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6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天津《益世报》1936年6月9日社论。
2《再生》第1o期1938年12月16日。
人民各种自由取消特务组织;严禁官吏垄断企业、投机倒把等。这一提案获得包括在内的23位参政员的联署但招致国民党参政员的强烈不满。194o年罗隆基宣布脱离国社党。1942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5月他参与创建了政团同盟昆明支部任宣传委员这是政团同盟最早成立的地方组织。该组织在昆明利用报刊和集会讨论宪政批评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自由主张开放政权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政团同盟昆明支部在罗隆基等的主持领导下先后吸收了潘光旦、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一批优秀分子加入同盟。罗又主持吸收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秘密入盟扩大了民主政团同盟的声望和实力。此外昆明支部向政团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会建议将政团同盟改为民主同盟使它成为政治主张相同的民主人士的联盟中央常委会接受这一建议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正式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成立新的领导机构罗隆基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主任。同年11月民盟昆明支部改为云南省支部出版机关刊物《民主周刊》罗隆基任主任委员并担任《民主周刊》主编。他积极响应在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的“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在昆明起组织5ooo人的双十节群众纪念大会和护国纪念会会后举行大游行高呼“我们要和平”、“我们要扩大民主运动”在西南地区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响应。同时罗隆基在《民主周刊》上接连表《民主政治与民意政治》、《党派团结的具体方案》等文章强调党派团结为实现民主的枢纽并提出有关实现民主宪政的具体主张。
抗战胜利后罗隆基离昆赴渝全力从事民主运动。1945年1o月1日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罗隆基为主席团成员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民盟对目前一切问题的主张》的政治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宣言》、《中国民主同盟纲领》及《组织规程》。由罗隆基执笔起草的《政治报告》和《中国民主同盟纲领》设计了民盟实现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中国民主同盟在中国所要建立的民主制度绝对不是并且绝对不能把英美或苏联式的民主全盘抄袭”而是“要依据英、美、苏的经验树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这种民主制度就是“拿苏联的经济民主来充实英美的政治民主”通过“平均财富消灭贫富阶级”“确认人民私有财产”实行计划经济等途径得以实现1。在这次大会上罗隆基继续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主任与秘书长左舜生、组织部长章伯钧一起共同负责民盟中央的日常行政工作为贯彻推行民盟的政治思想和纲领主张而不懈努力。同年11月重庆各界反对内战联合会成立罗隆基当选为常务理事他在成立大会上表演说声称“任何国家帮助中国打内战我们都反对;中国任何党派打内战我们都反对”1。同时积极支持昆明学生的反内战运动。12月24日沈钧儒、梁漱溟、罗隆基等人以陪都反内战联合会的名义分别致函蒋介石、呼吁双方“万不宜诉诸武力”希望“即行停止武装冲突促进政治协商以贯彻和平建国之大义”。21以上引文见《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第75页、第77页、第67—68页。1《记陪都各界反内战联合大会》见《周报》第13期1945年12月1日。2《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文史资料出版社第1o7页。
1946年1月1o日国人企盼的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终于在重庆国民政府礼堂召开。罗隆基作为民盟九位代表之一出席会议。他参加政治组和宪法草案组的工作。在改组政府的讨论中罗隆基与代表王若飞密切配合一致认为改组政府的关键是要“改变蒋介石个人独裁的局面在政府中实现一些民主”3。罗隆基代表民主同盟提出改组政府三原则:(1)必须有共同纲领为施政共同准绳;(2)各方面人参加执行机关的办法要使他真能执行;(3)共同决策机关要真能决策。在讨论国民大会问题时罗隆基重申民盟主张即不承认旧代表的主张。由于政协会议期间与民盟代表通力合作互相支持最终达成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五项协议。
政协协议一经签订国民党当局马上对它进行破坏准备动全面内战罗隆基为谋求和平从中斡旋并以民盟言人身份多次向中外记者揭露国民党破坏和平、动内战的阴谋多次联名抗议国民党特务压迫残害民主人士的暴行。1946年2月民盟总部机关报《民主报》在重庆创刊罗隆基担任社长。7月梁漱溟和罗隆基代表民盟严重抗议国民党单方面宣布如期召开“国民大会”指出这是非法行为。李、闻惨案生以后他在上海主持追悼大会并代表民盟讲话抨击国民党反动集团的卑劣行径。他说:“民盟绝不因这类暴行事件而有所恐怖与退缩我们只有更积极、更勇敢地向前猛进争中国之和平、民主亦只有如此始足以慰李、闻两先生地下之灵。”同时他表达了一个民主战士对民主事业的坚定信念:“李、闻两先生虽然被杀死但战士的血决不会白流呵一个人倒下了但千万个人会起来的!”。1946年1o月11日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蒋介石悍然宣布当年11月12日召开“国大”并催促各党派提交参加“国大”的代表名单。罗隆基等民盟主要负责人坚持政协路线和民盟纲领拒绝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引诱和拉拢。11月15日民盟中央常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决议起草一个民盟拒绝参加“国大”的严正声明以民盟代表罗隆基等五人名义表。24日罗隆基等三人代表民盟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声明民盟始终坚持两条原则:(1)民盟维护政协决议;(2)民盟反对内战。并且强调民盟今后态度以第三者的身份继续努力以期打开国共僵局口号为:“恢复和谈停止内战”八字。同时宣布民社党参加“国大”“系违背民盟中规定条例实应请其退盟”。不久民盟中央决定开除民社党盟籍。罗隆基明朗进步的政治态度得到周恩来的赞许。1947年1月罗隆基出席在上海召开的民盟一届二中全会他在会上作了政治报告。二中全会通过了民盟不承认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及其“宪法”决不参加分裂的“国民政府”等项决议。1947年3月6日代表王炳南为委托民盟保管京沪渝蓉昆等处遗留财产而表紧急声明罗隆基代表中国民主同盟接受委托并公开表了紧急声明。在危难之际显示了政治盟友的真情。
1947年1o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之后国民党派特务“护送”罗隆基回上海将他送进广慈医院(后转到虹桥疗养院)“治病”遂失去行动自由。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被上海地下党设法营救方免遭于难。1949年9月他以中国民主同盟代表的身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后罗隆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委员、森林工业部部3罗隆基:《从参加旧政协到参加南京和谈的一些回忆》《文史资料选辑》第2o辑。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传部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等职。
1957年4月27日中央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自5月初开始罗隆基作为民盟副主席参加中央统战部多次召开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座谈会。会上罗隆基作了坦率的言并对近来的“鸣”、“放”情况表示了意见。他认为:这次的争鸣是很健康的虽然大家对提出了不少意见但并没有人提出反对、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意见同时这个“鸣”“放”又是根据的整风指示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在的领导下进行的。针对有人担心对党提批评意见将来会受到打击报复的心理他建议由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成立一个由、民主党派和其他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委员会检查过去“三反”、“五反”和“肃反”工作中的偏差并鼓励受委屈的人士向这个委员会申诉。他强调“平反”的机构一定要同“三反”、“五反”、“肃反”的原领导机构分开。他还主张地方人代会和政协也应该成立这样性质的委员会使它成为一个系统。另外他提出在展组织方面特别是在展知识分子方面是否有些太快了。他认为解放初期在知识分子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常是“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而这样的人被党看成是积极分子吸收进党他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的言还谈了实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条件问题他认为:“民主党派和长期共存先要解决民主党派长期存在的问题”“实现互相监督要给民主党派以工作便利的条件”。他还批评了国家某些经济计划有主观主义的情况和各项工作中的全部冒进倾向。11957年6月8日以后展开了反右派斗争罗隆基和章伯钧一起受到批判被指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联盟”。7月1日《人民日报》表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指责“民盟在百家争鸣过程和整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恶劣。有组织、有计划、有纲领、有路线都是自外于人民的是反社会主义的”。同时被点名的还有农工民主党。社论作出如下论断:“整个春季中国天空上突然黑云乱翻其源盖出于章罗同盟。”罗隆基的“平反委员会”与章伯钧的“政治设计院”、储安平的“党天下”被看作是“右派的三大反动理论”受到猛烈的批判。罗隆基被迫多次做交代和检讨但他本人也不知“章罗联盟”为何物。1957年罗隆基被划为大右派。他在抑郁苦闷中度过了凄凉的晚年。1965年12月6日夜猝然病逝终年69岁。
2o年后1986年1o月24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在北京隆重纪念罗隆基9o诞辰。会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代主席楚图南讲述了罗隆基的生平事迹。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追述了罗隆基的一生肯定罗隆基是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为我们民族和国家做了好事是值得纪念的。
1《人民日报》1957年5月11日、5月23日。
第三十三章张君劢张君劢名嘉森字君劢又字士林号立斋别号世界室主人英文名netg。上海市宝山县人。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1月18日出生于嘉定县城一商宦之家。在12个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二后与其胞弟张嘉璈共同活跃于中国政坛。张君劢一生出入于政治与学术之间曾任中国国家社会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在政治学、哲学、文化等方面著述颇丰。
6岁时入家塾记诵儒家经典学作八股文接受传统教育。1897年入上海广方言馆学习英文及数理化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在此期间由于受到思想进步教员袁希涛的影响开始关心政治。后来张君劢一度成为梁启立宪政治的忠实追随者。
19o2年张君劢应宝山县乡试经义策论中秀才。次年考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半年后改入南京高等学校。拒俄运动生后因报名参加拒俄义勇军被斥退学。19o4年到长沙明德中学教英语不久转澧州、常德等中学任教。19o6年被宝山县公派日本留学抵日后背弃入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