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但马上便面临着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倾向出现的可能性和国民党“和平统一”策略的新问题。因此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便成为此后对付国民党的“和平统一”的主要原则立场。中间势力始终坚持主张抗日与民主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和对日妥协政策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但在国民党政策生转变、国共合作实现后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无条件拥护蒋介石的倾向。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加强了坚持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重要性。

    这样一方面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各中间政派在内的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在抗日旗帜下汇合起来向着实现武装抗战的方向展这是历史展的主流;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并未解决国共两党的性质没有改变尤其是国民党并没有放弃消灭的根本方针致使国共合作形成后国共两党的斗争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政治斗争方式便是国民党的“和平统一”策略与“独立自主”方针的斗争。抗日战争实现后国共之间复杂而特殊的矛盾和斗争带到了抗日战争之中并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始终。

    第十一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总格局的形成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动七七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同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从此全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之中。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总格局可以这样概括即一个战争、两个战场、三种政权。日本侵华战争爆后经过一年多的剧烈变化这种总格局于1938年底形成。直到日本战败投降这个格局才消失。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内部的演变是在这个总格局中进行的。

    第一节一个战争所谓一个战争就是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力量共同进行的战争。它制约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政策和行动。战争的胜败决定国家的前途。它是观察当时中国问题的总前提。

    在论述史实之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需要先作些说明。

    为什么提出一个战争这样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在抗日战争史上对这样一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这样说:“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的时候起国民党在长时期内采取了不抵抗主义。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它的军事优势长驱直入占领了半个中国。在日本侵略者大肆进攻和全国人民抗日的面前国民党被迫参加了抗战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就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的方针。抗日战争的重担落到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解放区人民身上。”“为什么一个弱国能够最后战胜强国呢?为什么看来似乎弱小的军队能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是中国和同志领导的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实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实行了同志所制定的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创造性地丰富和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思想的胜利。”“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我们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1有人这样说:“武汉失守之后日寇与蒋介石的作战重心同时指向。”“自从武汉失守之后蒋日之间已经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战斗。那时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文件称:‘剿匪的重心必须指向。’由中国领导的解放区战场成为主要的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的主力日寇集中攻击的目标就是解放区和八路军、新四军。”“蒋介石由消极应战的政策转移到观战与求和的政策因此重点也就由对外转移到对内由联共的政策转移到‘防共’、的政策。”1有人这样说:“抗日战争八年国共合作八年也是蒋家王朝向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的八年。”2大6上的政治人物和历史学家作这类论述的人非常多不必再举了。

    台湾出版的抗日战争史著作则往往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同样的问题例如有人这样说:“共军改编后即蓄意扩充实力避免作战不打敌人专1:《人民战争胜利万岁》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2、14页。1陈伯达:《人民公敌蒋介石》第4章第5节。

    2荣孟源:《蒋家王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o年版第219、22o页。事袭击友军据统帅部的统计共军第十八集团军自29年11月至3o年1o月止在一年之内因袭击友军引起之战斗次数即达395次之多。”3“真正的抗日战争一共是十四年这十四年中我们的国力、人力、经济资源损失得非常重大但是最使人愤慨的我们中国的内奸和叛徒——一直和日本军阀内外勾结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共同颠覆我们的国家破坏我们的政府”4上面摘录的材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否认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包括各民族、各阶级、各政治派别(只有少数汉奸亲日派除外)共同进行的战争。仔细分析起来那些资料中含有的对抗日战争的看法有以下几种:1。半个战争论。此论认为当时中国只有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抗战。

    此论又分两种:第一一派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完全是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进行的至少在八年抗战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如此。“抗日战争实质上就是我们党(指)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这个战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思想的胜利”。这就是说进行抗日战争的只有占中国少部分地区的解放区战场而统治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国民党在武汉失守之后“蒋日之间已经没有进行过真正的战斗”。这是一种半个战争论。

    第二另一派观点认为:八路军、新四军“避免作战不打敌人”。甚至无根据地恶意中伤说中国“一直和日本军阀内外勾结互相利用狼狈为奸”进行抗日战争的只有国民党。这是另一种半个战争论。

    2。两个战争论。上面两种不同的意见各自承认自己在抗战。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那么中国就存在着两个战争了。此种观点认为中国存在着两个战争一个是中国进行的抗日战争一个是中国国民党进行的抗日战争各自打各自的。两个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和战略配合。这样中国也就不存在一个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了。

    3。三个战争论。两个战争论认为一个是进行的抗日战争一个是国民党进行的抗日战争;但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再加上一个国共之间的战争。这第三个战争如有的书上所说:“抗日战争八年国共合作八年也是蒋家王朝向领导的人民武装、抗日民主根据地进攻的八年。”这样抗日战争期间就存在着三个战争了。

    上述各种意见认为: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不存在一个各民族各阶3何应钦:《对日抗战与台湾光复的经过》1962年3月6日见何应钦《为邦百年集》台湾1987年版第29页。

    4何应钦:《再斥破坏抗战罪行》1972年8月见何应钦《为邦百年集》台湾1987年版第449页。

    级共同进行的抗日战争而是存在着半个战争、两个战争或三个战争。我们当然不是说抗日战争期间不存在两个战场(这一点下面就要说到)及其对立甚至生过武装冲突(如皖南事变);也不是说国共之间没有原则分歧和斗争;也不是说蒋介石集团没有与日本谋和和活动但不能说得过分违背史实。

    只有一个战争的论点是正确的。在《论持久战》中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里说的中日战争是“中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不是哪一部分中国人同日本的战争。又说:“中国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国奴。”“在太阳旗下每个中国人只能当顺民做牛马。”1这里说的都是全体中国人。在《论新阶段》中又说过: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包括全民族所有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不同军队不同国内民族之一个最广大团体”。朱德也说过:“我们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党派信仰一致奋起义无反顾与日寇做生死的决斗。”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这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看法许多报刊书籍大量宣传这种看法例如当时广泛行的《救亡手册》就这样说:“在民族危机高于一切亡国奴的威胁要降临到每个中国人的头上时不仅是广大的工农大众就连资产阶级甚至封建军阀也生了他们的存亡问题而逐渐改变他们犹疑畏缩的态度走到救亡阵线中来。”“不分阶级、党派、信仰也不分上层下层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最凶恶的死敌这是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1在一个整体的抗日战争大前提下中国各阶层的人们最广泛地动员了起来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抗日运动和抗日战争。这样在抗日战争的敌我力量对比上“敌小我大”更加突出“敌强我弱”则被大大减弱。

    这个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共同进行的战争在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了。

    抗日战争是全国一致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它表达了一个历史时期全体中国人政治生活的基本事实它表明了中国格局的整体性它以我为主包括了战争双方整体制约局部。在抗日战争期间各种政治纷争都受它的制约。尽管国共之间的斗争很尖锐但都没有出这个整体所制约的范围。它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表现形态。这个“一个战争”最大限度地动员了集中了全中国的抗战力量这个事实是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根本原因。

    1《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455页。

    2朱德:《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第四周年》《解放》第131、132期合刊1941年7月7日出版。1钱俊瑞、姜君辰等编《救亡手册》生活书店1938年1月行第6、7页。第二节两个战场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两个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大特点之一。抗战期间之所以存在着两个战场是由于解放区战场的存在。它的存在是决定因素。

    解放区战场的存在、两个战场的存在是192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延续和展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点的进步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抗战期间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是我们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格局的重大因素它也极大地影响了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

    解放区战场的形成也就是两个战场的出现过程如下: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军部下辖一一五、一二o、一二九3个师。8月25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红军改编命令随即出开赴前线。1937年1o月南方八省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6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12月军部在汉口成立随即赴前线作战。

    1937年1o月下旬第一一五师一部在察南、冀西、五台等地区展开。

    11月7日成立了晋察冀军区。1938年1月成立了晋察冀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