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论文《庶民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一九一九年五月李大钊主编《新青年》时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介绍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掀起了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的中译本开始出版。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世界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俄罗斯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相继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日益增多许多地方还创办了工人夜校建立工会。许多地方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逐渐具备。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事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终于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三大敌人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为这场革命指明了航向。历史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伟大的胜利。
第三节中国哲学、社会政治学说的特色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国哲学有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从先秦时期起唯物主义思想家代不乏人。战国末年伟大的唯物主义者荀况在宇宙论、认识论方面坚持了唯物主义路线。比荀况略早则有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自然科学、数学思想。东汉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批判了谶纬神学及世俗的虚妄。南北朝时期有范缜的《神灭论》批判唯心主义的神不灭论;有何承天从天文学、数学引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唐朝的柳宗元、刘禹锡写了阐唯物主义思想的《天论》、《天说》等光辉论文。北宋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安石、张载。王安石的《洪范传》、《老子解》、《诗义》、《熙宁字说》等著作宣传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张载则宣传了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南宋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陈亮和叶适。明朝的伟大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廷相他对唯心主义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明末请初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王夫之和颜元王夫之的学术成就达到了旧唯物主义的高峰。清朝前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当数戴震他以疏证《孟子》字义的形式宣传了唯物主义。近代的思想家则往往通过介绍西学而宣传唯物主义。
中国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它确认世界的物质性确认存在的客观性确认规律的可知性。从先秦到近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对这些命题作了可贵的探索与论证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人类思维史的宝库。无论古代、中世纪、近代与同时代的欧洲哲学相比都毫无逊色在古代和中世纪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我国人民值得引以自豪的。
中国的哲学唯物主义往往与政治上的进步倾向相联系。先秦荀子非十二子的思想综合从思想意识领域的统一反映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政治倾向。范缜的《神灭论》反映了世俗地主对中世纪宗教滥费的谴责。柳宗元、刘禹锡则直接参加了永贞革新而遭到贬斥。王安石推行新法因而在理论上建立以三经义为中心的新学。王夫之参加抗清斗争遂有“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理论创造。
随着生产的展与自然科学的前进哲学唯物主义也有相应的展这种情况体现了哲学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联盟。这是因为唯物主义往往是生产斗争与自然科学的哲学总结。先秦生产与自然科学的展孕育了后期墨家及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两汉生产与自然科学的展产生了王充与张衡的唯物主义思想。唐朝天文学的进步产生了柳宗元、刘禹锡关于天的唯物主义思想。宋朝自然科学的进步产生了王安石与沈括的唯物主义思想。明朝生产事业的展产生了宋应星《谈天》、《论气》等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显示得比较清楚。
中国的唯物主义是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展的。墨辩的唯物主义在同公孙龙的离坚白唯心主义诡辩论斗争中益显其光辉。荀子的《天论》是在同不可知论的斗争中展的;范缜的《神灭论》是在同萧子良、萧衍等七十多人的辩论中论定的;王安石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同守旧派的斗争中展的;陈亮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同朱熹展开王霸义利之辩中前进的;王廷相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颜元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戴震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样是在批判理学的斗争中展的。近代、现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则是在批判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前进的。唯物主义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显出了理论战斗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唯物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同唯心主义斗争中益加深化逐步展。唯物主义思想的展往往与辩证法的展互相联系。
社会政治思想的革新进取精神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具有革新进取精神。从孔子开始就十分注意社会政治问题。“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虽是针对季孙而的议论亦未始不是他在春秋之世的政治理想。《礼运》出于后儒之手而托之于孔子对大同与小康的具体论述当也可看作儒家设计的政治方案。孟子的仁政说谈及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农村图案此或尚保留有古先农村公社的遗影。孔孟的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述是很丰富的其中有若干有价值的思想如孔子“苛政猛于虎”的说法孟子率兽食人的譬喻都是对奴隶社会暴政的抨击具有光辉的民主性。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政治排列说明三者在国家政治天平上的分量并不能以之比附近代民权论但是这种排列也是很有意义的。
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一种“役夫之道”。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反对王公大人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种思想是奴隶社会的造反理论必然为奴隶主贵族所不取。但是他的徒属子弟充满天下可见信从者之众。墨子弟子为实行其理想能够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则其信从的坚决尤其可贵。墨子的一些宗教理论如《天志》、《明鬼》应视为糟粕。
道家的社会政治思想是主张奴隶社会向原始社会的逆转。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对原始社会的向往。与鸟兽同居与鹿豕并则是要退回到草昧未开的洪荒之世。
法家阐述君主专制理论既反对奴隶制国家重臣专断削弱君主集权又禁二心私学要求学术思想定于一尊。这实已导秦代专制政治的先路。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殿军。他的《礼论》、《王制》诸篇为封建社会的政教风俗制造理论又为封建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设计。
西汉初年贾谊、晁错的政论东汉末年仲长统的《昌言》、王符的《潜夫论》都有针砭社会的实际意义。
三国两晋时期鲍敬言的无君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了反对封建羁绊寻求自由乐土的美好愿望。
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唐甄的《潜书》对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治进行猛烈抨击。《潜书》的议论尤其尖锐。
近代的社会政治思想往往带有西学的色彩。康有为的《大同书》以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比附公羊三世之说结合《礼运》大同思想为未来社会设计蓝图。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时间比《大同书》为早而也具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性质。
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以经学笺注的形式阐述自己的思想理论。这就是说中国的哲学往往以经籍为源泉。所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往往与经籍内容密切联系。这种情况应该注意。
中国的哲人留下了丰富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贯注了珍贵的革新进取精神。人们拍打去其间凝聚着的灰尘就会露出灿然的金光。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评、抨击对新事物、新世界的向往、寻求这是中国古代哲人的精魂。要从腐朽看出神奇要“舍其旧而新是谋”。这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排除主观臆断又需要剥肤见骨的辩证观点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宝山在望唯不辞辛苦地探检者能够不至空手而归。
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丰富遗产古代哲人重视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探讨。先秦思想家孔子就谈到“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孟子道性善。告子言性无善恶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荀子则主性恶“其善者伪也”用后天的教化来“化性起伪”。汉代扬雄言性善恶混。唐韩愈言性三品。宋周敦颐言性有刚、柔、善、恶、中。张载则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为程颐、朱熹所承袭并进一步挥。论性而及情则又有性善情恶之说又涉及人欲问题议论十分深广。几千年的人性论基本上尊崇孟子性善之说。
与人性论相联系则有极其丰富的道德学说。儒家重视仁与德提倡孝弟忠恕、《中庸》论知、仁、勇挥孔子的思想。《大学》则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归本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孟子言五伦论四端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荀子则隆礼亲师重视后天修养。汉人明三纲、六纪之说明道正谊而不计功利表扬孝弟力田注重风教。魏晋则以为名教出于自然放诞任情但也不是不重礼教。隋唐时期或崇空宗或主清虚二氏之说与儒学并存。宋明而下主天理明本心致良知道德学说与心性之说相互渗透而皆言灭人欲。明末则有“育欲”之说颇与“寡欲”、“灭欲”之说不同。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宋明儒者言“诚”言“幾”言“慎独”言“已”“未”言“中和”皆根据古训而益新意道德问题的讨论与道德规范的践履更为深细。但是末流则为虚伪为明识之士所呵斥。
与人性论、道德学说相联系则有人生观的论述。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关心人生问题。因此人生哲学十分丰富。庄子以大量文字讨论人生观问题欲和光同尘自处于材与不材之间。老子则以卑弱自牧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墨子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杨氏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韩非子为了“利民萌便众庶”不避乎“灭亡之害”。这些是先秦哲人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人生哲学。孔孟的人生哲学是入世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加以阐却很不够。例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勇敢担当大任的态度是高尚的。屈原“虽九死而犹未悔”舍身精神多么坚决。荀子“锲而不舍”、“驽马十驾”的坚韧态度树立了不倦地学习的良好楷模。这种对人生持积极态度的论述是十分宝贵的。中世纪有《列子·杨朱篇》的思想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乎声色美厚。佛教东来以后佛教思想支配了一部分人的人生观。而道教的求长生的思想亦为地主阶级中特权者所喜爱。然而真正的勇士诚如鲁迅所说敢于面对惨澹的人生历史上与黑暗势力搏击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是大量的。执持《春秋》之义在其他民族的凌侮下挺身而出捐躯以报宗国的宋明之季更是后先相望。他们彪炳史册流芳百世。这应是中世纪的最宝贵的精魂为后人所继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博心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气度宏伟阔大令人钦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