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量的展。光绪三十三年(19o7)康有为宣布将保皇会改组为“中华帝国宪政会”。九月梁启也与蒋智由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他在《政闻社宣言书》中写道:“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表示了拥护清廷“仿行宪政”的立场。梁启甚至还明确宣称:“政闻社所执之方法常以秩序的行动为正当之要求。其对于皇室绝无干犯尊严之心;其对于国家绝无扰紊治安之举”3。但是梁启的这些表白依然只是一厢情愿。清廷所标榜的立宪完全是为了迷惑民众混淆视听在行动上始终没有什么实际的表示。立宪派对此渐感不满各团体多次联名上书并开展请愿活动。梁启控制的政闻社也于光绪三十四年(19o8)致电宪政编查馆请定3年内召开国会。他们哀恳陈词乞求清朝统治者赐予一些政治权力。清廷本来就对立宪派组织的请愿活动心怀忌恨伺机镇压于是便藉口政闻社内有梁启等“悖逆要犯”下令查禁政闻社。这对梁启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而沉重的打击他极力挽救但毫无效果政闻社最后不得不宣告解散。
然而这些沉痛的教训仍未能使梁启从希望清朝立宪的迷梦中清醒过来。溥仪即位后梁启又上书摄政王载沣为清廷实行立宪出谋献策。他写道:“今日中国之病不在宪法之未颁不在国会之未开而在人才之委靡人心之败坏。”“今日欲举预备立宪之实万事皆枝叶惟此养人才、正人心之一事实为本原”1婉转地表示了自己这个人才愿为清廷实行立宪效力的心情。此后梁启着力宣传立宪政治撰文介绍欧、美、日本各国宪政说明君主立宪政体最适合于中国国情。但是梁启的政治主张毕竟是与清朝统治者的愿望相抵触的他利用舆论工具敦促清廷加快立宪企图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来治理中国;而清朝政府的本意则是以立宪为名扩大皇权强化封建梁启的主张自然不会被接受。因此直至清朝灭亡梁启苦心设计的救国方案一直未被采纳;他本人作为清廷1《开明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七第53、74页。
2戴泽:《奏谓宣布立宪密折》《辛亥革命》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8—29页。3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4页。1《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第23、28页。
的“悖逆要犯”也始终没有得到赦免。
第三节民初政坛的风云人物戊戌以后梁启的政治活动大都是在海外进行的与国内政界的联系只能以其他人物或团体为中介。因此尽管梁启凭其卓越的才能在鼓动舆论方面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统治集团中却始终没有扮演过什么显赫的角色。随着武装起义的爆清廷被迫开放党禁这为梁启跻身政界提供了机会。
面对蓬勃开展的武装斗争和日益高涨的反封建浪潮梁启不得不承认“今后新中国之当采用共和政体殆已成为多数之舆论”。但为阻止革命势力的扩展梁启与康有为又提出了“虚君共和”的主张意欲使革命派与清廷实行妥协。他牵强附会地解释说:在共和政体中中国必须选择“虚戴君主共和政体”“此虽未敢称为最良之政体而就现行诸种政体比较之则圆妙无出其右者”1。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任梁启为法部次官。对此梁启感到十分欣慰。在他看来自己和袁世凯是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个关键人物只要能够联合起来那么社会就会出现转机。所谓“项城坐镇于上理财治兵此其所长也。鄙人则以言论转移国民心理使多数人由急激而趋于中立由中立而趋于温和此其所长也。分途赴功交相为用”1。梁启自视甚高他认为自己若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才便于控制舆论影响国民。“若就此虚位所能补于项城者几何?而鄙人则无复言之余地矣此所谓弃长用短也。”2他对袁世凯的邀请推辞不就而继续坚持为鼓吹“虚君共和”奔走呼喊实际上是在观察形势等待时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皇朝结束了封建统治但革命的胜利果实却为袁世凯所篡夺。1912年2月清帝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法码似乎倒向了袁世凯一边。为了博得袁世凯的信任梁启对这位新的当权者大加吹捧说什么:“欧阳公有言:不动声色而厝天下于泰山之安公之谓矣。三月以前举国含生汲汲顾影。自公之出指挥若定起其死而肉骨之功在社稷名在天壤岂俟鲰生揄扬盛美者哉。今者率土归仁群生托命我公之所以造福于国家者实仅端而国民所责望于我公者益将严重。”他表示“今感情之时代既去建设之大业方始谣诼之集当不如前驱策之劳略堪自贡亦拟俟冰泮前后一整归鞭尽效绵薄以赞高深想亦为大君子所不弃耶?”3这些言辞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梁启急于投靠袁世凯的心情。“虚君共和”的调子收起来了与政府的关系也不“断绝”了梁启改而要为袁世凯政府效力了。
1912年1o月梁启结束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从日本回国。由于他声望很高名声在外所以回国以后受到许多人的热烈欢迎。他也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时候的中国刚刚经过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巨大变动各派政治力量不1《上摄政王书》《梁启选集》第549、55o页。
1《新中国建设问题》《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七第34、43页。2《致罗惇曧书》《梁启选集》第6o5页。
3《致罗惇曧书》《梁启选集》第6o5页。
断分化新的政党相继成立。主张实行议会政治的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几个小政党合并在一起组建了国民党以期扩大力量参加竞选控制内阁。为了与国民党对抗梁启也积极活动合并政党他先是组建了民主党1913年5月又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成为民初唯一能与国民党对抗的大党。与此同时梁启还办报撰文鼓吹集权竭力为维护袁世凯的统治服务。特别是在“二次革命”爆之后梁启利用他所控制的舆论工具肆意诋毁革命党人反对革命运动。他在《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一文中以先觉者的口吻说道:“革命只能产出革命决不能产出改良政治。改良政治自有其涂辙据国家正当之机关以时消息其权限使自专者无所得逞。”1他把革命斗争说成是“暴民政治”攻击革命党人是“乱暴派”声称“暴民政治之祸更甚于洪水猛兽”并公开表示他要以“乱暴派”“为第一敌先注全力以与抗”2。梁启及其领导的进步党为维护袁世凯的统治摇旗呐喊因而得到袁世凯的赏识。1913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的熊希龄为内阁总理9月内阁组成号称“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担任司法总长。
但是袁世凯的真正目的是要独揽大权做一个新的独裁者梁启所醉心的“改良政治”是他根本不愿也不可能接受的。当袁世凯利用进步党登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之后熊希龄的所谓“人才内阁”对他来说就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碍事的了。1914年1月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2月熊希龄内阁倒台。尽管袁世凯改任梁启为币制局总裁但这个没有多少实权的职位实在难以引起梁启的兴趣。12月他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携家迁往天津。以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为政治顾问委派他考察地方司法教育事宜梁启都推辞未就。
在此期间梁启与袁世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他既不满于袁世凯的统治但又对他寄于希望。对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和企图帝制自为的行径梁启是反对的。当日本政府迫胁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传出后梁启在报刊上连续表《中日最近交涉评议》、《中日时局与鄙人之言论》、《解决悬案耶新要求耶》等一系列文章抨击日本的扩张政策和侵略野心。他在文中正告日本政府:“我国虽积弱已甚而国民常自觉其国必能岿然立于大地历劫不磨此殆成为一种信仰深铭刻于人人心目中而未由拔。”1“若欲并其不可屈者而屈之吾劝日本人亦勿作此妄想也。”然而梁启在指责袁世凯为一己私利而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同时又不时为他作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辩护。他说:“四月来之交涉我政府尽瘁事国之诚良不可诬;其应付之方略亦不得云大误。”1似乎袁世凯及其政府不仅没有多大罪恶而且还有很大的功劳。
由“二十一条”引起的政治风潮刚刚开始消歇袁世凯就加快了恢复帝制的步伐。他的一些外国顾问相继撰文鼓吹中国应当实行帝制。受袁世凯控制的筹安会也宣告成立公开打出了复辟帝制的旗帜。只是到这时候梁启才对袁世凯完全失望。面对全国已经蓬勃开展起来的反袁斗争梁启1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15、618页。2《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第57页。
1《共和党之地位与其态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第2o页。1《中日时局与鄙人言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二第96—97页。恐为“牛后”终于出了讨袁的檄文。8月2o日梁启拒绝袁世凯的重金收买和武力威胁毅然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猛烈抨击袁世凯及其同伙鼓吹帝制的谬论强调当今中国决不可行君主之制正告袁世凯之流不要“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民视听而贻国家以无穷之戚”2。文章义正辞严犀利尖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梁启又与蔡锷密谋积极策划武力讨袁。
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成讨袁“护”随即成立云南军政府与袁世凯进行军事抗争。为策应云南的起义梁启于1915年底从天津来到上海。他与蔡锷等人函电往来帮助护拟定计划起草文告;又与广西都督6荣廷秘密联络促其独立。1916年3月梁启应6荣廷的邀请绕经香港、越南赶到广西直接参加“护国”起义。他一方面向北京施加压力要求以袁世凯辞职作为停战的条件;一方面又全力策划广东独立。4月19日护两广都司令部宣告成立梁启任都参谋。随后他又积极筹备组织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的联合政府以期扩大势力与北洋政府抗衡。5月6日军务院在广东肇庆成立梁启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在职期间军务院的布告、文电大都由梁启亲自执笔。
护国运动高举反对复辟帝制的旗帜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继云南之后贵州、广西、广东、陕西、浙江等省也相继宣告独立。一心想要黄袍加身的袁世凯陷入了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窘境因而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废除“洪宪”年号。护国运动打破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结束了袁氏的反动统治又一次显示了时代车轮不可逆转的展趋势。梁启作为这次运动的核心人物在动、组织、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为护国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护国运动以后梁启就深深地陷入北洋军阀的内部纷争之中了。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之后北洋派系的另一个军阀段祺瑞任国务总理主持国务院事务成为新的实力人物。梁启很快成为段祺瑞的支持者。他在给南方各都督司令的电文中说:段祺瑞“宅心公正持躬清直维持危局非彼莫属”否则“大局将不可问”要他们协力予以援助3。在北京政府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召集国会复会并表示要惩办帝制祸之后梁启便活动撤销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