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旧五代史》作3oo。今从《新五代史》。

    3《旧五代史》卷35《唐明宗纪》一。

    河北邢台)。当契丹进攻幽州时周德威告急诸将认为契丹不可能持久食尽自还到那时追击有利。李嗣源力排众议认为“德威尽忠于家国孤城被攻危亡在即不宜更待敌衰”1。请求立即派他前去援救李存勗同意后李嗣源随即率部为前锋进到易州(今易县)。他分析敌我形势采“潜行溪涧袭其不备”的战术临阵与长子李从珂奋命血战动员部属说:“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以身殉国正在今日。诸君观吾父子与敌周旋!”2他挺身入阵所向披靡大败契丹解了幽州之围。凯旋魏州(今大名北)时李存勗亲自郊迎慰劳进位检校太保。

    同光元年(923)李嗣源调任横海节度使(镇沧州今沧州南)。当时的战场形势对新建的后唐政权充满危险:梁、唐两军主力对峙于黄河沿岸一路梁军正急攻泽州(今山西晋城)而唐将李继韬却以潞州(今长治)降梁这等于断了唐军的归路。在这危急关头李嗣源欣然领命奇袭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并且击退了梁军的反扑俘虏了梁将王彦章大大改变了战场上的形势。接着他果决地提出西攻汴州(今河南开封)的策略并率千骑为前锋一举攻占汴梁梁末帝自杀梁亡。李存勗喜不自禁激动地说:“吾有天下由公之血战也当与公共之。”3不久进位兼中书令。

    逆取顺守革除弊政灭梁后李嗣源又曾受命北伐契丹征讨潞州叛将所向克捷进位太尉移镇汴州成为蕃汉兵马总管。同光三年(925)再次领兵北破契丹被调任为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这时开始遭到李存勗的猜忌有人告诫他已经到了“德业振主者身危”的地步要他“宜自图之”1。

    同光四年二月赵在礼据魏州动兵变李存勗派元行钦前去镇压反为所败只好派李嗣源前往结果李嗣源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勗的统治。李嗣源初入洛阳时称监国几天后即位于李存勗的灵枢前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

    《旧五代史》对李嗣源的夺位多有粉饰回护但其“逆取”的实质总是难以尽掩。不过他即位后在革除弊政方面历来颇受史家肯定。先是裁减宫人、伶人和宦官。“自初即位减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2。“量留后宫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自余任从所适。诸司使务有名无实者皆废之。”3以此来整肃宫掖经济上节省开支政治上排除干扰。第二是诛杀宦官佞幸。“即位伊始下诏斩“直以聚敛为事”、“天下皆怨苦之”1的租庸使孔谦废除其苛敛之法。“又罢诸道监军使以庄宗由宦官亡国命诸道尽杀之。”“宦官数百人窜匿山林或落为僧至晋阳者七十余人诏北指挥使李从温悉1《旧五代史》卷35《唐明宗纪》一。

    2《旧五代史》卷35《唐明宗纪》一。

    3《旧五代史》卷35《唐明宗纪》一。

    1《旧五代史》卷35《唐明宗纪》一。

    2《新五代史》卷6《唐明宗纪》。

    3《资治通鉴》卷275天成元年四月。

    1《新五代史》卷26《孔谦传》。

    诛之”2。对于名声很坏的高官如盗掘唐陵的温韫、私用库物的段凝、纵田客杀人的豆卢革等都在贬官后赐死;地方上的贪官污吏如“税外科率”的邓州留后陶玘、“为政贪秽”的毫州刺史李邺等也都被贬死他乡。这些对于澄清吏治是很有影响的。

    李嗣源较关心民间疾苦。他与宰相冯道谈论农家勤苦冯道诵聂夷中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他甚为感动“命左右录其诗常讽诵之”3。因此他着力于减轻民众的赋税负担。天成元年(926)四月下诏免收“省耗”:“应纳夏税先有省耗每斗一升今后止纳正税数不量省耗。”天成四年五月又下令州县不得以检括田地扰民:“百姓今年夏苗委人户自通供手状具顷亩多少五家为保委无隐漏攒连手状送于本州本州具状送省州县不得迭差人检括如人户隐欺许令陈告其田倍令并征。”长兴元年(93o)二月下诏减收“曲钱”、免收河阳人户的“桥道钱”:“诸道州府人户每秋苗一亩上元征曲钱五文今后特放二文只征三文。”4“河阳管内人户每亩旧征桥道钱五文今后不征。”5长兴二年(931)进一步免收“曲钱”:“应在京诸道苗亩上所征曲钱等便从今年夏并放。其曲官中自造委逐州减旧价一半于在城扑断货卖。除在城居人不得私造外乡村人户或要供家一任私造。”1因此敕下之日人甚悦之。长兴元年二月下诏限制民间高利贷盘剥:“应私债出利已经倍者只许征本;已经两倍者本利并放。”2对于民众的夫役负担他也爱惜民力信守规定。长兴三年十二月他到龙门“观修伊水石堰赐丁夫酒食。后数日有司奏:‘丁夫役限十五日已满工未毕请更役五日。’帝曰:‘不唯时寒且不可失信于小民。’即止其役。”3在执法方面李嗣源也比较严明。供奉官丁延徽“巧事权贵人多拥护监仓犯赃”依律当斩。侍卫使张从宾向李嗣源求情他说:“食我厚禄偷我仓储期于决死!苏秦说我不得非但卿言!”4对于涉及他自身的误判案件也能自责补过:巡检军使浑公儿奏称有百姓二人以竹竿习战斗之事他认为“实所不容”交石敬瑭处置结果二人被杀。后来得知所谓百姓乃是幼童战斗实是嬉戏“方觉失刑”于是他自己“减常膳十日以谢幽冤”石敬瑭被“罚一月俸”浑公儿被“杖二十”后撤职流配登州(今山东蓬莱)。对受害人家属“赐绢五十匹、粟麦各百石便令如法埋葬”。并专就此事下诏要求“此后在朝及诸道州府凡有极刑并须仔细裁遣不得因循”5。这种做法就是在盛世帝王中也颇为少见。

    御下乏术2《资治通鉴》卷275天成元年四月、五月。

    3《资治通鉴》卷276天成四年九月。

    4《旧五代史》卷146《食货志》。

    5《旧五代史》卷41《唐明宗纪》七。

    1《旧五代史》卷146《食货志》。

    2《旧五代史》卷41《唐明宗纪》七。

    3《旧五代史》卷43《唐明宗纪》九。

    4孙光宪:《北梦琐言》卷18。

    5《旧五代史》卷39《唐明宗纪》五。

    李嗣源即位时已年届六十在位七年余采取的改革措施尽管有限但也收到一定的效果。司马光评价说:“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1但是李嗣源在控制宰辅方面显得无能乏术或听任跋扈或一杀了之既软弱又粗暴这与他目不识书缺乏文化素养有关。枢密使安重诲是他的“佐命功臣”恃功矜宠专权自恣擅杀无意中冲了他前导的殿直马延还要李嗣源“降敕处分”李嗣源“不得已而从之由是御史、谏官无敢言者”2。宰相任圜“简拔贤俊杜绝侥幸期年之间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但与安重诲政见不合议政往往意气用事互相呵骂旁若无人。连宫人都说:“妾在长安宫中未尝见宰相、枢密奏事敢如是者盖轻大家(皇帝)耳!”3后来安重诲诬任圜谋反矫诏杀之李嗣源竟“皆不能诘也”4。此后他听信谗言以安重诲有异志而杀之。安、任二人在他统治期间可算是尽忠职守的名臣结果相继身死奸佞得势国势每况愈下。

    李嗣源在认定继承人方面也表现得优柔寡断。他的长子从璟为李存勗所杀。次子从荣被封为秦王任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后又加封天下兵马大元帅表明他打算以从荣为继承人可是又不明确立为太子造成大臣观望从荣不安因而酿成悲剧:长兴四年(933)十一月李嗣源病重秦王李从荣恐不得为嗣率牙兵千人列阵天津桥准备入宫继位。结果为朱弘昭等所率骑兵击溃从荣逃至府第被杀。李嗣源“闻从荣已死悲咽几堕于榻绝而苏者再”1。后征天雄节度使宋王李从厚入宫侍疾。六天后病重不治终年68岁。宋王李从厚继位是为闵帝。

    1《资治通鉴》卷278长兴四年十一月。

    2《新五代史》卷24《安重诲传》。

    3《资治通鉴》卷275天成元年五月天成二年五月。

    4《新五代史》卷24《安重诲传》。

    1《新五代史》卷15《秦王(李)从荣传》。

    第四章郭崇韬周德威第一节郭崇韬运筹决胜郭崇韬(?—926)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隶李克修帐下为亲信。他处理昭义镇(治潞州今长治)的具体事务廉洁干练颇有口碑。李克修死后他任李克用主管联络事务的典谒办事很得力应对机敏升任河东教练使。

    李存勗继位为晋王后郭崇韬更受器重由中门副使升为中门使参管机要艰难战伐无所不从。天祐十八年(后梁龙德元年921)他跟随李存勗讨伐镇州(今河北正定)的张文礼久攻不下。这时定州(今属河北)的王都为救张文礼勾引契丹进到新乐(今新乐东北)晋军动摇打算撤围李存勗犹豫未决。郭崇韬认为契丹只为王都利诱而来并不是真心来救张文礼其前锋稍一受挫必定逃跑无疑。正可乘新近打败后梁军心大振之机威震塞北!李存勗采纳了他的意见果然打败了契丹。

    李存勗称帝后郭崇韬被任为兵部尚书、枢密使权宰相。

    梁将王彦章攻破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后进围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存勗判断有误引兵出战打了败仗。向郭崇韬问计他指出王彦章围杨刘的目的在于夺回郓州(今东平西北)如果在下游以呼应郓州为名建立堡垒那么他必来争夺这样就可以分散其兵力后战而胜之。李存勗依计而行果然大败王彦章。

    梁将康延孝降唐郭崇韬随即与之密谈探知了梁的虚实和用兵意图。

    他力排诸将放弃郓州与梁以河为界罢兵的议论坚决主张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他对李存勗说:“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1李存勗照此办理结果只用了8天功夫就灭了后梁。郭崇韬获赐铁券拜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治镇州今正定)为使相继续担任枢密使进封赵郡公。

    位兼将相郭崇韬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而位兼将相处理事务又无所回避这就与李存勗所信任的宦官和伶人产生了矛盾。他与宦官李绍宏之间关系紧张想要功成身退他的部属指出他已处于骑虎难下的局面一旦失势就难以自安。于是他听从部属的意见请立李存勗的宠妃刘氏为皇后以求中宫之助然后又请求罢去所任枢密使职恢复唐朝由宦官担任此职的制度。可是李存勗坚决不准他辞职他只好留任。他提出的有关“天下利害”的25条措施李存勗也都予以照办。后来李存勗调李嗣源任成德军节度使让郭崇韬移镇忠武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他再三辞让获准后留在朝中任侍中、枢密使。

    李存勗禁不住宦官的怂恿打算建造高楼避暑郭崇韬切谏他以天下为1《新五代史》卷24《郭崇韬传》。

    心毋忘创业之难希望取消造楼计划。李存勗不听宦官又从中挑拨君臣间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河南县令罗贯为人正身奉法不受权豪请托因而得罪了宦官、伶人以及河南尹张全义。张全义派人在刘皇后处诋毁罗贯宦官又在李存勗面前落井下石。郭崇韬素知罗贯正直竭力为其辩护李存勗竟至自关殿门把郭崇韬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