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9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参看吴廷夔:《明督抚年表》。
1《明史》卷十八《世宗纪二》。
第二十三章张璁桂萼杨慎第一节张璁议礼之争张璁(1475—1539)字秉用号萝峰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永嘉人。弘治中考中举人先后七次赴京会试终不第。居乡中治学益力遂贯通古今尤精“三礼”。张璁性格耿直争强好胜凡事不随便附和常与士大夫评论时政抒自己的政治抱负。
正德十六年(1521)张璁始中进士时年四十七岁。适世宗入登帝位议追崇所生父母之礼。时内阁辅杨廷和草武宗遗诏策立世宗又总朝政凡四十余日颇事威福乃指示礼部尚书毛澄规定世宗继嗣为孝宗之子礼以汉定陶王和宋濮议为式不能过分追崇所生父母并说有异此议者即是奸邪可处以斩罪。会张璁观政于礼部心非其说遂上疏论陈其事。张璁指出汉哀帝和宋英宗原本是定陶王及濮王的儿子他们分别被汉成帝和宋仁宗预养宫中为嗣子其为之后的身份是明确的今武宗无嗣而崩大臣遵祖训迎立今上武宗遗诏亦只称兴献王长子云云遗诏未有要其为大宗后嗣之意。张璁陈述了这些事实后提出了议礼的主张当今皇帝以伦序当立的身份入继大统与汉宋继嗣的事例迥然不同追尊原为藩王的父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张璁还从礼制上分析了朝中大臣师法濮议的错误第一《礼》中有明文规定长子不得为人后。而世宗恰恰是兴王独子如为人后则违反礼法而自绝其宗。其二世宗生母尚在如按杨廷和、毛澄的主张则世宗只能称其母为皇叔母母子关系就要变成君臣关系这样又违反了子无臣母之义。于是张璁建议在京师建立兴王之庙迎养生母以全尊亲养母的大孝。世宗本意要追尊父母无奈被杨廷和等人控制下的廷议牵制所以一看到张璁的奏疏十分高兴连声赞叹“此论出吾父子获全矣”。1世宗将璁疏交付内阁拟旨批答要阁臣等重议追尊之礼。杨廷和凭借权势胁制廷臣附从己意他并不把这个初入仕途的新科进士放在眼里“斥曰‘秀才安知天下事’”2。然而杨廷和却无法回答张璁的诘难于是唆使科道官员交章弹劾张璁。时世宗之母兴献王妃蒋氏至通州闻廷议将以己子为他人子十分不悦留驻不进。世宗乘机以归藩养母相要挟杨廷和等人大窘。张璁又撰写《大礼或问》辨论继统与继嗣的区别。并就礼制上的尊崇及墓庙诸事析说甚详。《大礼或问》在部分朝臣中传阅颇有影响。礼部侍郎王瓒赞同张璁所议并在朝官中传播其事。张璁决定要把《大礼或问》奏呈世宗杨廷和得知非常恐慌布置翰林修撰杨维聪等人诱阻之张璁不从。世宗看了《大礼或问》后要礼部议处杨廷和知道自己控制不了局势于是拟敕下礼部诡称奉孝宗张皇后懿旨追赠世宗之父兴献王为兴献帝母则称兴国太后祖母邵贵妃则称皇太后。此举意在略作让步以厌世宗之心并称奉皇太后懿诏云云表示廷议仍未尝以之为是借以在心理上牵制世宗。1《明史》卷一九六《张璁传》。
2《明通鉴》卷四九正德十六年七月。
杨廷和为了减少和消除张璁在朝中的影响他指示吏部将其授职为南京刑部主事使其远离京师不再妨碍自己推行所议。张璁到南京后与同官刑部主事的桂萼结为政治盟友二人讨论古礼研究与杨廷和等人斗争的策略等候时机再度掀起议礼的斗争。
张璁在南京任职期间京师生了几桩与议礼有关的事件。世宗任命皇亲蒋荣为安6祠祭署奉祀官按杨廷和的安排世宗既为孝宗之后议以崇仁王朱厚炫嗣兴国则应由崇仁王奉祀群臣上疏争其事世宗不予理会。关于庙乐廷议以“正统本生义宜相间”主张安6祠庙较太庙用乐应降低等次世宗置廷议不顾命用八佾乐舞又自制乐章“迎神曰太和初献曰寿和亚献曰豫和终献曰宁和彻馔曰雍和还宫曰安和。”1这个乐章和太庙诸帝享用的乐章完全一样。
同安6庙祀相类的事还有世宗祖母寿安皇太后的丧礼。按杨廷和的安排世宗既为孝宗之子其庶祖母的丧礼较嫡祖母应有所减杀定为哭临一日丧服十三日而除文移两京不以诏告天下。世宗不遵所拟服丧二十七日服除视朝不鸣鞭不鸣钟鼓。世宗还不顾杨廷和的阻挡将邵太后袝葬茂陵。祭祀是封建皇朝的大政事然而某些庙祀礼制毕竟属于皇室私事杨廷和不可能过分干预。以上事件表明世宗没有心悦诚服地接受杨廷和的安排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推翻其决定。
京师的这些消息给张璁、桂萼极大的鼓舞嘉靖二年十一月桂萼上疏重议大礼世宗立即纳其议要朝臣集议其事。杨廷和自揣难以维持旧议于是辞职。杨廷和去后赞成张、桂观点的人渐次增多许多人上疏赞助其说。世宗下诏命张璁、桂萼入京参加关于大礼的廷议。内阁蒋冕、毛纪礼部尚书汪俊为了阻挡张璁等入京不惜作出让步改动兴王的称号。嘉靖三年四月诏称武宗为皇兄称孝宗皇考称兴王本生恭穆献皇帝称兴王妃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改动的实质是在兴王尊号中加一个“皇”字虽称兴王为父却冠以“本生”二字以志区别。张璁、桂萼在赴京师途中获知这一新情况为了彻底击败政治对手二人毅然上疏请去“本生”二字指出问题的关键孝其亲不在于一个皇字“惟在于考与不考”1。世宗接到两人的奏疏大喜过望复下诏催促张璁、桂萼等来京师。张璁等到京师后“复条上七事极论两考之非以伯孝宗考兴献为正”2。张璁又奏上《正典礼第七上十三议疏》全面阐述议礼涉及的问题。世宗十分欣悦特旨擢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不久免去党附杨廷和的蒋冕、毛纪、汪俊的职务廷杖左顺门哭谏诸臣。三年九月张璁等议礼诸臣参与廷议决定称孝宗和张皇后为皇伯考皇伯母称兴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兴王妃为圣母章圣皇太后。至此张璁的议礼主张实现了张璁在朝廷中的政治地位由此确立。嘉靖四年记述大礼议的过程的《大礼集议》书成后赐名《明伦大典》张璁进官詹事兼翰林学士。五年七月升兵部右侍郎。六年内阁大学士贾咏与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马录及三法司诸臣涉嫌借李福达案陷害张璁、桂萼及支持议礼的武定侯郭勋世宗着意保护议礼诸臣尽换法司官员。世宗命张璁署都察院桂萼署刑部方献夫署大理寺重新审理李福达案。张璁等尽反其狱1《明伦大典》卷九。
1《明伦大典》卷十三。
2《明伦大典》卷十三。
并借此案打击异己者株连四十余人史称大狱。大狱之前科道尚狎视张璁欲借京察拾遗之例打击之大狱之后旧党诸臣都不敢轻视张璁了。改革弊政抑制宦官张璁掌握了国家监察大权后立即运用监察之权改革弊政。他反复申明太祖规定的宪纲像太祖那样严格地约束官僚集团。先整顿都察院对不遵守有关规定、耽误公事的“河南等道监察御史傅元等二十员”查催赴部。1又疏请对失职的科道官员进行惩治严格检查十三道的工作效率要求各官在规定的时限内将题奏涉及的公事办完对办事拖沓的人员轻则量行戒谕重则参劾别用。张璁在院斥去失职的科道官员二十多人补充以比较廉明和干练的人员改善了都察院的状况。正德以来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非常散漫竟然到中午才开始办公相沿成例。张璁请申饬三法司堂官严督所属早上散朝后就各回衙门开始办公。张璁尤其痛恶官僚的贪污和行贿都察院行文京内外各衙门“敢有仍科派小民馈送京官者在外许巡按御史纠察在内许缉事衙门访捕依律治罪”1。张璁执法严格认真打击了正德以来贿赂之风史称“一时苞苴路绝”。嘉靖前期吏治得到改善。嘉靖六年冬张璁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一入内阁他立即对翰林院的积弊进行清理。正德以来形成一些陋习如规定由内阁教习的庶吉士才可进入翰林其他部门的官员虽有文学才能亦不能入充翰林官员。由是内阁将翰林职位在门生弟子中递相授受形成结党营私的局面损害了封建国家的利益。张璁疏请革除此弊不拘内外官员只要文学才行出众都可以被推荐和召试授翰林之职。同时对现在翰林院官进行考核将考核不符合要求的二十二人罢黜或外调他职。同时任命大理寺少卿黄绾、福建按察副使张邦奇等为翰林官员。张璁还加强了庶吉士的拣选和考核。
张璁借世宗平台召对的机会密请撤除各地镇守中官其后又屡次请求施行。由外藩入继帝位的世宗目睹正德中宦寺之祸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张璁限制宦官势力的努力得到了成功先后革去镇守、守备内官二十七员。正德中受中官控制的腾骧四卫改隶兵部宦官势力遭到抑制和削弱。
张璁立朝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即使与同议大礼的霍韬等人亦每因政事相争不少假借。张璁对朝廷耿耿忠心深得世宗嘉许特赐银章二枚文曰“贞良忠一”和“绳愆弼违”。时杨一清为辅翟銮先于张璁入阁而世宗待张璁礼遇特隆。七年加张璁少保兼太子太保。《明伦大典》书成复进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官场倾轧张璁利用议礼作为取得政治权力的手段掌权后他就致力于政治改革清理正德以来的弊政。张璁因议礼而获得皇帝的不次拔擢一般人视为干进致使张璁等未能在士大夫中建立相当的威信当时六卿都是很有资格的人物他们表表自树政治上同张璁保持距离。如胡世宁、王守仁等人他1《张文忠公集》卷三《催取风宪官员》载《敬乡楼丛书》民国黄群排印本。1《张文忠公集》卷三《禁革贪风》。
们在议礼中观点同张璁基本相同但却不愿与张璁一起为争礼而斗争。对大礼持相同态度的人尚如此其他的人就不用说了。因之张璁等的改革缺乏深厚的人事基础每论事立议虽其主张明显的合理合法却必定不能在大范围内获得推行加上世宗严酷张璁的举措受到一定限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影响。此外张璁还受到“应机玩世持禄苟安”的庸俗官僚杨一清的牵制。1正嘉之际杨一清在家闲居因赞成张璁的大礼之议得以被荐入阁。杨一清在武宗朝边功甚著劣迹也不少。再相后乘张璁整顿翰林院之机“送乘间引所厚入院”又“多循旧弊用私人受馈遗”2。于是张璁和杨一清产生嫌隙进而相构不已。张璁在与杨一清的斗争中遭到很大的打击八年八月张璁被给事中6粲论罢幸而霍韬力为之辩一清乃致仕璁得召还遂任辅。杨一清始去张璁又受到夏言的牵制。世宗自大礼议后以制礼作乐自任如分祀天地罢太宗配祀等夏言在更正祀典上迎合世宗获得世宗的信任。张璁自取得政治权力后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并不醉心于礼乐上的繁文缛节对世宗兴作礼乐多所谏正。于是夏言和张璁相轧。十年七月张璁再次被迫致仕后虽被召还其改革的锐气和努力遭到极大的削弱。
张璁和桂萼在议礼时密切合作取得了对杨廷和斗争的胜利执政后两人都锐意于革弊但他们却免不了封建官僚的通病二人因序位之尊卑生龃龉逐渐失去政治上的团结以致使张璁遭到杨一清、夏言势力的攻击而蒙受重大损失。其后张璁与议礼中的政治盟友桂萼、方献夫、霍韬、黄绾等无多改善十四年张璁疾作屡疏乞骸骨。十五年四月致仕十八年二月卒适世宗南巡在承天闻之伤悼不已。赐谥文忠。璁传世有《礼记章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