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8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要的和应用最广泛的6上交通运输工具。据《天工开物》所载明代有双轮和四轮骡车其中四车可载重五十石骡马多达十二挂少的也有八挂双轮骡车则和近代北方通用的大车大致相同。此外还有装运粮草的牛车盛行于山西用牛拉的轿车盛行于河南。独轮车又称手推车、二把手、羊角车及江州车子等据传为诸葛亮木牛流马的遗制。有的独轮车上部为平面有的则装有立架。明代北方的独辕车人推其后驴曳其前可载货四五石亦可乘人南方独轮推车则仅由人推可载货两石。明代车辆种类很多难以枚举所以《天工开物》仅对其作了简略的介绍。
晚明时期的王徵是一位对中国和西方机械都很有兴趣的学者。
他不仅研究过木牛流马而且在《新制诸器图说》中提到他还曾研制一种“自行车”并制成“能自行三丈”的小样。“自行车”是利用所载货物重力通过齿轮系驱动车轮旋转。他推测“若作大者可行三里”。这种“自行车”在机构上是说得通的但需要不断提升作为动力源的重物因此实际上恐怕难以应用而其创意则无疑是很新颖的。
第八节兵器明代是兵器制造技术大展的时期。明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兵器特别是火器的生产、研制和应用并用以装备军队。如明成祖创建的神机营与当时五军营、三千营合称京军三大营内卫京师外备征战就是一支完全用火枪火炮装备起来的机动部队。
明代的火器不仅种类繁多1质量也不断提高。其中尤以管形火器展很快如由简单的火铳展到各种类型的火枪和巨炮由单管单展到多管连还创制或改进了较先进的枪炮瞄准装置和击装置等。管形火器取得展后逐渐取代了一部分传统的抛石机和弓弩使冷兵器和火器在军队装备中的比例开始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火器的结构和性能还不完善制造能力也很有限不足以完全取代冷兵器因此明代的冷兵器也有所进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创造明。
明初的管形火器通常称做枪、铳、炮爆炸性火器也常常称做炮在名称上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有些大型火炮还尊称将军如大将军、二将军、夺门将军等。管形火器一般由铁或铜铸成圆筒形口径较大身管较短火药由炮口装填用火绳火射石弹、铅弹和箭等。这时的火器还存在很多缺点如装填及射缓慢费时且射程不远;体形笨重不便于机动作战;没有刺刀之类的装置火器手缺少近战和自卫能力;没有瞄准装置命中率很低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明中叶以后一些火器研制家曾对这类火器做过许多改进。如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造两头铳可旋转连放后来又创制出夹把铳、二眼铳至十眼铳等多管或多节铳。这类新型火铳可以单放、齐放或连放部分地解决了装填及射击度慢的问题。代宗景泰元年(145o)根据辽东戍军的建议曾将手把铳的木柄增长为七尺并安上矛头这样在手铳施放后可用以与敌进行格斗。后来还制有子母铳、剑枪、铳棍等。这种使火器和冷兵器相结合的设计加强了士兵在短兵相搏时的主动性和自卫手段。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制造一种百出先锋炮上面有锐锋如戈形长六寸亦可像冷兵器的铁枪一样使用。上面提到的手把铳、子母铳、百出先锋炮等可说是近代安装制式枪刺的先声。为了减轻重量以利于野战景泰四年(1453)曾将永乐时造的三十四斤大铳改为重八斤的小铳嘉靖时又造出一种千里铳平时悬挂于腰间遇敌举手可放更为轻便。另外明中叶以后部分火炮的炮弹已由实心弹改进为爆炸弹《武备志》所载八面旋风吐雾轰雷炮、飞濛炮、龙云霹雳猛火炮、毒雾神烟炮等都是射爆炸弹以炮弹的碎片或喷出的毒火、毒烟杀伤敌人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威力。
1《明史》卷九二《兵志四》载:“明置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造有将军炮、神机炮、佛郎机炮、手把铜铁铳、无敌手铳、鸟嘴铳、双头铁枪、快枪等数十种。
自十六世纪以后中国的各种火器不仅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展而且传入了一些外国火器并经过仿制和创新丰富了中国火器的品种改进了火器的效能。明代由外国传入的火器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是佛郎机炮和鸟嘴铳。“佛郎机”是当时对欧洲人的泛称。正德十二年(1517)葡萄牙使臣乘舰船到达广州明朝官员在葡船上初次见到佛郎机炮。嘉靖元年(1522)五艘葡萄牙舰船停泊珠江口外并侵犯广东新会。经过激战中方获胜缴获舰炮二十余门于是佛郎机炮“始得而传之”“其铳以铁为之长五六尺巨腹长颈腹有长孔。以小铳五个轮流贮药安入腹中放之。铳外又以铁箍以防决裂。海船舷下每边置四五个于船舱内暗放之”1。《明史》记载:“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及百余丈最利水战。驾以蜈蚣船所击辄糜碎。”2这种炮具有装填便利、射度快和装有瞄准具等优点其构造与性能确实要比明朝原有火炮先进。嘉靖二年(1523)明朝由何儒负责在南京仿制成功佛郎机炮此后其他管形火器也6续鉴此作了改进。鸟铳亦称鸟嘴铳是一种用火绳点火射弹丸的单兵枪。嘉靖二十七年(1548)在东南沿海平倭寇的战斗中缴获了经日本改进的鸟铳并仿制成功。《武备志》论述鸟铳与过去火铳不同的地方是侵彻力强命中精度好。它的缺点是用火绳火遇风雨不便使用又没有刺刀“执空铳与敌角必无辜”。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赵士祯仿制的噜密铳也是一种单管火绳枪但较鸟铳又有进步除枪体轻便和改进了火装置外铳尾部还装有钢刃近战可作斩马刀用。赵士祯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约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约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曾任鸿胪寺主簿中书舍人是明代著名的火器研制家撰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等。他不仅研究、仿制而且创造了不少火器如掣电铳和迅雷铳均能连续射迅雷铳已近似近代多管式机关枪。此外在十七世纪初还对鸟铳加以改进创制了燧石枪。毕懋康在其所著《军器图说》中将燧石枪称为自生火铳。据说这种枪的优点在于“风雨不飘湿缓急皆可应手”。天启至崇祯年间徐光启、李之藻、孙元化和焦勖等积极学习和仿效西方火器理论和技术聘请西方技术人员和工匠来华工作培养中国铸炮工匠因而提高了研制西方火器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科学性并仿制出红夷炮等威力强大的火器。焦勖《火攻挈要》、孙元化《西法神机》、毕懋康《军器图说》等都是较全面介绍西方火器科学技术并在明末清初的火器制造方面产生很大影响的重要著作。
在管形火器展的同时明代其他火器也有很大进步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明创造。这一方面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火箭的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1郑若曾:《筹海图编》卷一三《佛郎机式》。
2《明史》卷九二《兵志四》。
平。宋元火箭是把火药包扎起来捆绑在箭杆上点燃后用弓弩射出去。这种火箭主要是利用火药燃烧作用。后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火药燃气向后喷射的反冲力可以推动物体前进于是应用这个原理造成了一些新型火箭。在明代不仅弓弩火药箭有所改进而且利用喷射作用的火箭也有了更大的展。茅元仪《武备志》等明代的文献对此有很多精彩的记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浙江归安(今湖州市)人约生于隆庆四年(157o)卒于崇祯十年(1637)曾任广西兵备佥事北直隶大名兵备副使吏部主事等官职博学多才文武兼备是晚明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火器专家。所著《武备志》二百四十卷引历代兵书两千余种其中《军资乘》火攻篇《火器图说》系统总结了中国的火药、火器技术可以说是关于中国火药火器的集大成之作。根据《武备志》和其他一些文献记载明代的火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就:1。火箭的式样增多。它的箭头不只是普通的箭头形状更有刀形箭头、枪形箭头、剑形箭头、燕尾形箭头等名为飞刀箭、飞枪箭、飞剑箭及燕尾箭等。
2。同时出的箭数增多。《续文献通考》引《明会典》提到明初兵仗局曾造“一窝蜂”、“神机箭”。《明史稿》载:“天顺八年(1464)延绥参将房能言麓川破敌用火器曰九龙筒一线然则九箭齐。”《武备志》载:“木桶箭贮神机箭三十二枚名曰一窝蜂”可射三百步“总线一燃众矢齐。势若雷霆之击莫敢当其锋者”。
3。二级火箭的雏形。《武备志》卷一二九载有一种叫做“飞空砂筒”的武器“飞空砂筒制度不一”一般用河内流出细沙亦可用特制的石砂。“每斗用药一升炒过听用。铳用薄竹片为身。外起火二筒交口颠倒缚之前筒口向后后筒口向前为来去之法。前用爆竹一个长七寸径七分置前筒头上药透于起火筒内。外用夹纸三五层作圈连起火粘为一处。爆竹外圈装前制过砂封糊严密。顶上用薄倒须枪。如在6地不用。放时先点向前起火用大茅竹作溜子照敌放去。刺彼篷上彼必齐救信至爆烈砂落伤目无救。向后起火动退回本营。敌人莫识。”这可说是一种返回式火箭。尽管它实际上还不可能有理想的返回效果但在设计思想和技术实践上已经是一种二级火箭了。《武备志》还载有一种叫做“火龙出水”的火箭。其构造是用毛竹制成箭筒作为龙身前后安装木雕的龙龙尾。龙腹内装有数支神机火箭身外缚有四支起飞用的火箭筒。外缚火箭筒点燃后推动火龙出水飞行然后引燃腹内火线再射神机火箭飞向目标。这也是一种二级火箭。二级火箭的创制是我国明代火箭技术一大成就也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声。
4。导弹的雏形。施永图《武备心略》上记载了一种震天飞炮的火器:“其炮径三寸五分用篾编造。中用纸捍一筒长三寸内装送药。筒上安药神烟药线接着送药。外以纸糊十数层两旁插凤翅两扇。顺风点信飞入贼营药乱击身焦目瞎”“其腹藏棱角数枚一炮角钉人身上。其尖上加蘸虎药”。同书所载的“神火飞鸦”:“用蔑为之照今人清明时所放纸鹞之式或八角、或圆、或鹞中藏毒火毒烟等。下系四支火箭。药信上结线香一段香尽信燃线断鹞落火焰齐。烧营焚船之妙着。”《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上也有类似的记载《武备志》称之为“飞空击贼震天雷炮”。就设法控制飞行方向和飞行稳定性而言这也许可说是导弹的雏形。
5。航空的尝试。美国科学家齐姆(。zim)在所著《火箭与喷射》(ronetdjets)一书中记述了一个重要的明故事:“约当十四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名叫万户(anhoo可能是官名外国人误为人名)他在一个坐椅的背后装上四十七个当时他可能买到的最大的火箭。他把自己捆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着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用火同时把这四十七个大火箭点着。他的目的是想借着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1试验结果当然是失败了。但是这位万户的想法是很先进的可以说与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的升空在原理上是一致的。所以齐姆称他是“第一个企图使用火箭作运输工具的人”又称他是“第一次企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