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先太子之死另有内情。

    原来,先帝传位给今上,但他对今上并不放心。

    原来,先帝在驾崩前,还另做了准备。

    随永宁侯来商城的将士,几乎都是跟随过先帝,跟随过先太子的老人,他们愿意为永宁侯所用,可内心里,还是对先帝、对皇上、对大周,存了几分愧疚。

    而这道遗诏,一下子就把愧疚给打散了。

    他们此次挥剑向京师,是奉先帝遗命,并不是什么“造反”。

    清君侧,扶新君,这就是为了大周,且名正言顺。

    照先帝心愿,若先太子留下的是男儿,则立他为新君,若是女儿,就从赵氏族中选一合适的,那么,那人在哪儿呢?

    有灵光的,一下子把目光凝在了定国公身上。

    国公爷最先的那一跪,莫非……

    永宁侯念完,把遗诏收起,重新系上,双手捧着,对林繁便是一跪。

    “为助殿下回宫,遵从先帝遗诏,臣等愿孝效犬马之劳!”

    一声“殿下”,解了所有疑惑。

    在质疑泛上之前,将士们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边关战事的一幕幕。

    玉沙口崖壁上神兵天降的一跃,西州城外孤身纵马上前、面对飞箭时的沉稳,以及与余柏喊话时的谈笑风生。

    吴王、先太子是什么模样?

    先太子的造像就在那儿立着,笑得那么恣意,那么豪爽。

    他们都是曾经跟着先太子出征过的,先太子的音容笑貌,即便记忆所有暗淡,在看到这座造像后,也渐渐地清晰起来。



    第341节

    

先太子的儿子该是什么模样、性情?

    就该是定国公这样的!

    “为助殿下回宫,遵从先帝遗诏,属下愿孝效犬马之劳!”

    列阵的人群中,突然间,有人像永宁侯一般,高声表达了自己的选择。

    有人先,便有人随。

    很快,声音此起彼伏,几个起落间,终是重叠在一起,附和着,震天动地。

    林繁站起身来,从永宁侯手中接过遗诏,又将他扶了起来。

    而后,他走向平阳长公主,伸手相扶。

    长公主看着林繁,凤眼晶莹,唇角带笑。

    林繁也笑了笑,转身道:“众将士请起。”

    等众人起身后,林繁道:“不瞒众位,我也是直到半年前才明白自己的身世。

    父亲、先太子于泰山殒命,母亲处境危机,因着姑母、与我养父母一家的庇护,才有了我的降生,而后,换了个身份活下来。

    养父教导我许多,可惜天不假年,他终是没有等到我长大,也无法亲口告诉我所有。

    而我的生母又失踪多年,我甚至想过,要如何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万幸的是,我终于寻到了她。

    可不幸的是,她因病在身,对旧日事情都模糊了。

    但她依旧还是她,是我的母亲,她曾为瑰卫一员,军中众叔伯应当还都认得她的模样。

    我必须回到京城去,为了大周,亦是为了我母亲。”

    说到这里,林繁深深地,对众将士拱手鞠了一躬。

    大殿另一侧,秦鸾扶着房毓,静静看着。

    秦鸾的视线一直在林繁身上,而房毓至始至终都望着赵临的塑像。

    “我认得他,”许久,房毓轻声道,“我应当是认得他的,我想走近些看看。”

    秦鸾没有阻拦她,陪着她过去。

    林繁转过身来,看清楚母亲凝视的方向,他不由心跳快了几拍。

    他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看着。

    房毓进了大殿,抬起头认真看着高台上的造像,不多时,泪水从她的眼眶中滚滚而出。

    身子晃了晃,房毓尖叫一声,双手保住了脑袋。

    秦鸾眼疾手快,掏出一颗药丸喂到房毓口中。

    很快,房毓的身子软了下去。

    林繁蹲下身去,把房毓背了起来。

    他没有让别人帮忙,背着母亲走出大殿。

    外头的将士们看着他,也如他所说的,认出了房毓。

    她的病,竟然是这样的吗……

    当年的瑰卫大总管,太子妃,最后落得一个时不时要发疯病的结局?

    “殿下,”有人忍不住,喊道,“我们什么时候回京?”

    林繁停下脚步,寻声看去。

    他分不清是谁问的,他就朝着那个方向,答道:“明日就启程。”

    第388章 谁守都一样

    大帐内,房毓睡得很沉。

    不说秦鸾,林繁前回也见过母亲病发用药后的状况,但对其他人来说,这还是头一回。

    平阳长公主站在一旁,静静看着会儿,转身退了出去。

    林芷陪着她,安慰道:“能好好睡一觉,好歹不痛苦。”

    “我懂,我都懂。”长公主攥紧了拳头。

    人生在世,无数起伏,想要一路前行,断不可能事事随心所欲。

    好与坏,都是事务的两个方面。

    只捡好的,不接受坏的,这样的“好事”,天下哪里都没有。

    即便她赵瑰贵为长公主,也做不到。

    要不然,当年皇兄命丧泰山,她早就提着剑冲进皇城去砍了颜氏与赵隶了。

    可她不能那么做。

    她只要把一嘴里的血都咽下去,全部忍下来。

    倘若她肆意妄为,逞一时意气,那就要面对大周陷入乱象中的困境,当时的大周,皇太子殒命,西凉、南蜀虎视眈眈,再死一个赵隶,后继无人,折腾不起。

    所以她忍了,她不畅快,但她等到了二十年后的今天。

    对房毓来说,也是一样的。

    疯病拖累了她,同时,也保护了她。

    她忘了那些痛苦,她的时间停止了。

    而当他们想要房毓的时间重新走动起来,今日这种状况,还得有很多次。

    也许,也会面临到必须狠下心不给她喂药,硬熬的局面……

    “嫂嫂吃的这些苦头,”长公主吸了吸鼻尖,“我要让赵隶母子还回来!”

    林芷道:“很快,焦头烂额的就是他们了。”

    大帐内,林繁握着母亲的手,平复了下情绪。

    他很想一直陪在母亲身边,可他眼下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阿鸾,”林繁看向秦鸾,笑了笑,让自己显得轻松些,“母亲就劳烦你陪着。”

    秦鸾笑着点了点头。

    林繁起身,出了帐子,与长公主和林芷交谈两句,又往永宁侯大帐去。

    秦胤背着手站在舆图前,见林繁来了,唤了声“殿下”。

    林繁微怔,复又笑道:“您这么叫我,我还挺不习惯。”

    “老夫也不习惯,”秦胤实话实说,“不打紧,反正也叫不了多久殿下。”

    等把林繁送上金銮殿,称呼又要改一改,永宁侯也不管什么顺口不顺口。

    正说着,秦治从外头进来,道:“檄文发出去了。”

    永宁侯颔首。

    这是一篇新的檄文,由林繁亲笔所写。

    他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在浑然不知情中,他对林宣敬重、佩服,以身为林家的子弟为荣,可近几年,他渐渐感受到了皇上给予的压力。

    他迫切想要建功立业,想要维护亡父荣光,却也在这过程中,了解到了自己的身世。

    他是先太子赵临的遗孤。

    若皇上并未猜忌他,他本想以“林繁”的身份为大周拼搏一生,只是,束缚越来越紧,皇上身边先有邓国师,后又有祁阳颜氏这样挖大周墙角的,皇上更是把一顶“反贼”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

    不得已,永宁侯启出先帝遗诏,昭告天下。

    更何况,林繁找到了生母。

    生母已染病。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坚决不愿走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那日。

    为此,他必须积极进取走下去。

    为了先帝,为了亡父,为了病母,为了大周。

    林繁的笔力,虽然比不了黄太师、谢羽那样的佼佼,但也十分出色了。

    他真正缺的是“文名”。

    若没有之前的事,林繁写这么一篇文章,很难立刻达到口口相传的结果。

    而谢羽的那篇檄文,无疑是给林繁开了道,黄太师的文章,做了续篇。

    就像话本子,大伙儿都看了第一册 、第二册,这第三册,虽换了个主笔,可毕竟剧情上相关联着,好不好看,可不得立刻看看再评断?

    等文章传遍大周之时,想来他们也抵达了京城脚下。

    至于赴京的路线,林繁的视线落在舆图上。

    先前,他与永宁侯已经有了几次讨论。

    商城向北,算不上一马平川,但也没有什么天堑关口。

    沿途的州府,与商城的状况一样,因着位于大周腹地,平日远离战事纷争,并无多少府兵。

    等他们收到皇上“出兵阻拦”的旨意,再清点完兵力,林繁与永宁侯率领的大军恐怕都已经过境了。

    肯追出自己的地盘,坚持与大军硬碰硬的,可能一人都没有。

    真正会对他们进攻京师造成阻碍的,反而是京城的守备力量。

    “暂时还不确定谁守城,”永宁侯道,“安北侯与冯仲积极,赵隶也未必信他们。”

    林繁也是这个想法。

    赵隶多疑,对安北侯与冯将军心存戒备,亦不叫人意外。



    第342节

    

林繁道:“谁守都一样。”

    永宁侯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这话说的,很是自大狂妄、很不把守军放在眼里,但永宁侯知道,林繁没有看不起哪位将军的意思。

    林繁所说的“都一样”,指的是对方面临的状况。

    遗诏一出,京师此时人心浮动。

    守城的将军不止要面对兵临城下,还有面对赵隶的猜忌,黄太师这样已经“投”了的重臣也不会闲着,势必会弄些动静出来,坚决效忠赵隶的人亦是顾了这头、失了那头,观望的官员看着如此动静,只会愈发谨慎,千步廊里乱糟糟的,最后受到影响的就是守军与守将。

    安北侯也好,冯将军也罢,又或者是其他人,谁都躲不过那些“糟心事”。

    永宁侯摸着胡子,笑道点了点头:“谁守都一样。”

    说完,他吩咐秦治道:“告诉众将士,明日天明拔寨启程。使人往商城带个话,孔知府若是个机灵的,别来凑热闹。”

    秦治领命去了。

    商城那儿,孔闻生看着手中檄文。

    好家伙,真就让人想连呼三声“好家伙”。

    于同知猜对了,又没全猜对。

    修缮吴王庙就是为了起兵立誓,吴王有没有儿子,也是永宁侯他们上下嘴皮子一碰,说什么就是什么。

    可他们愣是没猜到,那个儿子是定国公本人。

    永宁侯更是把先帝遗诏都搬出来了!

    第389章 于商城起兵

    遗诏是真是假,孔闻生没有亲眼看过,就算真给他看一眼,他也分不清楚。

    他就是觉得,永宁侯作为先帝麾下第一猛将,不会做“侮辱”先帝的事。

    更何况……

    孔闻生的视线重新落在了檄文上。

    定国公、不对,是皇太孙殿下,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啊。

    对养父的感激,对亡父的追思,对病母的孝心,情感澎湃着跃然纸上。

    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华丽的措辞文采所比不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