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炊焕詈枵鲁庠鹞昂康ㄐ 1。十月初九日(11月6日)日军进犯金州徐邦道率孤军奋战抵抗失败。徐邦道退守旅顺。次日日军进攻大连炮台。由于守将赵怀益已先一日脱逃兵勇溃散。日军轻易地占领了大连并缴获了清军遗弃的大批军用物资。
十月二十一日(11月18日)日军向旅顺起进攻。丁汝昌曾亲往天津面见李鸿章请求率北洋舰队驰援旅顺。李鸿章却严令丁汝昌“保船避战”否则虽胜亦罪。而驻守旅顺的清军统帅前敌营务处总办龚照屿在开战前即已逃往烟台。在旅顺的1万多清军军心涣散将领互不统属。徐邦道率部迎敌一度击败日军的先头部队。双方激战数日徐军终因后援不继而失败。二十五日(22日)旅顺失守。日军攻占旅顺后连续四天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近2万的无辜群众被杀害。
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盛京(今辽宁省)广大人民奋起抵抗。日军进攻岫岩时当地挖煤工人联络几十个村庄的人民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抵抗打死打伤许多敌人。辽阳地区的农民在1个月内连续打退敌人的4次进犯。旅顺人民在日军的屠刀下宁死不屈表现得英勇顽强。
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95年1月2o日)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半岛登6抄袭威海卫后路并以海军封锁威海卫港口使北洋舰队陷于港内腹背受敌。二十一年正月初五日(1895年1月3o日)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南岸炮台北岸守军望风溃散。丁汝昌派人炸毁了北岸炮台和弹药库以免资敌。随后日军又占据了北岸。北洋舰队陷入重围。正月初九日(2月3日)日舰和占据炮台的日军以大炮水6合击北洋舰队。北洋舰队的爱国将士拼死抵抗多次打退日本舰队的进攻。但日军猛烈的炮火也使清军伤亡惨重。这时日本舰队司令致信丁汝昌劝其率部投降。在北洋舰队服役的洋员和部分贪生怕死的将领也公开要求投降。丁汝昌下令各舰冒死突围后又命令炸舰沉船以免资敌。但遭到一些将领的反对。只有“定远”管带刘步蟾沉舰后自杀。十八日(11日)丁汝昌在增援和突围均已无望的情况下自杀身亡。次日洋员浩威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投降北洋舰队尚存的11艘战舰和刘公岛炮台及大量军器弹药全部被日军所缴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清廷因淮军屡战屡败转而起用湘军旧将希望以此挽回颓势任命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和淮军总统宋庆为帮办。光绪二十年十二月(1895年1月)刘坤一率六万湘军开赴山海关动反攻。但湘军同样不堪一触即溃。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上旬山海关外的牛庄、营口、田庄台等相继失守。清廷以淮军既溃于前湘军复败于后加之北洋舰队已经覆没不再抱取胜的希望于是决意求和。清廷的是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当时清军大都士无斗志许1《李文忠公全书·电稿》卷18第22页。
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以投入战场的主要部队淮军而言时人对其情状曾有形象的描绘:“‘文官三只手武官四只脚’。四脚脱如飞还恐被追攫制敌不在斗与斗何如走。”1另外清廷在战争中的失败还因为以李鸿章为的主和派企图依靠俄、英等国的调停不作战守准备军事上失去适时把握的时机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对日战争的失败证明清廷推行的“洋务新政”并不能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
1《朱强甫集》《中日战争》第5册第5o9—51o页。
第三节《马关条约》的签订和中国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清军在平壤战役和黄海海战失利后慈禧太后的求和之心就日益急切起来。她重新起用了恭亲王奕䜣来主持总理衙门由奕䜣和李鸿章请求英、俄等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英国为了自身的在华利益曾向美、德、俄等国提出联合调解中日战争的建议。但由于列强各有所图一时未能就此达成一致意见。日军侵入辽东后清廷又转求美国出面调停。在美国公使的斡旋下清廷派户部侍郎张荫桓和湖南巡抚邵友濂为全权大臣于光绪二十年十二月(1895年1月)赴日求和。当时日军正在围歼北洋舰队不愿立刻停战议和就借口清廷所派代表“全权不足”拒绝了和谈。日本通过美国转告清廷议和必须以割地、赔款为条件并由奕䜣或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
光绪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3月)李鸿章同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jfoster)到达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相伊藤博文和外相6奥宗光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日本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媾和条件并蛮横地表示李鸿章对所拟各款只能说“允”与“不允”。日方还威胁一旦谈判破裂就将重新开战并攻打北京。随同前往的美国顾问也与日本配合劝李鸿章妥协。在日、美的胁迫下李鸿章接受了日本的要求于三月二十三日(4月17日)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主要内容如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1;赔款2oooo万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马关条约》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条约规定准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这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需要。《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纷纷声讨侵略者的罪行谴责清廷的卖国行径掀起了一个反对割台赔款的抗议。许多报纸竞相表文章反对投降要求坚持抵抗出了“我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我君可玩而我民不可玩”1的呼声。官员们纷纷上奏反对割台一时间“章满察院衣冠塞途”。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联络来自全国18省的13oo多位举子联名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以挽救危机。割台的消息传到台湾省后台湾人民鸣锣罢市抗议示威。台湾人民布檄文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2决心为保卫祖国和家园而同敌人血战到底。
由于割地一事过于苛刻和全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光绪皇帝曾一度拒绝用宝。但最终还是在内外压力下批准了《马关条约》。不久清廷不顾全国人民的抗议下令台湾巡抚唐景崧率在台官员撤出台湾。同时清廷派李经方为割台专使与日本任“台湾总督”办理割台手续。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在台湾士绅丘逢甲的倡议下台湾人民于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日(1895年5月25日)成立了名为“台湾民主国”的抗日政府年号“永清”寓含永远隶属清朝之意;推举巡抚1光绪十一年九月(1885年1o月)清廷决定台湾建为行省辖台湾本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1《申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1895年7月15日)。
2《中东战纪本末》《中日战争》第1册第2o3页。
唐景崧为总统丘逢甲为副总统兼抗日义军统领驻台黑旗军将领、总兵刘永福为大将军。
五月初日军在台湾基隆东北强行登6台湾巡抚唐景崧逃回大6台北不战而失。台湾汉族、高山族人民在徐骧等人的领导下组成义军跟刘永福所部黑旗军共同战斗先后在新竹、台中、彰化等处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保卫彰化的战斗是跟侵台日军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搏战先后击毙日军1ooo多人敌少将山根信成也在重伤后丧命。但此战也使义军和黑旗军受到很大伤亡。八月战事逼近台南日本海军配合6军进攻在台南附近登6。台南守军孤立作战粮尽援绝终于失陷。中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英勇抗击侵台日军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此后在日本侵略者霸占台湾省的5o年里台湾省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过。
第四节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迅形成了瓜分中国的局势。列宁曾指出:“帝国主义作为美洲和欧洲然后是亚洲的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截至1898—1914年这一时期已完全形成。”1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瓜分活动是与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一展过程相联系的。
扩大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时代列强对外侵略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帝国主义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对华输出资本:先向清廷进行政治性贷款。《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赔款2oooo万两白银以后又追加了3ooo万两的“赎辽费”在三年内还清。当时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是8ooo万两根本无力偿还如此巨额赔款只好举借外债。列强就利用这个机会争相向清廷贷款。在列强的争夺和逼迫下清廷在短短的3年多的时间里先后3次向列强借款: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1895年7月)清廷同俄、法集团签订《四厘借款合同》借款4oooo万法郎;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3月)订立《英德洋款合同》向英、德集团借款16oo万英镑;二十四年二月(1898年3月)订立《续借英德洋款合同》向英、德集团再借款16oo万英镑。这3笔大借款债额总计达白银3oooo万两加上利息高达7oooo万两以上。这些借款的特点是利息高、折扣大而且带有苛刻的政治性条件使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关税和盐税也加深了清廷对帝国主义的财政依赖。
其次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在甲午战后的几年间英、德、俄、法、美等国经过激烈的争夺先后夺取了芦汉铁路、津镇铁路、粤汉铁路等线路的投资权和修筑权总长1。9万余里。
第三直接在华投资设厂开矿。《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则列强也都获得了这一特权。到光绪二十六年(19oo)列强在华设厂的总数就由甲午战争前的8o家激增至933家。为了控制原料产地列强还对中国的矿业进行渗透和争夺。在几年的时间里先后获得了在1o余省投资开采矿山的特权。在中国的新式工矿业中外资占有了绝对的垄断地位。如以机械开采的铁矿业和新法冶铁业的产量光绪二十六年(19oo)至1925年都是百分之百的被帝国主义所控制只是在1926年略减为94。6‰1。这些工厂享有各种特权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赚取了巨额利润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展。与此同时各国除原有银行外又相继在中国开办了许多银行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这样列强通过政治贷款、开办工厂、修路开矿形成了对中国财政经济的垄断和控制。
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中国夺取“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列强在甲午战争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国认为这将阻碍它向中国东北的扩张于是向法、德政府建议:三国联合劝告日本退还辽东半岛。作为俄国在欧洲的盟国法国1《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o5页。1见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27页。
对此表示支持并希望能够以此为由从中国攫取更多的权益。德国侵入远东的时间较晚急于在中国找到一个立足点也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