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踏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夫人交代了要收,她自然不会忘。

    “知道里头装的是什么吗?”老夫人又问。

    这下,巧玉摇头了。

    她没有打开看过,只猜是首饰什么的,先前也好奇,为何去道观要带首饰。

    现在,这个问题就变了。

    老夫人要去一个她不知道的地方,这一走,像是很久都不会回京似的,又或者说,家宅都像是一并舍了。



    第218节

    

不愿舍的,是先定国公留下来的那把琴,以及那只盒子里的物什。

    作为大丫鬟,巧玉清楚,老夫人有不少金贵首饰头面。

    寡居后,那些都不戴了,全让梁嬷嬷收去库房里。

    梁嬷嬷每年趁着日头好,会拿出来擦一擦、做做保养,巧玉才有机会观赏下。

    那些好东西,这次都没有带。

    老夫人解开包袱,拿出盒子,打开来。

    巧玉一看,不由一怔。

    厚厚的一整叠,都是银票。

    再顺着老夫人手指的位置,仔细一瞧,银票主人的名字,巧玉根本不认得。

    老夫人轻轻翻了翻。

    名字各异,光巧玉看到的,都有五六个不同的人了。

    把东西又都收起来,老夫人握着巧玉的手,柔声与她道:“这几日间,会天翻地覆。

    很早之前,长公主就在做各种准备了。

    念之下定决心后,我当然也不会犹犹豫豫、拖他后腿。

    比起变不了现钱的地契田契,我身边呢,还是银票合适些。

    票主都是可信的,真到要用银子的时候,就能兑出来。

    一直在等这天,还是比预想得快了些……”

    巧玉轻问:“长公主与国公爷,都知道您要做什么?”

    “自是知道的,”老夫人笑了起来,“往李子庄方向,中途会经过一座小庄子,门口有个裂了口的石墩子。”

    巧玉一听,道:“奴婢知道那儿,以前出门,您指给奴婢看过,说这家人有意思,裂了口的墩子就这么放着。”

    “是,”老夫人道,“记得就好,我们就在那庄子下车。”

    巧玉的心,跳快了一拍。

    她想,她的预感是对的。

    老夫人的的确确是早做了准备,甚至不动声色地让她记住了那小庄子的位置,让她哪怕就只有一个人,也能寻到地方。

    巧玉问:“您出门了,京里其他东西呢?回来后,还在吗?”

    “谁知道呢,可能都没有了吧。”老夫人叹了声。

    他们所有人一走,皇上势必震怒,不用等念之举兵向东,谋反的罪名就会落下来,抄家少不了。

    那座宅子,有太多的回忆,也有太多搬不走的东西,只能留在那儿了。

    等念之重新回到京城,再看看能寻回来多少吧。

    “您一定很舍不得吧?”巧玉从老夫人的眉宇里,看到了一丝哀伤。

    “舍不得,”老夫人坦言,她把巧玉抱在怀里,“好在,我最不舍的,我都带上来。”

    巧玉靠着老夫人,视线落在了那把琴上。

    老夫人轻轻柔柔拍着巧玉的背。

    人生,总有许多不如意,也有许多权衡利弊。

    当年送走刚出生的女儿是无奈之举,其中道理,她也十分明白。

    只是,作为母亲,她对女儿万分愧疚。

    长辈之间的斗争与倾轧,最后由毫不知情的孩子承担了结果。

    这一次,她不会放开女儿的手了。

    诚然,让巧玉离开,更安全些。

    皇上要抓的人海了去了,哪有工夫惦记一个没了踪影的小丫鬟。

    等他们回京后,她再去接巧玉,就可以了。

    认回女儿,轻飘飘的一句话,只要老夫人开口,巧玉就从小丫鬟变成了国公府的大姑娘。

    可是,为人母亲,除了给予身份,更要给予认同。

    巧玉的成长里,没有林宣这么一位父亲。

    回府后,老夫人在巧玉的面前,扮演的也不是母亲的角色。

    二十年的人生经历,有朝一日被全盘推翻,巧玉要如何认准自己?

    老夫人想的是,带上巧玉,慢慢告诉她这二十余年的故事,让她亲眼看一看,她的亲生父亲曾经奋战过的地方。

    得让她飘荡的人生扎根,落了地,得让巧玉打心眼里的,以父亲为傲,以林家女儿为荣。

    很早以前,在老夫人心中就隐约有这样的想法。

    真正让这想法清晰起来的,是秦大姑娘。

    念之靠着秦大姑娘的术法,看到了旧日景象。

    两位父亲把酒言欢,两位母亲笑语晏晏,仅仅只有两段画面而已,却让念之隔着漫长的时光,认识了他们。

    言语里,那份对未降生孩子的期盼,让念之从心底里接受了他们。

    所以,他出征前,才会坐在那儿,亲手把小木枪的红缨系到长枪上。

    那是对身份的认同。

    老夫人深深记住了那副画面。

    她要把这种认同,也带给巧玉,带给没有机会见到生父的女儿。

    第251章 有门

    秦沣在后军都督府挂职。

    五军都督府内,秦沣这样蒙荫挂着的勋贵子弟并不少见。

    若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有些彻底成了纨绔,而秦沣还练了身真本事。

    当然,挂职在五军都督府,不管自个儿心里怎么想,家中长辈多数还是盼着子弟能上阵立功。

    不愿意出战的,但凡模样端正些,家底硬些,便会往御前侍卫使劲儿。

    那才是个“吊儿郎当”的地方。

    用秦鸳的话说,没有一个能打的。

    不过,其中也有异类。

    比如黄逸,文臣之后却一心习武,不肯好好当御前侍卫,寻着机会去了边关。

    黄逸的这番选择,别说御前同僚看不懂,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都一头雾水。

    后军都督府里,甚至有人问过秦沣。

    “连黄大公子都辞了侍卫去飞门关了,你秦大公子怎么还在这儿?”

    秦沣笑着打哈哈,没有理会。

    其中缘由,只自家知道。

    皇上防着秦家,怎么会让他这个长孙儿跑飞门关去山高皇帝远?

    边关迟早兴兵,京中家人要及时撤出去,阿渺年纪还小,只二叔父一个男人留京主持,祖父也不放心。

    因而,皇上不提,祖父也不提,秦沣顺理成章留下来了。

    今儿不忙。

    或者说,大部分时候,都很空,尤其是下午。

    阿青寻来时,秦沣正听熟人絮叨。

    见阿青一脸急切,秦沣止了熟人,问:“怎么了?”

    阿青忙道:“二公子看棋时插了两句嘴,被人打了。”

    那熟人听了,不由乐道:“你家二公子年纪虽小,功夫却不差,还能让人打?”

    “可不就打回去了嘛,”阿青道,“他身边的使人来寻小的,让小的赶紧找我们爷去打个圆场,把二公子接回府,省得回头叫长辈知道,要挨打。”

    秦沣看了熟人一眼。

    熟人摆摆手:“去呗去呗,早走一个时辰,也没人惦记。”

    “下回请你吃酒,”秦沣说完,与阿青笑骂了一句:“他也是,看棋就看棋,插嘴时怎么没想到会被打?”

    阿青应和着。

    两人前脚出去,后脚,秦沣脸上的笑容就收了大半。

    秦渺爱棋,别看年纪小,棋艺不错,棋品也很好。

    观棋不语真君子,早几年就挂嘴上了。

    怎么可能插嘴还动手了。

    就是阿青编出来的。

    “什么状况?”秦沣问。

    “二夫人传话,让去庄子上,”阿青压着声儿道,“您也赶紧的。”

    “阿鸾呢?阿渺呢?”秦沣问。

    “大姑娘好像另有安排,”阿青道,“马车在前头,二公子还在如意坊。”

    秦沣有数了。

    之前交代过秦渺,若他彼时身处棋社,就赶紧去生花阁避着。



    第219节

    

最多等两刻钟,若家里没有人去接他,便让生花阁的东家安排他出城,自己往庄子去。

    “这就去生花阁,”秦沣道,“再从南城门走。”

    他这儿离如意坊最近,因此,当初做安排时,秦渺若在棋社,就交给他看顾。

    秦沣记得自己的职责。

    当然,心里也难免有些忐忑。

    他担心阿鸾。

    说是另有安排,具体怎么安排的,阿青又说不上来。

    这怎么能不让秦沣挂念?

    再有本事、有能耐,那也是瓷瓶一个,得万分小心。

    马车驶入大街。

    秦沣坐在车中,闷得扯了扯衣领子。

    夏日就是这样子,大中午还有风,到了临近傍晚时,连风都停了。

    看样子,等会儿就要有一场雷雨。

    真要痛痛快快砸下来,倒也罢了,经常是光打雷不下雨,轰隆隆半个时辰,才遇见一丁点雨滴。

    正想着,雷声轰鸣。

    御书房里,皇上被忽如其来的雷声吓了一跳。

    徐公公赶紧使唤人把前后窗户都关上,免得等下雨水飘进来,湿了地方。

    “留一扇。”皇上道。

    徐公公应着。

    起身,皇上站在窗前,看着天色,一脸深沉。

    真不是个好天气。

    以启儿媳妇那脾气,安国公府里闹起来是迟早的事,说不定,已经有矛盾了。

    若不然,秦鸾还留在国公府里做什么?

    吃茶吗?

    一旦闹上了,永宁侯夫人在慈宁宫,不知外头状况,行事就会慢几拍。

    想对侯府下手,只能趁着侯夫人不在。

    那老太婆,可不好应付。

    可偏偏,要下雨了。

    太后不知道内情,临下雨前,应当会让侯夫人回去。

    这后头的戏,还要怎么唱?

    “去,”皇上交代徐公公道,“让母后留侯夫人用晚膳,朕等下也过去,敬侯夫人一杯酒。”

    徐公公往外头去,才出御书房,就见一人快步过来。

    来人很好认,一身道袍,正是邓国师。

    邓国师入内,与皇上行了一礼。

    皇上淡淡看了他一眼。

    邓国师心一沉。

    先前为着丹药的事,皇上处置了顺妃娘娘,对他却未有大惩戒。

    邓国师原本为此庆幸,但日子久了,渐渐有些不得味了。

    皇上好像没有像原来一般,信任他了。

    他建议让永宁侯与定国公死在边关,皇上后来应当是听进去了,只是……

    态度暧昧了些。

    邓国师能在朝中行走,靠的是皇上的宠信。

    皇上的态度淡了、暧昧了,他想做些什么事儿,都很困难。

    必须得做些什么,重获皇上的信任。

    “贫道听说,”邓国师低声道,“二皇子妃回府给国公夫人祝寿,午前,国公府去请了秦大姑娘。”

    皇上便道:“你怎么看这事儿?”

    邓国师一听“有门”,道:“不知皇上还记不记得,贫道曾与您提过,二皇子妃还在闺中时,明明是喜脉,廖太医却没有诊出来。”

    “日子浅,也难免。”皇上道。

    “安国公府请廖太医时,定国公也去了太医院,”邓国师道,“事情出了后,二殿下去安国公府送礼,也是因着听了定国公几句话。您当时说,按理,定国公不可能知道安国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