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革秦-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器,是要拿来用的。
这个道理,无论荀况,还是韩非,都是懂得的。
所以荀况喜,韩非愁。
韩国,距离秦国太近了!
秦国这样的神器,只要掌控神器的那个人愿意,它发动起来神器的威能,国小力弱的韩国,能撑多久呢?
天下又能在这架神器面前,撑多久呢?
荀况满心欢喜。
他似乎已经预见了未来秦国将如今覆盖下秦国的的“法”延伸到天下的一幕。
秦国会证明他荀况是对的!
而韩非却捏紧了竹简,脑海中思绪翻涌。
他也能预想到这一切。
但是,韩非的祖国,韩国,是挡在秦国面前的一块砖。
所以他既喜又悲。
“夫子,无定,该当,告告辞。”韩非猛然起身:“我要,去秦。”
第八十二章 策策无怀
荀况听闻韩非的话语,脸上笑容敛住。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是可以理解韩非的心情的。
所以荀况并不劝阻韩非,只是问道:“你现在去,有什么用处?”
“总会有办法的。”韩非忐忑。
他其实,没有把握做到什么。
韩非乃是韩国宗室出身,比起一般人,他享受了更多的政权神器的照顾,也因此,他的一切考量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完整的国家的基础之上的。
无论是君臣博弈,还是法律严明,都是韩非为自己的国所做出的思考。
这种思考,一方面教他更能够明白如何强国,另一方面,也教他更加明白的知道一架政权神器的强绝威能。
韩非,比任何人都清楚,个人的能力对比起这样的一架神器,根本无足轻重。
即便是他韩非这样的聪明人,也完全无法在不融入这个国家的情况下,左右这个国家的运行和发展。
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不去秦国,其实都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只是挣扎而已。
“你既然没有信心,也没有想到什么办法,那么不若,参考一下我的办法?”荀况开口。
韩非一拜:“请,夫子,赐计。”
“不算是什么计策,坐下说话。”荀况招招手,示意韩非坐下。
两人跪坐,荀况说道:“从你通古的书信之中,我们所能见到的秦国,必定不会是秦国完整的风貌,这一点,你须得知道。”
“弟子,知道。”韩非点点头。
“不过有些消息,应当与通古所说,别无二致。”
“譬如,秦法的事情。”
“是故,夫子,之意,秦国如,今,缺少,官吏?”
“不错。”荀况颔首。
秦国这样的密布法网,最直接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管理者的问题。
这是与别国不太一样的。
别国之中,所需要的,是强兵强国的一条路。
而秦国如今已经有了这样一条路。
虽然不知道这条路是怎么来的,但荀况也好、李斯也好,韩非也好,他们目睹了这样的秦国,心下已经了然秦国已经在这条路上了。
这是最适合秦国的路。
既然已经上了路了,那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便不再是找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
也就是,较好的执行政令和既定的治国方略。
具体来说,就是,削弱各地的豪强,加强官府、加强“秦王”的统治力度。
这需要大量的,效忠于“秦王”的基层管理者。
“因此,现在有上下两策。”荀况看着韩非,又将目光转过。
他有些不忍心了。
“上策是,你带了韩国的士人去秦国。”
“以你的能耐,好好地做事,在秦国做个郡守,想必不难。”
“可是,这上策,保韩,不住。”韩非闻弦歌而知雅意。
这上策,是叫韩非彻底融入秦国,为之贡献力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如此,可以保住韩国的许多人。
但是相应的,韩国不可能再作为国家而存在。
“那就只有下策了。”荀况叹息:“正面阻止秦国是不可能的了。”
“那就只有想办法得到秦王信重,教唆他去培养士人、兴修道路、开挖沟渠、培养宿兵。”
就是虚耗秦国国力的策略。
这样的策略,单独拎出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好事。
可是一堆好事加在一起
“多谢,夫子。”韩非叹息。
这样的策略,其实是很常规的策略。
叫韩非自己去想,他也可以想得到。
而且这样的策略出发点都是一个韩国没有保住的价值和可能性。
“豚肉怎的又涨价了?”益挠着头,很是苦恼。
猪肉又涨价了。
其实不只是猪肉,狗肉、羊肉、鱼肉等肉类,都涨价了。
而且,这是开年以来的第三次涨价。
要知道,这才二月份,开年才四个月!
四个月之间,肉类集体涨价三次,这在以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这份不可想象,大部分时间里,也不应该与他们这些底层的牛马有什么关系。
他们嘟囔着,埋怨着,最终还是割了肉。
无他,想吃而已。
负责售卖肉类的老叟岐苦笑着:“可不兴怪我的,这肉要涨价又不是我老头能决定的。”
益点了点头。
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面对越来越高的肉价,心中总有些不舒服而已。
“我如今辛苦一天也就三个工分而已,才刚好够买一斤肉以前我做一天可以能买上两斤半的豚肉的。”
总感觉自己的钱消失了。
“谁说不是呢?”歧十分无奈地叹息:“但是如今大王征召了那么多的人去修路,丈夫们出力多,吃多一些肉也是应当我们少吃一些也没什么。”
不只是少吃一些了。
为了供应修路的丈夫们,他们巴、蜀两地,已经尽可能的俭省了。
经过农会的宣传,大家都清楚修缮道路的重要意义。
他们自己平日里也深受崎岖山路的害,如今秦王陛下愿意出钱为他们修路,他们是应当高兴的。
理智虽然如此,可刚吃上肉没多久,就又舍不得吃肉了,这其中的反差,是教人一时之间难以忍受的。
尤其是,益这样的从咸阳来支援建设的兵士。
益提着肉,听着众人埋怨,反而心中怨气又少了。
牺牲自己的生活水平去修建道路,这件事情好不好,益并不清楚,但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愿意这样。
他想吃肉。
他想一边吃肉一边喝酒。
如今虽说还能吃饱,但没了肉食,总觉得生活都缺了点颜色。
益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提着的一斤肉。
“净大兄也不知道还有否肉吃”益嘀咕着,将这难得的一斤肉提回去,清水洗了,切好,下了锅去。
肉啊肉。
他盯着锅子。
肉!
益数着脚步声,并不回头了。
“益,你买了肉食了?”同住的好友们惊奇。
“我昨日闻听计大兄的梦话,知他想吃肉了。”益看着锅。
锅里有肉。
计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计大兄,今日是你的二十岁生辰了,我所以买了肉来,你一定多吃些!”益闻着肉香,咽了一口唾沫。
计嘴唇微微颤抖:“好。”
齐净吃着美妻奉上的炖煮得软糯香耙的肉,轻啜一口汤汁,便将肉放下来:“父亲,我们如此抬升肉价、糖价,是否不太好?”
齐钺不置可否,只反问:“可是如果我们不加入,后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我们在做,也并不是我们自己在做。”齐钺语重心长:“你呀,还是不了解这些庶人,他们只要有口吃的,可以饱腹就可以了,少吃几顿肉,少吃几口糖,其实也没有什么。”
齐净迟疑着点头,眼里一闪而逝的,是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凛寒杀意。
第八十三章 应对
六年春,百业皆贵。
街头的鞠子洲写下这样的一行字。
人所能够观测到的一切,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脚步改变,视野改变,所能够观测到的事物、所能够感知到的场景也就随之改变。
所以,单个的人的观察,或者单个的地区的观察,总是会有偏差,总是会带着强烈的主观意向。
主观并非是不好,而是主观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不利于寻找本质的。
所以一般的方法是,寻找多个样本、控制变量,从中提取共性,从而提炼出最本质的信息。
通俗来讲,就是搞社会调查。
鞠子洲所采用的调查办法是,在同一区域内寻找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向他们寻求答案。
这样做,所得到的答案固然是会有些分裂,但好处在于,可以清晰直白地看到各阶层在同一时空之下,对于同一事物的态度。
比如此时的物价上涨。
对于身家已经跻身中流的人物而言,没有太大影响的同时,还将自己与下等人区分开来,这是不折不扣的好事。
而对于高层而言
他们俯瞰脚下的傻子们互相斗殴,互相鄙视,互相排斥,早已经乐得直不起腰来。
只对于底层的人,这样的事情才是有些为难的坏事情。
因为涨价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实打实的少吃了肉,少吃了菜。
大食堂里的众人每顿饭都有怨声。
有些甚至已经隐隐的开始责怪起那位给他们带来了新生活的秦王陛下。
这应当说是一件好事情。
因为大家起码已经开始试图思考让自己吃不饱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当中,即便是曾经给予了他们一些帮助的那位秦王政,只要人们发现他有了阻挡自己过上好日子的道路、妨碍自己取得公平的可能性,人们都要骂他,都要把他掀翻。
如今虽然只是有这样的趋势,距离真正的这样做,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但鞠子洲只是看到这样的端倪,就很开心。
相比之下,这些谩骂,比起摇尾乞怜地喊着什么圣君明主,定是被奸佞蒙蔽之类的鬼话要强太多了。
他记录着这一切,随后归纳总结,并且在各种资料之中寻找一些可能性。
物价的上涨有些出乎嬴政意料。
但是其实,这也可以说是他早已经想到过的。
因为这是必然的。
或者说,贵族们的动作是必然的。
接近三年的粮食丰收,新生人口还在稳步增长。
对外作战得到了大胜利,牲畜数量还在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几万人规模的调动,也不会使得如此广大范围的地区里出现单纯肉食和糖类的短缺修建道路的征夫们吃的很好这一点没错。
可是那些人的物资配给,是嬴政亲手拟定的。
嬴政很清楚,那些人的物资配给当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糖。
糖县一县之地,去岁上半年产糖量的四分之一便足以满足征夫们的糖需求。
更别提,油脂之类的东西
如是某一种物资真的匮乏,那么价格的变动不会是这样规律性的定期增长。
这些,只能表明,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