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再造大明:崇祯有个时空门-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菲拉列特大牧首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民生,加强税收体系,大力鼓励同国外的贸易,关税收入成为一项主要的财政来源。

    在这个危难时刻,广袤的西伯利亚成为沙俄重要的财富来源。

    沙俄商人通过向欧洲出口昂贵的裘皮和木材获得了巨额利润,国库也因此逐渐变得充实起来。

    在巩固物质基础之后,沙俄重整军队,励精图治,希望用武力夺回被占领的土地。

    自西历1601年开始,沙俄先后在叶尼塞河下游地区,卫拉特蒙古北界,叶尼塞河中游建立了曼加泽亚据点,托木斯克据点以及图鲁汉克斯据点。

    1619年,沙俄建立了叶尼塞斯克据点,向叶尼塞河上游进军。

    对喀尔喀蒙古诸部,沙俄往往采取先招抚后威胁的策略。

    他们通常会直接拜见各部族的王公、贵族,然后行贿,要求允许他们在部族牧区内建立据点。

    通过逐渐压缩部族边界附近浮动的荒芜地区,扩大据点管辖范围,收纳中立的规模较小的游牧部落,从而形成更为有利的战略要势。

    这种蚕食的手段非常有效,一步步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纳入了国土范围。

    此时的喀尔喀蒙古形成了左翼土谢图汗部与车臣汗部、右翼为札萨克汗部的局面,三部均为达延汗后裔。

    这个时候到喀尔喀蒙古并不统一,虽说这三大部都是达延汗后裔,但各不相属。

    在察哈尔部被大明帝国灭掉之前,这三部均臣属于察哈尔部林丹汗。

    大明帝国忽然灭掉了林丹汗,并且还是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姿态,直接将草原纳为直接管辖的政治机构,而不再是之前的那种类似于“分封藩属”的制度。

    这让喀尔喀蒙古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之前不管中原王朝如何进攻草原,最后草原的主人还是草原人。

    现在大明帝国一反常态,直接建立了达斯坦布政司,而后还不断地进攻剩余的漠南蒙古诸部,让喀尔喀蒙古三部的首领都觉得有些不安。

    但是因为大明帝国没有北上的意思,谁也不想主动招惹,以免被其余两部趁机吞并。

    一直到范文程出使喀尔喀蒙古,与三部蒙古的大汗分别会面,分别阐述了关于“北抗沙俄,南进明国”的策略,并且为他们画了好大一张饼。

    只要战争胜利了,他们就可以分到很大的利益。

    有了共同的敌人,三部蒙古就获得和解,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于是,四方势力进行了一次盟誓,使得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汗部以及清国形成了一个“清国—卫拉特联盟”,并且决定立刻对侵入草原的汉人发动进攻。

    “喀尔喀蒙古三部各出兵一万五千人分别向明国北疆三个方向进攻,其中,车臣汗部会进军大凌河一带。

    而我会率大清国的勇士夹击明军,将明将茅元仪所部军队消灭,以最快速度向辽西进军,进攻曹文诏所部,不攻城,只是掠杀!

    同时,为了防止明国毛文龙部和袁可立部的军队进攻,也要分出一部分勇士,前去袭扰,牵制这些人。

    牵制的任务很重,范大人,就有你来负责吧。”多尔衮指着地图说道。



    第199章 谁先动手了(求月票)

    

“范爱卿主持防御拖延的任务我是很放心的,就按照肃亲王所言执行。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采取的就是被动防御,主动撤退的方式,明国的将士和他们的皇帝一定对我们放松了警惕。

    我收到了消息,明军对扶桑用兵了,袁可立率领登莱水师的一半主力去征伐扶桑; 辽东半岛的守卫力量必然减弱,这正是我大清国崛起的好机会。”豪格补充说道。

    多尔衮与范文程闻言都是说道:“此战,大清国必胜!”

    六月底,清国之内,二十几万士兵厉兵秣马,进入了战备状态; 盛京之内更是直接戒严,周边城池全部进入了高度集中化的管理之中。

    物资被集中到了一起,不管是汉人也好; 女真人也好,为了这场战争,大清国把所有的家当都押上了,普通百姓的死活,他们根本不在乎。

    只要战争获胜,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一点清国的确说得很对。

    因为接连的胜利,大明官军之中,不管是普通士兵还是基层的那些军官们,都产生了一定的骄傲的情绪,甚至不把女真人放在眼里了。

    对敌人的蔑视是好的,但战术上出现这种行为,就会容易阴沟里翻船。

    女真人的脑袋,价格一直都没有降低。

    可以说是女真现在最保值的东西了,不少辽东士兵因此发了家。

    现在对女真的战争,大家都是抢着去,因为只要跟着部队,基本上就是获胜; 如果可以趁机获得几个女真的脑袋,那就是一朝暴富!

    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辽东的士兵从之前的一见到女真骑兵就跑变成了现在追着女真人跑,这份自信是好的,但就是怕骄兵必败。

    不过,无论是朱由检还是大明的高层军官,对女真的态度一直都是非常警惕,提放着他们忽然发动进攻或者使用什么阴招。

    从一开始,建州女真就是萧升和朱由检设定的计划之中的头号大敌。

    尽管现在已经对东南道和扶桑用兵,但实际上,如果需要,可以随时暂停对两地的战争,全力消灭女真。

    当然,现在并不需要那么做。

    女真在屯兵,积蓄实力,联络盟友,大明也没有闲着。

    虽然现在大明四处用兵,花钱如流水; 但萧升通过利用古代和现代的时空贸易; 换到了大量的白银,每天用传送带输送到这边; 直接给大明提供大量的资金。

    有钱就好办事。

    原本大明的症结还在于天灾不断,而且粮食不足。

    经过这段时间的各处战争,消灭了大量的地主豪绅,已经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和土地矛盾的压力。

    又有高产作物陆续丰收,粮食问题也基本得到了解决。

    有足够的银子,利用开办工厂的方式,以工代赈,既解决了因为天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又给各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明的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着,尤其是军事实力,更是一直在提升。

    不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单单是兵团建设方面,经过一系列的核查兵员以及军制改组之后,已经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原本的大明士兵是“半兵半民”,实际上就是一群拿起了武器的农民而已。

    但现在的大明官兵,可是真正的职业军人,每天都在进行非常充实的训练,战斗力至少一个可以比得上之前的三五个士兵。

    而且,在思想面貌上,也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原本当兵是为了“拿饷”,现在虽然军饷很诱人,但促使士兵去战斗的,更多的则是他们心中对大明的信念。

    曹文诏掌握的辽西兵团人数达到了十二万人,这些人可不是原来的那种见到女真人只会逃跑躲进城里辽西将门士兵了。

    而是能够在旷野之中,和建虏正面硬刚的大明官兵。

    茅元仪那边的蓟州军也是扩充到了三万人,其中有一万人是由科尔沁等蒙古诸部组成的士兵。

    这些蒙古部落原本是臣服于后金的,但是在大明官兵将其收服之后,开始对这些部落的人进行思想改造,让他们认识到,女真人只是怕他们当作低等的奴隶,而大明人才是真正地把他们当作是普通的百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极大地改变了这些蒙古部族的想法,再加上,成为大明领地之后,他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很多。

    所以他们愿意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其它的考量,比如现在大明帝国如日中天,非常的强大,只要这些蒙古部落不傻,也知道只有投靠大明才是真正的正确的选择。

    因此,一些人开始主动加入到大明的军队之中,成为明军打击女真人的帮手。

    袁可立这边军队数量扩充是最大的。

    先有登莱水师两万人,后有水师陆战营两万人,再后来就是金州军一万五千人,复州军一万五千人,盖州军一万五千人。

    远征扶桑,袁可立带走了登莱水师一万五千人以及水师陆战营的两万人。

    水师的五千人是留在登莱地区进行海洋防务工作的。

    而驻守辽东半岛的,就是三州联军的四万五千人。

    毛文龙那边的东江军,也有了四万五千人的精兵。

    包围清国的明军主力数量,将近二十五万人!

    在兵力对比上,大明官军的数量并不比女真人要少。

    这种关键的情报,多尔衮当然是知道的。

    所以他才强调需要速度。

    大明在辽东地区的军队比较分散,清国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集结绝大部分兵力猛攻一处。

    多尔衮就是要快速击溃明军一部分,在其它明军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尽量消灭更多的明军。

    一方面是掠夺物资,一方面也是削减明军在辽东的整体实力。

    多尔衮准备七月十号发兵进攻大凌河一带的明军,但是,七月六号他就收到了来自东边的战报。

    毛文龙大举进攻,总兵力在四万人以上,一天之内已经攻打下来新安堡,如今兵围通远堡,估计通远堡那边守军也无法抵抗住两天,必然会被攻陷。

    从毛文龙的进军路线上来看,这家伙的意图毫无遮掩,就是要攻入盛京。

    这一紧急军情,让原本士气正盛的清国军队,忽然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第200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求月票)

    

毛文龙早就想对辽东动手了,这一次袁可立主动退出了对辽东之地的争夺,他当然是要抓住机会,尽快出兵。

    只是他不知道,清国也准备这个时候出兵,而他却是抢先一步。

    清国,盛京; 议事厅。

    范文程上前一步说道:“主子,奴才认为,原有的战略部署不变,肃亲王继续率军西进,毛文龙那边的军队,由我率人抵抗。

    如今大清国国运全在这一战; 我们不能再被动; 所以必须要主动出击。

    把战争的主动权拿在手里; 这样明国军队才能够被我们牵着鼻子走。”

    多尔衮也是这么想的,但如果调集全部兵力向西南进军,那么盛京在东南两方的防御就会极大地减弱。

    范文程不可能阻挡毛文龙部太久,所以他多尔衮必须要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取得让大明皇帝震惊的战果,进而让其调离毛文龙部来去支援大凌河守军。

    而如果明国皇帝不这样做,就要看是多尔衮与喀尔喀蒙古蒙古的联军先攻入长城,还是毛文龙部先攻入盛京了。

    这一点,多尔衮清楚,范文程清楚,豪格和在座的清国大臣们也都清楚。

    “王叔!你且去吧!盛京不会失守,只要朕还活着,就不会让盛京被明军攻打下来!”豪格看着多尔衮说道。

    多尔衮这一次倒是真的对豪格这个皇帝有了几分欣赏,于是沉声说道:“待我取回明国皇帝的脑袋来告慰先帝!”

    大清军队出动了,满八旗士兵调动了九万人,汉八旗十万人,蒙八旗九万人,留下满八旗一万人以及蒙八旗一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