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8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3《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七册《常镇》。
分官民税不分等则一概以三年起征”4。(2)“不动版籍”“合官民田地麦地一例牵摊耗米”“正米重者耗减轻正米轻者耗加重”每亩“俱不出三斗之数”。但低产的山荡滩涂池溇水面等项亩征米五升自为一则。在江南如火如荼的官民一则改革浪潮中松江府则显得相对冷清。松江人文荟萃景泰以降进士名额大增成弘以后步入上层统治集团的不乏其人伴随着明中叶以后王学的逐渐勃兴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松江府日益强大起来的松江身份地主开始追逐一己之利。为维护自身利益他们竭力阻挠官民一则的改革嘉靖十六年欧阳铎在苏州府改革之时松江知府黄润迫于压力没有归并官民田科则只是将原来的论粮加耗改为论田加耗改革明显滞后于苏、常等府但扒平科则已是大势所趋。隆庆二年林润任江南巡抚他上任伊始便现“江南诸郡久已均粮民已称便惟松郡未均”奏请实行丈田粮。在林润的举荐下原松江同知郑元韶奉命负责主持均平田则的改革。他在丈量土地的基础上依松江府东、西、中各乡土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等乡上乡田二亩七分三厘九毫纳平米一石中乡田三亩一分二厘纳平米一石下乡田三亩六分三厘纳平米一石自此松江府官民田科则差别渐趋消失。
江南地区官民一则的改革自嘉靖末至隆庆已成不可阻遏的潮流影响所及许多地区也开始官民一则的均田、均粮运动。嘉靖三十一年宁国知府刘起宗在该府实行核田对于“所部六邑通行丈量俾富而强者田必有赋贫而弱者粮无虚赔”。并在此基础上“以官民均为一则”1。自隆庆元年至隆庆三年应天府在两任巡抚林润、海瑞的奏请下先后进行土地清丈“官民悉用扒平粮差悉取一则”2。隆庆元年杭州府海宁县在知县许天赠的主持下丈量土地合官民为一则起科3。万历三年镇江府在巡抚宋仪望的奏请下“官民田地照亩起科”“均为一则”4。大约到万历九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江南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官民一则的改革。4《天下郡国利病书》原编第三十二册《浙江下》。
1《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一四七《赋役部·总论十》。
2万历《上元县志·田赋》。
3民国《海宁志稿》卷九《田赋》。
4《明神宗实录》卷四二。
第三节明中叶赋役制度的改革明中叶赋役制度改革的社会政治因素明初的赋役制度是建立在皇帝对全国土地和人口私人占有的经济基础上的配户当差制。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役全国的人户都是皇帝的役户全国所有的土地同样也是皇帝的户役田人因籍役役随田转。皇帝用里甲制把全国人民编管起来为其纳粮当差他据都稽图据图稽户编户成甲积甲成里。明朝的正役、杂役的编佥皆以里甲为基干审编则以户等为先决条件。户等高低决定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为人丁一为事产大抵在北方以人丁为重在南方则以田产为重。户等分三等九则户等越高科差越重。一百一十个里甲户中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里长户余百户皆为甲户岁役里长一人甲十人催征钱粮勾摄公事是为正役(亦曰里甲役)。杂役是因事编佥供地方官府遣派使用的徭役上中等户既当正役又当杂差下等户即使无田亦得承当杂泛差役。
明初的赋役制度就其制度本身而言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严密、系统和完整。它对明初封建政权的巩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展以及统治秩序的重建无疑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具有进步意义。但是明初的赋役制度有其先天的不足。在封建社会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尽管从制度上讲鱼鳞图册和黄册是赋役佥派的依据但皇帝为了自己需要可以随意征派其随意性较强;再者明代的赋役是封建政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封建等级政治控驭下的经济赋役能否顺利征调完全取决于封建政治的效力。如果说在明初由于政治清明简约这种赋役制度还能基本正常运行那么明中叶以后由于政治、国家控制力减弱以及商品经济的展这种制度就不得不面对下列问题的挑战。
1。国家统治集团不断扩大奢侈性消费恶性膨胀造成国家行政开支的急剧增加百姓赋繁役重。造成行政开支急增的主要原因包括:(1)宫廷之奢。正统以降的皇帝大多昏愦生活奢侈大兴土木开支庞大他们不仅将内承运库的金花银大部分给挥霍掉有时甚至还向太仓库支取银两。(2)宗室之藩。嘉隆时“天下王府之禄反多于岁供京师之米即使尽上供之输犹不足王禄之半”1。(3)冗员之盛。洪武时武职人员仅二万八千余人但到成化时“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万余”2随后又有大批人通过恩荫等途径汇入这支队伍使其总数到嘉靖时又增数倍3。(4)军费之增。明中叶以后卫所军制逐渐衰落募兵制逐渐兴起另外南倭北虏边患1戚元佐:《议处宗藩事宜蔬》《明经世文编》卷三八八。
2《明史》卷二一四《刘体乾传》。
3朱国桢:《涌幢小品》卷八。
不绝军费开支日增。由于封建郡国之需皆出自编户民的徭役封建朝廷有一事之需必设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役所以日益增加的行政开支自然由百姓来承担百姓赋役负担大增。里甲正役“旧例止令输纳物料供给差使而已。今(弘治)则百凡官府所需悉出于此。县取于里里取于甲而府又取之县。盖视景泰、天顺间已不啻其几十倍矣”4。至于因事编佥的杂泛差役百姓更是叫苦不迭。其最难供应者一是修河嘉靖元年“河南、山东修河人夫每岁以数十万计皆近河贫民奔走穷年不得休息”1。二是水6运输如北直隶“密迩京师路多冲要中间外夷朝贡往来络绎接递夫役及砍柴、抬柴、养马、京班、皂隶、水马二站诸徭役最为繁剧”2。三是供应京师的砍柴等夫役天顺时仅顺天一府就有夫役应出砍柴夫一千七百三十名惜薪司抬柴夫三千二百名还有其他差遣如巡拦、防夫、仓脚夫、库夫、弓兵、铺兵等一万一千六百余名3。四是营建王府、修造坟墓等。繁苛的赋役使得大量的人、财资源被封闭在为统治集团消费效劳的徭役之中不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展。并且一旦赋役的繁苛程度过百姓承受能力他们轻则转徙他乡成为流民重则铤而走险甚至酝酿成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严重削弱封建统治基础。
2。地主经济的膨胀与吏治以及由此造成的役法的混乱。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交换逐渐频繁商品经济也随之得到繁荣和展以正统六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为标志白银作为一般等价物正式参与商品流通。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地位日渐提高促使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生变化刺激了人们对“利”的追求。土地作为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便成为人们争夺的目标土地兼并构成明中叶经济变革的最主要的特征。皇室、勋臣、贵戚凭藉政治特权通过钦赐、奏讨、投献等手段大肆掠夺官民田土建立皇庄、王庄、贵族庄田等缙绅地主亦随之推波助澜广占田亩。明初朱元璋为了使一部分人倾其全力以供职役曾给予其优免差役的恩赐这部分人既包括勋臣贵戚、进士生员等统治集团成员亦包括如马户、灶户等重役户。但是明初对优免规定严格“优免差役之法免杂役不免正办”1。“在京文武官员除里甲正役外其余一应杂泛差役全户优免;外官优免事例皆以品从为差。”2然而明中叶以后优免这种恩赐却被无限扩大化“今日士夫一登进士或以举人选授一官便以官户自鸣原无产米在户者则以无可优免为恨乃听所4光绪《黄岩县志》卷六《版籍·徭役》。
1《明世宗实录》卷十八。
2《明孝宗实录》卷一五三。
3《明英宗实录》卷二七八。
1吕坤:《答通学诸友论优免》《去伪斋集》卷五。
2聂豹:《应诏陈言以弭灾异疏》《明经世文编》卷二二二。
亲厚推收诡寄少者不下十石多者三四十石乃或至于百石。原有产米在户者后且收添又于同姓兄弟先已别籍异居者亦各并收入户以图全户优免或受其请托以市恩或取其津贴以罔利。又有苞苴富厚囊槖克盈多置田产寄庄别县仍以官户立户中亦多受诡寄。势焰者官府固已闻风免差势退者立能多方攀援以图全免”3。由于“品官优免太滥诡寄日滋”4结果造成了朝廷所拥有的科征赋役的田土和户口数字大大减少。一边是财政开支日增一边是朝廷财源日枯为了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于是见在里甲赋役负担大增。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政治上明中叶以后皇帝昏愦宦官专权奸佞秉政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吏治江河日下。吏治反映到赋役制度上就是官僚、地主、胥吏们沆瀣一气为逃避赋役施展鬼蜮伎俩通同作弊。“遇有造册[巨室]贿里胥有飞洒现有人户者名为活洒;有暗藏逃绝户者名为死寄;有花分子户不落户眼者名为畸零管带;有留在卖户全不过割者有过割一二石为包纳者有全过割不归本户、有推无收、有总无撤、名为悬挂掏回者;有暗袭京官方面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故(黄)册不过纸上之桑户皆空中之影以致一省之中图之虚以数十计都之虚以数百计县之虚以数千万计。递年编差无归者俱命小户赔偿”1。政治加剧了赋役负担的不均“田连阡陌者诸科不兴室如悬磬者无差不至”2官户偃然处十甲之外差役独累贫下户。下户当差有身无力只得举家逃窜。贫户逃亡之后甲虽不及十户但役额不减由剩余人户均摊剩余人户役重而不能堪便整甲逃亡从而演成空前的逃亡。
严峻的现实使得明中叶以后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有识之士开始积极探索既能摆脱财政困境又能均平赋役、缓解阶级矛盾的改革思路从而揭开了明中叶赋役制度改革的序幕。
周忱对里甲正役的改革及其影响里甲正役的改革最早可上溯至周忱巡抚江南之时。宣德五年周忱出任江南巡抚在应天府他推行“里甲银”制度所谓里甲银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解释为:“往周文襄巡抚时以丁银不足支用复倡劝借之说以粮补丁。于是税粮之外每石加征若干以支供办名里甲银。”3里甲银的精髓在以粮补丁他把按户编派的里甲支费部分或全部地摊入田粮内折成银两以耗米的名义加征。在苏松周忱则推行平米法“初年3聂豹:《应诏陈言以弭灾异疏》《明经世文编》卷二二二。
4《明世宗实录》卷五四三。
1唐龙:《请均田役疏》《明臣奏议》卷十六。
2罗伦:《与府县官上中户书》《明经世文编》卷八四。
3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二《条鞭始末》。
粮一石收平民一石七斗候起运日酌量支拨除拨边外有余则入济农仓以备赈济谓之余米。遇农夫缺食及运夫遭风被盗、修岸导河等口粮凡官府织造、供应军需之类均徭、里甲、杂派等费皆取足于此”1。平米法中里甲等费取自余米其实质与里甲银一样也是以粮补丁、摊丁入地。周忱在江南将赋役审编基准由明初的以户等(人丁、事产)定徭役到明中叶的以粮(田)补丁实际上开创了摊丁入地的先河而这与历史展潮流是相适应的。因为明中叶以后由于土地兼并、赋繁役重造成“闾里小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