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9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名义上魏忠贤本人除了司礼太监和提督东厂太监职务以外还进上公加恩三等。再者有熹宗所赐印鉴文曰“顾命元臣”。而实际上他的权势远不止这些。对他本人有九千岁的称呼对他的雕像行五拜三稽之礼。最轰动的事件是魏忠贤去涿州进香“铁骑之拥簇如云蟒玉之追随耀日登跸传呼清坐垫道人人以为驾幸涿州及其归也以舆夫为迟改驾四马羽幢青盖夹护双遮则已俨然乘舆矣”1。凡朝中草疏李永贞必遣人急驰白即百里外亦一日往返传达魏忠贤之意票拟始敢批。

    魏忠贤是否有心篡位这并不重要而他权势的展已经威胁到皇权这一点就足以决定他的命运了。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病死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他就是崇祯皇帝。无疑魏忠贤也想要控制崇祯皇帝。据说他曾进献国色四人带有香丸一粒名“香”2。他要把崇祯皇帝变成痴皇帝但没有得逞。崇祯皇帝初即位小心谨慎无所举动。九月他采取了第一个措施把客氏赶出皇宫。十月弹劾魏忠贤和魏党的奏疏突然出现。十一月魏忠贤被免去司礼监和东厂的职务谪凤阳守祖陵。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决定没有引起大的骚乱。于是崇祯皇帝命锦衣卫擒拿魏忠贤治罪。魏忠贤行至途中接到密报。当夜他听到外边有人唱道:“随行的是寒月影■喝的是马声嘶。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3想到昔日的荣华富贵魏忠贤也感到真个不如死他上吊了。随后对魏党进行清理。“定逆案”是明末也是整个明代最大的一起党案。

    崇祯皇帝轻而易举地除去魏忠贤这个权势至高的宦官当然表明了他的镇定和干练。不过明朝的宦官政治从来也没有威胁到皇权和皇帝本人(只是传说仁宗为宦官所杀极不可靠)却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这里有制度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原因甚至没有一个宦官包括魏忠贤曾经产生过废立皇帝的念头。

    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二《二十四大罪疏》。

    2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三《闻香心动附记》。

    3《明季北略》卷三《魏忠贤自缢》。

    第三十二章顾宪成李三才杨涟第一节顾宪成顾宪成(155o—1612)字叔时号泾阳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

    他一生致力于政治团体“东林党”的创建和展是晚明党争中至关重要的人物。

    顾宪成为人耿直很有主见不肯委屈求全一旦认准的事就会坚持到底。据传他小时候听老师讲《孟子》老师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良知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自己的即所谓“去人欲存天理”。顾宪成却不以为然立即站起来反驳老师的观点。

    万历八年(158o)顾宪成考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当时内阁辅张居正专擅朝政文武百官对他都是顺意奉承唯恐得罪这个实权人物。一次张居正有病朝士们争先恐后为他求神祈祷。唯有顾宪成不肯去。一位好心的同僚怕顾宪成由此遭张居正忌恨便悄悄替他在来宾名单上签了字。顾宪成得知此事后一点不领情硬是跑去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这种刚直不阿不事权贵的性格决定了顾宪成今后的仕途充满曲折、坎坷。

    张居正死后申时行、王锡爵等内阁辅在朝中拉帮结派排斥异己败坏吏治。明神宗荒淫好色专宠郑贵妃多年不过问朝政。甚至视国家安危于不顾意欲废长立幼以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明朝政治更加昏君权相的种种劣迹深深刺激了顾宪成。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神宗因迟迟不立太子遭众臣非议。为了搪塞舆论内阁辅王锡爵承神宗旨意提出了“三王并封”作为权宜之计。顾宪成识破了神宗的用意立即上疏反对。他指出:“太子天下本。预定太子所以固本。是故有嫡立嫡无嫡立长。”1对于神宗提出的种种借口顾宪成在疏奏中也一一加以驳斥。同时他又写信给王锡爵指责他“排群议而顺上旨”是负国误君。神宗和王锡爵看后十分恼火但迫于时论的压力只好放弃了“三王并封”的打算。事后王锡爵对顾宪成耿耿于怀一天下朝之后王锡爵故意走近顾宪成恶狠狠地说:“当今所最怪者堂庙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顾宪成立即反唇相讥道:“吾见天下之是非庙堂必欲反之耳。”2义正辞严一点也不示弱。

    为了澄清吏治顾宪成坚决主张罢黜奸佞之徒启用正直大臣。万历二十一年(1593)京察顾宪成协助负责此次京察的吏部尚书孙■和考功郎中星秉公执法裁革了一批有权势的不合格官吏内阁辅王锡爵庇护的官吏也在裁革之列。这一举动触怒了当朝的权势他们勾结起来在神宗面前搬弄是非诬陷孙■和星。结果星被贬三级孙■以不引罪夺俸。顾宪成见正直之士反遭贬斥不由得义愤填膺毅然请求同罢官职没被批准。

    不久顾宪成迁吏部文选司郎中。王锡爵为了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示意吏部侍郎赵用贤推举自己的密友礼部尚书罗万化入阁以取代孙■。顾1《明史》卷二三一《顾宪成传》。下引本传者不另作注。

    2蒋平阶:《东林始末》。

    宪成得知后立即上疏揭露其阴谋指出:“往者内阁之推不专在翰林今已专据之矣。而复兼冢宰是翰林之外虚无人矣。此决不可。”1王锡爵见顾宪成处处与自己作对暗暗在心中打定主意伺机报复。

    机会终于来了。次年顾宪成受命会推阁臣。在报上的名单中有故礼部尚书沈鲤、故吏部尚书孙■、左都御史孙丕扬、故大学士王家屏等。这些都是不畏权贵敢于犯颜直谏的正义之士。尤其是大学士王家屏当年力主早定国本不惜封还御批大忤帝意弄得神宗十分难堪。现在神宗见顾宪成推他入阁心中十分不快。王锡爵见有机可乘便在朝中散布流言说顾宪成等会推王家屏是为了徇私植党。神宗一怒之下将顾宪成等降职问罪。不久因有人上言疏救顾宪成神宗更疑顾宪成植党便将顾宪成废籍斥为民。

    顾宪成被罢后其不畏强权敢于犯上的性格颇受朝野内外正直之士的敬重声望很高。很多大臣都上书举荐要求召顾宪成归朝复职。然而仕途的挫折使顾宪成看透了明皇朝的他再也不愿混迹官场。但长期的儒家传统教育又使他不可能完全放弃对现实的关注归隐山林不问时务。强烈的责任感使得顾宪成选择了另外一条参与政治的道路即通过著书办学来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抨击时政以社会舆论的力量左右朝政。

    在顾宪成的家乡无锡东门内有一座东林书院这里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讲学之地因岁月的磨蚀早已坍塌只剩下残垣断壁。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商量准备修复东林书院。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的资助下万历三十二年(16o4)书院正式修复。顾宪成遂约会同乡好友高攀龙、钱一本等在这里讲学广结天下同仁。当时一大批“抱道忤时”、“退处林野”的有志之士皆闻风而起纷纷前来。他们在此一面研习程朱理学一面讨论救国济世之道。言语之间不免“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一次讲习顾宪成愤慨地说:“官辇毂志不在君父。官封疆志不在民生居水边林下志不在世道。君子无取焉。”对当时的吏风、士风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由于东林书院的学者们以关注现实社会为主不空谈性命并且敢于抨击朝政訾议权贵在社会上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在朝的正直官吏也与之遥相呼应加以支持。一时朝野内外东林声望大振逐渐汇聚成一股影响社会舆论的政治势力后来他们的政敌便以书院之名谓之为“东林党”。

    在“东林党”的形成过程中顾宪成是创者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在“东林君子”中也很有威信时人皆称为“泾阳先生”各地的书院都请他前去讲学。每次顾宪成开讲都是高朋满座听者蜂拥而至甚至还有千里迢迢赶来听讲者。时人称顾宪成、高攀龙、钱一本为“东林三先生”。他们的政敌也视顾宪成为东林党魁。骂东林党“由东林而蔓衍海内由顾宪成而波及多贤”1。

    万历三十七年(16o9)围绕着淮抚李三才入阁的问题东林党与邪派官僚之间生了激烈的争论。顾宪成与李三才素来交往密切对他任巡抚期间能关心民众疾苦、禁革矿监税使非常欣赏力主推李三才入阁。他亲自写信给大学士叶向高和吏部尚书孙丕扬多方为李三才辩解称李三才“安民弭乱1陈鼎:《东林列传》卷二《顾宪成传》。

    1文秉:《定陵注略》卷九《淮抚始末》。

    之功甚大其人磊落非暮夜受金者”1。反东林的人趁机抓住把柄将顾宪成也牵连进来。说他与李三才勾结并有贿赂公使、讽议朝政等罪。宪成皆泰然处之不屑一顾一心一意为保李三才入阁奔走呼吁。

    万历四十年(1612)顾宪成在家乡病故。著作有《顾端文公遗书》。由于他在东林党中的崇高威望故以后攻击“东林”必把顾宪成视为要对象。这恰恰证明了顾宪成为东林党的创立和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东林列传》卷二《顾宪成传》。

    第二节李三才李三才字道甫号修吾。祖籍陕西临潼世代为武功右卫的军官因祖父调宿卫燕京举家东迁侨居在顺天府通州的张家湾(今属通县)。此地濒临运河西北近望北京的小镇李三才就在这里长大。万历二年(1574)他以二甲第七十名考中进士2从而“束登朝”3授户部主事。不久又升为郎中。在这期间李三才与同僚中的魏允贞、李化龙相结交并成为终生的挚友。他们都是年轻气盛初涉仕途想大显一番身手于是相互鼓励“以名世相期许”。

    万历十一年(1583)身为御史的魏允贞看不惯阁臣张四维、申时行的儿子在科举中都题名金榜就疏劾张、申“不当以甲第私其子蹈故相张居正覆辙”1。结果受到神宗的严旨切责并左迁外官。李三才为此十分不平站出来替魏允贞辩护同样也被降职为山东东昌的推官从此李三才在朝野中声名大振。在东昌的任内李三才雷厉风行治尚威严颇得民心以致“二十年后民犹思之”2。没过多久他又升任为南京礼部郎中恰好此时魏允贞、李化龙、邹元标等与李三才意趣相投的知己都在南京任职于是他们更是“相与讲求经世务名籍甚”3。随后的几年里李三才在仕途上屡有升降任过山东佥事、河南参议进为副使先后两次管理山东、山西学政最后被提拔为南京通政司参议召任大理寺少卿。有识之士深深地为李三才被谪后十数年的坎坷经历所叹息但“道甫意甚乐也”并不计较这些。确实李三才在任职时不同于俗辈不时显露出才能从而得到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的赏识被誉为“言足以犯当世之忌而无其险功足以为端人正士之伟而无其奇风足以廉顽直懦流映千载而无其高”4。

    万历二十七年(1599)李三才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并巡抚凤阳诸府。这时明朝朝野水火之势已大体形成播州、朝鲜的战火连绵不断神宗又置朝政于不顾派遣出大量的矿监税使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挥霍结果弄得各地怨声载道。李三才所在的辖区也不例外“榷税则徐州陈增、仪真暨禄盐课则扬州鲁保芦政则沿江邢隆”。他们引用一批无赖伪造印券就像追捕逃犯一样公然进行掳掠抢夺。其中陈增尤为横暴和贪婪甚至侮辱各级官吏李三才在官场奉事二十余年看透了种种官僚弊病他并不想把自己变成一个唯唯诺诺、失去棱角的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