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着就是个下手的好地方。
甘侍郎叹道:“偏下过雨,雨水一冲,什么都不剩了。”
雨水冲走的不止是痕迹,还有有可能出现的目击证词。
那十一个混混、并一个徐公公,那么多人,不管是活是死,离开总是浩浩荡荡,起码得有车。
天黑前后一场雨,百姓都回家去了,半夜又一场,更不会有人夜里睡不着瞎晃。
三司在那附近问了许多人,都没有更多的收获了。
黄太师听完,心里有数。
时间到了,官员们出朝房,上金銮殿。
皇上迈进来时,黄太师偷偷看他神情,皇上没有什么表情,但从里到外,就透着一股烦闷。
早朝上,各方纷纷启奏。
说昨日调查结果,说底下州府事宜,亦有刚直的御史,捧着笏板,直指皇上行事不妥。
一番义正言辞下,皇上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偏那老御史没有停住嘴,出口成章,长篇大论,几乎要成了一片檄文。
“拖下去!”皇上不想再听,“给朕把他拖出去!”
老御史脾气大,二话不说,弯着腰,伸着脖子,就往边上的柱子上撞。
黄太师离那柱子不远,动作比脑子快,冲过去挡在柱前。
御史一脑袋撞在老太师的肚子上,痛得他连气都喘不过来。
一时间,有人劝皇上,有人拉御史,有人扶太师,金銮殿里闹哄哄一片。
早朝,以如此不愉快为结束。
黄太师缓了好久,才回衙门里。
太医院使人来看他,也没顾忌场合,与他好好揉了揉药酒。
正吃痛时,昨儿催抄没的郭内侍又来了。
黄太师无奈,让他去赤衣卫衙门搬东西。
戴指挥使带着人,把所有箱笼搬到了皇城的大库房外。
皇上亲自来了。
“打开。”他道。
一个个箱笼打开,皇上背在身后的手,攥得紧紧的。
很多东西,他当然不可能认识、记得,但有一些,他还有印象。
那是不久前,为了玉沙口大捷,而被皇太后催着赏的。
那些布匹缎子、玉石摆件,原是什么样,现在也是什么样。
它们全都在这儿,箱笼大开着,像是咧开的大口,对着站在箱笼前的皇上,无情嘲讽大笑。
第276章 赶路
秦鸾看着东升的日光。
日夜兼程赶路,人疲,马也乏,但他们一行人不敢停下来。
直到出京畿,才能稍稍缓一缓。
长公主让他们往柳杨镇方向走,离镇子半个时辰马程的山腰上,有一座她的庄子。
凌晨时,他们赶到这里。
热水热食,平日里很寻常,奔命时却极其难得。
各自睡了半夜,清晨起来,秦鸾的体力恢复了不少。
钱儿道:“主屋那儿备了早点,姑娘过去用一些。”
“祖母有说何时启程吗?”秦鸾问。
“阿沁夫人去镇子里打听消息了,”钱儿答道,“老夫人说,等她回来后,再伺机行动。”
秦鸾应了。
主屋里,侯夫人正嚼着饼子。
山间庄子,极其朴素,没有形形色色的点心,但填个肚子,不成问题。
侯夫人看着也精神了许多。
凌晨有处落脚,她总算能洗一洗头发上那些干了的血污了。
“我们歇歇,马也歇歇,再往西入应州地界,长公主在那儿有个蓄马的庄子,其中不乏好马,正好换一批,”永宁侯夫人道,“阿沣他们应是在我们前头,他们无处换马,再往西行,我们能赶得上。”
秦鸾自是听侯夫人安排。
另一厢,阿沁进了柳杨镇。
她背一竹篓,里头装了些野货,一副山里谋生人的样子。
镇子不算很大,百姓忙着生计,阿沁卖货、三家寻价,就这么紧着步子走了一圈。
问银钱是假,听消息是真。
阿沁没有听到任何消息,赶在中午前,回了山上。
听了她的回复,长公主道:“恐是这镇子小,京里有急报,会先入大城。”
“我们之前赶得及,”侯夫人也道,“京里比我们慢一步,消息还没到这儿。”
“再往西,就得更小心了。”长公主道。
他们虽是骑马赶路,但速度上绝对快不过驿站与驿站之间的快马传书。
哪怕后行,驿站也能后来居上。
消息入各州府所在治所,由当地衙门再层层往下辖地方传递。
一旦他们出逃的消息传开,别说那些大城了,就是柳杨镇这样的小镇子都不能随意迈进一步。
而他们的身后,也一定会有追兵。
甚至,前方城池中,万一有官员想要建功,出守卫围堵……
不得不防。
“休整得差不多了,”长公主与侯夫人道,“这就启程吧。”
吃饱喝足的马儿经过半日休养,再上路时,比先前快许多。
他们行的是官道。
官道比乡野小路自是惹眼许多,尤其是,别家出门皆是马车,偶有几匹马儿,亦是三两作伴的赶路客,不似他们,男女老幼都有,虽然换了素净些的装扮,但习武之人的体魄与精神气儿,与寻常人不同。
不难认,甚至说,看了一眼,就会把如此特征明显的一行人记在心里。
秦鸾也清楚这一点,但她亦认同侯夫人与长公主商量的结果。
第242节
他们人数不算少,与其去走不熟悉的乡间小路,不如走官道,让马儿能撒开蹄子跑。
路够宽,也够好认,速度起来后,与京师拉开距离。
一旦京城里的消息传到各州府,使得官道设卡,那就只能想法子绕行了。
而在那之前,她们要尽量往西、更往西。
最前头,一匹大马上,车把式老章道:“东家,过了那座界碑,就是应州地界了。”
他们这一行人,有秦鸾、钱儿这样只知方向却不认路的,也有老章与长公主的车夫老刘那样,把沿路状况了然于心的。
侯夫人也是多年不曾离开京城,即便以前经过过这些地方,时过境迁,也只留下些模糊印象。
长公主亦然。
这就是当日挑选随行的车夫时,最重要的一条了。
没有认路的,总不能一边走,一边问路吧。
老刘引路,将他们带到庄子上换了马匹。
打理庄子的管事恭谨向长公主禀报:“两个时辰前,驿站里有千里加急的消息从东来,往西去,行的是军报路子,同时往首县派了人。”
长公主听完,凤眼一挑,轻笑一声。
“我该说他快,还是说他慢呢?”她道。
反正,十分重视。
或者说,以她对那位异母弟弟的了解,毫无疑问,已经气炸了。
驿官们千里加急,力求尽快把信息送到飞门关,也送到这沿途州府衙门,而行人带着圣旨在后头赶,一样是日夜兼程。
简单用了几口干粮,他们再次出发。
直至二更天,他们抵达纯县。
永宁侯夫人祖籍此县,县城西十里,有座土地庙。
前朝时有些香火,如今已然荒废,只剩了个空坛子。
赶到此处,采薇下马,点了火折子,伸手进去,在空坛子的底座下探了探,从里头取出一细长布条。
布条扎了结,手法很熟悉。
侯夫人接过来看了,道:“他们还在我们前头。”
本以为,两批人还差个半日左右的路程,事实上,四更天时,他们在路上遇到了阿青。
天还很暗,路边站着那么一人一马,吓了钱儿一跳。
永宁侯夫人问他:“你怎么站这儿?”
“前头设卡了,”阿青道,“二夫人便让所有人都去了山上破庙,商议之后路线,又让小的在这儿等着。”
依阿青的说法,他们这一行人里,有如秦鸳这样擅长骑术的,也有巧玉姑娘那样颇为吃力的。
为了让人喘口气,马也喘口气,赶路亦是快慢交替。
慢下来时,季氏会使人去附近镇子打听消息。
之前都听不到什么,直到昨日下午,阿青进镇子时,沸沸扬扬的都是议论。
这是个坏消息。
同时,亦有一好消息。
搜捕的名单里,有老夫人,有大姑娘,还有长公主与乡君。
消息是同天抵达此地,可见京里亦是同天送出。
看来,那日城门关闭后,老夫人他们还是寻着机会出城了,只比他们落后一点距离。
提心吊胆几天,总算能松了一口气。
季氏没有再坚持往前赶路,与秦治商量后,所有人上山。
随着夜幕降临,山下远些地方,那官道延续之处,火把滚滚。
设卡了。
阿青奉命下山,往回又跑了几里地,躲在路边等候。
天黑影响了他的视线,却不影响他的判断。
马蹄声能传得很远,大半夜还在路上赶,前后差不多九、十匹马,能对得上的,也就老夫人等人了。
果然,叫他等到了。
第277章 破庙
山间破庙。
不晓得是哪一年建,也不晓得是哪一年废弃的,杂草从地砖缝里钻出来,偏殿都塌了,只余下一座主殿。
主殿的大顶破了个洞,石像歪倒在地上,入夜后显得阴森森的。
殿内点了火堆照明,小小的一簇,只能照半间。
季氏坐在边上,脸上满是疲态。
自从那日出京城、彻夜远行起,她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便是借机会打个盹,不过一两刻钟,就会惊醒过来。
没办法,心里存着事儿,岂能睡踏实?
毕竟,这一行人的安危,都沉沉压在她的肩膀上。
好在,所有人都很配合她、支持她。
搁在别人家中,遇着这个状况,顶在前头的,十个有九个是男人。
偏秦治是个拿不定主意的。
倒不是说秦治行事就有多么靠不住,而是,他心细、想得非常多。
一想多了,就有各种担忧,犹犹豫豫的,踌躇起来。
就像是站在路口,一条道岔出去三四五条小路,秦治分析来思考去,会纠结许久。
需要快刀斩乱麻的事儿,不能交由秦治去办。
季氏太知道丈夫的这一短处了。
平日在家时,还能与他一道细细分析琢磨,这出京逃离,实在没那个空闲,也没那样的心思。
好在,秦治这人还有一长处。
他听话。
既然由季氏来领导,秦治就绝不会这也质疑、那也不满,更不会唱反调。
即便有一时间想不清楚的,他也不追着问。
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绝无二话。
这让季氏轻松了许多。
小辈们也不会胡乱出话,这一路怎么走、怎么歇,季氏只用与定国公老夫人商量。
说是老夫人,其实程窍只比她年长几岁而已,她们属于同龄人。
程窍居内宅久了,但她绝不是什么没有见识的妇人。
两人说事,一拍即合。
因此,一路行到这儿,让他们揪心不已的,只有京里的状况。
侯夫人如何?
秦鸾如何?
长公主与乡君呢?
他们牵挂着,担忧着,却没有人敢调转回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