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踏枝-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鸾莞尔。
“等着吧,最多一旬,老夫也就带兵出征了。”秦胤对计划胸有成竹。
秦鸾亦思考了下之后要做的事情,认同祖父的判断。
南蜀异动的消息,会源源不断的送到兵部。
不止黄太师会着急,其他官员都会对西凉、南蜀的联手忧心忡忡。
皇上亦然。
如此急切之下,朝廷要把精力投在应敌上,很难在短时间内,仔细探查南蜀内部状况。
所有的消息来源于探子。
而能在南蜀潜伏十几年的老探子……
黄太师弄不清他们的身份,永宁侯却是知道的。
第155节
那几个,从他的麾下被挑走,在探子这一途上,奋斗多年。
关键时候,几个真真假假的情报,就够秦胤利用的了。
另一厢,黄太师在衙门里见到了范太保。
范太保见他神色凝重,心里一沉:“说不动?”
黄太师简洁说了状况。
范太保听完,长叹一口气。
他理解徐太傅的思考,老太傅的确不能在这个时候登超,至于永宁侯……
老侯爷比他们更加积极,只是他的身体,真的能吃得消吗?
这么想,他就这么问了。
黄太师的手握成了拳,捶了下书案:“他能吃得消什么?
只能站那么一会儿安抚安抚家里人,身上那点力气,连我都比不过了!
若是年前,我能摁得住他?直接被他掀出去了。
就这样,他能上阵?
若让他去,这不是派大将,这是催他去送命!”
范太保愁得直摇头。
那么壮实的一人,竟然力气都比不过黄太师了,可见虚成什么样了!
几十年的老交情了,即便这是永宁侯自己的期望,范太保也狠不下心去成全他。
再和林宣似的,病故在征战途中,这也太……
而且,状况也不太一样。
林宣出发前还很康健,只因战事疲惫辛苦,以至于旧伤复发。
永宁侯是未曾领命,就已经病倒了。
他们大周,难道已经落魄到,一个能压阵的老将军都派不出去的地步了?
这一个问题,不止范太保在问,后头几日,朝堂之上,也有人提了出来,慢慢的,京中也是这样的声音。
“边关的状况,难道是一个主将就能解决的?永宁侯是厉害,但他一个人,就能破局了?”
“冯将军还未与西凉军交上手,怎么就一味唱衰?”
“冯将军能让毛将军服气?先前的败仗,要我看,就是毛将军不服冯将军才会发生的,若此次的主将是老侯爷,你看毛将军还会不会急攻玉沙口!”
“就是!冯将军要是有脾气,以军法处置毛固安,才能让驻军都老实听话!可冯将军没有那么做,他也知道来硬的不行!”
“这要换了永宁侯,早提着军棍打过去了!”
“永宁侯提不动军棍了,他老人家病倒了,病人,如何领兵?”
“那还有谁,可以担此重任?”
这话一出,甭管先前吵得多凶的,都沉默了。
没有答案的事,怎么吵?
各处绕了一圈,各种声音融合着,再到了早朝上,亦变得尖锐起来。
龙椅上,皇上的脸色非常难看。
比起众臣对秦胤的吹捧,更让皇上烦心的,毫无疑问,是南蜀会加入战局。
飞门关的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大周的地域宽广,万幸在北方一带有长城护卫,经过前朝加固,今朝又增固过,让西凉与北方部落从北面南下的机会少之又少。
除了几处关口,压力都不大。
与西凉的冲突点,主要集中在飞门关一带,掐住此处,就能筑起防线。
可大周与南蜀的状况就不同了。
南蜀北上的路子很多,除了绕到飞门关与西凉联军,亦可以从其他地方进攻,与西凉打一个配合。
大周为了防备南蜀进犯,南边重镇,向来布置严密,也不敢轻易调军。
若仅是飞门关,可以让冯仲指挥死守,但若南蜀生出心思来,则需要几地兵力联合调度,统一安排,打乱那两方的布局。
冯仲未必能做好。
或者说,皇上心里知道,冯仲真就做不了。
驻守南边防线的那几位,资历不比冯仲轻,战功也不比冯仲少,谁主谁次?
再跟毛固安一样,来这么一出,谁扛得住?
能雷厉风行的,只有秦胤。
秦胤能带兵,皇上不否认这一点,防住西凉与南蜀,是眼前的重中之重。
道理上是这样。
只不过,调兵大责都落在秦胤身上,一旦他有些心思,那……
“秦爱卿在养病。”皇上开口,声音沉沉。
金銮殿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黄太师垂着眼皮子,抿住了唇。
如果说,那日在徐府之中,他能够明白太傅说的意思的话,此时此刻,在这大殿内,他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那些话中的含义。
断层了。
大周,无论文武,都在断层。
文臣断了,他们这些老骨头勉勉强强还能撑一撑,等待科举时能冒出新芽来。
武将断了,真的撑不住,老侯爷倒是很想撑住,可领兵作战,不是屋子里做文章,必须要身体康健。
而新生的年轻人,即便是如林繁这样、可以成为将帅人选的苗子,没有前人引路,一时半会儿间,成长不起来。
能力有,缺经验,缺威信。
这个坎儿,很难迈过去。
而且,大周的断,不止是中间与年轻的层断了,连老将,都……
正思考着,突然间,不知道那儿,冒出了一个声音。
“林翰、林宣两位定国公,安国公父子,先安北侯,但凡有一个在,就好了。”
不轻不重的,但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黄太师扭头去看,却不知道这话到底是谁说的。
顷刻间,他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庞,不止是那被提到的几位,还有许多人。
都是大周曾经赫赫有名的战将。
曾经的。
都不在了的。
第180章 倒逼
一股无奈之情,感慨于心田。
那些是故人,是先人,也是于黄太师而言,年轻之人。
即便其中最年长的林翰,与今时今日的黄太师相比,也是个“小年轻”了。
黄太师想,他是老了,而那些人,没有老。
先走的人无法再为大周做什么,而他们这些活下来的老骨头,能做的事情又越来越少。
就像永宁侯与他说的那样,一旦他们再闭上眼睛,大周的将来,还剩下些什么?
黄太师回转过头,目光从左右站立着的文武大臣身上滑过。
一张张脸庞,比他苍老的,几乎没有。
而这些年轻人……
几乎是难以抑制的,一声长长的叹息,从唇间漏了出来。
很沉,亦很苦。
再念着故人,故人也回不来。
那么,现如今还能站在这里的人,必须为大周留下些什么。
哪怕是这一身已经老得松动的骨头。
黄太师侧向走了一步,站在金銮殿的正中,躬身道:“皇上,前些时日,臣去永宁侯府探病。得知战况,老侯爷十分激动,他希望能得征召,前去主持战局。”
因着黄太师低着头,他并没有看到龙椅上皇上的表情。
范太保却是看清楚了。
皇上的面容里,有几分不耐烦。
“哦,”这种不耐烦,不止挂在脸上,也出现在了声音里,皇上道,“太师既去探望过,与大伙儿说说,秦爱卿身体如何?”
黄太师既然决心开这个口,就不会被皇上语气里的反对意思给糊住嘴。
他道:“在太医的调理之下,已经能行走几步了。”
“能骑马吗?能舞刀吗?能全须全尾地去,全须全尾地回吗?”皇上问道。
“奔赴边关,什么结果都有可能,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活着回来,哪怕是臣那个活蹦乱跳的孙儿,都可能回不来……”黄太师欲扬先抑,话说到了底,便要扬起来,“只是……”
皇上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反正都有可能死在那儿,所以秦爱卿即便重病,也得去?”
这话,很刺耳。
第156节
刺得不是黄太师,而是其余大臣们。
毕竟,让病倒了的武将再去搏命,听着就很不是个滋味,很不像话。
一时间,嘀嘀咕咕的议论声起,在偌大的金銮殿里,嗡嗡叠着嗡嗡,几乎震耳。
范太保就站在黄太师边上,垂着眼,挥手企图与黄太师打眼色。
他也没弄明白,分明那日探病回来,黄太师反对永宁侯带病出征。
这种反对,是同僚多年的惺惺相惜。
怎么今日里,忽然间,黄太师改变了想法?
黄太师把范太保的提醒看在眼中,却没有照着他的想法退后半步。
深吸了一口气,忽略掉所有的嘀咕声,黄太师一字一字道:“永宁侯还不能骑马,提不动刀,但他思路清晰,他病的是身体,不是脑子。
南蜀若与西凉联手,在飞门关以及南方诸关口施压,我们大周眼下最需要的,不正是一位能统筹调度整体军务、有威信、有能力的大将吗?
朝中一直都说,永宁侯不是智将,他是一把锐利的刀,但这要看是和谁比。
与那几位天纵之资比,老侯爷输他们比多,但与现在大周能挑出来的比,老侯爷有经验,有威信,他压得住所有地方驻军。
策略上的事,可以与谋士们配合,但一言九鼎,就得是他。
永宁侯是去压阵的,不是去砍砍杀杀。
若是他驻守飞门关内,还要考虑提不提刀,那大周也岌岌可危!”
这一番话,把那些质疑的声音都压下去了。
左右想想,道理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
谁说主帅必须要提刀?
边关现在缺的,也不是提刀的,而是镇场子的。
气势汹汹的永宁侯,不正是这么一人物?
哦。
他现在病着,气势八成也汹汹不了。
不过,老虎病了,还是老虎,真把他当病猫,一爪子拍下来,谁吃得消?
要不然,就让老侯爷去坐镇飞门关,当一尊造像,让各方供着?
讨论之声,又渐渐起了。
其中的想法,已经与先前掉了个头。
皇上端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对底下的反应看得一清二楚,握在扶手上的手掌也渐渐收紧,成了拳。
这些年,黄太师一直是个很会看眼色的臣子。
今日发的什么疯?
在他表示了不愿意让秦胤去的意思之后,以太师的性子,即便不赞同,也不会再朝会上再说什么。
无论多少想法,太师会在下朝后,进御书房,与他恳切交谈。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朝会上长篇大论!
黄太师这人,口才了得,左右人心一把好手。
看看,也就这么些话,让一大殿的官员改变了想法。
一旦所有人附和起来……
皇上的拳头越握越紧。
官员倒逼君王,呵!
重重咬牙,皇上勉强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