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悲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同时投入了紧张的创作活动。他的第一幅巨作是1928至193o年绘制的油画《田横五百士》。它取材《史记》选取了田横与5oo壮士诀别的时刻表达“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画上以大片云朵压向地面运用蓝天、碧海、白马、红袍造成的强烈对比加强画面的紧张气氛。画中人物形象的多样和生动开辟了中国画坛的新纪元。画家巧妙地使用了以一当十的构图法在造成强烈的悲剧高氵朝的同时达到了画面的奇特平衡表现出宏伟的中国气派。在二十年代末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物画创作也是第一幅油画历史画杰作在处理巨大场面和复杂人物关系上得心应手代表着中国油画的杰出成就。在1928年暑假他还到福州为福建教育厅绘制了大幅油画《蔡公时被难图》歌颂面对日军屠刀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

    193o年他创作了巨幅中国画《九方皋》。这幅苦心经营、数次易稿的画作取材于《列子》。画上被伯乐推荐给秦穆公的九方皋正在全神贯注地相马千里马为遇到知己而欢快地扬蹄嘶鸣。画家通过抛弃外表直抵本质的相马高手阐明了自己取精用宏的艺术观抒了自己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强烈感慨。他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凡马衬托出良骥。那些无知浅薄而又看不起身为农夫的九方皋的旁观者正好反衬出具有远见卓识而不露声色的智者。画面墨色的安排、线条的运用、虚实的处理均臻于尽善尽美。神情刻划的深入使中国画别开生面。

    1931年徐悲鸿完成了巨幅油画《徯我后》。画面以受到大旱煎熬的百姓期盼甘霖的场面反映着人民反对压迫者期望光明、解放的心声。土地龟裂树木枯死人物瘦骨伶仃把油画的感染力挥到极致令人不觉产生悲天悯人之情。它和《田横五百士》一起奠定了中国油画的基石成为中国油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对中国和西方的艺术进行了多年深入研究之后徐悲鸿提出了中国艺术复兴的主张。他把中国艺术教育在新时期的审美原则总结概括为《新七法》作为完成一个健全画家的定则。它们是“位置得宜、比例正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在此基础上他还将艺术教育思想概括为“崇德性、崇文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形成从画品到画法的完整的艺术理论。徐悲鸿强调崇德性指出画家的责任是“穷造化之奇探人生究竟”。要求画家无比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艺术“不慕时尚不甘小就不舍己以循人”作到人品画品一致。崇文学旨在把我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其中包括“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要求和寄情、托兴手法扬光大使绘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致广大尽精微”不仅是指艺术造型的手法和效果更是指艺术的精神那种“水墨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宏大中国气派。这一宏伟气魄是尽精微的前提而“尽精微”的功力则来自于艰苦磨练和认识对象的科学态度。“极高明、道中庸”鲜明地体现出徐悲鸿对中国艺术境界的把握和它与西方艺术的区别。它不因高明而走极端而是找到通向至善尽美的最佳结合点在处理线与面、颜色与素描、虚与实、繁与简、写实与写意、形与神的关系上自始至终处于最佳位势把握美之所在使司空见惯的事物经高明之手出人意表地获得更高层次上的大和。这种恰到好处的把握分寸乃是素养、学识的积累是画家诸方面才智的总汇聚。徐悲鸿的这一艺术思想和它在艺术教育中的实施使得中国绘画扭转了因循守旧、僵化衰微的形势并稳步地向前展。在中国艺术步入现代的过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向欧洲介绍中国的艺术成就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从1933到1934年徐悲鸿携带中国古今名家画作和自己的代表作赴欧宣传中国文化。中国绘画先在巴黎引起震动法国文豪保罗·瓦洛里为在巴黎国立外国美术馆举行的这一画展撰写了序言3ooo人参加了开幕式应观众要求展览延至45天目录再版3次。法国政府购藏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并在外国美术馆设专室陈列。法国报刊称徐悲鸿为大师认为他的古柏可与巴比松画派主将卢梭的橡树相媲美。随后徐悲鸿又赴布鲁塞尔美术馆、柏林美术家协会展览馆、法兰克福国家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获巨大成功。他在米兰王宫和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列宁格勒埃米塔热(冬宫)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画展也受到极热烈欢迎。意大利报刊称该展是中意文化交流史上自马可·波罗以后最重要的事件。埃米塔热美术馆至今仍陈列着徐悲鸿当年与该馆交换的作品。展后欧洲成立了四处中国绘画的专门展室介绍、报道中国画展的报纸累计达数亿份。

    徐悲鸿从1935年到1938年夏多次前往广西帮助筹建美术馆、美术学院和组织第一届省美术展览。并且主持广西全省中学艺术教师讲习班以切实推动艺术教育的展。秀甲天下的阳朔使他漏*点澎湃他刻了《阳朔天民》的印章放舟于漓江之上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泼墨山水画《漓江春雨》。该画纯以墨块写物造型把水墨画的洇墨、渗透作用挥得淋漓尽致使鬼斧神工的山丘、错落有致的房舍树木在濛濛烟雨之中若隐若现。画面几无线条更无皴擦的痕迹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美感沁人肺腑那空灵的山光荡漾的水影与洒脱飘逸、韵味无穷的用笔使该作堪称中国山水画之大奇。抗战开始徐悲鸿随中央大学迁到重庆国破家亡的感慨凝于笔端使他的艺术更加升华。在1938年除夕他为一位拾破烂的贫穷女子画的肖像《巴之贫妇》以异常简洁生动的手法抒写满腔的同情。其时画家居住在磐溪每日过嘉陵江去中大授课目睹重庆人民上下百丈石阶挑水的艰辛感慨万分又创作了《巴人汲水》。画面让俯身汲水者处于大角度的短缩透视之中与转身上坡的挑水者形成用力方向的强烈对比并以长竖幅的新颖构图巧妙地解决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棘手难题使它成为反映现实生活的杰作。在抗日战争中徐悲鸿的画笔与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疾苦紧密相连笔下的形象饱含象征意义抒着爱国的情操。他反复创作以狮为题材的寄兴画。《新生命活跃起来》表现睡狮的觉醒它在穿山越涧勇往直前;《负伤之狮》双目喷射着复仇的火焰;《狮与蛇》以雄狮侧目鄙视挑衅者来抒对于侵略者的痛恨;《群狮》则取会师东京之谐音表现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对最终胜利的信念和预言。在岩石之巅高啼的雄鸡勇敢、忠诚奔向胜利和光明的骏马也都是托兴的最好对象画家借它们一吐积郁寄托渴望把中国文人画借梅兰竹菊以自况的传统大大地提升、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并造就了中国动物画的高峰。《风雨鸡鸣》、《壮烈之回忆》以及作于第二次长沙会战之时的《奔马》都是该时期驰名遐迩的传世之作。

    1939至1942年徐悲鸿几次奔赴南洋以画笔为民族救亡服务。他在吉隆坡、新加坡、梹城、怡保等地举行了6次徐悲鸿画展将卖画的全部收入捐献给国家以救济流离失所的难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他在新加坡的画展由以陈嘉庚为的救赈总会主办售出画作达四、五百幅在6o万人口的新加坡就有3万多人参观了画展成为以文化支援抗战的空前盛事。在新加坡他还创作了以著名街头剧为名的油画《放下你的鞭子》。

    1939年11月徐悲鸿应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前往印度大学讲学并在加尔各答和圣地尼克坦举行画展。泰戈尔主持画展开幕并亲笔撰写了画展序言。他写道:“中国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在富有韵律的线条和颜色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记忆中已消失的远古形象同时又无损于他自己经验中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风格我尽情地欣赏了这些绘画我确信我们的艺术爱好者将从这些绘画中得到丰富的灵感。。让我升起谈话的帷幕来引导观众走向一席难逢的美的盛筵。”

    在印度徐悲鸿作了大量的素描、写仅画泰戈尔的就有1o多幅。他根据自己对诗人的了解完成了中国人物画杰作《泰戈尔》。画中诗人正在凝神构思目光透过镜片注视着远方理想中的世界雪白的须在微微飘拂执笔的手仿佛随着思想在缓慢地移动形象极为生动传神。静谧幽深的环境配合着诗人深邃的思想林中的小鸟好像都停止了歌唱怕打扰了美好诗歌。在画展结束之后徐悲鸿前往喜马拉雅山绘制他构思已久的中国画巨作《愚公移山》。这幅画运用了大量处于剧烈运动之中的真人大小的裸体造成画面空前的气魄与伟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徐悲鸿以画笔为坚强不屈的同胞留下了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形象。他为这幅画作了1oo多幅画稿和习作最后使用了中国画的形式用淋漓的水墨抒写中国历代画家最感棘手的人体从而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的时代。

    在印度徐悲鸿经常骑马远行从而细审马的性格神情笔下马的形象也同时在集中、概括、提炼、升华形成“徐悲鸿的马”的典型。画家准确地勾出马的骨骼、肌肉的关键部位用重墨突出刻划头部、四肢、肩、胸、足等传神之处造型精卓、用笔洗练体积感、空间感、质量感都意到笔随地显现于富有韵律的墨块之间。徐悲鸿一反中国历代画马的线描工细手法以大写意的笔法塑造出瘦身、长腿、尖耳、阔鼻、鬃毛飞舞、骨带铜声的英俊形象同时也以诗意隽永寄托高深使它明显区别于西方浪漫主义画家之笔。这些马即是画家的心驰神往它们或踯躅于旷野山巅或奔驰于荒原大漠不受羁绊憧憬光明。“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天涯何处寻芳草”、“铲尽崎岖大路平”的独特意境赋予了它们永恒的魅力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象征。

    1942年底徐悲鸿经云南回到重庆一边继续任教中央大学一边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筹建中国美术学院。1943年夏徐悲鸿率该院筹备处到青城山写生居天师洞道观。他以屈原《九歌》为题创作了两幅气氛截然不同的中国人物画。一幅是在幽深山谷之中备感孤独的山鬼另一幅是在短兵相接的厮杀中为国捐躯的战士不论是《山鬼》还是《国殇》画家的悲愤之情都溢于画外。《李印象像》原为《国殇》一画作准备的写生画稿其流畅有力的线条在造型上起到了明暗渲染的作用把线的魅力挥到了极致堪称中国白描技法的代表。

    在物质条件极艰苦的情况下徐悲鸿仍然坚持着油画创作。他的手法较之在法国时更加雄浑劲健。《月夜》、《喜马拉雅山之晨》、《银杏树》、《庭院——鸡足山庙宇》、《廖静文像》以类似镶嵌的手法把颜色一块块地摆上画面产生金石铿锵的效果。在展开色彩魅力的同时他的油画传达出东方飘逸的形式美和有别于西法的审美韵味。《喜马拉雅山之树》取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对树木轮廓的勾勒枝干的处理都有中国画皴法之美。《桂林山水》纯以画力写就运用类似中国石青、石绿的颜色造成中国山水画的逸雅氛围戛戛独造奇美动人。

    1946年徐悲鸿来到北平担任北平艺专校长。他聘请了许多有能力有影响的艺术家到校任教在美术教学中强调以素描为基础。对于学国画的学生他要求学习画1o种动物1o种树木1o种花卉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