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4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溃鹫娴滦愕牟宦辉轮渌拇侵毖吭海咴鲁踔沼诖侨ブ毖吭憾蝗卫癫渴汤桑⒁辉傥猛跽愿f辩解,并指出“霅川之议(指杀害赵竑后的善后事宜)不询于众。与赏罚徇私,馈赂公行。”正如魏了翁所说“皆人所难言。”因“而权臣(指史弥远)益媢(嫉妒)忌矣”。真德秀于八月,一再请求以宫观闲差就医养病,又因为在对被害的济王赵竑追赠方面与史弥远及其党羽的意见不合而受到攻击,因而又三次自请黜责。九月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宫观闲差,任便居住。真德秀自知不为史弥远所容,因而自请辞免待制及宫观而获准。十一月,以“真德秀奏札诬诋”,终于被“落职(待制)罢祠(宫观)”。真德秀早年从学于朱熹弟子詹体仁,为朱熹的再传弟子,虽然学术成就有限,却是当时理学正宗的宗师,声誉很高,是朱熹之后名望最高的理学家。史弥远党羽原拟贬窜真德秀,但一向对史弥远言听计从甘当傀儡的宋理宗,这次却亲加“保全”,而且“落职罢祠”2,也可以说是同意真德秀前些时的请求。可能宋理宗觉得如果真对当时的理学宗师真德秀加以贬窜,那么奸相史弥远崇奉理学的伪装将被撕破,史弥远也许是在清楚了这点之后而未再深责真德秀,使真德秀能安然退归故里著书立说。
非正常继承帝位的宋理宗地位早已稳固,而且在崇奉理学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的形势下,绍定四年(23)六月,真德秀与原遭贬窜的理学家魏了翁,同时恢复原职名及宫观祠禄。次年,真德秀复出任泉州知州。
绍定六年十月,奸相史弥远死,其党羽郑清之虽于九月已升任右相,但史弥远的倒行逆施实在不得人心,因而不得不将充当史弥远打手的袁韶、李知孝、梁成大等加于贬降。而理学宗师真德秀升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端平元年(234)四月,即被召为户部尚书;九月到临安后,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次年三月,升任副相(参知政事),但时已有病,未及有所作为,即于四月罢政,以宫观闲差养病,五月病卒,享年58岁,谥文忠。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等传世。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9《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致仕真公(德秀)神道碑》。《宋史》卷4《理宗纪》一。又《理宗纪》中记真德秀提举宫观为八月,误。参见刘克庄《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2魏了翁《真公(德秀)神道碑》作“仅降三官”而非“落职罢祠”。真德秀自称“居间数年而予之祠”(《真文忠公文集》卷《辞免权户部尚书状》),则魏了翁所记有误。魏了翁魏了翁(78—237),字华父,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庆元五年(99)中进士第三名,授剑南西川节度(驻成都,今属四川)判官厅公事。嘉泰二年(202)召为国子监的国子正,次年改任国子监武学博士。开禧元年(205)召试学士院,改任秘书省正字,次年升秘书省校书郎,以亲老为辞而出任嘉定(今乐山)知府。同年末,在赴任途中到达江陵(今属湖北)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魏了翁因而未能到任。次年二月李好义等杀吴曦后,魏了翁在继续赴任途中于广安(今属四川)收到免职之命,遂奉双亲回蒲江故里。同年末,奸臣史弥远秘密杀害权臣韩侂胄后,理学人士刘爚建议史弥远崇奉理学、起用名人以改善其丑陋形象。“朝廷收召诸贤”,理学家魏了翁也在收召之列。嘉定元年(208)十月,“会史弥远入相专国事,(魏)了翁察其所为,力辞召命”,魏了翁从一开始就觉察到奸相史弥远“收召诸贤”的用意,因而“三辞聘召”以“迁延岁月”2。不久父亲去世,魏了翁解官守丧,遂于州西白鹤冈下建成鹤山书院,著书立说,授徒传道,宣扬理学。起复,任汉州(今四川广汉)知州,免欠税以减轻人民负担,但因桥毁伤人命而降授宫观闲差,数月后又起任眉州(今眉山)知州。嘉定四年,升任潼川府(今三台)路提点刑狱公事(监司);嘉定八年,兼本路提举常平,后又改兼转运判官。作为理学家的魏了翁见到南宋理学家朱熹、张栻均已赐谥,次年春遂以周敦颐曾任本路合州(今重庆合川)的官职为由,奏请为周敦颐赐谥,同时也为程颢、程颐请谥。在魏了翁的一再奏请下,直到嘉定十三年,朝廷才特赐周敦颐谥元、程颢谥纯、程颐谥正,魏了翁遂进一步为张载请谥,并请将四人从祀孔庙,朝廷虽随后又特赐张载谥明,但未同意将四人从祀于孔庙。尽管如此,将不符合通常赐谥规定的四个理学创始人特赐谥号,仍极大地提高了理学派声望,并为以后理学独尊地位的取得奠定了基础。
嘉定九年,魏了翁一度以路级监司官代理本路的遂宁(今属四川)知府,嘉定十一年春,改任泸州(今属四川)知州、兼主管潼川府路安抚司公事(帅司)。母死守丧,起复后任潼川知府。
嘉定十五年,魏了翁被召回朝,史弥远企图将已是著名理学家的魏了翁收为己用,虽遭到拒绝,但仍不断升迁其官职,魏了翁初任兵部郎中,后改任司封郎中兼国史院编修。次年,升太常少卿。嘉定十七年,升秘书监,又改起居舍人。同年秋,宁宗死,奸相史弥远废原皇位继承人赵竑,而扶植宗室赵贵诚即位(理宗,改名昀)。魏了翁感到“时势忽异”,因而“积忧成疾,三疏请闲(宫观)”,不但未被同意,反而升为起居郎,他又上疏请求罢官领宫观闲差,仍未被同意。宝庆元年(225)正月,原皇位继承人济王赵竑被史弥远迫害致死后,引起以魏了翁、真德秀为首的正直人士的不满,魏了翁为因此而贬窜的官员送行,又被认为是“首倡异论”。魏了翁继续以《宋史》卷437《魏了翁传》。
2《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4《鹤山书院始末》。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5《奏乞为周濂溪赐谥》、《奏乞早定周程三先生谥议》,卷42《简州四先生祠堂记》等。
病告假,并请领宫观闲差,前后达五次之多。史弥远为了拉拢魏了翁,反而于九月升魏了翁为权工部侍郎,他在再次请祠后,理宗诏令不准再有呈请,才于十月初到部任职,随后又推荐他人自代。史弥远认为魏了翁始终不为自己所用,才于同年十一月以“欺世盗名,朋邪谤国”,而处以降三官,靖州(今属湖南)居住,魏了翁遂于贬所靖州建鹤山书院,湖湘、江浙学子不远千里前来求学。
绍定四年(23),魏了翁恢复原官衔领宫观闲差。次年五月,任为遂宁知府,魏了翁辞不受命。八月,改任泸州知州、潼川府路安抚使,于是修军备、兴学校,百废俱兴。
绍定六年十月上旬,南宋依照与蒙古的联合灭金协议,出兵与蒙古军围攻金临时都城蔡州(今河南汝南)。同月下旬,奸相史弥远死,宋理宗开始亲政,史弥远的亲信郑清之此前已升任宰相。端平元年(金天兴三年,蒙古窝阔台汗六年,234)正月,南宋、蒙古联军攻占蔡州,金亡。蒙古违背灭金后归还河南的原协议,只愿将陈州(今淮阳)、蔡州以南地区归宋,宋军在同意新协议后退兵。但宋理宗与郑清之等却想乘蒙古退兵之际,出兵占领河南以建不世奇功。南宋军队于同年六月占领故都开封、七月又占领原西京洛阳,但在蒙古军的反击下,宋军迅速溃退,这次草率行动,为蒙古军南下留下了借口。
宋理宗、郑清之为了改善形象,不仅贬逐史弥远的一些爪牙,还加紧推行崇奉理学,召用著名理学家真德秀、魏了翁等。端平二年十一月,魏了翁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次月,一介“书生未闲(娴)军旅之事”的魏了翁,又兼领督视江淮军马,担负起长江中下游全面抗击蒙古军的重任,“朝论大骇,以为不可”,魏了翁虽然也一再推辞新命,但仍不得不勉强赴任。其实,这只是郑清之等“始谋假(借)此命以出(魏)了翁”。当宋理宗在魏了翁的请求下,赋予“便宜”处置军政事务的大权之后,郑清之等“复以建督(督视府)为非”,而且魏了翁的“奏陈动相牵制”2,根本不能有所作为。
端平三年二月,魏了翁被免去督视职务,而以签书枢密院事回朝。同年四月,魏了翁乞求解职归田里,被任命为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湖南安抚使。在魏了翁力辞后,改为提举宫观闲差,但同年十一月即被重新起用为绍兴(今属浙江)知府、浙东安抚使。嘉熙元年(237)正月,改任福州(今属福建)知州兼福建安抚使。魏了翁一再请求致仕,同年三月死后十日,致仕诏书才颁下。谥文靖,累赠至太师、秦国公3。世称鹤山先生,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等多种著作传世。
魏了翁虽与朱熹弟子无师承关系,却是很有成就的理学家,与真德秀齐名,对于理学思想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魏了翁自己也称与真德秀“同生于淳熙,同举(进士)于庆元,自宝庆讫端平出处又相似,然而志同气合,则《宋史》卷437《魏了翁传》。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2《辞免兼领督江淮军马奏状》。
2《宋史》卷437《魏了翁传》。
3《宋史·魏了翁传》作赠太师,而《理宗纪》二作赠少师,两者或有一误,但已不详,故此处作“累赠至太师”。又《宋会要辑稿》礼58之00作“参知政事魏了翁谥文靖”,可能是误载,录以备考。海内寡二”。魏了翁当时的声望虽稍逊于真德秀,但后人认为他的学术成就高于真德秀2。
第二节刘克庄真德秀门生刘克庄(87—29),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嘉定二年(209)以郊祀恩奏补将仕郎(阶官)入仕,任靖安县(今属江西)主簿。嘉定六年七月,父刘弥正(吏部侍郎)死,刘克庄辞官守丧。起复后任福州(今属福建)司理参军,改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录事参军,应江淮制置使李珏召入幕。嘉定十二年,因持论不合,辞官,得请宫观闲差。嘉定十七年(224)任建阳(今属福建)知县。
宝庆元年(225)十一月,真德秀罢官回家乡浦城闲居。浦城为建阳邻县,刘克庄投入真德秀门下,“以师事(真德秀),自此学问益新矣”3,成为真德秀的门生,从此大力宣扬理学。宝庆三年,刘克庄在建阳重修朱熹祠,以其大弟子黄榦配祀;又在建阳县学建四君子祠,祭祀朱熹的父亲朱松及朱熹的师友。刘克庄祖父刘夙从学于理学创始人程颐的再传弟子林光朝,真德秀因而称刘克庄“世以正学(理学)传其家”。刘克庄后因所作《落梅》诗,为史弥远鹰犬李知孝、梁成大攻击为谤讪朝政,幸得郑清之排解,改任潮州(今属广东)通判,但终于因此而降领宫观闲差。绍定六年末(233),起用为吉州(今江西吉安)通判,未及赴任。端平元年(234)正月,真德秀任福州知州、福建安抚使,刘克庄以将作监主簿任安抚使司参议官。同年六月,真德秀被召任户部尚书,刘克庄援例辞官,奉诏回京任将作监主簿本职,同年九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后改任宗正寺主簿。
端平二年六月,刘克庄任枢密院编修官兼权吏部侍右郎官,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