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仲怎么诓董侍郎的,当然也就怎么与皇上答。

    闻言,皇上几乎咬碎了大牙。

    秦胤与林繁不仅没有回京,反而留在了祁阳,与平阳会合了?

    平阳坚持不回来,原是在等会合的机会?

    既然,平阳与秦胤他们会合,其他消失了的林、秦两家人,八成也都在祁阳城附近。

    “你们……”皇上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底下的冯仲与安北侯,“你们这是……”

    第367章 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这是欺君!

    抗旨不遵,莫非这两人也想造反不成?

    一个一个的,都反了天了!

    皇上想着,他绝对不能纵容他们。

    祁阳城里的那几个,他够不着,城楼下的这几个,难道还管不吗?

    他要杀鸡儆猴!

    “来人,把他们……”皇上颤着声,想要发号施令。

    边上,黄太师上前一步,压着声音,好言好语地劝:“皇上,老臣知道您气愤,只是大军刚刚抵达,赏都不曾赏,就要处罚,这不合适。”

    范太保亦道:“是啊,出师大捷,大军返京,没有处罚的道理。大军刚刚从城里过,满京城的老百姓都看着,等下处罚的消息传开去,动摇民心。”

    皇上转头,瞪着两人,厉声道:“那就由他们欺君罔上?”

    “一是一,二是二,”黄太师劝道,“对西凉大胜,该赏就赏,热热闹闹的,明日再把人叫进御书房,问问圣旨之事。”

    皇上对此,并不满意。

    他还想要说什么,被范太保打断了。

    “皇上,”范太保指了指底下广场上的大军,“那么多将士,还在等您鼓舞。”

    不得已,皇上往下看去。

    乌压压的兵士,站满了整个广场,这些人,都在等他的一言半语。

    他是君王。

    底下这些,都是他的兵。

    这个认知让皇上的心情稍稍舒缓了些。

    深吸了一口气,他说了一番劝勉之语,追忆先帝当年打江山之困难,到今日大周终是收复西州城,这得益于大周的国力,自也少不了将士们的拼搏……



    第324节

    

底下,人群之中,黄逸悄悄地,撇了撇嘴。

    皇上的这席话,落在他的耳朵里,很不舒服。

    既然从先帝开始追忆,为何皇上不提吴王当年之贡献?

    以前,黄逸没有想过这个,现在,倒是明白了。

    吴王,毕竟是先太子,那个身份,就是皇上心里越不过去的那道坎。

    当然,也不止是黄逸,他身边的其他将士们亦频繁打着眼神官司。

    因为皇上没有提及永宁侯,也没有提及定国公。

    分明此次能一路打到西州城,他们功不可没,可在皇上的这席听着激昂的话中,没有他们的踪影。

    连那样的身份,得那么清楚、重大的功绩,都能抹去,他们这些无名小卒,也不过是一粒灰尘而已。

    想到送达飞门关的圣旨,想到秦大姑娘说的话,想到他们在祁阳府内查封的那几处矿场……

    谁还能被这番话所振奋呢?

    只觉得,索然无味,还憋得慌。

    皇上下了城楼,回御书房去了。

    黄太师与范太保也一块下来,没有急急跟上去,直接去找安北侯与冯仲。

    冯仲问道:“皇上很生气吧?”

    黄太师摸着胡子,笑了笑:“还好。”

    安北侯可不信这两字,当然,先前城楼上两位老大人拦着皇上的举动,他也看在眼中。

    情况如何,能估计个七七八八。

    “多谢两位老大人。”他道。

    范太保问道:“老侯爷他们,到底什么状况?”

    谢归谢,答是断不可能答。

    包括底下那些参与了围矿场的兵士,也都一并耳提面命了。

    围一时简单,后续一网打尽、彻底拔除困难,嘴巴都闭紧些,决计不能走漏一点风声,否则军法处置。

    这些兵士,全是战场上下来的,最知道军中规矩。

    因而,董侍郎到处打听了,愣是一点消息都没有打听出来。

    黄太师见冯仲等人打哈哈,也不着急,两厢又寒暄了几句,他背着手慢慢悠悠地,找了黄逸。

    别人不说,孙儿不可能瞒他。

    黄逸自是原原本本都告诉了黄太师。

    “兹事体大,念之让我先回京,也是为了把祁阳的事告诉您,让您想好应对的法子。”黄逸道。

    黄太师没有接话。

    他的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

    原还担心没有清君侧的切入口,没想到,竟然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与颜家在祁阳弄的那些事比,邓国师那算什么呀?

    根本不够看!

    以此发难,不说皇上如何,皇太后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且进退两难。

    之前,皇太后越过皇上,出手杀了邓国师,皇上愤怒皇太后伸手,但他还是忍了。

    倒不是多念着母子之情,而是皇上心里也清楚,邓国师的存在,对他的龙椅来说,已经是个极大的威胁了。

    因此,事情发生后,吵了,也就罢了。

    可祁阳城的状况,就彻底不同了。

    那是皇太后的母族,在动大周的江山。

    皇太后固然不知情,她也会十分愤怒,但本身就成了威胁的她,还能如何说服、引导皇上?

    他们母子之间,首先就会有分歧与争执,割裂的,恶意的。

    黄太师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那就等他们的消息吧。”

    当然,不能太慢。

    要不然,冯仲与安北侯就真有麻烦了。

    而这份消息,来得比黄太师预想得要快,也更激烈。

    送达京城的是一篇檄文。

    出自谢羽之手,连黄太师看了都要夸赞连连的文章。

    太出色了。

    也太能煽动人了。

    虽然这么比很不合适,也不公平,但与这篇檄文一较,皇上刚才在城楼上鼓舞将士们的那席话,当真是云泥之别。

    黄太师几乎可以想象到,当这文章贴在城口,送入学府,那些学子书生们会是什么反应。

    谢羽的文章,从人到字再到文,是一把利刃。

    能说动谢羽帮忙写这檄文……

    黄太师松了一口气,林繁与老侯爷,他们走得很稳。

    范太保端起茶盏抿了一口。

    他的心,也定了定。

    祁阳府离京城,还是远了些。

    如今看来,他们能顺利过官州地界,又迈了一大步。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二脸凝重地从衙门里走了出来。

    千步廊左右,消息灵敏之人都晓得刚刚有一封要报送达,都十分好奇。

    此刻见他们这副神情,皆是心惊肉跳。

    能让这两位都如此谨慎又沉重,事儿能小吗?

    “到底怎么了?”

    还是董侍郎,胆大些,被人推出来当前头兵。

    范太保摇了摇头。

    黄太师道:“那两位起兵了。”

    董侍郎瞪大了眼睛。

    黄太师没有与董侍郎多说,反倒让小吏去把工部尚书叫来。

    胖乎乎的汪尚书小跑着,肚子一颤一颤地来了。

    “你让人把祁阳府这些年报上来的矿产文书都整出来,”黄太师吩咐道,“随我们一块去面圣吧。”

    汪尚书一头雾水。

    “你一人也够呛,把两位侍郎也一并叫上,”黄太师解释了一句,“颜氏联合祁阳官府,瞒报虚报、开采私矿。”

    话音一落,左右哗然。

    他们听到了什么?

    颜氏做了什么?

    都是真的吗?

    这也,太疯了……

    第368章 全京城出了名的“烦”!

    一声声的议论之中,汪尚书不敢耽搁,飞跑着回了工部衙门。

    顷刻间,手下所有人都调动起来。

    小吏们亦是脚步如飞,连门口有人探头探脑、打探消息,都根本顾不上管。

    如果,真如黄太师所言,祁阳的矿产出了问题……

    于其他衙门,可以看热闹,可以争辩外戚如何,甚至可以琢磨琢磨,永宁侯和定国公为了起兵,是否也夸大了祁阳的问题。

    于他们工部,那是已经把脑袋系在裤腰上了。

    一旦查出问题来,顶头的汪尚书、两位侍郎肯定脱不了身,底下的小喽啰们也得陪上一群。

    说白了,工部一锅端。

    汪尚书趁着手下还在整理文书,抓紧时间把手边已经找出来的内容迅速地翻了翻。

    也许是心乱,脑袋都跟着懵。

    一眼看去,愣是没有看出什么线索来。

    左侍郎柳殷眉头紧锁,道:“您再盯着看,也看不出花来,真是能一目了然就发现的问题,我们这么些年,不至于毫无察觉。”

    汪尚书叹息了一声。

    理是这么一个理。

    也许是他们眼拙,也许是对手太过狡猾,反正这几年间送上来的各项数额,衙门里谁都没有看出过不对劲儿来。

    可是,等下到了御书房里,难道也这么回答皇上?

    “臣等有罪、臣等眼拙,至今不知问题所在。”

    那不用皇上发落,他们自己就能摘了乌纱帽滚出来。



    第325节

    

“颜氏一族可恶至极,他们串通了祁阳官府,仗着对矿产的熟悉,迷惑臣等,他们居心叵测。”

    要是其他人家出这种事,汪尚书能变着花样说这些话,可偏偏是颜家,是皇太后的族亲。

    他们一进去、不分青红皂白先把浓黑的墨泼颜氏身上……

    皇上难道就不染点黑了吗?

    这真是,左右为难!

    柳殷也明白这些,见汪尚书长吁短叹,道:“真不是定国公他们为了起兵,故意……”

    “不可能,”右侍郎郭桓安道,“清君侧,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嘴上说得再好听,那也是起兵夺位。真有那么一回事,脚下站得还稳当些,如果是胡说八道,一旦被拆穿了,台子全塌了。”

    汪尚书深以为然。

    清君侧的那个“侧”,很重要。

    最好是个人,你骂他奸佞、妖人、祸乱朝堂,他只能受着,因为,人很难自证清白。

    而落到了某桩事情上,黑与白还是能说清的。

    如果那厢没有私矿、瞒报的铁证,浑水可以摸条鱼,可一旦水清了……

    “你们别忘了,树上那个以什么名冠京城。”汪尚书道。

    这么一说,左右侍郎面面相觑。

    是啊。

    树上那个,全京城出了名的“烦”!

    谁也说不清他的手里,到底握了多少消息,揪了多少尾巴。

    祁阳那儿的状况,兴许,早就在他的股掌之间了。

    外头,黄太师使人来催促。

    汪尚书抱起一叠文书,示意两位侍郎跟上,迈步往外头走。

    工部外头,黄太师与范太保正等着。

    他们的身边,围着不少官员,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有嘀咕颜氏不对的。

    有说起兵不应当的。

    黄太师左耳进右耳出,只低头与范太保研究那篇檄文上提到的内容。

    谢羽落笔,不止喊得大声,证据也摆出来了。

    虽然,位于文章中间,肯定不像正式探讨此事的文书一样明确、清晰、规整,但也能看出些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