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让皇上等到傍晚,火气更大。

    话说回来,他们两位毕竟资格老些,又不似徐太傅那样回回与皇上唱反调,态度好些,劝一劝,多少能得两分面子。

    两位老大人一块往御书房赶。

    人到了哪儿,才知道里头已经有一个“受气包”了。

    那受气包自是赵启。

    没赶上出宫门,他就被叫进了御书房,劈头盖脑一通骂。

    赵启跪在大案前,垂着脑袋,一言不发。

    他素来如此,顶嘴只会雪上加霜,不如左耳进、右耳出,父皇骂一会儿就不想骂了。

    再说了,打都打了,父皇还能让邓国师打回来不成?”

    有那几拳出气在先,赵启觉得,挨骂也不算亏。

    许是皇上今儿真的堆砌了太多的怒意,骂得比之前都久,久到赵启不耐烦极了。

    阳奉阴违的事儿做过很多,但与父皇直来直往地顶嘴、吵闹,他原是不敢的。

    可这一刻,赵启很想问问父皇,那妖道凭什么?

    晋舒儿怀的是皇长孙,妖道怎么可以编排那样的话?

    赵启忍了又忍,在他要爆发的那一刻,皇上忽然停了。

    皇上总算骂得没意思了:“滚出去吧!”

    赵启二话不说,直接滚了。

    廊下,两位老大人候着。

    二殿下挨骂的缘由,他们也才刚刚弄明白。

    范太保抱着双手,沉默至极。

    黄太师也不想说话,他怕自己一开口就是谩骂。

    邓国师给皇上出的什么蠢招?

    出招的邓国师蠢,办事的徐公公更蠢,两个蠢人凑一块……

    哎呦!

    能办成事才怪!

    更让他语塞的是,皇上竟然糊涂到同意了那个蠢招!

    是,哪怕不是个好机会,但皇上铁了心要扣永宁侯府的人,也不是不能动手。

    先下手为强,不管罪名盖不盖得稳,首先一点,人要留下来!

    结果呢,全给跑了个精光。

    现在好了,罪名倒是不用编了,明明白白的造反之相。

    可又有什么用?

    天南海北那么大,他要是永宁侯夫人,就不会一窝蜂的全去飞门关。

    纪公公来请他们进去。

    黄太师平复了下心境,与范太保一块入内,恭谨行礼。

    许是大骂二皇子一通后,皇上后继乏力,听他们说各处调查的结果,虽然脸上写满了“不满意”,皇上也没有再发大火。

    在他们退出来前,皇上交代了两件事。



    第237节

    

一,把那三府抄了。

    二,送往边关的圣旨不要耽搁,立刻加急送去。

    第271章 背道而驰

    黄太师听完,面上没有表示,心里全是叹息。

    这两件,他都颇有异议,事情就不能这么办。

    得想个话术,与皇上好好说说。

    黄太师正琢磨着如何开口,边上,范太保没有反对,反而是躬身应下后退出去了。

    老友这“听话”模样让黄太师意外极了,见状,他也只能先应下。

    毕竟,缺了个帮衬的人,有些话说起来,没有那么方便。

    离开御书房,黄太师追上范太保,问:“你怎么就老实应了?”

    范太保背着手,走得慢悠悠:“现在劝,能劝出成果来?”

    黄太师脚步一顿。

    恐是劝不出。

    别看皇上的火气全出在二殿下身上、现在显得心平气和,但他也会比平时更固执己见。

    一瞬间,黄太师心里生出了几分难过来。

    明明不是良策……

    明明,甚至可以说是下下策……

    黄太师指导皇上的年数,不比徐太傅少。

    皇上脾气里的长短处,他也都看在眼里。

    人无完人。

    全是优点却无半点不足,那是神仙。

    他黄太师又何尝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因此,皇上的那些短处,老大人们也不可能一味去计较。

    皇上不喜欢别人提及他犯得错误的,这个不足,在无事时没有影响,真遇着事儿就……

    打草惊蛇,让永宁侯府等三府,那么多人全身而退,这无疑是皇上的失误。

    黄太师能跟皇上提吗?

    他去分析每一步的隐患、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那就是反反复复在提醒皇上。

    “全赖你。”

    “昏招连昏招。”

    “偷鸡不成蚀把米。”

    皇上能给他任何好脸色?

    若只是黑着脸,甚至发一通脾气,但只要皇上能把分析的话语都听进去,黄太师都愿意去说。

    说不了,是因为皇上不会听进去。

    更何况,黄太师要如何“开诚布公”地告诉皇上,姜还是老的辣,老头子我已经看穿林小子的身份了?

    他也可以装傻,可以不分析,只和皇上权衡“将要去做的事情”的利益,但是,这些亡羊补牢之事,在气头上的皇上眼中,还是挑刺与责备……

    也难怪,范太保放弃了劝说。

    用力搓了搓脸,黄太师重新迈步,跟上了范太保的步伐。

    回到衙门里,两人落座。

    想着皇上催促的圣旨,黄太师的心情,比这阴霾的天,更加沉闷。

    他很清楚,一封指出永宁侯、定国公与其家眷意欲造反的旨意,会有什么结果。

    那里是飞门关,是与西凉对峙的前线,是前不久才斩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大败西凉的战场。

    大军前压鸣沙关,上下齐心,士气高涨,要与西凉战到底。

    结果,圣旨上要说,他们带病上阵的主帅,他们初出茅庐却立了奇袭首功的先锋,是叛贼?

    他们背叛了大周、背叛了皇上?

    黄太师扶着额头,连长叹都觉得憋得慌。

    征战在外的将士最见不得什么?

    古往今来,史书上前车可鉴。

    那就是忠勇之人被朝中奸臣所迫害。

    等义正言辞的圣旨到飞门关,冯仲、毛固安他们能大喊“反贼可恶”、“谨遵圣旨”,转头把永宁侯父子与林小子捆了?

    绝不可能。

    倒是十有八九,他们会跳起来,直接把传旨的行人捆了!

    捆完了,所有人凑在一块,讨论京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哪些小人在背后捣鼓事儿,蒙蔽了皇上。

    而后,等秦家有人抵达飞门关……

    侯夫人与长公主是聪明人,不会让所有人一窝蜂赶到飞门关。

    人会疲,马会倦,中途必须停下来休整。

    他们一行人,人数不算少,且进不了沿途城池,整备会困难不少。

    若目标只有一处,路线太过清晰,会被追兵撵着赶着。

    倒不如化整为零,尽量散开,甚至向东、向南,向皇上绝不会派追兵的方向去,等风声过了,再图会合之法。

    只两三人,闷头往西跑。

    狼狈不堪地冲到飞门关下,一副只剩半条命的模样,与众将士们讲述宫里如何突然发难,又是如何艰难逃出了京城,却不知道家人们如今在何处、有没有脱险……

    声情并茂,把诬蔑罪名盖到邓国师那妖道头上。

    都不用费多少力气,就能激得边关那些热血的汉子跳出来要清君侧。

    明明想举兵东进的是秦胤与林小子,彼时局面上,极有可能就成了其他人推着他们走了。

    真等清君侧大旗祭出,等林小子的“先太子留下的遗腹子”的身份摆出来,飞门关下,能一呼百应的大将们,他们眼前的分叉路口真的一点都不难选。

    一条是绿荫成片的平坦路,一条是日头直晒的颠簸路。

    哪里会像他黄太师一样,坐在京中,看着眼前的分叉路愁闷不已。

    行人司那儿,来问圣旨何时要出发。

    范太保睨了黄太师一眼,挥了挥手,让小吏再等一会儿。

    黄太师木着脸,圣旨已经起草好了,依着议程抄写、盖章就完成了。

    当然,“结果”也完成了。

    拖不住,劝不动。

    “让人……”黄太师开口,声音沙哑极了,喝了口水润了润,他继续道,“照着去办吧。”

    小吏捧着起草的底稿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顷刻间,涌现在老太师心中的是浓浓的失望。

    浓浓的、无止尽的失望。

    皇上啊皇上,为君之道,不该是、也不能是这样的!

    倏地,黄太师又想起了徐太傅说的话。

    “此时此刻”。

    从前是从前。

    但这一刻,黄太师清楚,皇上与他心目中的君王模样,已经背道而驰了。

    心中生犹豫,便是动摇了。

    现在,他倒是不犹豫了,他看清楚了答案。

    可惜这个答案,让他哽得厉害。

    走向岔路,并不崴脚,也不算辜负了他大半辈子的抱负。

    他为的是大周,他在先帝驾崩前侃侃而谈的是大周的未来,他并不是为了他的私心在抉择龙椅上的人选。

    或者,说私心也行。

    他的私心,就是大周的昌盛、长久、平顺。

    当年是,现在也是,无论用何种手段,这都从没有改变。

    第272章 你倒是藏得深!

    “我去外头透透气。”黄太师说完,站起身来,蹒跚着步子,走到廊下。

    迎面吹风,饱含水气,亦满是夏日的热意,黏黏糊糊的很不舒服。

    昨天的来龙去脉,除了还不晓得那行人是哪儿冒出来的,以及徐公公与那群混混的下落外,基本都清楚了。

    黄太师知内情,理得通顺些。

    而不知道皇上在忌讳什么的,会被前后怪异的“顺序”弄得一头雾水。

    有聪明人,可能会悟出来,也有脑子不活络的,被瞒在鼓里,不解顺序、不解思维。



    第238节

    

瞒着就瞒着吧。

    因为,皇上不会说出真相。

    真相未明,此举就像是皇上莫名其妙、主动逼反,一旦在千步廊里传开……

    黄太师都不用动脑子,就知道那些刚毅的御史会做什么选择。

    等大朝会上,不死谏几个,流一地鲜血,都收不了场。

    可是,现在去死谏,对结果有什么好处吗?

    说白了,死了都白死。

    没有意义。

    再说句不好听的,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等到林繁大军返京,昭告天下他皇太孙的机会,御史们谩骂也好、拥护也罢,闹起来的,才算有用处。

    身为太师、身在京城,他也得尽他的用处。

    现在,坐回去,好好想一想,他能做、又该做什么。

    黄太师转身回书房。

    里头,范太保捧着茶盏,低头看着文书。

    身为三公,日常公务很不轻松。

    就算没有横插出来的永宁侯府等等事宜,千步廊之中,也没有几个是清闲人。

    底下州府,为了治下土地与百姓,嗷嗷叫着往京里求厚待,京中做不到有求必应,需得依着计划与能力,全程统算,一一调度。

    在对应的衙门之上,皇上之下,便是他与范太保了。

    太保的书案上,堆着厚厚的折子与文书。

    范太保看得认真又仔细,提着笔批注,之前那些烦心事似乎没有影响到他一样。

    黄太师摸着胡子,暗暗感慨。

    也是。

    皇上也好,先太子的遗腹子也罢,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