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创办《国民日日报》。年底该报停刊又到芜湖办起了《安徽俗话报》。他在该报表5o多篇文章以白话文议古论今宣传爱国救亡、反帝反封建、科学和民主。
19o4年秋陈独秀应邀到上海参加“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与章士钊、杨笃生、蔡元培等试验炸药研究暗杀。翌年还参与吴樾谋炸清廷出洋五大臣的策划。这时他为急于组织革命行动停办了《安徽俗话报》只身遍访江淮义士在芜湖起成立了“岳王会”任会长。后来在安庆、南京还设立了分会势力一度相当可观“大者聚徒数万小者结党数千”培养了许多坚贞革命、至死不屈的领导骨干为日后同盟会在江淮地区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安徽巡抚恩铭闻知陈的活动后大怒欲穷治之。陈再次亡命扶桑。接着传来国内同盟会组织的起义不断失败、战友牺牲的消息他一度陷于深深的苦闷、彷徨和孤愤之中写下不少诗作记录下这无限的惆怅。1911年新的革命高氵朝终于到来。这年1o月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的陈独秀得到武昌起义消息后即推动当地党人响应并写革命檄文多篇到处张贴使官吏闻之悚然。杭州光复后他又参加安徽的斗争并在胜利后先后出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秘书、顾问等职。
在任秘书长期间陈独秀曾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铲除旧官僚制度改善人民生活企图以猛药治痼疾遭到群僚的抵制而失败。二次革命起他协助都督柏文蔚制订反袁大计起草安徽独立宣言。但是又很快失败他被通缉再次亡命上海其安庆的家被抄两个儿子延年和乔年也逃到沪上投靠父亲。这时的陈独秀由于不断遭到挫折和失败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生活也几近“静待饿死”的境地。
1914年7月陈独秀应章士钊之邀去日本协助编辑反袁杂志《甲寅》。11月他在该刊第一次用“陈独秀”笔名表了《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在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该文认为近世国家是“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而如今中国民无建设这种国家的“自觉心”袁政府又滥用国家威权进行种种卖国害民的罪恶活动因此他认为“恶国家甚于无国家”;“瓜分之局何法可逃亡国之奴何事可怖”。文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急切盼望出现一个“为国人谋幸福”国家的心情阐述了建设近世国家关键在于提高国民“自觉心”的观点。但是由于该文采用了“故作危言以耸国民力争自由”的“正言若反”的表达方法引起了不少人的误解。他们纷纷投书《甲寅》诘问“以为不知爱国宁复为人何物狂徒放为是论”。陈独秀不屑回答读者的责问但是他却从中悟出几年来革命屡起屡折、不能救亡的根源在于国民在孔教和宗法制度的毒害下的愚昧和落后中国的出路先要进行一场文化思想革命。从何入手应该从办一份鼓吹新思想的杂志入手。而这个新思想就是使西方国家繁荣富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他十分自信地对人说:“让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二年起改名为《新青年》)。他在刊词中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向传统儒家伦理宣战以图从改变国民性入手造就一代新青年。他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从此在全国掀起了一个以批判孔教、批判封建宗法制度、争取个人自由权利为中心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的近代中国启蒙运动。
由此陈独秀名声大作1917年1月蔡元培三顾茅庐聘其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以帮助他对这个封建文化堡垒进行改革和整顿。陈独秀即把《新青年》移到北京以北大为阵地先后联络有文学改良思想的胡适提出“打倒桐城谬种和选学妖孽”而“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钱玄同有辩证法思想呼唤“青春之国家”的李大钊以“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著称的吴虞被鲁迅称为“好伙伴”、“活泼、勇敢的战士”、提倡文章分段和用标点符号的刘半农以及鲁迅等人组成一个以他为主帅的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营。他们在批判儒家纲常学说、进行伦理革命的同时还进行了文学革命和教育革命。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倡议的基础上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更加激进的反封建的文学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在教育方面北大的改革特别是陈独秀主持的文科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批判摧残青年身心健康、只顾个人升官财而与社会脱离的旧式教育鼓吹“取法西洋”实行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意志顽狠体魄强健独立自主、顺性率真)的教育方针。
陈独秀起的新文化运动在全国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五四时受陈独秀和《新青年》的帮助和影响而出现的宣传新思想、批判旧传统、谋社会改造的刊物达数百种进步社团也有三四百个。
但是陈独秀指导这个运动的哲学思想是“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和形而上学认为中国衰落是自己不长进与帝国主义无关因此他们不提反帝口号。运动初起也不干涉现实政治企图把运动局限在文化领域里。然而政治却要来干涉它。先是受到冲击的保守势力孔孟之道的卫道士们勾结反动政府对陈独秀和《新青年》横加压迫。陈迎接挑战坚决反击并表示为了拥护民主和科学“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同时围绕着1918年第一次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召开维护中国权利的斗争尖锐起来。于是陈独秀把文化运动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由启蒙走向救亡。
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一起创办了直接干预政治的《每周评论》并把收回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利问题作为报道和评论的重点。他写的刊词和《除三害》等文章明确提出了外求独立内反军阀独裁的主张。大战结束时他曾对西方民主国家特别是高喊以和平、民主、平等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抱有很大的幻想认为“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到来了。但是1919年4月当闻知巴黎和会在英法美操纵下决定把原德国在我国山东掠夺的权利交给日本、北京政府也准备接受时陈独秀无比愤慨怒质“公理何在”嘲笑威尔逊是“威大炮”号召人民起来“直接行动”捍卫国家主权。
5月4日一个以收回山东权利、惩办三个卖国贼为目标的爱国运动终于在北京爆很快席卷全国。反动政府严厉镇压爱国学生前仆后继。6月9日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刻陈独秀和李大钊等草拟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更激进的口号指导运动向纵深展。
11日陈独秀带着自己印刷的“宣言”到前门闹市区散被暗探逮捕。这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团体和名流纷纷奔走营救。毛泽东在他主办的《湘江评论》上撰文称陈是“思想界的明星”。9月16日陈独秀终于被释放。
当时随着巴黎和会的召开和五四运动的掀起中国人民对西方民主主义的热情正在消退而马克思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却挟着十月革命胜利的声威在神州大地上高歌猛进。陈独秀过去信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宣传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现在认识到没有阶级的解放个人的解放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先要求阶级的解放。过去他热衷于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如今他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也不过“少数人得着幸福多数人仍然被压在少数人势力底下得不着自由与幸福”;“主张实际的多数幸福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他还说:“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和金力主义(资本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并明确拥护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陈独秀已开始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出狱后行动仍受监视。翌年他化装后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摆脱监视移居上海。两人分手时相约分别在南北筹备革命党。陈到沪后以主要精力从事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创办工人夜校、工人刊物《劳动界》和店员刊物《伙友》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真相启工人的觉悟使他们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由于中国的五四运动引起了列宁等刚刚建立的共产国际的注意俄共远东局维经斯基等一行人于192o年4月奉派来到中国。他们在北京与李大钊等人联系座谈后提出帮助中国建立革命政党问题。李介绍他们到上海与陈独秀联络。他们到上海后陈独秀即召集周围热心宣传社会主义的李汉俊、李达等人座谈了几次最后决定酝酿成立政党并确定名称叫“共产党”。8月中国共产党起组正式成立设临时中央局推陈为书记并约请各地社会主义者组织支部。于是北京、济南、长沙、武汉、广东、巴黎、东京等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成立。
与此同时陈独秀等人对当时影响较大的所谓“社会主义新思潮”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进行了论战。通过论战争取了许多青年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加入共产党。
当时在广州的粤军总司令兼广东省长陈炯明标榜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坚聘陈独秀到广东任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为了把马克思主义宣传扩大到广东并推行他多年来教育改革的主张192o年12月前往应聘。他上任后利用职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改革广东教育开办“宣讲员养成所”展各种专业教育、成*人补习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在这个过程中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大批党、团、工会干部并帮助谭平山、陈公博等人与占优势的无政府主义者划清界限重建了广东共产党。所有这些遭到各种保守势力的强烈反抗教育改革受阻。陈独秀顿萌退志。正在此时上海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连连催促他迅回沪主持中央工作。马林一行早在1921年春来华他们认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已经成熟于7月下旬帮助召开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时陈独秀在广州忙于教改没有出席。但鉴于他的崇高威望和筹建党的工作中的作用大会推举他为中央局书记。他于9月回沪。
陈独秀为的中共中央满怀漏*点地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工作重点是动工人运动。中央成立了“劳动组合书记部”各地设立分部具体领导工运:创办工人刊物在工人区开办补习学校组织工会动罢工等。陈独秀坐镇中央指导全国工运。除了及时出中央文件之外他从1921年11月到翌年5月表了十多篇专门论述工运的文章指明工运的主要对象和最终目的解释工人阶级对各党派应取的不同态度及对招牌工会的斗争策略克服工人群众中的帮派观念等从而使中国工人阶级迅成熟起来很快掀起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氵朝。
但是由于当时陈独秀和党中央一心想直接照搬俄国十月革命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以把资产阶级当作革命对象也不把国民党等资产阶级民主派放在眼里而广大农民又尚未动因此工人阶级在城市里实际上陷于孤军作战的境地。1923年二七惨案开始中外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