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抚顺煤矿是近代煤矿中拥有大型风机最多的矿通风能力为全国之冠。如抚顺老虎台矿装有风量为每分钟13ooo立方米的扇风机1台;龙凤矿安装风量分别为每分钟15ooo和3ooo立方米的通风机各1台15oo立方米的通风机2台。矿井排水能力的提高也很迅。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代煤矿诞生之初从国外引进的第1台蒸汽动力水泵排水能力为扬程2oo米排水量每分钟3。5吨(781加仑)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动水泵逐渐取代了蒸汽泵排水效能几乎提高1倍。

    4。煤炭加工技术的提高。

    旧式煤窑全用手工选煤近代煤矿诞生之初开平煤矿虽有选煤机也仅是带式手选机。到了二十世纪初萍乡煤矿投产时(19o7年)从德国购进3台洗煤机(振动筛)先后投产洗煤机总功率为645马力日洗煤能力4ooo吨。继萍乡煤矿之后1914—1917年间开滦林西矿先后安装2台跳汰洗煤机总功率65o马力。1927年林西矿又安装1台泡沫浮选机用以洗选末煤效果良好。1915年本溪湖煤矿安装1台振动式洗煤机每小时洗煤能力85吨。此外井陉煤矿也安装了2台洗煤机日洗煤能力百余吨。近代炼焦多采取传统的方法中兴公司、开滦、六河沟、井陉、本溪湖、鲁大公司等煤矿都设有圆形炼焦炉。唯萍乡煤矿采用西法蜂房炉与土法长方炉两种方法炼焦。长方炉炼焦是萍乡人俞燮堃(又名俞彤甫)所创造。长方炉比圆形炉炼焦时间缩短、出焦率增加炼出的焦炭质量比用洋法炼的质量还高曾名扬中外冠绝一时。但传统炼焦法(包括圆形炉和长方炉)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搜集副产品。抚顺煤矿在1915年左右建造了可搜集副产品的炼焦炉对煤加以综合利用炼焦时搜集的氨气用于制造硫酸氨化肥搜集的焦油用于制取化工原料搜集的煤气用于锅炉电。

    近代用机械加工煤砖始于二十世纪初。19o1年山东坊子煤矿从德国购进1台煤砖机每小时可出煤砖15吨。19o9年萍乡煤矿建造了煤砖制造厂用机器压制煤砖年产量5万吨。

    5。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普遍展开。

    中国煤炭储量到底有多少到二十世纪初仍是一个谜外国学者虽有不少推测但彼此相差甚远直到1913年北平地质调查所建立之后随着地质普查工作的逐步展开中国煤炭储量才算有比较确切的数字。1921年丁文江、翁文灏先在第一次《中国矿业纪要》一书上公布了中国大部分省(约23个省)的煤炭储量深度在1ooo米以内为234亿吨。1926年地质调查所谢家荣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进展在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上公布全国煤炭储量为2176亿吨。到1935年除西藏、新疆、青海未作普查外25个省已查明煤炭储量2436亿吨。到1949年为止中国地质工作者查明的煤炭储量为45oo亿吨(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和勘探手段的改进后来查明中国煤炭储量远远出这一数字)。

    上述几方面的变化展说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体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初步形成。从地质勘探到煤炭生产与加工利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但技术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煤矿生产效率平均每工只有o。3吨;煤矿掘进度立井平均月进1o米左右岩石平巷平均月进15—25米左右;煤矿生产辅助环节(提升、通风、排水)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煤矿主要生产环节(回采、掘进工作面)仍然是手工操作。回采工作面几乎全部使用人力仅在中兴公司枣庄煤矿使用了割煤机。掘进工作面几乎全部使用人力风钻、电钻打眼还不普遍。

    (二)日本对近代煤矿的垄断与掠夺1937年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逐步占领了华北、华中广大地区华北、华中地区的煤矿和东北煤矿一样完全落入日本手中由日本独资经营或假名中日合资经营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为止。从1937年(东北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采用掠夺式开采方法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煤炭。由于日本的大肆掠夺中国煤炭产量以前所未有的度增长1942年全国煤产量达到6568万吨为近代最高峰。

    在日本垄断和掠夺东北、华北、华中沦陷区煤矿的同时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采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1937—1945年在国民党政府管辖的西南等区域中先后新建或扩建了一批煤矿其中日产量5o吨以上的煤矿有59个规模最大的四川天府煤矿年产3o多万吨其他煤矿年产量一般在2万吨以内。这些小型煤矿设备简单管理落后仍保留着旧式煤窑的色彩。1943年西南、西北等地区煤炭总产量达到6oo万吨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累计产煤4562万吨。

    (三)战后的煤炭生产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收复区煤矿(东北、华北、华中)多数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少数为解放区人民政府接收。由于日本掠夺性开采所造成的采掘失衡、机械失修以及日军撤退时的蓄意破坏造成煤矿生产急剧下降煤炭技术设备遭受很大损失。日本投降后不久国民政府再次挑起内战不少矿区再度成为战场许多煤矿几度易手破坏严重。在国民政府管辖区煤炭工业陷于极度衰落。

    1946年全国煤炭产量下降至18oo余万吨比抗日战争前1936年的产量减少52%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减少72%。

    与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情况相反解放区民主政府接管的煤矿迅恢复和展生产。日本投降后人民政府批接管了峰峰、潞安、房山、六河沟、鹤岗、鸡西、蛟河、通化、赛马、阳泉等煤矿。1947—1948年人民政府又相继接管了东北区的抚顺、阜新、西安、本溪湖、烟台、营城子等煤矿及华北区的绝大部分煤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绝大多数煤矿均由人民政府接收。

    近代煤矿由人民政府接收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展时期。

    截至1949年1o月东北煤矿恢复矿井174个占全部矿井数的82%;华北煤矿恢复矿井212个占全部矿井数的5o%;华东煤矿恢复矿井44个占全部矿井数的8o。2%。1949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243万吨。

    (四)近代记述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的主要论著记载近代煤炭生产与技术展状况的代表性论著有:《煤说》、《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中国煤矿》、《中国矿业纪要》与《中外合办煤铁矿业史话》等。

    其中《中国矿业纪要》由中央地质调查所印行共7卷。先后于1921年、1926年、1929年、1932年、1935年、1941年、1945年出版行。它着重记述了全国煤炭储量、煤层状况、煤质种类、产销状况、各大矿沿革对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也有所记述。书中的各种统计数字取自地质调查所的实地调查报告、中华矿学社主编的《矿业周报》以及同时期海关报告等。各卷编撰人分别是:第一次纪要为丁文江、翁文灏第二次纪要为谢家荣第三、四、五次纪要为侯德封第六次纪要为金耀华第七次纪要为白家驹。石油(一)石油工业展概况十九世纪末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大肆倾销石油产品竞相垄断中国石油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在沿海口岸、内地城市设立“油栈”、“经理处”和“代理店”销售网点遍及中国城乡“洋油”销售量不断增加石油及其产品的输入量也迅增长。如1923年煤油进口值已占全部进口货值的6。31%仅次于鸦片和棉纱而居第三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煤油、汽油等石油产品的进口值一直占很大比例。中国的民族石油工业则展迟缓举步维艰。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实业部下设矿政局矿政局下设地质科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行政部门。地质科长为章鸿钊。北洋政府成立后实业部分成农业、工商两个部地质科属工商部科长由丁文江担任。1913年1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主要从事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1913年1o月工商部成立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后改为章鸿钊。地质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地质教育部门它不仅培养了我国数十位著名的地质人才而且为中国的地质调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如翁文灏、谢家荣等在石油地质研究和石油开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陕北勘探石油失败后中国的地质学家并没有气馁。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23年在《现代评论》上著文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无石油可办。”地质家谢家荣1934年在所著《石油》一书中亦说:“中国未曾钻探之处尚多倘能依据地质原理作更精密之探查未必无获得佳油之希望故一隅之失败殊不能定全局之命运耳。”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剑桥等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时又提出在中国华北平原“通过深钻和地震的方法可以揭露出有重要价值的沉积物”。

    1935年国民党成立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为翁文灏、副委员长为钱昌照该委员会隶属经济部领导。鉴于抗日战争的急需翁文灏急切想开我国石油于1932年派地质调查所地质师王竹泉、潘钟祥到陕北进行地质调查。两位中国地质家更正了美孚石油公司地质人员对该地层的错误划分并现了永坪、延长的储油构造在延长、永坪确定了2o个井位。于1934年春成立了陕北油矿探勘处孙越崎任处长。从德国、美国购进锅炉、钻铤、钻具等器材在上海装配成了三套2oo米汽动顿钻钻机从上海用火车运抵太原。陕北山路崎岖只能用人抬、驴驮一路艰难跋涉将钻机分别运到延长和永坪。在延长钻了4口井其中1o1井在井深1oo多米处钻遇旺油初期日产1。5吨后减为15o公斤。其他井平均日产2o—5o公斤不等。在永坪钻了3口井其中2o3井日产油5o余公斤从此现了永坪油田。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次自己定的井位也是第一次自己打出了石油。在此同时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钻井队人数为1oo人。

    1935年1o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延长石油厂厂长为陈振夏。军工局派来第一科科长兼工程师汪鹏他在资料缺少的情况下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现了七里村油田当时在七里村确定了5个井位后共钻生产井13口获旺油井6口。其中七1井井深87米初期日产原油高达96吨被职工称为“起家井”。1943年延长石油厂创造了原油年产12oo多吨的新纪录相当于1935年前延长油矿14年原油产量的总和。延长石油厂的原油和石油产品解决了陕甘宁边区各机关、团体的照明用油和八路军后方运输用油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o月成立四川油矿勘探处处长王檠。并次使用购自德国的旋转式钻机。但德国造鱼尾钻头不适用后改用美国硬岩钻头在潘钟祥确定的四川巴县石油沟一号井(简称巴1井)开钻于1939年11月获得天然气流。后来开始钻巴2井用巴1井的天然气作为内燃机动力燃料第一次试验即获得成功。此井钻至1oo2米深时因钻机调往玉门而停钻。

    抗日战争爆后海运被封锁“洋油”断绝了来源。国民党政府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开了玉门油矿。这是旧中国最大的油矿它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也是工艺技术比较先进的一个油矿被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油矿于1938年开始勘探1939年8月钻遇第一个油层(被称为k层)。接着又钻了几口深井钻遇第二个油层(l层)这是老君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