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6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京、扬州、无锡、合肥、济南、蚌埠、南昌和他的家乡泰州等地巡回演出。同时还到各地的工厂、矿山、农村中去演出。1953年由贺龙任总团长、梅兰芳任副总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去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演出回国后又在东北为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其后他又到广东、福建前线去作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演出。这期间他作了他从未有过的广场演出。他之所以这样深入到军队、工厂、农村演出是因为他学习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结果懂得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先要为工农兵服务的道理。他说:“解放以后我的舞台生活起了显著的变化几年来我遵循着所指示的文艺为工农兵的道路在艺术实践上作了一些努力这不仅使我的观众比从前广阔得多观众的成分起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使我的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1952年梅兰芳随以宋庆龄为团长、郭沫若为副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到维也纳出席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同时到苏联参观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参加联欢晚会演出。1956年以梅兰芳为团长、欧阳予倩为副团长兼艺术指导、马少波、刘佳、孙平化为副团长的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演出团员有姜妙香、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等在日本各地共演出了5o天受到广大的日本观众的欢迎对促进中日人民的友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6年9月梅兰芳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群英会。翌年他又以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团员身份随团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o周年庆祝活动。196o年2月他又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1o周年第四次到苏联访问。195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解放后的十几年中梅兰芳的思想认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的艺术水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在回顾自己那些年在各地的演出时说:“在这些演出活动中工农兵观众占了最大的比重。我接受了他们给我的永不能忘的启和帮助使我在表演方法上特别是在人物性格和阶级关系的刻画和分析上提高了一步加强了我为工农兵服务的决心。”
梅兰芳对艺术精益求精愈到晚年愈加执着在他演出的众多的剧目中经过他反复筛选保留下来的一二十出戏都成了千锤百炼的精品。如《贵妃醉酒》、《宇宙锋》、《奇双会》、《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穆柯寨·穆天王》、《凤还巢》、《霸王别姬》、《洛神》等。他的保留剧目大多是在解放以后进行加工整理的。如《宇宙锋》这出戏梅兰芳前后演了5o年是他功夫下得最深的一出。他喜欢演这出戏并且不断听取观众的反映来进行研究改进。他曾演出全本又曾删去后半并改动其中人物性格不统一之处以突出剧中赵艳容的斗争性。到了晚年他只演其中最精彩的《修本》、《金殿》两折经过反复加工丰富了表演将赵女对其邪恶阴险却又贪图富贵的父亲的斗争和对荒淫无道的皇帝的斗争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以丰富的表演技巧表现了她的坚贞不屈她的机智和勇敢她的哀怨和痛苦。在《修本》一折中他逐字逐句分析人物的每一阶段不同的思想感情把唱腔与表演紧密结合特别是表现了她为了斗争不得已而装疯时的复杂的感情变化;在《金殿》一折里他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加强了念白的节奏、气势并在表演中吸收了男子的动作。大幅度的表演动作不仅凸显了特殊的环境——高大广阔的金殿而且把斗争的难度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加大了斗争的力度。从这出戏的修改加工中可以看到梅兰芳将表演的艺术性与剧本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古老的历史剧焕出新的生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舞台上的一切艺术处理都是坚持以美为原则的。即便是戏里表现醉和疯也必须顾到姿态的美。戏里的每一个身段都必须做到美观无论是正身、侧身或是背过身去同样要注意到使观众看着美观。梅兰芳对艺术追求的锲而不舍力争他演的每一出戏都能达到完美的地步。
他所创造的美的艺术为人们所肯定所赞颂。1955年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o年纪念活动。大会向梅、周二位颁了文化部授予的荣誉奖状称赞梅兰芳“是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在戏曲艺术上有卓越的贡献”。中国剧协副主席欧阳予倩在会上作了以《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为题的报告对梅兰芳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报告中指出梅兰芳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于他真正热爱艺术力求进步把经过长期的、高度的劳动而获得的艺术成就为人民服务”。指出梅兰芳继承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展进行了美的创造;继承了中国艺人的道德传统和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在许多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的影响下进一步靠近了人民;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以谦逊的态度听取批评以经常保持与观众的交流。欧阳予倩对梅兰芳的戏德人品作了高度的评价指出这些高尚的品德是值得每一个演员学习的。梅兰芳在会上致了答词他说:“综合我五十年的艺术实践我能够告诉各位青年戏曲工作同志的只有下面这几句话: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地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1959年在新中国建立1o周年大庆的日子里梅兰芳新排演了献礼剧目《穆桂英挂帅》。这出戏由6静岩、袁韵宜根据豫剧马金凤演出本改编郑亦秋导演。献礼演出有李少春、袁世海、李和曾、李金泉、杨秋玲、夏永泉等参加梅兰芳饰剧中主角穆桂英。为了更好地塑造这个年已半百的爱国女英雄他精心设计在唱腔上换调创腔;在表演上不仅把青衣、刀马旦两个行当的表演有机地融会在这个女英雄身上而且吸收了老生、武生的动作非常恰当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垂老请缨的英雄形象的创造。
梅兰芳还与他多年合作的老搭档姜妙香、萧长华等一起把他拿手的《宇宙锋》、《断桥》、《洛神》、《贵妃醉酒》、《霸王别姬》五剧拍成了彩色舞台艺术纪录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其后又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游园惊梦》。
梅兰芳把他的舞台生活经历和演出经验、心得写成《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二、三集(一二集由许姬传记录整理三集由许姬传、朱家溍记录整理)。还出版了《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东游记》、《我的电影生活》等书。
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心脏病突逝世终年68岁。8月1o日在都剧场举行了梅兰芳追悼大会。其灵柩葬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北麓万花山。梅兰芳的艺术博大精深影响着一代代京剧旦角艺术的展以至影响了全国各地方剧种旦角艺术的展。他的弟子不下百人其中程砚秋在学他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流派“程派”。魏莲芳成为专教“梅派”剧目的优秀教师。李世芳、张君秋、6素娟、杨荣环、言慧珠、童芷苓、李玉茹、杜近芳、关肃霜、沈小梅、顾正秋、杨秋玲、李玉芙等均能传其艺。
第五十四章周信芳周信芳原名士楚。原籍浙江慈溪(今宁波市慈城镇)1895年1月1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父慰堂艺名金琴仙工京剧旦角。母许桂仙亦为京剧演员工青衣。当时社会上视戏曲行当为贱业曾是官宦之家的周氏家族因此将周慰堂逐出族门慰堂夫妇于是流浪江湖。周信芳自小随父母流徙各地。6岁在杭州开始学戏初拜文武老生陈长兴为师继拜老生王玉芳、邵寄舟为师这为他日后的艺术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年他便以“小童串”名义登台演《黄金台》中的田法章。小孟七到杭州演《铁莲花》时就邀他演娃娃生定生并用“七龄童”艺名。周信芳从此专应各班中所需的娃娃生。当时以演红生(关羽戏)及徽调衰派老生著称的三麻子(王鸿寿)和以演孙悟空著称的赛活猴(郑长泰)都曾对之有所指点。周信芳不断努力练功同时从与前辈名家合作演出和观摩他们演戏中悉心体会其中一招一式的细腻之处学习他们塑造人物的方法。
19o6年他12岁时随父送其师陈长兴到上海。后陈去天津他则落户上海。三麻子带他去汉口演出他先演娃娃生后演老生戏、武生戏并兼演梆子戏。回上海后先后加入玉仙茶园、春仙班并到南京、苏州、镇江、芜湖等地演出。曾用艺名“万年青”、“时运奎”、“七灵童”与孙菊仙、林颦卿、李春利同台受到他们的点拨并拜“李派”武生的创始人李春来为师学武生戏。其时他还向几位老师学艺刘双全教他武老生戏潘连奎教他以念白为主的戏张和福教他做功戏。在到处搭班的过程中他曾与花脸刘永春同班刘永春善于根据人物处理唱念表演对他影响很大。
他13岁改用“麒麟童”艺名。当时他在上海丹桂第一台搭班演出。秋曾到烟台、大连、天津各地演戏一方面为补助家用另一方面则为了增长见识充实自己。
翌年周信芳进北京。那是“喜连成”科班因为营业不好邀班外演员搭班演出听说周信芳能演老生戏、武生戏还能演老旦和丑角便专程从天津邀来北京。同时邀来的还有梅兰芳、林树森、贯大元等。周信芳与梅兰芳合演过《战蒲关》、《九更天》等。有周信芳、梅兰芳等人加盟“喜连成”果然红火起来。周信芳在北京还搭过“得胜奎”科班演出。当时他已是以演做工老生戏为主。一年后他再到天津与吕月樵、何月山、苏廷奎、金月梅等同班演出。然后再北上到海参崴、双城子一带演出。这次离沪北行周信芳不仅观赏到前辈名家谭鑫培、汪桂芬等人的演艺长了见识而且参加了金月梅等革新家演的新戏思想起了很大的变化。
1912年周信芳回到上海。在新新舞台他先后与四盏灯(周咏棠)、李琴仙、苗胜春、李吉瑞、孙菊仙、赵君玉、冯子和、老票友江梦花及谭鑫培等同台演出并专诚向谭鑫培学了《御碑亭》、《桑园寄子》、《打棍出箱》、《打侄上坟》等戏学习了如何用眼神、手势、身段、道具等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他此时又参加了冯子和排演的新戏的演出受到新思想的熏陶。
当时他受到辛亥革命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当时京剧界的先行者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刘艺舟以及王钟声等人的革命行动和演出进步的新戏给他以直接影响他自己说:“我也被这种热潮卷进去了。”于是在1912年与一盏灯(张云青)、林颦卿、赵君玉等演出了《民国花》、《新三国》宣传革命、谴责袁世凯;1913年又与赵君玉等合演《宋教仁遇害》(当时被迫停演后又与三麻子、吴彩霞等重演)揭露袁世凯暗杀宋教仁的卑劣行径。这种以戏曲为武器与反革命进行斗争的做法从这时开始贯穿了周信芳的一生。
1915年周信芳21岁时加入丹桂第一台一直演到1923年并兼任后台经理。这8年是周信芳的艺术生涯中非常重要的8年他当时已是个成熟的青年经过了十几年的学戏、演戏见识很多实践很多从感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