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年5月2《团结报》1956年4月25日。
1重庆《新华日报》1946年1月26、27日。
2《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第四次政治会议政治报告》《民潮》第6、7期合刊1947年4月5日出版。国民党加强对民主党派的迫害造谣说“民联”受中共控制准备加害谭平山。1947年秋谭被迫到香港。他以香港为基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谭和李济深、蔡廷锴、陈铭枢、王昆仑等人联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主同盟会和其他国民党民主派分子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元旦“民革”正式成立公开宣布脱离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决心“为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民主与和平”3而斗争号召各地同志率部武装起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并呼吁成立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民革”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民主派的大联合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
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国民党统治摇摇欲坠之际国内资产阶级右派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右翼在人民中散布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幻想阻止人民革命战争。谭平山在香港团结各民主派分子揭露所谓“第三条道路”的实质号召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谭平山表通电、文章和演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号召认为“中共的五一节口号就是适应人民要求的号召”1。9月15日谭与其他民主人士响应中共号召离开香港。1o月从丹东进入解放区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工作。谭负责领导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9月21日谭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被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参加大会的领导工作。在政协会议上谭平山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被任命为政务委员会委员及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1年底到1952年1o月全国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谭领导的人民监察委员会全力投入了这一场运动。谭总结人民监察工作的经验有三点:一是坚持了人民的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二是坚持了监察工作的群众路线;三是坚持了监察纠举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改造与纪律制裁相结合的方针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谭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这时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监察部谭因年老有病不再负担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1956年2、3月谭平山抱病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三届代表大会鼓励“民革”的同志们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而奋斗。谭当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和民革中央副主席。
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在北京病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真致悼词高度评价和赞扬了谭平山为中国革命奋斗的一生指出谭平山“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者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谭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有贡献、有影响的革命家。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谭平山文集》。
3《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行动纲领》《华商报》1949年1月4日。1香港《华商报》1948年5月23日。
2《人民日报》1952年9月22日。
1《人民日报》1956年4月5日。
第三十一章章伯钧章伯钧1895年11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初一日)生于安徽桐城县。父章扬清略有田产28岁时因乘船遇大风落水淹死。当时章伯钧只有7岁。父殁后其母变卖田产供其兄弟三人上学。
章伯钧幼年念过几年私塾继入桐城中学读书受到桐城派的影响喜好“考据”、“词章”之学。辛亥革命后复受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学说的影响。1916年考入武昌国立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192o年毕业回到安徽任宣城师范学校校长。此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展时期在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启迪下他积极主张革新进步聘请了恽代英等革命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任教员因不为当局所容一年后被解除校长职务。1921年到北京投考庚款留美未被录取。时任安徽省教育厅长的许世英对章颇器重给以公费派赴德国留学。次年章由上海启程与高语罕、朱德、孙炳文同轮前往柏林。
到德国后章伯钧入柏林大学学习攻黑格尔哲学。他在柏林大学学习3年政治上颇为活跃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1925年与到达柏林的邓演达相识。
1926年春章伯钧回国抵达当时处于革命高氵朝中的广州其时郭沫若在中山大学任文学院长经孙炳文介绍章被聘为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o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邓演达之邀章伯钧从广东到达武汉任总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3月邓演达兼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章伯钧被任命为农民部设立的兵农联合委员会主席。他积极支持农民运动反对蒋介石叛变革命成为邓演达的得力助手。
1927年7月武汉汪精卫集团实行“分共”大革命失败邓演达离开武汉前往苏联章伯钧则到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并被任命为总政治部副主任。8月5日起义军撤离南昌章伯钧随军南下。部队进入广东后与国民党军队交战失利他经潮州乘船到香港后又转至上海从此脱离了共产党。
1927年11月1日邓演达与宋庆龄、陈友仁3人在莫斯科表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表示要继续与新旧军阀势力作斗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三民主义并提出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国内的章伯钧予以积极响应。1928年章在上海与谭平山、郑太朴、朱蕴山、邓初民等起组织了中华革命党。他们认为叛变革命后的国民党“已成为新旧军阀官僚买办豪劣以及投机腐化分子等反革命势力的集合体”1是人民的仇敌革命的对象要求推翻南京政府并恢复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改组建立的中华革命党继续民族民主革命;同时又不同意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聚集展革命力量的主张。他们与在国外的邓演达取得联系得到邓的支持。人们从此把这个介乎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派别称之为第三党。
193o年5月邓演达回国。8月邓在上海主持召开全国干部会议1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通过了由邓起草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政治主张》选举了领导机构中央干部会邓被推为总干1《中华革命党对时局宣言》原件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
1该党以后即把这次会议看作是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
事章伯钧任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张推翻南京政府建立以农工为中心的平民政权。国民党对邓演达的反蒋活动深为忌恨1931年8月17日将邓逮捕11月予以杀害。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转入地下由章伯钧、黄琪翔、彭泽民、季方等列名负责中央工作。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动一二八淞沪抗战黄琪翔曾参与策划章伯钧则在北方从事反日军事活动。1933年11月章伯钧和黄琪翔参与了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等动的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章伯钧被任命为福建人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所属的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在“闽变”期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声明脱离国民党参加陈铭枢组织的生产人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亦于此时宣布解散章伯钧和黄琪翔等也参加了该党。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不到两个月即宣告失败。1934年初章伯钧在香港与黄琪翔、彭泽民等召开临时代表会议宣布复党。随后章伯钧去日本除与各方面爱国人士联系外并成立临时行动委员会支部与留日同志经常开会交换意见从事抗日反蒋活动。
1935年11月1o日章伯钧和彭泽民在香港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鉴于反抗日本的侵略、实现民族解放已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决定将临时行动委员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从此成为与国民党完全割断了联系的独立政治集团。会议通过《临时行动纲领》并表对时局宣言。宣言指出:日本侵略华北目的在灭亡中国中国人民“唯一的出路便是立刻动民族革命的战争以求完全的解放”。认为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民族革命战争没有广大的农民参加便无胜利的希望因此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土地革命与反日战争是不可分离的。”要求一切革命的党派“在目前民族生死的最后关头中应该放弃其宗派的偏见在反帝反日战争和土地革命两大原则之下形成巩固的联合战线组织统一的行动指挥机关”1。《纲领》认为:“中国现有苏维埃的政权和几十万红军的存在这是一个为世人所惊骇的事实。”2要求承认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恢复大革命时期的联俄、联共政策。这次会议新选举了章伯钧、彭泽民、黄琪翔等19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章伯钧成为中央的主要领导人。
1937年7月1o日章伯钧和彭泽民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共同遵守的纲领实现民主政治改善劳动人民生活释放政治犯成立人民武装指导机关组织抗日志愿军等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3。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设立国防参议会邀请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出席会议报告国际形势和前方战事情况征询与会者意见由于歧视和压迫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国防参议会没有邀请章伯钧及其他负责人与会。1938年3月1日章伯钧在武汉主持召开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次代表会议通过《抗日时期的政治主张》要求国民党作政治上的大改革“整个地扫除官僚主义的毒害切实实行民主政治”1。他并著文说:“抗1宣言原件存农工民主党中央。
2中华论坛》第1卷第1o、11期合刊。
3《中华论坛》第1卷第1o、11期合刊。
1《中华论坛》第1卷第1o、11期合刊。
战与民主不可分离曾经是我们一贯的主张必须实行民主政治才能增加抗战力量保证抗战胜利。”2为了实现民主政治他主张建立民意机关使人民有参政的机会。3月末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临时全国代表会议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6月章伯钧被聘为国民参政员代表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参加了在汉口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不久和其他国民参政员一同去重庆。
………………………………
16
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的政策重心逐渐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反人民抗战初期人民群众和各抗日民主党派争取到的一些权利又被取消。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9月在重庆举行的国民参政会一届四次会上各抗日党派的参政员纷纷提出有关宪政问题的提案。章伯钧和左舜生、张君劢等联名提出《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以安定人心扬民力而利抗战案》和《改革政治以应付非常局面案》要求于最短期内颁布宪法结束党治全国各党各派一律公开活动平流并进永杜纠纷共维国命。他们把立即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实现民主宪政看成是当今“扶危救急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