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节方志和外文史料以上各节分别介绍和评述了各类重要史料它是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基础。但是史料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基本史料外方志史料和外文史料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对深入研究中国现代史亦有重要价值。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编纂地方志直到民国时期也未间断修志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加重视编史修志。八十年代各省、市、县都建立了修志机构新编地方志的工作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

    地方志以地区为范围收录该地区各方面的资料它不仅包括该地区社会现象和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阐述历史展沿革也详细记载该地区的自然面貌、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它是一个地区大量人文现象、自然科学和经济资料的总汇。其中包含着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它是研究一个地区甚至涉及全国重大历史问题的重要史料来源。

    我国各地图书馆收藏着大量方志资料。据统计约有8343种119687卷。各省、市、县修志机构新编的省、市、县地方志及各种专志亦在6续出版中。史学研究者应充分开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史料。

    近代以来因战争和各种原因使我国大量的历史资料流落国外。在我国与各国的交往中也形成许多涉及双边关系的新史料。因此在许多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都或多或少的保存着中国的历史资料。不少史料在国外已经公布或出版。如在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东洋文库等机构中都保存着许多与中国有关的史料。它们出版的《大日本外交文书》、《日本外交文书》和《战史丛书》等大量地涉及中国。日本一些军政要人所写的日记、回忆录战后6续出版不少涉及战争年代的中日关系。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都收藏许多有关国民政府和中国的原始文献和口述史料。近几十年来美国国务院和英国政府都6续公布和出版了一批对外关系文书、外交政策文书其中不少涉及英、美与远东各国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学术事业突飞猛进学术水平亦日益提高。我国史学研究必须十分重视使用国外的资料将史学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平。

    第二章研究概况第一节学科展概述本卷叙述的是1919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这段历史几十年来习惯上称作“中国现代史”。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沿用这一称谓。

    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建立中国现代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史学分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建立的。其起步是从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开始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里相继出版了《中国的三十年》(胡乔木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胡华著)、《新中国是怎样诞生的》(廖盖隆著)、《现代中国革命史话》(叶蠖生著)等一批党史和革命史著作迈开了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最初步伐。五十年代中后期和六十年代初又相继有《中国现代革命史讲义》(何干之主编)、《中国现代革命史》(何干之编著)、《中国革命史讲义》(胡华编著)、《中国简要历史》(缪楚黄编著)、《中国历史简编》(王实等编著)、《中国历史讲义》(讨论稿、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史讲义编写协作小组编著)等较有影响的革命史、党史著作出版。

    随着党史、中国革命史研究的进展编纂和研究中国现代通史的任务被提了出来。1954年9月教育部出通知要求各高等院校在有关系科开设中国现代史。1956年9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并于同年年底开始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教师着手编写中国现代史的教材。教育部的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开展。在此后的十年中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其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出版了由李新、彭明、孙思白、蔡尚思、陈旭麓(起初还有王真)

    主编各地十所高校派人参加编写的四卷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这是第一部关于现代中国的通史。(2)在高校中成立了中国现代史资料委员会搜集、整理、出版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史研究资料。全国政协在周恩来的倡议下也成立了文史资料委员会开始整理出版《文史资料选辑》。据粗略统计1966年前出版有关现代史的资料5o余种《文史资料选辑》55辑。(3)开始进行专题性的研究讨论。这突出地表现在关于五四运动的研究上。以1959年纪念五四运动4o周年为契机相继出版了2o余种专著表了5o余篇论文。就五四运动的性质、领导权等问题还引了中国现代史领域里的第一场学术争论。不过从五十年代直至八十年代前由于资料缺乏总的来说中国现代史研究水平不高无论从研究的范围还是从研究内容来看都囿于革命史或党史的框架之内。

    “文革”后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成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八十年代初为启端中国现代史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现代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突破党史、中国革命史的框架形成自身的体系和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近代史学界提出建立科学的中国现代史体系问题并由此引了一场热烈的学术争论。在争论中不少人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中国现代史“是中国通史的1919至1949年部分”它叙述的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的全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展情况;中国领导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中国现代史极为重要的内容但决不是中国现代史的全部。这种共识促进了对中国现代社会进行总体的综合研究。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出版的现代通史著作已不下几十种。在不同版本的《中国现代史》中尽管在中国现代史的起迄时间上在中国现代史的分期上看法还不尽一致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突破了党史、中国革命史的体系开始勾划中国现代史自身的体系。如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不再从革命史的角度把中国现代历史划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是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把中国现代历史划分为六个时期相应的六章标题是: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苏维埃革命的开展;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的崩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传统课题研究的加强与深化。

    革命史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开展比较早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革命史研究无论外延还是内涵又都得到了长足的展。

    在外延上革命史的范围拓宽了。以往的现代革命史一般局限于领导的革命运动、革命斗争的叙述。现在许多学者已把视线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如王金铻的《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对资产阶级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作了比较全面公允的分析。黄修荣的《国民革命史》把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革命联盟细致而客观地分析了这四个阶级在1924—1927年革命中各自的作用。过去一直被视为“禁区”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已被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汇编了《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出版了多部同名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史》等。

    在内涵上革命史的研究也深化了。围绕一些传统课题出版了一批颇具力度的佳作。如彭明的《五四运动史》、王宗华的《中国大革命史》、张侠的《南昌起义研究》、廖盖隆的《全国解放战争简史》等。尤其是对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研究成绩最为卓著。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各革命根据地现在均有专著出版。

    党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更为突出。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历史》(上卷)和胡绳主编的《中国的七十年》代表了这个方面的新的水平。

    3。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展。

    最近十余年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领域开辟到了民国史、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社会史、民族史、地方史、华侨史、人物研究等各个方面。其中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绩尤为突出。

    中华民国史研究1981年9月李新主编的多卷本《中华民国史》第一编出版。此后民国史专著相继推出。来新夏的《北洋军阀史稿》反映了学术界对北洋军阀的研究成果。张宪文的《中华民国史纲》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民国的简明通史著作。刘继增等著的《武汉国民政府》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武汉国民政府的建立、展与终结。

    抗日战争史研究抗日战争的研究早在1949年以前就有一些成果。

    不过作为一门专史其展还是近十年的事。以198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o周年为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据初步统计1985至1994年1o年共表关于抗战的论文、回忆录约3ooo余篇。其间出版了一批专著。如龚古今的《抗日战争史稿》、何理的《抗日战争史》、罗焕章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李振民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纲》、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一八事变丛书》、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等。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o周年;抗日战争史研究出现又一个。各地出版的有关抗日战争的著作达2oo种左右。王桧林主编的《抗日战争史丛书》已出版专著3o余种。刘大年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已出版2o种。还有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陶文钊等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等。政党史研究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学术界已突破只研究中国历史的局限把视野延伸到其他党派。如对民主党派史的研究在八十年代中期曾形成热点一方面在高校开设了“民主党派史”课程另方面不少学者开始编纂民主党派史。经1o余年的努力杭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都写出了各自的《中国民主党派史》。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展研究国民党史的人也在增加出版的著作有:刘健清等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彦奇等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纲》等多种。同时也有人开始把现代政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出版有邱钱牧主编的《中国政党史》、朱建华等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政党史》、朱汉国著的《中国政党制度史》等。现代政治思想史研究1984年出版了由林茂生、王维礼、王桧林主编的这个专题的第一部专著《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此后陈旭麓主编的《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高军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以及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教材相继出版。这些著作均详细论述了“五四”后3o年中国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和主要问题。对中国革命理论和思想的研究成果更突出。如张静如主编的《中国思想史》、杨主编的多卷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