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9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久补升江浙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又几次三番上书弹劾御史失职数事被御史大臣重重阻挠刘基激愤之下再次辞职。先隐居江苏丹徒后又寓住浙江临安每天纵酒西湖以抒心中忧愤。
这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至正八年(1348)十一月方国珍先在浙江台州起兵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将农民起义镇压下去被迫起用刘基为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刘基一旦得到重用也一心为元朝效力他建议筑庆元等城以压逼起义军;并且极力反对招抚倡言:“方氏兄弟乱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大惧厚赂刘基却之。方国珍收买刘基不成便派人由海路到大都(今北京)以重金贿赂朝中重臣使朝廷下诏招抚。元廷因此给刘基扣上了“失天子悯念元元之至意”的罪名撤了他的职务将他看押在绍兴府。刘基气愤之极好几次想自杀幸亏门人密理沙等拼命拦阻才得以不死。从此他放浪不羁一天到晚在绍兴游山玩水1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诚意伯文集》卷。
1《明史》卷一二八《刘基传》。
2黄伯生:《诚意伯刘公行状》《诚意伯文集》卷。
3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八中《刘基传》。
作诗赋词他以屈原、贾谊自比:“上壅蔽而不昭矣下贪婪而不贞”“进欲陈而无阶兮退欲往而无路”1。借以表达对元朝统治集团的不满。
方国珍却趁这个机会展自己的力量其他各地农民军也都纷纷起义响应江浙行省在无奈之中恢复刘基的官职先命他“招安山寇吴成七等”2。刘基自募“义兵”采取剿抚兼施的办法对拒命不服的起义者进行血腥的镇压。后又与行省枢密院判石抹宜孙互为犄角相互声援共同出击方国珍因镇压有功先后被江浙行省提拔为枢密院判、行省郎中但上报朝廷时朝中当权者排挤汉人借口刘基原只担任过儒学副提举按资只能迁总管府判实际上反而降了级且又失去了兵权。三起三落到处碰壁刘基对元朝已心灰意冷绝望之下他置元世祖像于案上北向而拜曰:臣不敢负世祖皇帝实在是因为无路可走了。就逃归青田时值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
怀才不遇、落泊而归的刘基到了这时才开始冷静下来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距他最近的割据力量方国珍向来被他视为海盗。姑苏(今江苏苏州)的张士诚亦为刘基所不齿他曾说:“吾生平忿方国珍、张士诚辈所为!”1自然更不会投奔他们为他们所用。投靠应天的朱元璋吧!确实在刘基看来在元末群雄中有雄才大略、能成大业的只朱元璋一人。还在十年前第一次罢职时他就隐隐约约地萌过这个念头那次刘基“与鲁道源、宇文公谅日纵酒西湖见有异云起时基已醉放言曰:‘嘻此所为天子气应十年我其辅之。’”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下南京刘基更加相信朱元璋非同小可假借天文“指乾象谓所亲曰:‘此岂人力所能哉!’”2但是朱元璋毕竟是与“圣朝”为敌的“贼”啊!自己在先前的一些诗歌里不是也直斥他为“盗贼”吗?如《次韵和孟伯真感兴》写道:“五载江淮百战场乾坤举目总堪伤。已闻盗贼多如蚁无奈官军暴似狼。”又如《闻高邮纳款漫成口号》:“闻道高邮已撤围却愁淮甸未全归。圣朝雅重怀柔策诸将当知虏掠非。”这里的“江淮”、“淮甸”都指的是朱元璋。3这样饱读经史和饱尝仕途坎坷的刘基矛盾重重心乱如麻索性采取静观时变的办法。当时有“客说基曰:‘以足下才气无双从好乱之众踣方氏而有明、越画江守之此勾践之业也’。基笑曰:‘是又一国珍也天命行有常子姑待之!’”4刘基一方面集乡练自保防备方国珍的进犯;另一方面愤写作著郁离子》十卷十八篇以见志。
经画盛世文明之书《郁离子》在刘基隐居青田撰写《郁离子》之际农民起义的烈火越燃越炽。处于鼎盛状态的北方红巾军挥师三路北伐直逼元大都刘福通则率部攻占汴梁;徐寿辉、陈友谅的南方红巾军在长江中游继续展;活跃于江淮之间的另一1刘基:《吊泰不花元帅赋》《诚意伯文集》卷八。
2张时徹:《诚意伯刘公神道碑》《诚意伯文集》卷。
1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平定东南》。
2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八中《刘基传》。
3吴晗:《朱元璋传》。
4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八中《刘基传》。
支红巾军主帅郭子兴死后尽归朱元璋统辖朱已建立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割据长江三角洲的张士诚、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对元朝则时反时降。总之反元起义的烈火燃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元朝的统治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
面对这种阶级冲突、民族冲突白热化的局势作为一个胸藏韬略的儒士和一个由“卫元”向“反元”思想转变的英雄刘基需要的是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总结元末弊政的经验教训以为未来新皇朝的建设作准备。而《郁离子》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即所谓:“学既不获措诸设施道不行于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为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下。”1刘基的弟子徐一夔解释《郁离子》书名的意蕴时说:“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郁离子》继承了先秦诸子以寓言比喻政事、阐哲理的传统用生动而洗练的寓言故事反映了元末错综、尖锐的社会矛盾并展示出作者为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所作的种种设计。此后刘基在辅佐朱元璋创建明朝的过程中提出的种种献策均与《郁离子》所述思想一脉相通。正如徐一夔所说:“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1《郁离子》篇《千里马》叙述千里马駃騠只因北方所产便“置之外牧”不被重视《八骏》篇先赞扬穆天子和造父以马之良劣区别对待这样“上下其食者莫不甘心焉”。但是后来主持者不会识别马之良劣而只是一味地以产地来区别对待以至最后盗贼蜂起时“王无马不能师天下萧然”。显然寓言旨在揭露元朝统治集团推行的以“种族取人”的民族歧视政策不能真正任用人才。接着作者用相当篇幅抨击元朝统治集团的暴戾恣睢与吏治的昏乱。《燕王好乌》、《鵋■好音》篇把那些“蔽王耳目”迎合王意贬黜逆己者“得宠而矜”的人比作群乌、鵋■。在《好禽谏》篇中借卫懿公好鹤为狄人所灭的故事暗指元朝灭亡只是旦夕之事。《宋王偃》篇曲折地反映了元朝统治者的好大喜功任意征伐。《云梦田》、《芈叔课最》、《治圃》等篇揭露了统治者以“多括为功”、“聚敛无度”的政策。《蜀贾》篇侧重描写当时吏治的昏乱。《贿赂失人心》篇展现元代官吏“求贿”而轻于国是的状态。在《贿亡》、《食鲐》等篇中刘基更将好贿比作毒鱼■鲐将“亡其身以及其家”。他的著名散文《卖柑者说》有力地抨击了那些坐高堂、骑大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文武官员们揭露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恶本质。
此外刘基在《郁离子》中还用大量的篇幅阐了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郁离子》的最后一篇是《九难》在这里刘基通过“郁离子”(作者自称)与随阳公子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仆愿与公子讲尧、禹之道论汤、武之事宪伊、吕师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时之政;明法度肄礼乐以待王者之兴。”
基于对元末社会动乱根源的认识刘基为未来的统治者开出了“以大德戡大乱”(《井田可复》)的药方。在《灵邱夫人》篇巧妙地借“蜂”喻民生动地申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养民为政事之本善养民者国势熇熇;废怠于此者国势凉凉。刘基认为养民之道“在于宽仁”在《术使》篇1吴从善:《郁离子序》。
1徐一夔:《郁离子序》。
中不仅直接讽刺了“什一之征”的田赋办法而且明白无误地指出:重赋苛敛将逼迫人民“铤而走险”使“狙公卒馁而死”。在《糜虎》篇中刘基更以“虎逐糜糜奔而阚于崖跃焉虎亦跃而从之俱坠而死”的寓言出逼迫过甚将导致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同归于尽的警告。在《天地之盗》篇中刘基还阐述了一个富于民本主义色彩的思想:统治者应把索取财富的目标指向自然界善于做“天地之盗”。在《井田可复》篇中他提出了“复井田”的主张使人民能过上“不饥不寒”的生活。
当然刘基尽管主张以宽仁待民但认为威令亦绝不可废。他指出施威令实际上是施德政因为“其法至于杀而生人之道存焉”即所谓“刑期于无刑”若一味宽纵“是启侥幸之心而教人犯也”(《郁离子·刑赦》)。这是从宋元“宽纵失天下”而引出的教训。为此刘基坚决反对招安造反的为者因为这实际上是“劝天下作乱”而决不是“敷文德”的表现这种威福并施的统治者刘基称之为“道”:“夫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郁离子·躁人》)因此要因势利导诱使国人走上统治者设计的轨道。
鉴于元朝统治者所用非人、自取败亡的教训刘基对人才的使用极为重视在《鲁班》篇中以修葺住宅为例明确地提出去腐恶、换新材各因其能的建议;并强调指出:“其取材也惟其良不问其所产。”主张唯才是举排斥一切宗派偏见。在《任己者术穷》篇中他指出:“不任人而专任己于是谋者隐识者避巧者拙廉者匿而圆曲顽鄙之士来矣。”在《琴弦》篇里借乐师师旷之口以大弦为君、小弦为臣作喻批评晋平公抹杀大弦小弦的差别以君王之尊侵夺臣职以致“上下失其统”表达了刘基对理想政治中君臣分工、协作关系的设想。此外刘基还向未来的统治者进言提出了用人之长(《使贪》)、守信于民(《姑苏围》)、纳直言(《韩垣干齐王》)、去讳矜(《自讳自矜》)等建议认为这些都属于圣君明主应当施行的德政。
刘基的这些主张都是有为而颇能切中元末时弊。所以后人对它评价很高说它“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其言确然凿凿夫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夫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1当然刘基是一个有抱负的政治家他是不会满足于“思垂空文而自见”的境遇的。早些时候他作《题王右军兰亭帖》借王羲之以自喻:“王右军抱济世之才而不用。观其与桓温戒万谢之语可以知其人矣。放浪山水抑岂其本心哉!临文感痛良有以也。而独以能书称于世悲乎!”2这实际上表明他不甘老于山水的心志。
运筹帷幄决策千里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下婺州(今浙江金华)定括苍。翌年置中书浙东行省。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迫切需要当地武装力量的支持但是地方上有名望的豪族叶琛、章溢以及刘基等人还躲在山里结寨自保不肯出来。朱元璋早就仰慕刘基的学识才智派处州总制孙炎邀他出山刘基犹豫1徐一夔:《郁离子序》。
2刘基:《题王右军兰亭帖》《诚意伯文集》卷六。
未有所决孙炎便写了一封几千字的长信反复说明利害。陶安和宋濂也来信相劝。他母亲也劝他出山:“自古衰乱之世不辅真主哪能获得万全之计呢?”1于是刘基不再犹豫于至正二十年三月怀着勃勃雄心离开青田到达应天时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