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昨儿他让阿鸾给林繁带话,看来是带到了。

    至于为何是在东园里待到了这会儿……

    废话!

    那等要紧事,肯定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说。

    能安心说道的,要么东园,要么林繁自己的地方。

    总归得是室内。

    要不然,那么大冷的天,想冻着阿鸾吗?

    又是三言两语说不清,多斟酌思考,是好事。

    至于说,孤男寡女妥当不妥当的,永宁侯根本懒得想。

    林繁若是那种不知道什么事可行、什么事不可行的昏头人,他秦胤先把暗格里的遗诏给烧了了事。

    还觉得坐在龙椅上的那个走得不够偏吗?

    再给自己找个更麻烦的,真是嫌命长。

    眼下,他要做的,就是耐心等一等,等林繁想明白了之后,给他一个答案。

    东园里,送走了林繁,秦鸾梳洗了一番。

    虽然比不上好好睡一觉,但擦一把脸,还是能振奋下精神。

    秦鸾偏过头,轻声问钱儿:“你守在外头,都听见了吧?”

    钱儿点头。

    她耳力还不错。

    秦鸾又问:“你怎么看?”

    钱儿眨了眨眼睛:“奴婢觉得,国公爷靠得住。

    姑娘当皇家媳妇,姑爷就得是国公爷这样的。

    先前二殿下对您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奴婢都看不过眼。

    不似国公爷,先前真心诚意帮忙,您说什么,他都认真听了,与您讨论。

    这次遇着这么大的事,也与您商议。

    别的奴婢都不懂,但府里嬷嬷们都说,日子要过得舒心,就得像老侯爷、老夫人这样,事事都有商有量的。”

    怪她,她的问题太空泛了,钱儿切题就切错了方向。

    她问的是林繁会怎么下决定,钱儿一开口,中心成了秦鸾自己。

    这真是。

    可要说钱儿说得不对……

    秦鸾抿住了唇。

    第110章 他拧他的瓜

    钱儿的想法,以姑娘出发,以姑爷立足。

    两者相较,赵启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秦鸾想的是,林繁不确定他是不是能担负起大周,那么,一位明君该是什么样的?

    每个人的答案会有一些差异,但大体上是一样的。

    勤政、爱民。

    赵启显然不合适。

    秦鸾与二殿下的接触虽不多,但这一点,还是能够看清的。

    也许,皇上曾经做到过这些,只是,他现在走偏了,偏到祖父不再认同他了。

    那么,秦鸾自己呢?

    她与林繁的往来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谈过朝堂,说过日常。

    只那些交谈,秦鸾能感受到林繁对朝政的一些想法,但她自己就是半吊子,只能看个热闹,真要说看门道,还得是祖父掌眼。

    祖父坦言遗诏在手,足以证明,在他的眼中,林繁更适合那把椅子。

    不仅仅因为他的赵临的儿子,而是,在大殿下病故之后,比起皇上以及皇上的儿子们,林繁一枝独秀。

    出彩到,让祖父宁愿起兵去搏,也不愿意将就的地步。

    而那些细细碎碎的日常,她听林繁说林宣夫妇,说他幼时趣事,说那位本该是侯府贵女、却不得不以丫鬟身份生活的巧玉……

    她在林繁的话语里,听到了感恩、叹息与遗憾。

    那些情绪,没有直白地落在字词上,却从他的讲述里,一点一滴透出来。

    不是什么演戏,而是真情实感。

    那样的林繁,没有铜墙铁壁般的坚固铠甲,他的软肋明明白白,但他真实,也真诚。

    一位真诚的人,会做一位真诚的君王,诚心待他的臣子与百姓。

    秦鸾抿了一口桌上的凉茶。

    若要助一位君王成就大业,那她想助的人是林繁。



    第95节

    

世人皆知的凤凰命,与祖父手中的遗诏,能让林繁向亲叔父发难的路好走很多。

    只是,林繁会怎么想?

    他的确还未成亲,抛开当年祖父试探先定国公时的话,他亦无婚约在身。

    他口中提起过的年轻姑娘,只有巧玉,他视巧玉为妹妹。

    秦家若此时开口,心中并无牵挂的林繁,固然可以拿凤宫相许,但这就像是她以“凤凰命”作要挟,逼林繁就范一般。

    况且,总有一日,林繁会有心仪的姑娘。

    秦鸾伸了伸腰,活动了下一夜未眠、略有些疲惫的筋骨,与钱儿道:“你刚那些话,我听了就算,别让国公爷知道。强拧的瓜不甜。”

    只争位一事,就有太多牵扯、足够复杂的了,没必要再往那一堆线头里塞这么一根“婚约”。

    逼迫人的事儿,秦鸾不喜欢。

    钱儿眨了眨眼,道:“姑娘这话不太对,您怎么知道国公爷拧不拧瓜?”

    闻言,秦鸾愣了下。

    钱儿又道:“再说,他拧他的瓜,姑娘拧姑娘的瓜,您要是自个儿不中意国公爷,他怎么拧都不得劲儿。”

    似乎,是她想偏了。

    当了这么多年的“未来的二皇子妃”,一个凤凰命,把她的想法都局限住了。

    以至于,婚约退了,她都还在“凤凰”划定的圈子里转,要勤勤恳恳地去完成一只鸾鸟的使命。

    明明,她不久前还劝诫林繁,不要被那些条条框框限制住,要从自己的本心去选。

    当局者迷,就是说她这种吧。

    “我睡一会儿。”秦鸾道。

    该好好睡一觉,让混沌的思绪重新清晰起来。

    忘记命格,忘记身份,以秦鸾这个人,简简单单去看林繁。

    然后,把答案找出来。

    天色大亮。

    下了朝,林繁并没有闲着,而是去了兵部衙门。

    董侍郎知他来了,心里直犯嘀咕:莫不是有哪个拎不清,行事乱套,被树上那个逮到小尾巴了?

    想归想,迎还得迎。

    林繁低声与董侍郎道:“没有旁的事,想看下库房里的旧文书。”

    董侍郎道:“旧文书很多,国公爷要看哪一年的?”

    “先帝年间的。”林繁答道。

    董侍郎稍稍松了一口气。

    二十多年前的,那就能放心了。

    只要不是通敌一类的大罪,二十年过去了,桥归桥、路归路,林繁再烦,也不会逮着不放。

    林繁观他神色,又补了一句:“年前抓奸细,迟迟未有进展,想来是对西凉、南蜀等地的了解太少了,我琢磨着,既是无从入手,不如翻翻旧档,能多添一分了解,也是好的。”

    董侍郎恍然大悟。

    不管背后怎么嘀咕,林繁的本事能耐,大伙儿还是认的。

    若是个绣花枕头,能烦到哪里去?

    就是回回烦到了关节处,才会让这么多心虚的人忌讳。

    衙门开印没几天,定国公就来做实事了,年纪虽轻,但当值认真,很不错。

    引林繁到库房,董侍郎让人开了门,指着后头两大架子:“先帝年间,大部分都在这里了,指挥使慢慢看,有没有要求只管说。”

    林繁道了声谢。

    待董侍郎出去了,他从架子上取下了一册。

    即便年前打扫过一回,库房关了这么些日子,亦有不少灰尘。

    随着林繁的动作,灰尘飘散,映着外头撒入的晨曦,朦胧得像是染了金光。

    清了清嗓子,林繁一页页翻着,在上头寻找着“太子”的名字。

    陈年旧档,在这二十几年里,几次整理、归拢,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最概括的内容,而那些细碎的,已经随着时间消失了。

    库房就是这样。

    他们赤衣卫衙门办案的文书,亦都是这样处置的。

    每翻一页,林繁都觉得可惜。

    他现在能看到的,还是太少了。

    可再少,他还是通过这一行行的文字,慢慢勾勒出了生父赵临的形象。

    赵临善战,不仅武艺出众,操练兵士亦是一把好手,他的亲兵,战力非同一般。

    战术战法极其大胆,天马行空,与林宣配合玄妙,才能在一年之内连下两州六府,替大周打下大片土地。

    豪放的用兵,与外放的性格,让他在军中一呼百应,凝聚人心……

    指腹拂过“太子”两字,林繁不由自主地,勾了勾唇角。

    他算是知道,那年皇太后为何说他不像林宣了。

    他的确像赵临。

    哪怕他没有与赵临相处过一日,他还是成了京城小霸王,一个孩子王。

    血缘啊,真的很玄妙。

    第111章 她得注意分寸

    林繁在兵部待了一整天,午饭都是方天送过来,借了个屋子用的。

    兵部上下如临大敌。

    史尚书一面张望,一面问董侍郎:“真是来看旧档的?”

    董侍郎道:“趁着他用饭,我去库房转了一圈,就先帝年间的一些文书上抹了灰,其他的都还是老样子。”

    史尚书这才松了口气。

    “虽然,我们兵部踏踏实实,”史尚书道,“边关还有战事,也轮不得我们脑子不清楚,但万一真有一两颗老鼠屎,是吧?”

    董侍郎连连点头:“是这个道理。”

    “真是找奸细就好了,把那些奸细全抓出来!”史尚书叹道,“这些年,一直是防防防,边关不堪其扰,也没见打出去。这要是他爹还在,早把西凉打穿了。”

    “先定国公,可惜了。”董侍郎道。

    “是啊,从他去后,还心心念念收复失地的人,少了。”史尚书又是一叹。

    叹完了,还有一肚子话,却是不敢再说了。

    从皇上登基后,战事渐渐平缓。

    林宣还活着的时候,经常上折子要求发兵,也有不少老将军们赞同。

    前头那八年,虽没有攻克西州,但陆陆续续地,朝廷也收回来了一些城池。

    等林宣病故后,朝中主内政的声音更重些。

    尤其是近八九年,除了守着边关,朝廷未曾往外踏过一步。

    可边关战事,你不进、敌就进。

    大周一副只顾防御的样子,别说西凉、南蜀那样有模有样的小朝廷,连一些部落、马贼都敢往几个镇子极其周边村落下手。

    多年如此,别说边关百姓有埋怨,驻军也有怨气。

    最让史尚书担忧的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除了边关驻军,朝廷其他只有操练、未曾真刀真枪打过仗的兵士,他们上了战场,能打成个什么样子。

    可这些话,朝堂上说了也白说。

    太平日子过久了,不是谁都想着继续进取的。

    私底下,与几位老将军唠叨两句,明面上,还是算了。

    思及此处,史尚书又往库房的方向望了一眼。

    林繁也没有真的掌过兵,缺乏经验。

    若有机会,让老将军们带一带,历练一番,兴许能有不少收获。

    等再过些年,那些老将都提不动刀了,那就真的断了层。

    都说虎父无犬子,盼着这一位能像他父亲一样,用兵如神。

    库房之中,林繁合上了一册旧档。

    一时间,他很难形容自己的心境,那些波涛太过汹涌,一遍遍冲刷心头。

    以前,他知道林宣很厉害,父亲才华横溢,让他敬仰不已。

    除了出征时,父亲对他亲自教导。

    林繁聆听父亲教诲,那么高大的人、离他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