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学家闯汉末-第8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张松指着天空说道“不说天时已归朝廷,益州得以割据所依不过山川之利,如今朝廷已得永宁、固陵、犍为三郡,朝廷兵马钱粮可借江水源源不断运输至蜀中,可见益州又失地利。

    诸公不思如何恢复天下往日兴盛,却还想割据一方,如此逆天而行,和昔日彭英何异?

    昔日董卓乱政,朝廷无力掌控天下,人心动荡,今日朝廷有马卢诸公执政,天下日安,天下人心思定,朝廷兵马一路西来,十城九降,百姓皆闻朝廷而色喜,人和亦归朝廷。

    天时地利人和,益州三中无一,松不知诸位还在犹豫何事?难道真的要蜀郡生灵涂炭才甘休吗?”

    “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至今已有四百载,吾等世食汉禄,马子玉名为汉将,实为汉贼!焉能降之!”

    张松一看,说话的是江州人孟彪,乃昔日王商所举荐的名士。

    “呔!休要胡言!

    大将军起义兵,救天子,辅朝政,定天下,扩汉疆,丰百姓,天子以兄父事之,百官皆曰其可封国称王,但大将军以白马之盟否之,尔怎敢以汉贼之说污之!

    孟公到河北说说此言,看看河北百姓是否会食汝肉!饮汝血!寝汝皮!”

    “但大将军不姓刘!”

    “昔日姜尚姓姬乎?霍光姓刘乎?以姓氏定忠奸,何其愚也!”

    “马子玉效王莽,起新政,释奴隶,分田地,天下日后必乱!”

    “此言大谬!昔日王莽不知天时变化,一昧仿古,又篡夺天下,欲令智昏,使得四方人心不附。蛮夷起兵,方有大乱。

    而大将军则不然,大将军每施政,皆询问四方老成智谋之士,用政亦先施于一隅,如无差错再推天下,又让伯安公、玄德公等汉室宗亲执掌监察,巡视天下,乌桓、匈奴、三韩、西州皆献土归附,如此一心为公,怎可以王莽相比?”

    “马子玉打压儒学,以旧相称,此乃欲让华夏变蛮夷也!吾等岂可相从?”

    张松一看说话的是益州儒学魁首任安,不由眉头微皱。

    任安在益州就像郑玄在河北,宋忠在荆州一样,虽然官职不显,却站在学术巅峰,是压舱石一般的人物。

    任安是绵竹人,少年师从杨厚,这杨厚是和马融一般的人物,门徒多达三千余人,任安学业有成后又去洛阳太学求学,学成出仕,官至益州治中从事,后见党锢再起,便弃官回家乡教学为生,后任蜀汉太常的杜琼,谏议大夫的杜威、大鸿胪的何宗都是其弟子,即使是张松自己也曾经到绵竹听过他的讲学。

    任安的才德让后来的诸葛亮、秦宓等人在其死后二十多年都还常在讨论,可见其名望之高。

    面对他,张松也不得不正色微拜道“任师恐只是听了小人之言,对大将军有所误会了。

    旧学之说并非出自大将军,而是出自郑公统领的社科院。

    郑公以为,自高皇开创大汉以来,每两百年天下便大乱一次,此虽有朝廷天子不明,群臣庸碌之缘,也有我儒学尚有瑕疵之过!

    故而社科院将昔日儒学定为旧学,并且提出开创新儒学的设想,为的就是让儒学永世传承,此举和孟子提民贵君轻、董子创道出于天并无二异。

    听安东将军有言,大将军欲请任师前往河北和郑公一同执掌社科院,又怕任师不敢前往,否则朝廷兵马入成都后第一件事都不是去闭库封存,而是去请任师北上。”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巧言定成都(下)

    “哼!他郑玄虽治经学有方,但和孟董相比还相差甚远,竟敢开创新儒?”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更何况在任安心中,即使改造儒学也应该自己来啊。

    至于原因么。。。那还要说任安的师门了。

    任安师从杨厚,杨厚其父杨统,其祖杨春卿,和杨雄乃是同宗,所学与其说是儒学,不如说是儒道杂修。

    杨统初次成名就是因为他以阴阳消伏之术成功让多处大旱之地下了雨。

    任安在蜀中讲学,便是认为现在的儒学有瑕疵,希望自己所学的道儒杂修之学能在天下发扬光大。

    因此,听说马强对现有儒学不满,想予以改造,他心里其实是支持的,但听说是郑玄主导,顿时又不愿意了。

    “任师才德,天下皆知,那任师是愿意去河北了?”

    这。。。

    任安闭目不言。

    刘璝伸手拦住众人,然后看向张松说道“张子乔,我知道你嘴尖舌厉,不过此事过大,这样吧,你且歇息一日,明日再说如何?”

    张松自无不可,众人也散去,各自思虑前程。

    张松回到张肃府上,张肃和他一入门就开始抱怨起来。

    “子乔啊,你即使要投河北,也不该来成都啊!

    此事如败,他人要杀你,愚兄也拦不住。

    此事如成,日后马子玉在益州清田分地,益州豪强必然怨恨于你,你该如何?

    即使马子玉一时护得了你,霍光昔日如火,霍氏今日如何?你怎不多想想?

    此乃灭门之祸啊!”

    “兄长,清田分地乃大将军国策,天下多少豪强想阻拦,拦住了吗?

    多少豪强起兵叛乱?因此而死的各地豪强人头堆起来比锦屏山还高,那又如何呢?

    见大将军兵强,又有不少豪强派刺客刺杀大将军,大将军麾下的锦衣卫、内武卫抓到的刺客可以塞满外面的院子,今日大将军还不是好好的坐在广宗?

    更何况清田分地虽是国策,但谁的田可清,谁的田可不清,谁的田要清多少,不还是大将军一人说的算!”

    “子乔你这话是何意?”

    “我这里有三十张安东将军作保的空白文书,只要主动在安东将军兵临城下之前归附朝廷的,便可保住如今名下三成到五成不等的田地!”

    “才五成?”

    “五成已是极多了!兄长以为大将军是跪着要饭的不成?

    而且只有前三名才有五成,我们张氏自然占了其中一个,另外两个名额就看谁聪明了!”

    “你不是有三十个吗?”

    “呵呵,前三是五成,三到十是四成五,十到二十是四成,二十到三十是三成,再往后,想要保住田地?

    呵呵,何不做梦?梦里什么都有!”张松笑着问道“兄长,你说,这三十户日后看到其他人的田地尽被清分,他们是感激我们,还是怨恨我们呢?”

    “妙!妙!!”

    张肃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兄弟脑袋是怎么长的了,这么坑。。这么好的主意也想得出来。

    “子乔,你此举大将军可知晓?如日后大将军不认账。。。”

    “放心吧兄长,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请吴懿等人来此密谋!”

    “首选吴懿?成都兵马可都在刘璝手中!”

    “兄长岂不闻有相士说吴懿之妹有大贵之相?

    素问大将军好色如好才,如能让吴懿献上其美,日后吾等益州士也有依仗不是?

    如果吴懿不应,我倒是想看看他想让他的妹妹再嫁给何人!”

    张肃现在确定自己日后是绝对比不上张松了,这厮真的是什么都想到了。

    说起来,当日吴懿的妹妹有大贵之相这件事到底是真的还是吴懿自己放出来的,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吴懿手里的确也有兵马,而且做为刘氏外戚,他也的确有资格拿第二张文书。

    张松接着张肃去请吴懿来的空档,找到孟达,让其将自己的手书送于一地,那地自然是锦衣卫和张松约定的交换信息之地。

    ——广宗

    “三到五成,啧,有点多了啊~”

    马强看着张松发来的电报,正准备和蔡昭姬谈下文学的马强不得不又处理起了公务。

    “罢了,等拿下益州后再慢慢炮制就是了,也是时候考虑一下派何人去益州了。”

    马强闭目在脑中过了几圈人,这人必须对自己忠诚,还可以对豪强下得去手。

    最后,马强想到一人,那边是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辛毗。

    辛毗是河北人,和益州士族瓜葛较少,而且自从就任最高法院院长后,用无数士族的人头和自由向马强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至于新的最高法院院长,马强准备让荀彧族兄荀悦担任。

    自从曹操被马强击破后,荀彧、荀攸在马强麾下分别在军政上担任要职,荀氏其他子弟也开始陆续出仕。

    荀悦是荀彧之父荀绲兄长荀俭之子,如今年过四旬,对于官吏来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荀悦和荀彧等人不同,他无论是刘宏时代还是天下大乱后都一直隐居不出,马强一开始都不知道有这个人。

    是后来马强平定中原后,发现报纸中有人登文抨击谶纬符瑞,反对土地兼并,文章又写的辞句简要,事实详细,议论精美,笔名也不是马强知晓的那些人,当即有了兴趣,一问才知是荀彧的族兄。

    马强当即征召,这一次荀悦没有和之前刘宏或者曹操来征召他时那样拒绝,而是答应出仕,马强也没让其立刻为官,而是先让他到社科院中学习河北律法。

    直到去年马强南下时,荀悦才以见习之名行走于各部门,如今则一边在社科院担任所长一边在司法部担任法治督察处处长。

    这倒也对口最高法院。

    行政这边安排妥当了,接下来还要考虑一下军事方面。

    益州南部可不太平啊,平定后需要一些上将驻守。

    马强想到了一直在雁门关吹着风沙的高览。

    高览这些年在雁门郡也算尽心尽力,多次配合军方击退了鲜卑的小股入侵,也在雁门当地建立起了多所学校和工坊。

    是时候提拔一下了。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巧言定成都(完)

    马强思略敲定后,先让人给张松回电,授予其临变之权,然后又让人去给辛毗、荀悦、高览等人发电,让几人收到电报后就来广宗大将军府报到,安排完一切后,马强这才搓着手去找蔡昭姬准备谈论诗文,结果却得知佳人早已回去美容觉了。

    啧~这破工作太耽误自己的文学素养进步了。

    在马强从河北大学回家的同时,成都城内,吴懿也已经来到了张府。

    果然,当吴懿到张府听张松说完条件后,得知自己的妹妹有希望成为大将军的小妾,别提多兴奋了。

    马大将军可是真正的一点一点打下来的天下,不是霍光之辈可比,能成为马氏外戚,日后的荣华富贵还会少吗?

    而且吴懿还得知吴班已经投降,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归附之心。

    吴懿拿到了第二张五成田地的文书,上了贼。。。上了宝船后,立刻也开始帮张氏兄弟谋划何人可以说服。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和吴懿这样想得通,也有的到了张府后知晓张松之意后对着张松破口就骂。

    对于这种人,赵火只能上前一拳将其打晕,然后软禁起来,以防走漏消息。

    这一夜,成都无眠。

    张松等人如此大的动静,自然也瞒不住有心人。

    比如刘璝。

    做为成都城的实际掌权者,其实在他让张松进城的那刻起,他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益州在刘璋被俘后就已经大势已去了。

    马子玉奉天下令诸侯,在没有明显反迹之前,谁反对马大将军谁就是反贼,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