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7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准他竟不告而别逃到许昌陉山中隐居。五月海山(武宗)即位果然就有人告说:“内难之初定也李孟尝劝皇弟以自取。”武宗察其诬不予追究爱育黎拔力八达也不敢再推荐李孟。避难隐居中他作有《寄东宫二》诗(东宫指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即位后立为皇太子兄弟达成妥协)1表达了对朝廷政争险恶的认识:艰危勤扈从俯仰尽周旋。小试屠龙技翻成抱虎眠。
脱钩鱼纵壑漏网鸟冲天。万事众今始灰心未死前。
十年陪顾问一旦决安危。自合成功去应惭识事迟。
长城何自坏孤注莫相疑辟谷求仙者高明百世师。
时隔两年多爱育黎拔力八达才在一次内宴上向武宗提起李孟定难之功遂命寻访之遣使召至京至大三年(131o)正月入见特授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徽政院事只是虚衔清职。
就在这一年生了企图废储另立的风波。武宗滥行赏赐奢侈无度以致库藏空竭宠信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敛财之臣立尚书省任为宰执授以重权通过行至大银钞、增加税课等手段进行搜括。尚书左丞相三宝奴等恃宠专权惧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通过宦官李邦宁劝武宗另立皇子为皇太子并以“建储议急”亟召右丞相康里脱脱来议因脱脱反对而作罢1。三宝奴所说:“今日兄已授弟后日叔当授侄能保之乎?”可能就是武宗本人的忧虑此事背后必有武宗与其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之间复杂、微妙的权力斗争和政治路线斗争。至大四年正月武宗死爱育黎拔力八达立刻罢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将丞相脱虎脱、三宝奴、平章乐实等处死随即任命李孟和太子詹事完泽为中书平章政事以掌政务;三月以储君身份无须通过忽里台推举形式直接宣布即位(是为仁宗)。在这段虽隐秘却十分激烈的斗争期间李孟一直居于京中与爱育黎拔力八达当有接触可是关于他的活动竟毫无记载。唯同时人姚燧(武宗时任太子宾客、翰林承旨)称颂他说当成宗死后和武宗末年“洪济于艰1《元史》卷一一六《后妃传》;卷一三八《康里脱脱传》。
1《元诗选》二集乙《秋谷集》。
1《元史》卷一三八《康里脱脱传》;卷二o四《宦者传》。
………………………………
13
嘉猷是赖两扶青天之红日”2;张养浩(武宗时任太子文学、中台监察御史)也明白说他“两定内难”3。看来他在保储和仁宗即位过程中也曾出谋画策起了很大作用。
入主中书施行新政李孟当政后针对当时的弊政之尤甚者进行改革主要有四项:一、节赏赐办法是“复其旧”4即按原行定例颁给削其额外增赐和停止滥赐。二、重名爵。大德以来名爵大滥封授三公者无数;又僧、道皆另署官府管理扰乱政事。孟奏请削夺滥冒名爵罢僧道官。三、核太官之滥费。宣徽院掌宫廷饮膳、宴飨及宿卫廪给等事太府监领左、右藏等内库掌其钱物出纳这些内廷机构收支不受政府核查欺冒、滥支情况十分严重。李孟提出应予核查。至大四年三月仁宗令太府监:“自今虽一缯之微不言于朕毋辄与人。”(《元史·仁宗纪一》)当是施行新政的一环。四、汰宿卫之冗员。元代四宿卫(怯薛)人数累朝增加同时由于充当宿卫士(怯薛歹)是做官的捷径诸色非蒙古人冒入者甚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仁宗诏命分汰宿卫士汉人、高丽、南人冒入者还其原籍当出于李孟之议。这四项改革都触犯到贵族、近臣的利益虽蒙古大臣亦不敢议及李孟乃能挺身任之明知将有危险而不顾。他还奉命兼领国子监学亲诣国子学课督诸生整饬学政。建议:“四方儒士成才者请擢任国学、翰林、秘书、太常或儒学提举等职俾学者有所激劝。”仁宗采纳其议诏“自今勿限资级果才而贤虽白身亦用之”(《元史·仁宗纪一》)。并命李孟博选南北才学之士任职翰林。仁宗即位一年就颇多善政如选用儒臣重视教育(增国子生额及其廪膳等)整顿机构(至元三十年后新设、升级诸衙门及冗员分别裁、并、降、罢)撙节经费等等。这和李孟多年教学的影响和当政后的辅佐有很大关系。他曾说:“道复以道德相朕致天下蒙泽。”
当政才数月李孟便请辞平章职仁宗不允谓“朕在位必卿在中书朕与卿相与终始。”至大四年闰七月加封秦国公命装潢其画像填金刻匾摹前赐号及亲署令文臣作序、赞于其下。对一个布衣出身的汉族儒臣来说可谓备极荣宠。然而半年后皇庆元年(1312)正月李孟即告假归葬其父母于上党虽仁宗嘱其事毕还却延宕至十二月(三月葬事已毕)方回京并坚请辞政务终于获准解除平章政事实职保留原职衔、爵位留任翰林学士承旨。皇庆二年夏又缴还秦国公印绶。为什么李孟正当君臣相得之际却一再请求辞去相职?时人张养浩说是“公自以布衣致此惧弗克任。”1实际上应有更深一层原因。对李孟的改革“贵戚近臣恶其不利于已”只是碍于有仁宗支持不敢公然反对但朝中还存在着以皇太后答己及其宠臣、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为的另一强大守旧势力。他们处处掣肘新政反其道而行之。至大四年十一月李孟奏报了严重的财政状况:“今每岁支钞六百余万锭又土木营缮百余处计用数百万锭内降旨赏赐复用三百余万2姚燧:《[李孟]考赠韩国忠献公制》《牧庵集》卷二。
3张养浩:《李平章还山亭记》《归田类稿》卷五。
4许有壬:《秋谷文集序》《至正集》卷三五。
1张养浩:《李平章还山亭记》《归田类稿》卷五。
锭北边军需又六七百万锭。今帑藏见贮止十一万锭若此安能周给!自今不急浮费宜悉停罢。”指出营缮、赏赐仍为巨大支出。十二月中书省臣奏:“今官未及考或无故更代或躐等进阶僭受国公、丞相等职诸司已裁而复置者有之。今春以内降旨除官千余人其中欺伪岂能悉知!坏乱选法莫此为甚。”可见财政和官制方面的改革受到干扰(尤以“内降旨”为甚)并不顺利;反对新政的贵戚近臣有太后为之奥援不能不使无“根脚”汉人李孟深感处境艰危。这从他的《偶成》诗(疑作于归乡葬亲期间)中可以看出: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硷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皇庆二年十月仁宗命中书省集议实行科举李孟亦预议。十一月颁《行科举诏》定于明年八月乡试又明年二月会试。当时科举停办已久恢复科举一事从世祖初年以来屡次议而不行直到仁宗时阻力仍然很大“大臣且笑且怒下而素以士名耻不出此亦复腾鼓谤议。赞其成者数人耳”1。在这些赞成者中李孟起了主要作用。他长期执教于潜邸使仁宗深受中原文化的薰陶形成“修身治国儒道为切”(仁宗语)的思想和重用儒者的施政方针;在与仁宗论用人之道时他提出了实行科举的主张:“自古人才所出固非一途而科目得人为盛。今欲取天下人才而用之舍科目何以哉。然必先德行经术而后文辞乃可得其真才以为用。”促使仁宗果断作出决策。延祐元年(1314)十二月他被重新任命为中书平章政事;二年春受命知贡举主持了元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并担任廷试监试官。在《初科知贡举》诗中他得意地写道: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豹管敢窥天下士鳌头谁占日边名。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七月进阶金紫光禄大夫(正一品原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勋上柱国改封韩国公。
权奸的掣肘与迫害然而李孟第三次进入中书后在政务上似未能有所作为。右丞相铁木迭儿专权奏以孟分领钱帛、钱法、刑名。铁木迭儿怙势贪虐孟不附权奸但亦无力匡正。其《在朝思乡》诗有“中书三入成何事画里相看亦厚颜”句看来并非谦辞。延祐二年初御史台因水旱上奏议及“宰臣燮理有所未至”孟即请辞职以“避贤路”1。其后又屡次以衰病不能任事乞解政务。四年七月仁宗允其请免去平章政事复授翰林承旨。孟退居闲职后日以文史自娱。
延祐七年正月仁宗死已被仁宗罢去相位的铁木迭儿立即又被太后答己任命为右丞相重掌大权大肆迫害曾弹劾过他的大臣;以李孟前在中书共事时不肯附己乃谗构诬谤夺其所受封爵仆其先世墓碑并降职为集贤侍讲学士度其必不肯附就即可借以中伤之。孟竟欣然就职使权奸无从借口。从铁木迭儿一上台就把李孟作为迫害的对象来看他对铁木迭儿专1许有壬:《送冯照磨序》《至正集》卷三二。
1《元史》卷一七六《刘正传》卷二五《仁宗纪》二;《蒙兀儿史记》卷一三七《李孟传》将此事系于至大四年误。
权也有过抗争并非缄默容忍。至治元年(1321)四月孟病死于大都。时人蒲道原的挽诗中有“事有难为可若何”“磊落勋庸无复纪令人愤懑寄哀歌”句2。反映了他晚年的处境和对他遭受迫害的不平。
李孟才气跌宕落笔纵横所作诗传播甚广所进论议、奏章常自毁其稿。有《秋谷文集》今佚唯《元诗选》存其诗若干《山右金石录》有其文一篇而已。
2蒲道源:《挽秋谷平章》《闲居丛稿》卷六。
第三节铁木迭儿太后宠信铁木迭儿(temuder?—132o)蒙古人曾事世祖。成宗大德年间授同知宣徽院事兼通政院使。宣徽院掌宫廷饮膳等事铁木迭儿久任此职有亲近内宫之便得到武宗母答己太后的宠信。武宗即位后拜宣徽使至大元年(13o8)夏四月加右丞相1。后任江西平章政事;同年又迁云南行省左丞相。
三年十月铁木迭儿自云南擅离职守逃回大都遂为尚书省奏劾奉旨诘问。但不久从宫中传出皇太后答己的旨意铁木迭儿乃得以“贷罪还职”。四年一月在武宗海山刚死仁宗受育黎拔力八达尚未即位之时答己便急急从兴圣宫下旨召铁木迭儿回朝拜中书右丞相使其成为自己控制朝政的最得力助手。
三月十八日仁宗即位于大都欲改革弊政以儒术治国任命太子詹事完泽和李孟并为中书平章政事。然而母后答己却从后宫传旨命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仁宗为不逆母意遂以铁木迭儿为相主持中书省事务。
皇庆元年(1312)铁木迭儿以病去职。仁宗于次年正月以太府卿秃忽鲁为中书右丞相。
延祐元年(1314)秃忽鲁以灾变乞罢相。仁宗以回回人哈散继相位哈散不敢当国自谓“非世勋族姓”请仁宗再任铁木迭儿。仁宗令哈散“启诸皇太后。与之印大事必使预闻”。显然这是太后答己的安排。夏四月复拜铁木迭儿为开府仪同三司、监修国史、录军国重事。九月即复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
延祐经理仁宗新政在经济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国家的赋税。铁木迭儿入主中书省后除了竭力控制任用僚属的权力也集中朝中诸老臣共议补救国家赋税欠缺的办法而且主张以敛财的手段谋之。他说:“往者富民往诸蕃商贩率获厚利商者益众中国物轻蕃货反重。今以江浙右丞曹立领其事舟十纲给牒以往归则征税如制:私往者设其货。又经用不给动钞本则钞法愈虚;加赋税则毒流黎庶;增课额则比国初己倍五十矣。惟预买山东河间运使来岁盐引及各冶铁货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