绝嗣,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从古至今,也没有哪一个该忠勇报国的簪缨子弟,以“没成亲、没儿子”为由,拒绝投身战场的。

    “您是先定国公的儿子,您想要完成先父未尽之业,”冯靖想了想,又道,“那您去了,谁来掌赤衣卫?”

    林繁轻笑了声。

    确实。

    在旁观者眼中,名正言顺拒绝他去边关的理由,很少。

    以所谓的“惜才”、“舍不得”之类的由头,那么,奉命出征的将士们,在皇上眼里又成了什么呢?

    冯仲那样,为大周奋战了一辈子,安北侯那般,父死子随,为大周前赴后继,岂不是成了“无才”、“死不死随意”之人?

    再者,安北侯十二年前头一次随林宣出征时,一样是未成亲、未有子嗣,皇上没有以此为由头、留他在京中,那么,再拿这种理由来留林繁,不太站得住脚。

    大军压阵,最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主将永宁侯病倒、不能出征的状况下,大周需要提振士气,决不能有这些细细碎碎的小事,来乱了军心,让各处生怨怼之气。

    林繁想,这一次,皇上很难寻出好理由了。

    这也是他与永宁侯、长公主,几方商议之后,敲定的最有可能达成目标的方式。

    “谁来掌管,我说不准。”林繁答道。

    冯靖满面苦恼。

    在他看来,赤衣卫指挥使真不是个好当的差事。

    除了这名头外,最好本身就有极好的出身,若不然,抓人时都不够硬气。

    别说“敢不敢”得罪人了,而是根本没有去得罪的能力。

    而一个有足够的底子去得罪人,又极其敢得罪的……

    谁不借着这个机会,主动请缨去飞门关?

    思及此处,冯靖暗暗叹了一口气。

    往后,赤衣卫做事,是不可能像林繁执掌时这么“肆意”了。

    而束手束脚的,又怎么能做好这个衙门的事呢?

    冯靖很喜欢跟着林繁做事,这么想来,颇为遗憾。

    御书房里,皇上看着兵部递上来的折子。

    战前的调运周转,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流程,看起来倒也还不赖。

    范太保缓缓道:“永宁侯的想法,皇上不妨做个考量,依老臣之见,由冯将军为主帅,配合飞门关的驻军将领,确实可行。安北侯说得也有理,他经验虽浅……”

    “念之呢?”皇上打断了范太保的话,“朕在琢磨念之。”

    范太保眉宇一紧。

    林念之?

    林小子这事有什么好琢磨的?

    范太保试着揣度了下皇上的想法,道:“老臣知道,您一直可惜林宣早亡,以林宣的能力,若留在京中,在治国上,他能发挥之处绝不比领兵少。

    他旧伤在身,只要别操劳领兵,太医调理得当,也能增些寿数。

    可他志在为大周收复疆土,他的性子,也不是您让留着,他就高高兴兴留着。

    您以前留他,他不高兴,您现在留他儿子,他在地底下也不高兴。”

    范太保只当没有看到皇上气闷。

    虽说君臣君臣,君为天,但当臣子的,也会有喜怒哀乐。

    而整个大周,现在最最不高兴的臣子,自然是把自己封在家里的徐太傅了。

    作为君王,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全然忽略臣子的心情。

    好言相劝是劝不出一个结果了,范太保只能以林家父子之事,来绕一绕皇上。

    “臣知道,飞门关外打西凉,不是他六七岁的时候一对拳头打京城,当不了小霸王,”范太保道,“他也没有经验,可经验需要历练,这次不去,以后呢?

    永宁侯病着,冯将军的年纪也不输老侯爷了,安北侯当年还能跟着林宣去试试,再拖下去,林小子他们这些后生,还有哪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可以引一引路?

    我们这些老骨头,舍不得晚辈去拼搏,可是,皇上,这事儿吧,跟养儿子、孙儿是一个样。

    他们长大了,该放手就得一点点放手。

    总拘着、管着、捏着,儿孙也会嫌老骨头事情多,您说呢?”

    皇上什么话也没有说。

    黄太师睨了范太保一眼。

    这么一番话下,黄太师也想不出皇上能说什么。

    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意思。

    皇上您若不想放手、给年轻人去闯,您也就别总嫌弃徐太傅跟老子管儿子一样,几十年里把您管得死死的。

    第157章 都有联系

    直至日头偏西,两位老大人才前后出了御书房。



    第136节

    

相较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