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又绕回来了。

    他们没有等到那时候的可能。

    “原本是再好不过的机会,”冯仲懊恼极了,“时间本来是恰恰好。”

    整个春天,西边的风沙最大的时候,他们在飞门关外、玉沙口一带与西凉人周旋,那儿不怎么吃风,没有受影响。

    等他们到西州城时,这一带的风季差不多都过去了,没有鬼哭狼嚎。

    如果,能保证后续供给,从时间、天气上,他们完全有能力继续去打西州王庭。

    拼一把,赶在冬日到来之前,要么拿下,要么退兵。

    反正西州城在手,什么都不用怕。

    可是,这计划如今是走不通了的。

    “等老侯爷您与定国公回京,把造反的事儿弄明白了,”冯仲苦笑着摇了摇头,“来年夏天再打西凉?我看啊,黄花菜都凉了!”

    有没有来年,姑且两说。

    最关键是,让现在乱糟糟的西凉朝堂内部,稳上一年,谁能说准变数?

    唯有施压、持续施压,让西凉人看到王庭外都被大周将士们逛了三五圈了,他们才会慌、会怕。

    “老夫也知道,此次若不能继续西进,老夫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那西凉鞑子的王庭长什么样了,”永宁侯笑了笑,道,“可老夫不能拿这么多将士的性命去赌,朝廷不支持,粮草会断,我们撑不了多久。”

    安北侯听到这儿,便问:“那您的意思是,回京请命?”

    这在安北侯看来,绝非明智之举。

    不带兵,就这么一身豪气地回去,等待秦、林两家的是什么,他一想就知道了。

    功勋在前,邓国师又死了,皇上也许会收回成命,但这不代表信任。

    安抚着、怀柔着,鸟尽弓藏,过些年,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带兵回去也一样。

    只要交出虎符,就是一个结果。

    若是想要另一番天地,唯有以兵发难……

    思及此处,安北侯重重攥了攥拳。

    道理归道理。

    感情亦归感情。

    他再为这两家不值,内心深处,安北侯也清楚,作为大周的臣子,他不该存着让永宁侯与定国公去“造反”的念头。

    永宁侯不知道安北侯的迟疑与犹豫,他只是道:“不是请命,是班师回朝。”



    第308节

    

冯仲眼皮子直跳:“真不要那西凉王庭了?”

    “要不了,”永宁侯道,“能让我们打到西州,已经是京城里主战的官员们竭尽全力的结果了。

    打王庭,从不在计划之内,眼下也无可能摆出来谈。

    好在,只要毛将军守住西州,我们不怕西凉人卷土重来。

    再者,那份圣旨,老夫和林小子必须当面与皇上谈一谈。”

    冯仲闻言,想劝,被安北侯拦住了。

    话题被转到了如何交接、何时启程上,众人出了一番主意,才从帐中退出来,各自忙去了。

    安北侯先走一步,在外头等了会儿,见冯仲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就是心里过不去,”冯仲长叹一声,“那么好的机会。”

    如果此前战事损失较大,又或者耗时很长,已经到冬天了,那他肯定不提继续进攻的事儿。

    偏偏,天时地利人和,却不得不放弃,让他万般可惜。

    “谁不可惜?”安北侯反问他,“只是,京城那儿才是重头戏。”

    “妖道都死了,”冯仲道,“皇上也能顺着下个台阶,把事儿推给妖道,再给老侯爷他们平反……”

    嘴上说着,见安北侯一脸凝重,冯仲自己就说不下去了。

    他是一武将,打仗可以,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绕的,真不适合他。

    可他并非一窍不通,也不是傻天真。

    重重的,抹了抹脸,冯仲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只是心中,依旧沉沉的。

    因为,他看不到一个可行的方向。

    质疑皇上、反抗皇上,违背了他作为臣子的本分看着永宁侯他们因陷害而倒下,他看不过眼,也会心寒。

    第349章 末将领命

    大帐中,永宁侯打了个眼色。

    秦威会意,退出去了,里头留到最后的那一个,是刘贲。

    示意刘贲坐下,永宁侯叹道:“这几年,辛苦你了。”

    刘贲愣了下,没想到老侯爷会这么说,回过神来后,他笑着摆了摆手。

    辛苦吗?

    多少有一些。

    前几年,朝廷对飞门关的重视,只在于守。

    毛将军对此颇有怨言,尤其是,之前还年年练兵的永宁侯都没个消息了,毛将军连“秦老头子”都骂上了。

    刘贲作为毛固安手下副将,能体会毛将军的情绪,可他也是靠着永宁侯的提拔才有今日,因此,几乎可以说,整个飞门关中,最听永宁侯话的就是他刘贲了。

    也正是因着这份彼此信任,永宁侯才会让林繁一到飞门关就和刘贲牵上线。

    可要说很是辛苦,倒也没有。

    操练也好、打仗也罢,都是他们这些人该做的事。

    至于瞒着毛将军搞事儿,刘贲搞过的也就那么几桩,也很好的瞒过了毛固安。

    永宁侯在边上坐下,道:“现在,毛将军驻守西州城,那里是前哨,很是要紧。我们这些人启程后,我想把飞门关交给你。”

    刘贲便道:“您放心,不管是我,还是甄浩、曹伦,我们都会守住飞门关。”

    有西州在前,飞门关的压力很小。

    西凉想反扑也扑不到这儿,而墙头草南蜀,此刻也不敢胡乱动弹。

    “必须是你来守,”永宁侯沉声道,“不是甄浩、也不是曹伦,必须是你。”

    如此坚持的说法,让刘贲整个人一震。

    老侯爷这是话里有话。

    尤其是,想到老侯爷他们面临的局面,一个念头隐隐划过心田。

    “您……”刘贲迟疑着,不知道自己该不该问。

    永宁侯又道:“此去京城,绝无善了的可能。

    老头子一人的性命不足惜,也不是舍不得一家老小,而是,大周得走下去。

    皇上倒行逆施,长久下去,不用西凉南蜀,大周就倒下了。

    先帝驾崩前,把大周托付给老夫,老夫必须阻止皇上,辅佐新君。”

    刘贲听这席话,几乎要跳起来,可他动弹不了,因为永宁侯的手重重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起不了身,又无法平静,刘贲的身子控制不住地抖。

    “新君?”刘贲几乎咬了舌头,“哪位殿下?”

    既是为了大周,这天下总还是姓赵吧?

    皇上膝下的几位殿下,哪一位能担重责,能服天下?

    刘贲不认为老侯爷会弄权,可其他人呢?

    不懂朝政、又服不了众的新君,能在京城那群老狐狸手里讨着好?

    永宁侯能替新君打仗,但他能替新君打理内政吗?

    权利乱人心。

    前朝为何会走向乱世?

    因为那一任接一任担不起朝政的小皇帝,把底下人的心养野了。

    换上新君,若处理不当,大周又如何保证不重蹈覆辙?

    这些,老侯爷想过吗?

    刘贲抬起头,瞪大着眼睛看永宁侯。

    永宁侯太清楚他在想什么了,他用力地拍了拍刘贲的肩膀:“他可以。他姓赵,他是先太子的遗孤,他没有长在民间,他知朝政、会打仗,也在官场行走几年,正因为是他,我才充满信心。”

    刘贲没有说话。

    老侯爷把他设想的问题都答了一遍,固然都答得比较表面,但起码,听起来不错。

    尤其是“先太子遗孤”,只这一点,就比什么这宗亲那族亲的强了千百倍。

    算算年纪,该是二十岁出头,这么年轻的岁数,行走过官场,又能打仗,还真是不容小觑。

    尤其是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

    咦?

    近几年,大周能算得上打仗的,就只有这一回了吧?

    那么,符合老侯爷所说的条件的,似乎、好像、可能、兴许……

    刘贲整个肩膀往下一沉。

    他想,他知道答案了。

    也正是因此,皇上那道圣旨才说得通。

    “我、我之前觉得,他很熟悉,”刘贲有些语塞,说到一半,又补了一句,“他身上有谁的影子。”

    不是每一位将领都能和兵士们打作一团。

    就算相处融洽,彼此信任,他们之间的氛围也是各人各不同。

    而林繁给刘贲的感觉,与与兵士们相处时,那种随和与肆意,刘贲当时没有想起来,此刻在想想,那种精神气,像极了先太子。

    也正是这一刻,刘贲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永宁侯在这把年纪,还要坚持为林繁铺路,老侯爷等的不是一个未来的三军主帅,而是,想要把属于先太子父子的东西,都交还到林繁的手中。

    为了能够服众,才需要林繁在这场战事里打出名号,立下威仪。

    仅仅是累个资历是不够的,必须要在军报上留下抹不去的名字,才能让之后的路好走些。

    “我与他必定会起兵,”永宁侯的声音压得很低,“虎符虽在老夫手中,但老夫也不敢豪言说能指挥多少多少人。

    还有冯将军、安北侯他们,他们不知内情,就算他们知道,也不一定要跟着老夫干。

    一旦他们知道了老夫的决意,带兵阻拦老夫回京,那只有一战了。

    倘若他们控制了兵力,老夫和林小子两手空空,唯一的退路就是飞门关与西州城。

    只有你在飞门关,老夫才能放心回来。

    老夫也和毛固安谈过了,他也许不愿意随老夫兴兵,但他答应了不阻拦,若老夫在飞门关,他不会和朝廷追兵来个两边夹击。”

    刘贲的喉头滚了滚。

    这个问题,于他其实并不难选。

    乱世里为了活命,他选择投军到秦胤麾下。

    一路厮杀,几番历险,他的命也是秦胤救下来的,若没有老侯爷当年救援,他刘贲早身首异处了。

    大周建立后,他亦追随先太子南征。

    当时的他,六品散阶,和一道出征的大将们比不了,但也不是无名小卒,就在军中任了先锋。

    因此,他与先太子并不陌生。

    甚至可以说,为了军情安排,赵临时常找他沟通。

    他对先太子敬佩至极,亦对先太子的突然身故惋惜至极。

    这几年,飞门关最难的时候,别说毛固安骂,刘贲私底下也想过,若登基的是先太子,西凉早就打穿了。



    第309节

    

可惜,故人已逝。

    而现在,一晃二十年了,故人的儿子决意起兵……

    想到玉沙口崖壁上那飞身而起的神兵,刘贲深吸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末将领命!”

    第350章 喂黄连的一把好手

    启程的日子敲定了。

    永宁侯为此,往京城上了封折子。

    老侯爷亲笔手书时,秦鸾在一旁伺候笔墨。

    越看那折子,她越忍不住笑意。

    折子上,一言西州来降是因我大周国威,一众将领都不敢居功,正是大周声名远扬,才能得一城归顺。

    二说不能继续进攻西凉王庭的遗憾,后续新的补给迟迟没有进展,自不敢让大军深入敌境,以免冬天前来不及撤出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