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清史稿》卷151《交通志·电报》。
3《清史稿》卷151《交通志·电报》。
工具。自光绪二年(1876)贝尔的第一部电话机在美国问世以来迅被欧美各国所采用成为与电报相辅而行的工具。
电话最早被引进到中国的上海租界。光绪七年(1881)夏秋之际上海丹商大北电报公司、英商东方电报公司、美国旗昌洋行等先后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法租界公董局申请在两租界内经营电话业务。大北公司最先获得批准旋即树杆挂线设置电话交换所于光绪八年正月初四日(1882年2月21日)正式租机通话。当时该所拥有二三十家用户同时还为用户架设不通过交换所转接的对讲电话。同年三月由英国电报技师别晓拨主持、立得尔洋行为代理人组成的英商上海电话互助协会也得到批准使第二个电话交换所宣告开业。光绪九年英国伦敦中国东洋德律风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将两个电话交换所并归己有一直经营至光绪二十六年(19oo)宣告停业。此前由于该公司服务质量不高引起用户广泛不满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乃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新招标被瑞典斯德哥尔摩埃立孙电话公司上海经纪人欧伯格为经理的英商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中标承办。
光绪二十三年(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在青岛设立邮电局除经营邮政、电报外开始在市内经营电话业务。此后德国相继在汉口、烟台安装市内电话由当地德国邮电局经营1。
电话传到中国后并没有得到迅推广。究其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已有电报在先电话并非为军事、国防所急需;二是费用较高当时一架话机年租费约需银元1oo元左右推广有一定难度。但是其直接对话的功能却为电报所不及久为中国官绅所羡慕。为使电话事业为中国所有、所用光绪二十五年电政督办盛宣怀以展电报已具规模开办电话不可再缓致为外人觊觎为由奏请招商试办德律风。他称:“惟有劝集华商资本自办德律风与电报相辅而行自通商口岸次第开办再以次及于各省会各郡县庶可预杜彼族觊觎之谋保全电报已成之局。”1旋奉旨“依议”奏准电话归电报总局兼办逐步推广。
光绪二十六年(19oo)八国联军大举侵华给我国北方特别是京、津地区造成空前灾难。电话事业难以开办。丹麦人濮尔生乘机在天津租界架设电话沟通天津与塘沽及北塘的电话联络。次年又把电话线延伸到北京使北京、天津拥有了长途电话。他还在北京城内擅自开设电话业务用户主要为各国驻华使馆及部分衙署府邸。为收回电话主权自行开办北京电报局总办黄开文于光绪三十年(19o4)开始向濮尔生交涉要求收回。后经多次协商以5万元为代价并以聘濮尔生任“顾问”3年为条件于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一日(19o5年5月4日)将其北京、天津两地电话设备收买自办。在北京灯市口租民房1所设立北京电话总局;在天津闸口租民房1所设立天津电话总局从此京津地区有了中国自主、自办的电话业务。所用设备为磁石式交换机。光绪三十二年天津电话总局将电话展到租界之内。与此同时在清廷招商承办电话政策推动下各地或官方承办或招商承办从光绪二十六年到三十二年(19oo—19o6)先后在广州、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武汉、上海、太原、沈阳等城市自行开设了市内电话方便了信息传递使电话业务有了初步展。
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14页。
1《愚斋存稿》卷4第3—4页。
当时由电报总局在广州、北京、天津等地用于筹设电话及常年开支费用虽然较大但目的在于渐开风气逐步推广以收利权。无奈多年以来“各通商口岸洋商在租界自设电话久已无可争辩。又往往以接至内地为请侵夺权利莫此为甚”1严重阻碍了我国自办电话事业的展。其间虽经中国电报总局坚持拒绝然而中国政府并未明定办法以至防范殊难。光绪三十一年(19o5)七月督办电政大臣袁世凯遂上奏请旨“声明:中国电话准归电局经办。除通商口岸已设之电话外无论何地何人凡未经中国政府及电局允准者概不准擅设电话以保电利而维主权”2从而将全国开办电话大权收归电报总局并以此遏制外商擅设电话的侵权行为。这一举措对维护电讯主权、展自主电话不无裨益。但是清廷当时财政竭蹶根本无力投资;其后北洋政府亦多靠借债度日因此靠政府投资展电话业务遂成空谈。此后只是在一些中小城市中商办电话有了一定展。
无线电报无线电报是比有线电报轻巧便利、随地可设的通讯工具。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由意大利人马可尼试制成功后欧美各舰、商船及军、政、商等机构竞相配置迅推广成为取代有线电报的有力通讯工具。
最早在中国使用无线电报的是西方列强。据说光绪三十年(19o4)初法国就在秦皇岛高地设立了无线电柱。不久被日本、俄国先后用于在中国辽沈地区进行的日俄战争中。光绪三十年五月俄国在烟台领事馆开始筹建与旅顺联系的无线电台。清廷官员为此曾去信制止但俄国领事置若罔闻。面对列强私自设立无线电台的侵略行径清廷考虑自办无线电报并先用于军事、国防。
中国最先采用无线电报通讯的是广东地区。两广总督衙门及其所属南洋水师和沿岸海防要塞很早即开始在“督署内及马口、前山、威远各要塞并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江固、江汉各江防舰艇设置无线电机由丹麦人那森承办”。时间约在光绪三十一年(19o5)初。不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于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培训无线电技术人员;同时委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瞬灭火花式无线电报机分装于北京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艘军舰上开始采用无线电通讯联络。广东、天津等地创办无线电报的实践开拓了中国电报通讯的新领域培养了技术人才为各地展无线电报通讯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清末官场事权不一无线电报并没有得到广泛、迅的推广只在某些地区孤立地、小规模地得到利用。为使国家控制无线电报通讯大权防止列强擅自架设电台当时主管电政的袁世凯于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上奏指出:“近闻泰西创设无线电报并有暗中阑入中国之事。查各处修造铁路沿路安设电线已虑铁路所经一带所有电报商利为其所夺。经臣等筹议设法限制今无线电机系至为轻便之物随地可设大为防不胜防。”“声明除津榆通道一带各国驻兵未撤以前应归另案办理无论何国何人一概不准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报。1《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总第5379页。
2《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总第5379页。
如不遵行按例科罚。其中国各处海、6军队或有需用此项无线电报者应随时知照电政大臣办理。”1清廷当即允准。
无线电报民用通讯也最先始自广东。光绪三十二年(19o6)因广东琼州海线中断当地电报局即在上海礼和洋行购置无线电报机两副分设琼州、徐闻两处。据《海关档》载琼州海关税务司在信函中称该局“机器的有效通信距离为8o英里充电的电机是德国货电刷和整向器都很清洁显然是得到了正常的照料”2。其后江苏省开始安设无线电台。光绪三十三年吴淞至崇明间电报水线时常因船舶抛锚毁坏而中断修理费用高昂、费时、费力严重影响通讯联络遂委托礼和洋行在吴淞、崇明两地安装无线电报机取代有线电报。
当时尽管清廷明令不准任何国家和个人在中国私设无线电台但日本、美国、法国、英国、俄国等仍偷偷在中国境内私设。光绪三十四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汇中旅馆私设无线电台与海上船舶通报。清廷现后立即由邮传部与英国驻华公使交涉于宣统元年(19o9)出价收买移装于上海电报总局。
为展远距离无线电通讯清廷于宣统三年(1911)批准德国德律风根公司的申请允许其在北京、南京之间安装无线电报机试验获得成功。该公司拟将机器设备出售给清廷但未被接受。辛亥革命爆后南北之间有线电报中断这部试验电台则起了沟通联络作用。其后海军部才在对方讹诈的情况下出高价将其收买。
北洋政府时期军、政机构争相展无线电报。1912年交通部向德国定购火花式电台5部于1913至1915年间装设在张家口、吴淞、广州、武昌、福州。1918年8月6军部向英商马可尼无线电公司订立军用无线电借款合同借款6o万英镑以半数经费用于购置无线电台通讯设备2oo部半数挪作军用1。同年1o月交通部也向该公司借款2o万英镑在兰州、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三处架设无线电台2。此外海军部则在1918年2月与日本三井洋行订立借款53。6267万镑合同拟设一大无线电台以与日本、欧美各国电台直接通电并规定中国政府在3o年内不得允许外国私人或公司在中国建设以通讯为目的的无线电台3。这个规定无疑使日本取得垄断中国无线电通讯3o年的特权从而引列强间一场无休止的争斗直至北洋政府垮台始终未获解决。
无线电报自引入中国虽历经清末民初战乱展缓慢、曲折但其轻巧灵便、架设随意的特点却预示了替代有线电报的必然趋势。
1《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总第5379—538o页。
2转引自《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16页。
1《中外旧约章汇编》第2册第14oo—14o2页。
2同上书第1422—1425页。
3同上书第1347—1351页。
第四节邮政旧式邮递的衰落鸦片战争前的旧式邮递主要是官办的驿递和民办的民信局及侨批局。
驿站源远流长历代均属官办。清代隶属兵部由车驾司综理驿务各省则归按察使司管理。驿递依各地路程远近及冲僻分设驿、站、塘、台、所、铺等机构1负责预备人、马、车、船办理递送政令公文及官员书信不收民间信件。民间经营的民信局约始于明初的沿海、沿江地区商业活动集中的城镇办理商民通信、汇款乃至货运业务2。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到海外谋生者日众又出现办理侨胞同家属间通信、汇款的侨批局。以上诸种类型的邮递主要靠车、船、人、马诸方式行动迟缓但基本满足了当时政府公文往来、信息传递和商民间寄递信件及汇款、运货的需要。
鸦片战争后这些旧式邮递方式逐渐衰落。一方面建立在火车、轮船等近代运输工具基础上的新式邮政业务在欧美迅崛起以其迅、方便、管理完善而为世人称道在世界各地迅展。中国旧式传递因其迟缓而日渐落伍。另一方面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中外贸易、国内贸易的展中外人员交往和国内人员流动量的增加旧式邮递业务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多方面需要。学习西方建立新式邮政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展的重要课题。
西方列强“客邮”的入侵与泛滥西方列强为刺探情报、了解信息、倾销商品、走私鸦片早在鸦片战争前就开始在我国沿海设置通讯机构。起初在我国近海水域的趸船上悬挂信箱以备来华人员通信。不久即明目张胆地在我国沿海城市设置邮局。道光十四年(1834)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公然在广州设立了第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