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先一般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商品率的提高。例如据15省1oo县的调查棉田的比重从光绪三十年(19o4)至191o年的11%上升到1914至1919年的14%同时棉花商品率也在提高。光绪二十年(1894)棉花出口和国内纱厂购买的棉花有7o万担1923年增为6oo余万担。其中日、英、美的一些纱厂就约占3oo余万担。烟草也是如此由于英美烟草公司和日本在湖南、山东等地推广美种烟草进行收购烟草的种植也得到展并形成一些烟产区。蚕桑的种植面积在192o年前后达于最盛。广东在1923年桑田面积达到15o万亩江苏无锡1921年桑田占全县土地的3o%以上。四川治县从宣统元年(19o9)至1919年桑田面积从2。5万亩扩大到5。5万亩。生丝的出口由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开始下降但出口绝对量仍在增加。宣统二年(191o)为14万担1919年为16。5万担。
其次农产品商品化的展导致农业生产专门区域的形成。一部分地区以经济作物为主另一部分地区以粮食作物为主。例如棉花、蚕桑、茶叶、大豆、烟草、水稻、小麦等农业生产专门区域分布在经济展和交通比较达的一些省份和地区它的出现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的表现。
再次农产品商品化的展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产品出售的部分占很大的比重农民生活资料的消费中从市场上购买的比重也在增加。
中国农产品商品化是在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和买办商业资本支配下的小商品生产。促进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帝国主义对中国原料需要的增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景气如何对农产品需求的大小部直接影响着中国农业生产的兴衰。这一时期获得较大展的几种经济作物都是国际市场上畅销一时的农产品例如茶叶、棉花、生丝等。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对中国大量倾销剩余农产品使中国农产品价格猛跌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农1农也:《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经济研究》1956年第4期第129页。村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展是在中国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展主要是外国资本主义掠夺促成的。它的展并没有带来农村资本主义的相应展它始终是建立在小农经营的基础上。这种农业商品经济的性质是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小商品生产。同时它也反映中国农业生产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依赖性具有半殖民地性质。农产品商品化展的同时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开始解体。
总之同治朝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侵略下中国手工业的破坏和农产品商业化的展标志着以“耕织结合”的中国自然经济结构的分解。当然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展不平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时间和程度不一因此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沿海、沿江的一些地区自然经济分解的度就快、程度就深广大内6地区分解的度就慢。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结果但外国资本主义大规模地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以及掠夺原料其目的不是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展创造条件其结果是破坏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赖以生存和展的基础。外国资本主义借助于中国农村封建势力和城市买办商人得以把掠夺的触角伸向各地。中国自然经济的分解为各国资本主义的展提供了市场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第六章商业第一节外国资本主义商品侵略下的中国商业(1848—1894)
鸦片战争后的中外贸易1。对外贸易自主权的丧失。
英国为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先动鸦片战争逼迫清皇朝签订了《南京条约》。随后法国、美国、俄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挪威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倚仗强大的军事实力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夺取了巨额赔款和各种在华特权破坏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中国社会开始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其中以对外贸易自主权的丧失对中国的商业活动尤其对外贸易的危害最大。
第一外国侵略者享有协定关税税则权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被剥夺。海关自主权是国家独立自主的标志海关起着保护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展、保护本国市场稳定防止外国竞争和商品侵略的重要作用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更是抵制外来商品侵入保护本国商业的重要武器。鸦片战争前清廷与一切独立自主国家一样对海关的税收和行政管理都享有独立的主权一切来自外国的船舶都要接受检查和监督并按照规定的原则和税率缴纳进出口税。进口税一般为16%出口税一般为4%这是较合理的和有利于本国经济展的税率海关自主权起着抵制外国商品冲击的作用。
但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在《南京条约》第十条中规定中国不能根据本国利益和政策单独制定关税税则而只能和英国共同来“秉公议定”。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按照英国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协定税则。在《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协定关税原则被固定下来。从此不经外国同意中国不能自行修改海关税则。中国既已丧失了税则自主权海关也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尤其是保护对外贸易的功能。
除海关关税外外国侵略者还侵犯了中国内地征税的主权。当时清廷规定任何商品在国内流通都有常关税。《天津条约》却规定外国货物(洋货)运销内地或从内地运土货到通商口岸出口除纳一次5%的海关税外在内地只须在第一关交纳2。5%的子口税(也就是内地关税)后就可以遍运中国各地不必像中国商人贩运商品那样逢关纳税、遇卡抽厘。结果中国在丧失关税自主权的同时还部分地丧失了内地税自主权。外国资本主义没有了从港口到内地的一切关税障碍更强有力地冲击中国商品和商品市场最后为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土特产和原料打开通道。第二外国侵略者又夺取了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海关是监督进出口货物合法进出国境和征收关税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政权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正式成立海关由清廷掌握海关的行政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一些不平等条约中却规定:外国商船进入中国港口由该国领事通知海关双方共同检查货物和划定货价;外商的非法行为由外国领事处理;外商在非通商口岸走私货物由外国领事来决定是否没收。这些都是对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侵犯和粗暴践踏。咸丰三年(1853)英、美、法侵略者和上海道台吴健彰相勾结镇压上海小刀会起义乘机占领了上海海关并于咸丰四年五月二十四日(1854年6月19日)订立关于上海海关协定。根据这个协定于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1854年7月12日)由英国人威妥玛(咸丰五年改由李泰国)、美国人卡尔、法国人斯密斯组成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管理海关行政中国最重要的上海海关大权被外国侵略者所侵夺。
与此同时外国侵略者又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要挟清廷进一步控制我国其他海关。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内规定:“中国政府海关之统一制度通用于各通商口岸”“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咸丰九年(1859)英人李泰国被清廷任命为第一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设总税务司署于上海。同治二年(1863)英国人赫德继任并在两年后把总税务司署迁到北京设衙门办公成为掌握中国海关大权的机构。以后就用赔款、借款抵押手段全部控制中国海关收入的保管和支配权。
总之中国丧失海关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以及关税保管支配权使中国海关彻底变成了外国侵略者控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据点中国民族工商业遭到致命打击和摧残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生种种变化的根本所在。
2。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和对中国商品市场的控制。
外国资本主义动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销售市场同时大量掠夺原料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它们的需要。在道光二十年(1894)以前以英国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是以商品输出为中心展开的。就其商品侵略的方式和结构及其深入程度来看光绪朝以前主要在各通商口岸附近机制工业品输入数量也不很大还未全面触动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此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在商品输出渐增的同时列强开始对中国大规模资本输出经济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和广大农村逐渐控制中国国内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操纵对外贸易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漩涡成为世界资本主义殖民地市场的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对外贸易自主权的丧失中外贸易生了显著变化。
第一外国洋行迅控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先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上处于不利地位。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逐步合法化走私口岸从广东扩展到福州、浙江、江苏沿海各地直到河北、东北地区上海成为鸦片走私的另一个中心。嘉庆五年至道光十九年(18oo—1839)进口鸦片42。87万箱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o—186o)仅由印度进口鸦片就达94。92万箱;咸丰十一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61—1895)更高达234。75万箱。若从平均每年输入鸦片总值与贸易总额比重看同治三年至十二年(1864—1873)占38。9%同治十三年至光绪九年(1874—1883)占42。5%说明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前后鸦片贸易居进出口贸易的位。“花钱买鸦片消耗了白银而大大妨碍了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必须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1。而英商却在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大横财。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孟加拉生产每箱鸦片为237印度卢比运到中国售价为2618印度卢比攫取利润高达11倍。鸦片贸易的增长是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失去优势的重要原因。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4页。同治朝末年欧洲工业技术革新动力机器迅推广铁路、轮船航运业迅展工业生产品产量迅增长生产费用却大为降低。同治八年(1869)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对中国输出商品的运程运输费用减少。同治十年(1871)上海—香港、香港—伦敦间海底电缆接通。这一切使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有很大增长。从同治三年至光绪二十年(1864—1894)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看同治三年出2446。4万两(海关两下同);同治十年入839。8万两;光绪六年(188o)入14o。9万两;光绪十六年入8994。9万两;光绪二十年入3399。8万两。其间同治十一年至光绪二年(1872—1876)的5年里虽有出但自光绪四年(1878)以后到甲午战争前已无出全是入而且入额越来越大2。其次在外国商品输入量激增的同时中外贸易的商品结构也生了变化。同治十年至十二年(1871—1873)中国丝茶两项占出口总值的87。2%光绪十七年至十九年(1891—1893)降到51。5%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则由12。8%上升到48。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