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现在欧罗巴海军崛起,对其在地中海的统治产生影响,但这一片海域之上,他仍然是主权国家。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正处于苏丹女权时期。由太后代表担任苏丹也就是皇帝的儿子行使权力,这并非前所未有。

    现在担任摄政皇太后的是柯塞姆苏丹,被认为是最危险最聪明的苏丹皇太后。

    历史上,她通过统治她的儿子穆拉德四世、易卜拉欣一世和她的孙子穆罕默德四世来维持她自西历1623年至西历1687年漫长的统治。

    大明帝国虽然已经和英格兰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不代表就不与其它的国家进行合作了,正相反,在计划之中,大明帝国至少要同时支持两个国家,这样才可以平衡发展,不至于让一家独大。

    并且,如果走地中海贸易路线,过直布罗陀海峡,奥斯曼帝国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国家,而想要通过与大明帝国交恶的西班牙人掌控的海峡,更是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护航。

    为了保险起见,只是依靠英格兰的舰队是无法达到有绝对的把握的,两个国家联合,这样才能确保贸易的正常进行。

    于是,这一支商队来到了威尼斯,也就是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

    大明帝国的这一支商船是武装商船,三十艘大船全部都是装备着四五门火炮的那种,这里说的火炮都是舰载火炮,比欧罗巴此时的火炮口径大了十倍甚至更多。

    这支船队的目的地就是威尼斯。

    威尼斯虽然名义上属于奥斯曼帝国,但实际上这里因为远离奥斯曼帝国本土,相对独立,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与奥斯曼帝国是附属国的关系。

    曾经的威尼斯凭借着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海权霸主,巅峰时期拥有三千多艘商船,拥有最强大的地中海舰队。

    当然,现在的威尼斯已经没落了,放弃了军事和商贸的发展,转而投向了人文主义的艺术。

    这其中。与欧罗巴地区的各个国家逐渐强大起来的海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实际上,在这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势力并不是很强,如果有需要,大明帝国的这支船队就可以直接将其攻打下来。

    毕竟这支船队,可是由郑芝龙亲自率领的,带着足足五千人的水师陆战营兵力。

    再加上商船上配置的防雨力量,这股军力足以扫平一些欧罗巴小国了。

    甚至,和一些强大的欧罗巴国家对抗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大明帝国的战略是不直接插手欧罗巴地区的事务,让他们这些国家之间自相残杀。

    所以,郑芝龙没有第一时间直接让大明帝国西洋贸易舰队攻打威尼斯,而是采取了缓慢靠岸的方式。

    这一次前来西洋做贸易,郑芝龙带着卢修斯以及十几个加入大明帝国户籍的西洋人。

    虽然郑芝龙也懂得一些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但对于西洋人之间的贸易,还是西洋人自己对这边更加熟悉。

    上一次卢修斯代表大明帝国出使荷兰七省共和国,本来是带着礼物去的,结果却被荷兰坚决地抵制,甚至还将他驱逐。

    回到大明帝国之后,卢修斯就一直想着可以回到这边,让那些目中无人的傲慢家伙,匍匐在自己的面前。

    让他们明白,他们侮辱的是一个大明帝国的人,而欺负一个大明帝国的人,下场是凄惨的!

    其实他原本想去美洲那边,毕竟那边已经直接支持英格兰与荷兰作战,他觉得自己可以趁机仗势欺人,借助大明帝国的兵锋,直接让荷兰董事会那些家伙认识到他们的无知。

    但是他受到了郑志龙的召见,当即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郑芝龙如今在大明帝国的身份是十分显赫的,大明帝国的亲王这个身份,在卢修斯看来,与西班牙国王的身份没有什么两样。

    而且,郑芝龙还掌握着大明帝国东南道地区的陆军和海军实力。

    单纯论战斗力来说,其所掌握的军事实力已经可以和西班牙王国相抗衡了。

    在卢修斯的眼中,大明帝国的铁甲舰是所向披靡的,没有任何一个欧罗巴国家的战舰能够与之媲美。

    一艘铁甲舰消灭一支欧罗巴的舰队,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凭借这三十艘武装商船的实力,卢修斯觉得攻打占领一个欧罗巴国家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欧罗巴地区很多国家的人口本来就少,军队数量少的可怜。

    而郑芝龙现在手上掌握的这支军队,就算是与五倍或者十倍于己方的欧罗巴军队对抗,也是有着极高的胜算的。

    但是大明帝国的军事战略还轮不到他来插嘴,只能说是跟着舰队一起行动,趁机发泄一下自己曾经在荷兰遭受的屈辱罢了。

    奥斯曼帝国传递消息的速度可无法与已经普及电报业务的大明帝国相提并论。

    大明帝国商船到达威尼斯的消息,还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传达到奥斯曼帝国的国都之中。

    而在此之前,贸易其实就可以展开了。

    大明帝国这边带来了大量的商品,瓷器,茶叶,香料,香水,丝绸,棉布,蔗糖,酒水等等,甚至还有自行车,留声机等等。

    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整个威尼斯陷入了购物狂欢之中。

    有些东西,比如瓷器,茶叶,香料等等,之前就在这里有贸易,而那个时候的价格,是大明帝国现在售卖价格的两倍!

    在那些消费者眼中,这就是打了一半的折扣了,这个时候不买难道要等他恢复原价才买吗?

    威尼斯的贵族们非常的有钱,之前垄断地中海地区的贸易,让他们赚得非常多,曾经有一段时期,他们每年的贸易收入,比同年大明帝国的税收还要多。

    他们有没有大量的金币和银币,而威尼斯这么小的地方,当然不足以让他们来消费。

    大明帝国的商船这个时候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对物质和精神上面的需求。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之中有一种特别的产品,那就是书籍。

    这些书籍才是郑芝龙亲自来到这边进行贸易的原因。

    文化输出和汉文化推广是大明帝国征服各个地区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因为在战争方面对欧洲包采取的是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不能像在扶桑和高丽那样直接进行文化推广。

    而一种柔和的方式就是售卖书籍。

    在翻译处的努力之下,双语版的《论语》和《三国演义》形成了。

    前者是为了传播儒学的哲学思想,后者则是纯粹为了更高的销量,吸引更多的关注。

    郑芝龙不仅仅带来了这两本双语书各三千套,更是把印刷设备都给带来了。

    在来到威尼斯的第一天,郑芝龙就在这里建立起了一个文学出版社。

    印刷和售卖书籍。

    此时的威尼斯正在盛行对人文主义的探讨和研究,以及对艺术的追求。

    这个时候出现一套全新的思想,直接勾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兴趣。

    三千套书籍在第二天就被一扫而空,有些人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就是要买一本书去看看。

    艺术和学问有些时候会使人变得癫狂,无所畏惧,甚至选择性忽视身体的感知。

    然后在第三天,威尼斯就出现了一股研究《论语》的热潮。

    有些人觉得其中的话语非常有道理,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还有些人则是针对其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

    双方互有立场,谁也不肯相让,争论不休。

    三国演义的字数很多,翻译成英文之后更多,书是五本一整套的方式制作的。

    也就是说,实际上三国演义卖出了一万五千册以上。

    汉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其普及速度之快,就连郑芝龙都没料想倒。

    一些人读完了论语和三国演义感觉一阵的空虚,他们觉得需要搞来更多的汉语言书籍学习。

    这些人对其中的人文关怀感触非常的深,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开始主动学习汉文化,寻找那些相关的书籍进行佐证和研究。



    第265章 三国协议(求推荐票)

    

西洋人在面对东方人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非常傲慢的,认为那里的人都是脱离文明和艺术的落后部落。

    但大明帝国的这一次到来,直接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文明物品,超过了他们现在拥有的。

    儒家的哲学思想,伟大先贤的言语,让他们折服。

    那段三国的故事,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个大帝国背后精彩夺目的历史。

    相比于言论和历史匮乏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大明帝国这个历史传承悠久而在当今发展再次来到一个高峰的国家,成为了很多威尼斯人心目之中的乌托邦!

    威尼斯人和西欧人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人爱干净,虽然受到了一些欧罗巴人影响,但他们对大明帝国的干净和文明接受程度更高。

    那样的世界,正是他们所向往的。

    有着美妙的音乐,高端的绘画艺术,丰富的哲学思想,干净的,繁荣的城市,稳定而和平,学者们可以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言论。

    于是,很多的威尼斯人想要获得一张去往大明帝国的船票。

    郑芝龙在威尼斯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与威尼斯的国王平起平坐,推杯换盏,欣赏属于西欧这边的舞蹈艺术。

    这边的舞蹈,就是各种诱惑,美感方面远远不如大明的古典舞蹈,更不要说和如今再一次得到发展的大明娱乐业相比了。

    但是,郑芝龙还是表现得很开心。

    出于一个大明帝国亲王的涵养,他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礼节和修养的表现。

    从大明船队来到威尼斯,一直到十天之后,前往奥斯曼帝国国都传递消息的人才返回。

    他不是一个人来的,带着奥斯曼帝国的两名宫廷使者。

    他们表达了奥斯曼帝国想要邀请大明帝国的人前往奥斯曼帝国国都君士坦丁堡的想法。

    郑芝龙当然是答应下来。

    三十艘商船上,一半的货物留在威尼斯,另外的一半要带到奥斯曼的国都。

    任何一个国家,国都都是经济中心,是贵族的聚集地和主要的消费地区。

    同时,也是重要的商品流转中心。

    通过奥斯曼帝国的国都,才可以让这些大明帝国的商品快速地让奥斯曼帝国的绝大多数的贵族了解到,进而崔发出他们对于这些东西的渴求。

    对一个人口有了两千多万的大帝国来说,区区三十船的货物,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仅仅是一个威尼斯,就可以把所有的货物都吃下来。

    但郑芝龙还是带着一半的货物离开了威尼斯,前往奥斯曼帝国的国都。

    到了大陆上之后,货物的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奥斯曼帝国这边已经做了准备,大量的马车集结在港口,大明帝国的随军商人们一边看着装车一边做统计,确保每一辆马车上的货物都有明确的数字。

    毫不夸张地说,任何一辆马车上的货物,都可以换到十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奴隶,里面东西的价值在远渡重洋之后,翻了十几倍,就算是大明帝国已经先降价了,但实际上利润还是极高的。

    毕竟,原本的海船运输,需要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就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