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6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京解放后民社党总部随国民党政府撤至广州1949年7月7日张与国民党、青年党领袖联名表《救国宣言》。7月12日中央向各解放区出取缔民社党、青年党的指示宣布民社党、青年党为非法组织。1o月张在香港主持召开民社党中常会决定支持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民社党党部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北。11月赴印度讲学开始了流亡海外的生活1952年定居美国。
张君劢的晚年主要从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研究和传播并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就。定居美国前主要是在印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讲学。定居美国后杜鲁门总统特嘱国会图书馆为张译著提供方便。1955年应聘于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并应孔教会之邀在旧金山讲演义理学集为《义理学十讲纲要》。1956年为旧金山《世界日报》撰写社论后结集为《张君劢新大6言论集》。1957、1962年先后出版英文学术著作《新儒家思想史》上下册在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1958年由他起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以中英文联合表《为中国文化告世界人士宣言》它被视为新儒家的宣言表达了当代新儒家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主要特征、现代意义及展方向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同年出版《辩证唯物主义驳论》。并先后在联邦德国、英国、印度、越南、日本、韩国等地作环球讲学。1961年出版《王阳明——中国十六世纪的哲学家》对王阳明的心学作了深入研究。1965年在旧金山创立自由中国协会并创办《自由钟》月刊对中国政治作了认真反思有关论述政治的文章后来稍作调整、修改后以《中国君主政制之评议》为书名出版。同年6月赴汉城出席“亚细亚现代化问题国际学术大会”在会上作了《中国现代化与儒家思想复兴》的演讲指出:“儒家思想的复兴并不与现代化的意思背道而驰而是让现代化在更稳固和更坚实的基础上生根和建立的方法。”1967年应新加坡华侨之邀作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演讲讲稿后由他人整理以《社会主义思想运动概观》为书名出版。1969年张君劢逝世于美国旧金山所著《孟子与柏拉图》因病中辍。
1987年张君劢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台湾《传记文学》社出专集以示纪念。专集后收入台湾文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第三十四章陈嘉庚陈嘉庚又名甲庚字科次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1o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集美镇)。其父杞柏在新加坡经营米店和地产业。陈嘉庚9岁入读集美社的南轩私塾。17岁前往新加坡在父亲开办的顺安米店帮助管理银钱货帐兼当文书。两年后做了米店的经理。
19o4年顺安米店停业陈嘉庚集资7ooo多元叻币(新加坡货币)创办新利川菠萝罐头厂并将与人合资的日新罐头厂收回自办。获利后又办起福山菠萝园和日春菠萝罐头厂并扩大米业经营增设“谦益”米店和“恒美”熟米厂。由于抓住了菠萝罐头销售的有利时机加之经营得当陈嘉庚屡获成功这给他增添了扩大业务的勇气。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这位年轻的实业家以其远大的眼光和惊人的勇气投资18oo元购进橡胶种子18万粒植于福山菠萝园中开始从事橡胶种植业。随后又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开辟新的种植园。1911年陈嘉庚到泰国曼谷采购大米在北柳港现那里的菠萝堆积如山而无人设厂加工制作罐头于是他便投资办厂就地收购菠萝制造罐头外销。至此陈嘉庚已成为拥有几处橡胶园、数家菠萝罐头厂和米店的殷实侨商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后他看到菠萝罐头和大米受战争影响外运困难就决定全力经营航运业和橡胶业。他先后租购六艘轮船从事航运来往于越南、新加坡等地远者到达波斯湾从中获利近百万元。之后他将几个菠萝罐头厂和米厂改为橡胶厂又6续购进几千亩橡胶园。由于战争的机遇和他个人的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数年间陈嘉庚展成为一个拥有4oo多万元巨资的华侨大资本家了。到1922年他手中控制了1o个经过改建和扩充的工厂后来又购买了几处大橡胶园并在马来亚和印尼等地设立了十几个分店。他还同时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革厂。1925年陈嘉庚的事业达到全盛时期计有:橡胶园15ooo英亩各类工厂3o余家分店15o多家雇用两万余人全部资产为12oo万元(约值黄金百万两)成为南洋商界的巨子。
然而就在陈嘉庚登上“橡胶大王”宝座之时英、美、日等国橡胶商人也纷至沓来投资经营造成胶价猛跌。从1926年起亏损日甚。1928年亲日奸商焚毁了他的胶品制造厂损失近百万元。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严重经济危机胶价暴跌陈嘉庚被迫卖出胶园11ooo多英亩。到1931年他不得不接受新加坡银行提出的条件将自己的企业改组为“陈嘉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虽然由陈嘉庚担任总经理但实际上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外商进一步通过新加坡汇丰银行向他施加压力企图垄断公司生产的全部胶鞋的销售权。陈嘉庚认为如果答应就等于受辱于洋人公司将永无翻身之日因而严词拒绝并于1934年2月21日宣布他的全部营业收盘。
陈嘉庚经营实业3o年为侨居地经济的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最早引进橡胶进而大面积种植是新加坡和马来亚地区橡胶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先开始橡胶制品的大规模生产并有计划地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资本的垄断局面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展。他还为当地培养出数量众多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陈嘉庚不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华侨实业家而且是国内革命事业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19o6年2月孙中山来到新加坡不久这里成立了同盟会分会。新加坡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活动的中心。革命党人创办的《中兴日报》与保皇派的《南洋总汇报》展开激烈的争论使反对清皇朝统治的革命思想得到迅传播也使陈嘉庚深受革命潮流的影响。他经友人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参加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秘密集会191o年春同弟弟敬贤一起加入了同盟会并剪掉辫以示反清革命的决心。1911年辛亥革命爆福建光复陈嘉庚与同盟会员在新加坡天福宫召开闽侨大会成立福建保安捐款委员会被选为主席在短短两个月内筹款2o多万元支援福建革命另筹5万元支持孙中山。
陈嘉庚一生爱国爱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竭尽所能。在这方面突出表现在他不吝巨资积极兴办学校上。陈嘉庚经常说他的钱财“取之社会”也要“用之社会”。1894年他次回家乡时便捐献私蓄2ooo元办了一所“惕斋”学塾这是他在国内最早兴办的学校。陈嘉庚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即所以兴国”辛亥革命后他决心回乡兴教以报国。他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光复后余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愧无其他才能参加政务或公共事业只有自量绵力回家乡集美社创办小学校。”1913年集美小学正式开办。这个学校以乡里祠堂为校舍由陈嘉庚出钱修缮。随后又6续创办女子小学、男子师范、女子师范、幼稚师范、正规中学以及水产、商业、农林、国学专科等学校共1o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经过陈嘉庚十余年的努力一个荒辟的渔村终于变成了各类学校俱全的综合性的教育中心。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由此确定。
在创办集美学校期间陈嘉庚几次回国亲自筹划凡选择校址、聘请校长、选用教员以及招生及优待回国子弟等重要事项他都亲自过问。考虑到当时一般人家经济困难无法全力供子弟上学陈嘉庚规定中学生只交膳费师范生免收各种费用并供给学生蚊帐被褥。此外又设立“集美储金”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内升学或出国深造提供资助。为了创办集美学校展家乡教育事业陈嘉庚耗费了巨资。据统计1918年至1933年集美学校各种费用共支出481万元。陈嘉庚还认为集美学校必须设立基金以保证长久的经费来源。1919年他在新加坡聘请律师签立字据捐出橡胶园土地29o公顷房地产9。2万多平方米作为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陈嘉庚办教育并不着眼于自己的家乡他曾先后拨出专款在福建的28个县市办学。到1932年除集美学校外由陈嘉庚创办和提供补助的中、小学校共有73所。
在兴办中、小学的基础上陈嘉庚又进一步筹办大学。1919年7月陈嘉庚印《筹办福建厦门大学附设高等师范学校通告》说明他“久客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因此“不揣冒昧”倡办大学。1本月13日他在厦门浮山与陈氏宗祠召开厦门大学起人会议并表长篇演讲讲述他筹办大学的动机和经过。他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我国不识字者占人口总数的9o%这同欧美日1《集美学校校友会杂志》第1期192o年。
本“彼此相衡奚啻霄壤国民之程度如此欲求免天演之淘汰其可得乎?!”“吾人若不早自猛省后悔何及!诚能抱定宗旨毅力进行彼野心家能剜我之肉而不能伤我之心能断我之臂而不能得我之心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2陈嘉庚的爱国热情溢于言表。会上他当场认捐开办费1oo万元当年一次交清;经常费3oo万元分12年付完。这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私人独资创办的大学从1921年4月6日开学后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受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陈嘉庚的境遇十分困难但他的态度仍很坚定“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的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到1937年陈嘉庚确因经费枯竭无法负担不得不忍痛将厦大交给政府当局改为国立大学。对此他十分沉痛:“不图经济竭蹶为善不终贴累政府抱歉无穷!”3陈嘉庚还以同样的热情展侨居地的教育事业在新加坡创办和赞助许多学校。其中有道南小学、爱同小学、幸福小学、南侨师范、新加坡水产航海学校和南洋华侨中学后者是南洋第一所华侨中学。
陈嘉庚不但兴办许多学校而且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主张。他提倡女子教育突破封建禁锢开风气之先;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提倡学生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展;主张“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校”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生产技术人才振兴实业;要求普及教育订下同安“十年教育普及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陈嘉庚以开拓者的姿态和革新者的精神鞠躬尽瘁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真正做到了“诚毅”二字。
陈嘉庚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1923年他创办《南洋商报》鼓吹抵制日货。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生后他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担任会长第一次把华侨抗日力量团结起来6续筹款13o万余元。九一八事变后陈嘉庚在新加坡召开华侨大会通过致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电要求履行国际条约:制止日本动罪恶的战争。1932年一二八上海十九路军抗战陈嘉庚动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