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7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乙编综述第一章明朝的建立与北元的覆灭元朝末年,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皇朝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各地,天下大乱,群雄乘势而起。在群雄中,朱元璋一系越来越强大,先后打败诸雄,并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皇朝。
第一节元末天下大乱元朝末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愈来愈,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日益沉重,无法正常生活下去了,内心呼唤新的皇朝取而代之。人们的心声,通过民谣到处传播在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区,不堪重负的农民公然在村头树起大旗,直书“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在河南,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
3
1在河北有童谣预示着天下易主:“塔儿黑北人作主南是客;塔儿红朱衣人作主人公。”2在淮、楚地区则有童谣预示道:“富汉莫起楼穷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园。”3各地秘密教派则利用宗教组织宣传着改朝换代的思想。泰定二年(1325)河南息州人赵丑厮等倡言:“弥勒佛当有天下。”韩山童、彭莹玉等人则利用白莲教倡言天下大乱宣称“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号召徒众准备起事。
元朝末年天下形势已到了民怨鼎沸的程度元皇朝“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变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4开河变钞尤其是征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今属河北)等十三路民夫十五万人修复黄河故道直接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生。原来元朝廷严禁集会在于害怕人们组织反抗而修治黄河则聚集了十五万怨夫他们不满于元朝的统治传诵着“石人一只眼1《元史》卷五一《五行志》。
2《元史》卷五一《五行志》。
3《元史》卷五一《五行志》。
4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三。
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渴望有人带头造反。韩山童、刘福通等人乘机在黄河故道上埋下石人。不久民工在黄陵冈黄河故道上挖出了石人石人背上赫然写着十四个大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石人背上的文字正与民谣相契合——天意如此不反待如何?
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广平府永年县(今属河北)人韩山童以白莲教组织民众同刘福通一起在颍州聚集民众三万人歃血盟誓自称宋徽宗八世孙当为中国主树起了义旗:“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1并布讨元檄文。但是不久韩山童即被元廷捕杀刘福通则率众组成农民起义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颍州。刘福通振臂一呼万民响应。附近贫苦农民“多乐从乱”2黄陵岗修河民工纷纷前来起义部队声势大振。至九月已占领了河南数县队伍展到十余万人。
刘福通红巾军起义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南北各地到处燃起了农民战争的烽火。在北方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李二(芝麻李)、彭大、赵均用等在徐州起兵占领徐州及附近郡县。至正十二年二月郭子兴、孙德崖等起兵于濠州(今安徽凤阳)。在南方至正十一年八月徐寿辉、彭莹玉、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黄州(今湖北黄冈)起兵。十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组织以徐寿辉为帝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统军元帅国号天完年号治平。至正十一年十二月王权(布王三)、张椿纠众起义攻占了邓州(今属河南)、南阳、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一带)等地区。他们这支队伍又被称为“北琐红巾军”。至正十二年正月孟海马等起兵攻占了襄阳、荆门、房州(今湖北房县)等地。他们这支队伍则被称为“南琐红巾军”。
以上数支起义队伍规模较大影响也较大。此外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湖南、陕西等地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时生。
农民起义的广泛兴起引起了元朝统治者的恐慌元顺帝急忙调兵遣将疯狂镇压北方红巾军。至正十三年(1353)五月北琐红巾军被扑灭次年正月南琐红巾军也被扼杀。但是北方红巾军的主力——刘福通所部却越战越勇一再击败元军声势益壮大。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等人迎回了逃匿于砀山夹河的韩林儿(系韩山童之子)并拥立他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都毫州以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刘六(刘福通之弟)知枢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红巾军分兵三路向元大都、元上都、关中地区大举进攻。东路由毛贵率领连破山东胶州、莱州、益都、滨州、莒州(今莒县)。至正十八年二月攻克济南并乘胜北伐抵达天津附近锋1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七。
2叶子奇:《草木子》卷三。
芒直指元大都(今北京)。元廷惊慌失措延臣“或劝乘舆北巡以避之或劝迁都关陕”1。但后来由于东路军内部自相仇杀自相削弱所攻克的州县又先后被元廷收复东路军也被元廷消灭。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王士诚等率领连克山西、河北一些州县至正十八年(1358)关诚率部攻入元上都焚毁了元宫室。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率领攻入关中地区。西路军在凤翔受到重创余部由李喜喜率领自号“青巾军”占领了成都等地。
宋军三路北伐给元廷以沉重的打击。至正十八年(1358)五月刘福通率领红巾军一举攻克汴梁大宋政权随即迁都于此。此时中原及其以北地区三分之二为红巾军纵横驰骋之地元朝的统治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红巾军三路北伐互不联系各自孤立作战分散了战斗力遭到了元朝军队的各个击破红巾军也受到了很大打击。至正十九年(1359)元廷集中兵力围攻汴梁刘福通率军坚守百余日在城内粮绝的困境下突围至安丰(今安徽寿县)。刘福通红巾军受到重创势力大减。至正二十三年(1363)投降元廷的张士诚派部将吕珍攻陷了安丰刘福通战死韩林儿被驰援而来的朱元璋接到了滁州(今安徽滁县)。至此龙凤政权结束。至正二十六年(1366)韩林儿又被朱元璋的部将廖永忠迎往南京途中被沉入瓜步江中。
元末人心思变刘福通率领红巾军应时而起纵横中原屡败元军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隔断了元大都与南方之间的联系并直接造成了元廷内部军阀势力的壮大、割据造成了南方各地群雄并起。红巾军虽然失败了但它所造成的天下大势——军阀割据与群雄并起最终却灭亡了元朝。
1《元史》卷一八八《刘哈喇不花传》。
第二节群雄并起地主武装红巾军兴起之后元朝以其主力扑灭红巾军但是元军主力与红巾军也几乎同归于尽溃不成军。在这种情况下元廷只能依靠各地地主武装——“义军”、“乡军”和“民兵”。为此至正十四年(1354)二月元廷“诏河南、淮南两省并立民兵万户府”1。次年二月又诏“立淮东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于天长县统濠泗义兵万户府并洪泽等处义兵。听富民愿出丁壮义兵五千名者为万户五百名者为千户一百名者为百户”2。但是各地地主武装集团在响应元廷诏令起兵保元的合法外衣下在“拥元”的旗帜下乘机夺城夺地扩大自己的地盘展自己的武装力量。至正十四年(1354)以后逐渐形成了几支势力强大的地主武装:一是河南沈丘探马赤军察罕帖木儿(系汉人本名李廷瑞)和罗山典史李思齐纠集的地主武装。至正十二年(1352)察罕帖木儿在沈丘组织数百人的地主武装与罗山李思齐纠集的地主武装联合袭击了刘福通红巾军占领的罗山。其后这支武装在镇压红巾军中逐渐壮大连年在河南、河北、陕西等地镇压红巾军并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盘。至正十七年(1357)李思齐占据了陕西察罕帖木儿占据了山西成为一支颇为强大的割据势力。二是元朝宿将答失八都鲁率领的“义丁”。答失八都鲁于至正十一年(1351)被任命为四川省参政率领本部探马赤军三千人出兵荆襄地区。次年又招募了襄阳官吏及逃亡的土豪组织的“义丁”建立了表面上隶属于官府的队伍形成了两万余人的强大武装集团。这支武装多次击败过红巾军先后镇压了南琐红巾军和北琐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十二月在河南太康大败刘福通红巾军并进逼毫州。至正十七年(1357)十二月答失八都鲁死其子孛罗帖木儿继续统领这支武装。
三是福建陈友定的地主武装。陈友定曾经是贫苦农民充任过驿卒。红巾军兴起后他应官府的招募从军因镇压汀州、延平等地农民起义有功被任命为清流县尹。其后陈友定一再击败陈友谅军又被升为福建行省参政、延平分省平章。至正十七年(1357)泉州色目人赛甫丁、阿迷里丁反元自立陈友定又奉命征讨趁势占领兴化、泉州、漳州、潮州等地。陈友定虽然接受元朝所授官职但他割据八闽之地独占一方。
四是广东的何真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兴起之后他组织地主武装“义兵”镇压东莞等地农民起义后被元廷委任为广东道宣慰司都元帅。至正二十三年(1363)南海三山民邵宗愚率众攻陷广州何真率军收复了1《元史》卷四三《顺帝纪》。
2《元史》卷四四《顺帝纪》。
广州城升任为广东行省参知政事成为割据广东的武装。
反元群雄与此同时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失败后红巾军内部也形成了几大反元集团。他们虽然共同反元但彼此之间也互相争斗势同水火。在这一意义上他们也是一股股割据势力。当时主要反元群雄有以下几支:陈友谅与“大汉”政权。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所部红巾军的部将。至正十七年(1357)天完政权内部生分裂丞相倪文俊阴谋杀害徐寿辉事泄率部逃往黄州。部将陈友谅驻扎于黄州乘势杀死倪文俊并有其众。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攻占了太平杀害了徐寿辉于采石五通庙即帝位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大汉”政权势力较为强大雄踞于江西、湖广等地。明玉珍与“大夏”政权。明玉珍本是随州(今湖北随县)地主在元末红巾军大起义中纠集千余人结寨自保。至正十二年(1352)投归徐寿辉任统兵征虏大元帅。至正十七年奉徐寿辉命攻占四川至正十九年六月已占有四川大部被授予四川行省参政。陈友谅杀害徐寿辉以后明玉珍即与陈友谅决裂“斩[陈友谅]使焚书三军缟素为宋主(指徐寿辉)丧”1。至正二十一年攻下成都自立为陇蜀王。次年正月在重庆称帝国号“大夏”改元天统。明玉珍占有天府之国四川旁及贵州、湖广部分地区依恃四川天险雄踞一方。
张士诚和“大周”政权。张士诚是江苏泰州白驹场盐户出身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起事吸引了大量盐丁及贫苦农民参加队伍很快扩大至万余人先后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至正十四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张士诚占据高邮等地梗塞了元朝南北粮食运道成了元朝心腹大患。至正十四年九月元朝派遣中书右丞相脱脱率军百余万攻打高邮。张士诚率军英勇抗击脱脱屯兵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