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定睛一看,正是她十分挂念的俊俏的哥儿。

    嘴角一扬,她不由笑弯了眼。

    第384章 骨肉相连

    房毓被请进了大帐。

    此处是为平阳长公主准备的,林芷里里外外打点过。



    第338节

    

林繁扶着房毓落座,在她身前蹲下来,道:“原想亲自去接您,却没有成行。”

    “不要紧,”房毓握着林繁的手,眼神温柔,“你还念着我,我就很高兴了。”

    林繁听了,偏转头看向秦鸾。

    母亲见着他时会笑,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但她似乎对他们的母子身份没有察觉。

    林繁吃不准母亲的状况,怕一句话不注意,刺激到她,便以眼神询问秦鸾。

    秦鸾上前,亦蹲下身子,道:“我上山时候,师太还问我,怎得只有我,没有前回那个哥儿,我就说啊……”

    她的语调放得缓缓的。

    是说故事,也是唠家常,不疾不徐地,在这些日常话语里将房毓眼下的状况都透给了林繁。

    林繁这就有数了。

    “您好些年没有下山来了吧?”林繁问道,“这一路上,马车还稳当吗?”

    “稳的,”房毓笑道,“就是坐在车里,不知外头路,之后想回山上去,也不知道怎么走。”

    林繁的喉头滚了滚。

    母亲下山后,自不会再叫她在山上道观中长住了。

    并非山上不好,也不是他一定要把母亲拘在身边彰显自己的孝顺、而不顾母亲的心愿,而是,他得让母亲慢慢好起来。

    恢复记忆,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亦并非没有可能。

    前回从泰山回到京城后,他看了不少此方面的书,后来在飞门关也与廖太医讨论过一些,大体办法与他之前的思路一致。

    他得多陪伴她,让母亲回到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接触她曾经熟悉的人与事。

    一点一滴间,日积月累。

    继续住在山上,不适合母亲记忆的恢复。

    当然,心里有主意,嘴上却不能立刻这么说。

    “不认得路也不妨事,”林繁温声道,“您要回去时,我和阿鸾送您。”

    “那可真好,”房毓的眼睛里全是笑意,“对了,我还有东西要给你……”

    林繁忙问:“是什么?”

    房毓指了指自己的那包行囊。

    秦鸾起身,从中取出小木匣子,交给房毓。

    房毓打开来,小心翼翼地取出里头的香囊:“里面装的是平安符,在大殿那儿……”

    林繁认真听着。

    秦鸾已经听过一次了,但她也没有走神,全神贯注地听房毓再讲一次。

    这是房毓的沉甸甸的心意。

    接受礼物,不是拿过来就好了,更要紧的是去体会其中的情感,把自己的珍视与欢喜,通过交谈与倾听传达给对方。

    “山上料子就只有这种,”房毓拿在手中,在林繁身上比了比,“也不知道哥儿喜不喜欢。”

    “喜欢的,”林繁双手接过,站起身把香囊仔细系在了腰间,“很喜欢。”

    说完,林繁低垂着眼,手指按在香囊上,来回摩挲着。

    这是母亲送给他的第一份礼物。

    他面容上的喜悦,为了传递给母亲,固然有夸张之处,但他心中情绪的翻涌,却没有任何掺假。

    喜悦之余,更多的是感慨,涩涩的,激得嗓子眼都有些酸了。

    房毓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眼:“真好。”

    哥儿生得俊,配什么都好看。

    一旁,林芷紧紧抿着唇,一瞬不瞬看着他们。

    从头至尾,房毓的目光都在秦鸾与林繁身上,而没有顾到其他。

    非常的专注,在她注意之外的人与事,全部都忽略了。

    这与林芷记忆里的房毓不一样。

    以前的房毓,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她的心思细腻,周围人的一丁点状况,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因而,所有情况她都能掌握在心。

    但现在,她变了。

    要林芷说,如今的这种专注,好像更适合房毓。

    她下山来,突然从“与世隔绝”回到了世俗来,若是万事都掌握,所有不解的、疑惑的事物冲击过来,反而会扛不住。

    只专注一点,慢慢接受与消化,才不至于把她构建起来的生活一下子冲垮掉。

    毕竟,二十年了。

    谁都不知道,当年房毓为何会忽然失踪,又为什么出到了泰山。

    就算是想去看看先太子出事的地方,她也该与他们商量,周全了再去,而不是一声不响、孤身离开。

    她一定是遇到了什么。

    “先出去吧,”林芷低声与长公主道,“她现在顾不上我,也别叫她分心。”

    长公主亦在观察房毓的状态,闻言,猜测出林芷想法,便点了点头。

    两人一块出了大帐。

    天边只余一丝晚霞,晚风袭来,带着凉意。

    “我也很想知道她身上的事,”长公主轻声道,“急不得。”

    林芷颔首:“我看出来了,她只是不记得从前的事情了,在道观后的事情,她还清明。”

    “我听阿鸾说,这已经是好上许多了,”长公主道,“在念之上山去见她之前,嫂嫂只能记得天天在面前转的,久未见面的,也会迷糊。可你看,她如今能记住念之,哪怕只见过一次,都这么牵挂着。”

    “母子连心,”林芷道,“母亲对亲生孩子的感情,总是最炽烈的。”

    长公主叹了声:“是啊……”

    骨肉相连,爱也好、恨也罢。

    一如皇太后对赵隶,近些年三番两次被赵隶气得心碎,不还是事事要挡在赵隶前头?

    想到了正事上,平阳长公主便问:“大军在这儿驻扎,商城里头有什么反应?”

    “你们回来前,孔闻生才刚来过,”林芷道,“带着两位同知,与老侯爷、念之在帐内谈了一番,听说离开时脸色也苦哈哈的,具体的,殿下等下问问念之。”

    长公主听完,倏地笑了声。

    也是。

    大军说来就来,没有因由,孔闻生自不可能坐得住。

    “也就几天工夫,”长公主挑了挑眉,“让他熬着吧。”

    说完,长公主又问:“吴王庙那儿,你去看过了吗?”

    “还没有,”林芷答道,“没顾得上。”

    长公主点了点头。

    她也没有去过,以前香火兴盛时没有,后来败落了也没有。

    不是不想,而是不行。

    这二十年间,韬光养晦的她,绝对不可能靠近这些会刺激到赵隶的地方。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第385章 大总管

    不说吴王庙,即便是泰山,平阳长公主也没有到访过。

    虽然说,祭祀亡兄的理由名正言顺,但她还是忍着。

    每逢赵临忌日,长公主只在府里摆个供桌,这一点,她并不瞒着皇太后。

    她若对赵临的身后事避讳,在皇太后那儿,反倒显得可疑。

    因此,长公主甚至问皇太后借过人手。

    用她的说法,她与林芷都不懂这些,该供什么,该念什么,稀里糊涂的。

    礼部的官员倒是熟门熟路,可她身为长公主,为此去叨扰礼部官员,实在不合适。

    皇太后听了,当即借了两个年长的嬷嬷来,后来还问她状况。

    一回生、二回熟,之后全是长公主府里自个儿操办,只故意寻几个问题,去慈宁宫里提一嘴。

    反倒是皇太后,在赵临身死的几年后,主动提起来。

    “想不想去泰山看看。”

    长公主当时,心噗通噗通跳。

    她想的,万分想的。

    可她最终还是拒绝了。

    她是长公主,出一趟远门,光是仪仗就不得了。

    再加上祭祀事宜,能把各个衙门忙得团团转。

    大周正是齐心协力、共图内政发展的时候,不该为了她一人的想法,劳师动众。

    皇太后听得两眼泪花,长吁短叹了好一会儿,才没有继续“劝”她。

    而长公主自己,一忍就是这么二十年。

    直到这一次,她终于又耍起了长公主的威风。



    第339节

    

出京城,闹祁阳。

    真真畅快。

    “这次去泰山,我去给阿兄上了香,”长公主弯了弯唇,哼道,“就那条山道,阿兄闭着眼睛都能过去,父皇也就是没有亲眼看过那条道,他一看就知道了……”

    林芷没有接这话,只是静静地,等着长公主说下去。

    长公主几个深呼吸,把哽咽的情绪压住:“也不对,父皇其实都知道。

    他知道赵隶害了阿兄,知道林宣没有说实话,知道嫂嫂失踪与我们有关。

    他那时候什么都知道了,可他没有办法了……”

    一生戎马的赵挥,本就已经病入膏肓,命不久矣,却不得不经历这些变故。

    他回天乏术,只能装聋作哑,另备一道遗诏交给永宁侯。

    想到临终前的父皇,长公主往河道方向走去。

    霞光散去前,落在她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抓几条鱼去,”她回头招呼林芷,“这条河里的鱼,可香了。”

    林芷点了火把。

    这一带河道长,中间水深,两侧倒有浅滩,长公主手中的长枪化作鱼叉,试手之后,几个起落,就扎起了一条大鱼。

    长公主看着枪尖上的鱼,愣了好一会儿,而后,呵的笑了起来。

    比她当年吃过的鱼,大了好几倍。

    想来也是。

    乱世里,最不值钱的是人命,最稀罕的是粮食。

    河道里的鱼,但凡还有一口肉,都被人抓走填了肚子。

    留下来的,都很小。

    父皇本事好,偶尔能抓到条巴掌大的,清洗干净,架火上烤得皮都糊了,他们还吃得津津有味。

    二十余年过去了。

    “富饶”的不止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还有河里的鱼。

    眼前的这个大周,是父皇心心念念想要的大周吧。

    可惜,赵隶近几年行事越来越偏,这也是永宁侯、黄太师他们选择辅佐念之的缘由。

    他们都不想让蒸蒸日上的大周,回到那片乱世之中。

    “把鱼拿回去烤了,”长公主笑着与林芷道,“明儿一早,我们还要去吴王庙。”

    大帐那儿,永宁侯夫人正与房毓说话。

    知房毓状况,侯夫人也不提从前事情,她的身份就是“阿鸾的祖母”,感谢房毓前几年在山上对阿鸾的照顾。

    仅说那些往事,房毓很是放松,脸上全是笑容。

    方天就候在外头,见长公主她们回来,主动把鱼接过去。

    “您放心,”方天笑道,“小的烤鱼的手艺,还很不错。”

    长公主乐道:“无妨,烤砸了,你再去抓几条赔我就是了。”

    方天去寻伙夫借了火,搭了个架子,蹲在角落里烤。

    此时正是兵士们用饭的时候,在他不远处,还有几个老兵正扒拉着饭。

    “你们说,今儿进大帐里的那位是个什么来历?能让长公主与秦大姑娘一块去接?”

    方天听见了,竖起了耳朵。

    只听另一人道:“我见她身穿道袍,难道是秦大姑娘的师父、沐云仙姑?”

    “不太像,”边上人又道,“仙姑再厉害,秦大姑娘去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