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族现有三百四十一万一千多人主要聚居在自治区有二百四十八万九千多人;其次住在辽宁省的有四十二万八千多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有十一万七千多人。此外还有一部分蒙古人居住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蒙古族还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

    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斡尔族有人推测它是辽代契丹的后裔但还没有确证。它现有九万一千多人在嫩江左岸建置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人还分布在内蒙古的其它地方和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城地区。他们兼营农牧也从事渔、猎、采集。他们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有文字。鄂温克族现有一万九千多人。它的族源与南北朝时期居住在今黑龙江上、中游的室韦特别是北室韦有密切的关系。鄂温克人以驯鹿著名明清时被称为“乘鹿”或“使鹿”的人。现在鄂温克族有比较多的人居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其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和黑龙江省。这个民族内部在经济展上很不平衡有的人务农有的人狩猎有的人半农半狩也有一些人还保持着驯鹿的传统。鄂伦春族现有四千一百多人以狩猎为生比较集中地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其余居住在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州以及黑龙江省呼玛、爱辉等县。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

    宁夏回族自治区原为党项人所建立的西夏的故地。这里沟渠纵横形成相当完整的灌溉系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枸杞、菜、滩羊毛皮和池盐是这里著名的特产。

    “回族”的“回”是“回回”的简称现在有七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居住在自治区的有一百二十二万五千多人居住在甘肃省的有九十五万多人居住在河南省的有七十二万七千多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有五十七万多人居住在云南省的有四十三万八千多人。在全国的每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相当数量的回族人居住。回族人口分布得如此广泛这在少数民族中是少有的。回族在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建立了自治州、县。其中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河北省的孟村自治县都是有名的回族聚居地区。

    回族主要经营农业。自元代以来回族在各地开垦逐渐形成村落。现在回族所在农村或称“回回屯”、“回回营”或某家村这还保留着当年的遗迹。回族还兼营手工业和商业。制香、制药、制革、皮毛加工、矿产、采冶、交通运输以及饮食业也都是在回族经济活动中常见的。

    回族是从元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在它形成和展的过程中伊斯兰教是起过作用的。回族能把多种民族成员联结为一个民族伊斯兰教的共同信仰是原因之一。我国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共有十个在回族以外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撒拉、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保安和东乡等民族。

    回族使用汉语和汉文。在回族的宗教用语和生活用语中还保留一些阿拉伯语词汇和波斯语词汇但为数不多。在回族的宗教职业者中曾用阿拉伯字母和波斯字母拼写汉语这可能己有三、四百年之久。这可说是汉语用字母拼写的最早形式但未能规范化而且一直是为很少数的人所使用。回族之普遍地使用汉语汉文减少了语文上的民族色彩同时也减少了学习汉族文化的困难。后者对于回族经济文化的展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秦汉时大月氏的故地。唐代回鹘自今蒙古地区西迁时其中一支留在河西史称河西回鹘。现河西走廊的中部有裕固族居住建置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再往南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有东乡族居住建置了东乡族自治县。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或即唐代河西回鹘的后裔。“裕固”是一九五三年群众商定了的正式族名取其与“尧乎尔”的音近并有富裕、巩固的意思。裕固族有一万零五百多人以畜牧为主也从事狩猎。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居住在自治县西部的人使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裕固语或称尧乎尔语。居住在自治县东部的人使用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裕固语或称恩格尔语。另有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和肃南双海地区的人使用汉语。这三处的裕固族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东乡族现有二十七万九千多人半数以上聚居在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和政县、临夏县等地。东乡族以居于临夏东乡而得名。它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跟回族相近语言跟蒙古语相近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因此东乡族过去有“东乡回”和“蒙古回回”之称。这个民族大概是从元代以后逐渐形成的生产上以农业为主。

    土族有十五万九千多人其中十二万多人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关于土族的族源有不同的说法。土族人自称“蒙古儿”可能与蒙古族有历史上的密切关系。土族语和蒙古语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而土族语仍为本民族的独立语言。土族没有文字使用汉文。土族原为游牧民族后来转向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土族人信仰喇嘛教。

    撒拉族有六万九千多人。其中居住在青海省的有六万零九百多人居住在甘肃省的有五千多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近三千人。在青海省设有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甘肃省设有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相传来自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可能是在元代东来的。撒拉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没有文字使用汉文。撒拉族以农业为主普遍地兼营园艺培植果木。撒拉地区还生产大黄、党参、麻黄、麝香等名贵药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一个多民族的辽阔地区它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维吾尔族有五百九十五万七千多人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有五百九十四万九千多人大部分人居住在天山以南。其余散居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差不多有八千人。维吾尔族是新疆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哈萨克族有九十万七千多人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东疆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还有少数人居住在青海省的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阿克赛哈萨克族自治县。它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和居住面积上仅次于维吾尔族的民族。柯尔克孜族近十一万四千人主要居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自治州附近的乌什、阿克苏、莎车、皮山等地。也有很少数人居住在黑龙江富裕县境内。塔吉克族有二万六千五百多人主要居住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其余居住在莎车、叶城等地。这两个民族的自治地方都处在自治区西部的国境边缘地带。乌孜别克族有一万二千四百多人。塔塔尔族有四千一、二百人。俄罗斯族有三千人左右。这三个民族人数少又居住得特别分散。他们都有一些人居住在乌鲁木齐、伊宁和塔城。乌孜别克族还有一些人居住在喀什、莎车和叶城。

    《汉书·西域传》称“西域”:“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为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这说的是南疆。当时这里有农业有畜牧业能制兵器所产玉石和葡萄已为人所知。由敦煌西行的南北路线都从这里向国外延伸这就是所谓“丝路”的国内部分。《汉书·西域传》所记乌孙是在北疆的游牧民族。汉朝曾多次遣嫁公主跟乌孙建立了和亲的关系。自唐以后在天山南北或其局部地区先后出现了突厥汗国、高昌王国、喀喇汗国、喀喇契丹汗国、蒙古统治和叶尔羌汗国等历史时期。在这一悠久的过程中天山南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献。

    维吾尔依汉文史籍所载是汉代丁零的后裔南北朝时为铁勒的袁纥部。袁纥隋时称韦纥唐称回纥后改称回鹘元代以后有畏兀儿、畏吾儿等称都是“维吾尔”的不同译写维吾尔自唐代后期西迁。入南疆后接受了当地已经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技术逐渐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业的生活。棉花的生产是在南疆较早出现的这是关系人民衣着条件的一件贡献。维吾尔人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绿州并开地下暗沟作坎儿井用以灌溉农田。维吾尔族吸收了兄弟民族的优点以丰富自己在新疆社会的展过程中维吾尔族不断显示它的富有影响的活力。哈萨克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据说这个民族中有一些人长期用“乌孙”作为部落的名称。哈萨克族中也许有古乌孙人的后裔。哈萨克族居住地区是一个自然条件良好的牧场。这里适宜于牧草的培育夏季可放牧于盆地周围的群山冬季可放牧于山谷和河流两岸。哈萨克族的畜产是著名的马、羊等牲畜的数量多而且优良品种也多。此外水獭、紫貂、猞猁、羚羊等都是珍贵的野生动物。哈萨克族在生活上食肉饮奶、戴皮帽、穿皮毛衣服和靴子牧民的色彩特别鲜明。解放后哈萨克族的农业有相当展粮食和饲料生产的增加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展。

    柯尔克孜族也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它原居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自汉以后它被称为“隔昆”、“坚昆”或“纥昆”。唐以后它有“黠戛斯”、“乞儿吉思”、“吉利吉思”等译名。清初它被称为“布鲁特”这是准噶尔语意为“高山居民”。柯尔克孜族自汉代起先后为匈奴、突厥和回纥所统治它跟回纥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在唐文宗时击破了回纥迫使其西迁。此后不久它也向西南移动进入今新疆地区。元明时期它的主要活动地区已由叶尼塞河上游移于今新疆境内。清初天山南北都有柯尔克孜族居住。原留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也西来跟住在今新疆境内的同族汇合。自清初以后柯尔克孜族经历了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在人口上遭受的损失在新疆各民族中最为严重。柯尔克孜族从事农耕也狩猎。在所畜牧的牲畜中细毛羊和阿斯卡尼裘皮羊都是著名的品种。牦牛和犏牛是高寒地区的特产。柯尔克孜族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它们也都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解放后又都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塔吉克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塔吉克人的牲畜主要是羊其次是牛、马、驴和驼。牛有耗牛和犏牛可用于运输。羊有敦巴什大尾羊尾部一般有三十斤左右是很著名的品种。山村中还有帕米尔大头羊雪鸡、熊、豹、狼、狐等野生动物。塔吉克人长期以来习惯于以狩猎为副业。他们多数说色勒库尔话少数说瓦罕话这都是塔吉克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乌孜别克族和塔塔尔族也都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都与维吾尔语很接近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这两个民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