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府副主席。1o月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在制定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上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建国前夕他提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展中国的经济并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出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在目前及战后最初一个时期内都应鼓励其展。但必须以展国营经济为主体普遍建立合作社经济扶助独立的小生产者并使之逐渐地向合作社方向展组织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展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195o年他写了《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提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最基本的任务;指出中国经济建设的大体步骤先要以主要力量展农业和轻工业然后展重工业在重工业展的基础上再大力展轻工业并使农业机械化。同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少奇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刘少奇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刘少奇十分重视展合作经济。195o年7月在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总结了解放区和建国初期合作社运动的经验指出当时主要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城市消费合作社和城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并为引导合作社走上正轨提出了明确的方针。随后又撰写《关于合作社的若干问题》、《论合作社问题(初稿)》等著作。
1951年2月刘少奇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讲话明确提出“民主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口号论述了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指出没有国家的民主化没有人民民主政权的展就不能保障经济事业的展和国家的工业化;而经济事业的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又要大大地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五六月间刘少奇在《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中提出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以后国营工厂内部已经不存在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那种阶级对抗和剥削关系但是仍然存在着工人阶级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一种在根本上非敌对的矛盾。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对的与非敌对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953年2月刘少奇担任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领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同时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对新中国第一部根本大法作了完整系统的说明。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刘少奇十分重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的建设问题。他在1951年4月召开的中共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报告强调要对共产党员进行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必须继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他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作为对党员的明确要求和教育内容。1954年2月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共七届四中全会受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的委托在会上作《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的言论和行动作坚决的斗争。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间刘少奇先后约请国务院所属3o多个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对我国各条战线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1956年9月他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根据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提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集中力量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在195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刘少奇针对当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劳动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弊端提出了许多的改革设想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多样性、灵活性;要利用价值规律用价格指导生产;开放和利用自由市场;要增加地方和企业的自治权;允许个人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自由。他认为在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按劳分配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分配工作搞得好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展。对于劳动者的分配必须贯彻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原则。他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是最敏感的生产中的各种问题都会在流通中反映出来。因此应当重视流通问题。强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是社会主义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不但工农之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之间需要等价交换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各个地区之间也要等价交换。还提出改进工业管理体制试办托拉斯打破地区限制按行业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公司促使专业化协作展把国民经济组织起来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以及实行固定工和合同工并存的劳动制度的观点。
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刘少奇敢于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措施。1962年1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报告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出来拟定政策、计划和措施把工作放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接着刘少奇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大幅度地调整国民经济的决策并提出了克服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恢复和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198o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肯定了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刘少奇的主要著作收入《刘少奇选集》、《刘少奇论党的建设》、《刘少奇论工人运动》、《刘少奇论合作社经济》、《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等文集中。
第四章朱德朱德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祖籍广东省韶州府(今韶关市)明末清初迁入四川定居仪陇马鞍场。
朱德幼年入私塾取名“代珍”塾师为他取字“玉阶”。因家境贫寒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在塾师的影响和启蒙下开始接受革新思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使他萌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富国强兵”。19o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年末毕业回到家乡任仪陇县高等小学堂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在这偏僻的地方新式教育遭到当地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这使他感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
19o9年1月朱德离开家乡跋山涉水赴云南投考陆军讲武堂改名朱德字玉阶。在讲武堂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经常秘密传阅和摘抄一些进步书刊。1911年8月毕业加入云南新军任副目(相当于副班长)。1o月爆了反对清皇朝的辛亥革命云南新军积极响应在农历九月九日举行起义。“重九起义”胜利后云南宣布独立。因作战有功朱德升任排长授少尉军衔。随后朱德随援川军进入四川四川的反动势力纷纷土崩瓦解。同年底升任连长。援川军返滇后在庆功大会上他被晋升为少校。1913年夏天任云南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秋天调往云南边境驻守在深山密林中与法帝国主义扶持的武装土匪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作战并从营长晋升为副团长、团长。1915年12月以后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开始成为川滇军界人人皆知的名将。1917年朱德任滇军旅长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四川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学习俄国。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离开云南来到上海、北京。在上海他拜访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向他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陈独秀认为像他这样的旧军队的高级将领要参加共产党必须经“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拒绝了他的请求。朱德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决定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同年11月在柏林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表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在德国的3年时间里朱德参加中共旅欧支部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注意对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考察。1924年在哥廷根的盖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注册入学。同年底为了从事革命活动由哥廷根回到柏林。1925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柏林警察当局逮捕并被驱逐出境。随后到苏联下半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研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地理。几个月后参加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任队长。这期间苏联教官问他回国后怎样打仗他说:“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1926年夏回国后受中共中央军委的派遣到四川军阀杨森部进行兵运工作。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在教育团建立和展共产党的组织为党培训了一批军事干部。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朱德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名义朱德任第九军副军长不久任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准备重新北伐。其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反动军队击败朱德率领的起义军一部苦战三河坝三天三夜后冲出敌人的包围向粤赣湘边界转移。此刻干部、战士思想异常混乱一无粮草二无援兵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部队离队的人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