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亲成了长子,后被定为世子,叔父秦治是“二叔父”,自家里头从不提及往事。
除了祠堂里的牌位。
她以前和林繁说到这事儿时,推断为祖母不愿意总念着伤心事情。
只是,祖母不喜欢父亲,这又从何而来?
秦鸾当然没有见过两位伯父,也不知道祖母对他们是什么样的,但祖母对待父亲,能与不喜欢沾得上边?
叔父秦治在祖母跟前,也是半斤八两的呀。
秦鸾疑惑着。
在祖母的脸上,秦鸾看到了复杂的情绪。
永宁侯夫人的神情几乎可以称得上“一言难尽”。
她弯下腰去,居高临下看着皇太后,迟疑地问:“你从哪儿看出来我不喜欢秦威的?”
撇了撇嘴,老夫人又道:“为什么不提早逝的两个?
一看你就是命好的,战乱里没死过儿子闺女是吧?
我告诉你,乱世之中,活到现在的簪缨、勋贵,谁家没死过人?
老的、少的,数不过来!
先帝不也一样,先太子之前,他还有其他儿女,却因战乱蒙难。
先帝爷有经常挂在嘴上吗?
人人都称先太子为大公子时,先帝有出声反对过吗?
人走了,一直念叨着,你不知苦痛,我知道!
记在心里,胜过挂在嘴上千万!”
许是想起了那两个儿子,永宁侯夫人的眼眶泛红。
“再说秦威,我为何要不喜欢他?就因为两个哥哥是为了护着秦威和秦治死的?”永宁侯夫人咬住了牙关,“保护弟弟,不是做哥哥们应该做的事情吗?
兄友弟恭,我们秦家做到了,哪里像你们赵家。
哦,赵家原也是好的,先太子和长公主受兄姐庇护,从战乱中活下来,先太子一生都在庇护弟弟妹妹。
反倒是你们颜家,混进去的那点儿污血,赃了!让先太子死在异母弟弟的手里!”
皇太后气得连呼吸都不顺了。
永宁侯夫人在放大话,什么兄友弟恭,什么记在心里,她一个字都不信。
空穴不来风,秦杜氏要真一碗水端平,她不喜欢秦威的传言又怎么会冒出来。
恨屋及乌,谁还不知道秦杜氏同样心里不喜欢秦鸾?
只是,永宁侯夫人这场面话说出来,皇太后没办法一一反驳。
老夫人见皇太后忿忿,忽然明白过来。
这老妖婆是想戳她肺管子,没戳透,反倒被她戳痛了。
哼!
真是蛇口蜂针!
当然,比刀枪棍法,她不输谁,比恶言恶语,难道她就会输吗?
“怎么,你想说跟你们颜家没关系?”永宁侯夫人哈的笑了一声,比皇太后之前的还要夸张、还要讽刺,“颜家大宅被围的时候,那可真叫一个热闹。
颜家好几个人都在前头对峙,颜崔一人跑了。
往后头报信倒也情有可原,只是,颜崔管都没管离前头最近的几院子的人,就和他的两个儿子、三个孙儿,跑了个无影无踪。
跑之前,别说让底下人去再多通知几个,连妻子儿媳都没管过。
啧啧!
就祖孙六人哦,什么叔伯,什么兄弟,什么侄子侄孙的,在他眼里什么都不算。
这么个自私自利的东西,不就是你们颜家的血脉吗?”
皇太后的胸口闷得几乎也仰倒下去。
这叫什么歪理?
这是一回事吗?
她想骂回去,偏一口气顺不上来,只能用力粗喘着。
皇太后越来越激动,反倒是不久前大难临头的淑妃渐渐平缓了下来。
静下来后,淑妃想着这颠倒了一样的状况,忽然间,想到了花园里的那一眼。
“对了,”她道,“我先前看到纪公公带人过去,好像是去顺妃那儿。”
秦鸾闻言,不由惊讶。
纪公公作为皇上身边的大内侍,此时竟然不在金銮殿里?
他去找顺妃,还带了人手?
不祥的预感涌了上来,秦鸾与长公主和永宁侯夫人道:“得去看看。”
长公主深以为然。
能让忠勤伯投诚,开城门的,只是他心中沉甸甸的“家人”。
他的妻儿孙子,他的女儿外孙。
为了家人的将来,忠勤伯才豁了出去。
若顺妃遇险,他们这儿不管不顾,又怎么对得住忠勤伯的奋勇呢?
平阳长公主看了皇太后一眼。
文定乡君道:“您带人守着她们请皇后娘娘引路,与老夫人一起带人把其他嫔妃控制住我和阿鸾、淑妃娘娘一块去找顺妃。”
如此安排,倒也稳当。
所有人各自忙碌。
被捆得扎扎实实的夏嬷嬷、王公公等人被扔进了慈宁宫的配殿,由兵士们把手着,平阳长公主亲手把皇太后从地上拽起来,押进正殿,给了她一把椅子。
“坐会儿吧,”长公主淡淡道,“你要站着也行,就是不用想着逃了,无处逃。”
皇太后脸色灰白,眼神狠毒。
平阳长公主冷哼了声:“别惦记你手上那点伤了,我看啊,血都止住了。”
皇太后如蝎子一般的目光凝在平阳身上,一字一字道:“平阳,哀家看错了你,你这些年藏得可真深!”
听了这话,长公主非但没有恼,反而抚掌大笑起来,笑容很是得意。
她藏了二十几年。
这句话,是对她最好的犒赏。
第367节
第417章 我要做我父皇的平阳
“你说得对,我这么些年在京城里,装个贤淑、温和、不理事的样子,装得我好生烦闷,”平阳长公主根本不在乎皇太后是个什么反应,继续自说自话,“反倒是这一趟出远门,在祁阳过得可太开心了。”
皇太后呼吸一滞。
“唐筹不敢得罪我,颜家那儿就更不敢怠慢我了,”长公主笑着说,“我每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你以前跟我说过那么多的祁阳菜,我今儿点一道,明儿点一道。
可惜啊,不合我的口味。
好在厨子也多,能做点儿京城菜。
可再怎么琢磨手艺,还是比不得冯仲熬的一碗菜羹。
那才是好滋味。
当然,我也是挨过苦日子的,吃喝上都能对付,我就喜欢去衙门里转悠,看案卷文书,看唐筹他们胆战心惊。
你们祁阳那儿,胆子真大,要不是我已经盯了好几年了,我都不敢相信瞒报的数量会这么大。
佩服、佩服!”
“你!”皇太后气得身体晃了晃。
双手被捆在身后,她打不了人、也砸不了东西。
两只脚虽能走路,却也因着束缚,踢都踢不了。
甚至,她想撞倒些什么来泄愤,这内殿里能撞的东西,也都被淑妃祸害完了,只留一地狼藉。
她的慈宁宫,什么时候这么狼藉过?
她皇太后,又有什么时候这么狼狈过!
皇太后越想,心中火气越胜,若不是靠着椅子,她连站都要站不稳了。
“你真得意啊,”皇太后切齿,“真把自己当女中豪杰了?”
长公主凤眼一扬,看着她,问道:“你忘了我为何是平阳了吗?”
皇太后怔了怔。
“唐高祖有一个以军礼入葬的平阳昭公主,所以我的封号才是平阳,”长公主深吸了一口气,“我要做我父皇的平阳。”
这句话一出,多年尘封的记忆被擦去了灰,露出了它最真实的模样。
那是先帝建朝的三个月前。
战乱渐渐平息,虽说还有不少土地依旧被割据着、分裂着,但总体大势已定。
众臣商议着建朝事宜,赵挥也做好了准备,只等时机到了。
有一个下午,赵挥选好了国号,“周”。
他很高兴,与颜氏、赵临、赵瑰与赵隶分享,言语之中,都是对未来的期盼。
不是向往当皇帝,而是想要天下昌盛,百姓平和。
他于乱世起兵,亦盼着结束乱世,皆是因此。
兴致勃勃中,赵挥问了赵瑰,待成了大周的公主,想要什么封号。
“不着急,慢慢想。”赵挥是这么告诉女儿的。
赵瑰也没有半点犹豫。
她立刻就道:“平阳,我想要像平阳昭公主一样,为了您能一统江山而奋战。”
赵挥笑了,爽朗又痛快,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至于,隔了二十多年,皇太后回忆起当日的这一幕时,依旧能感受到先帝的喜悦。
是啊。
皇太后想,是她自己蠢了,才会被赵瑰骗了这么多年。
以为赵瑰遣散了瑰卫,行事低调,不参与朝堂,越活越像个内秀的世家贵女。
是她自己忘了,赵瑰从小时,第一次拿起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是那样坚定、向前的性格。
操练瑰卫,调度粮草,协助大军,攻防粮仓……
能有这种能力与胆识的女子,岂会真的被岁月磨光了棱角?
赵瑰只是在等,等待宝剑出鞘的这一日。
另一厢,顺妃与纪公公亦僵持着。
“你不在皇上身边,来我这儿做什么?”顺妃道。
她是明知故问。
大军攻打京师的消息,先前就已经传到了这里。
顺妃知道忠勤伯会打开城门,只是不晓得准备的时间、方法、过程而已。
她在等着那一刻,且十分清楚,那一刻并不会太远。
只是,这一刻,比她预料得还要近。
因为纪公公来了。
明明皇上还在上朝,纪公公却带人匆匆赶来她这里,其中缘由,一想就知。
皇上为忠勤伯的背叛大动肝火,却无力阻拦大军进城,只能拿捏她来泄气、当个质子。
“娘娘,”纪公公道,“皇上请您走一趟。”
顺妃自不可能跟他走,可若对方真来硬的,她一时也不好应对。
从西芳宫出来后,她身边可用的人手不多。
真正能信任的,只有袁嬷嬷,而外头那几个小宫女、小内侍,一看就不是纪公公等人的对手。
这纪太监不会功夫,带过来的人却是看着就一副练家子。
“走一趟?”顺妃缓缓道,“没头没尾的,走哪儿去?我听见外头今儿乱哄哄的,是出了什么事情了吗?”
趁着顺妃与纪公公拖延的工夫,袁嬷嬷小心翼翼挪到窗边,一个劲儿与外头的宫女、内侍打眼神官司。
赶紧去找二殿下来!
每一个眼神,都在表达这个意思,却是没有一个聪明人敢迎上袁嬷嬷的视线。
纪公公把这些都看在眼中:“嬷嬷不用白费力气了。”
袁嬷嬷咬住牙。
顺妃的心也沉了沉,她就知道,以前的人手全被调走了,这次拨过来的人,能是个听话的吗?
纪公公的耐心显然有限。
尤其是,他很清楚金銮殿那儿会有什么状况。
“娘娘若不肯走,”纪公公笑容阴测测的,“别怪底下人做事粗鲁。”
话音一落,那两个内侍忽然上前,抓住了顺妃的胳膊。
顺妃吃痛,低呼一声,还是把脏话都忍住了。
骂这臭太监一通,也无济于事。
反倒是,大军进城了,迟早会攻下皇城。
皇上让纪太监来抓她,又还有哪个心腹能去启儿那里耀武扬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