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活动受到清廷一些大臣和士大夫的反对。他们以理学权威自命恪守“祖宗成法”和“圣人古训”故步自封排斥新思想、新事物以为封建制度及其伦理纲常尽善尽美。这部分人被称为守旧派或顽固派代表人物有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等。
在兴办洋务过程中洋务派和守旧派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为体”也就是维护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两派意见一致没有分歧。两派的分歧点在于“西学为用”也就是要不要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举办机器制造工业以资“求强”。在同治五年(1866)奕䜣等人建议在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招收翰林、进士、举人、贡生及科举正途出身五品以下京外各官入馆学习;光绪六年(188o)刘铭传建议修筑铁路等问题上都遭到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甚至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1。在守旧派的心目中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中学”是万古无弊的“圣道”能够解决治国平天下的一切问题而西学只不过是“夷族蛮邦”的“奇技淫巧”不用学习更不能“用夷变夏”。守旧派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阻碍了洋务事业的顺利兴办。
1《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4第1o—11页。
2《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第9页。
1《洋务运动》第2册第3o页。
第三节军用工业和新式海6军的建立洋务派用力最多的是建立军用工业。还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就在安庆建立“安庆内军械所”以手工生产仿制“洋枪洋炮”并制造了一艘木壳轮船。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在上海设立“上海洋炮局”手工铸造炮弹。次年李鸿章又委派英国人马格里(y)在松江附近设厂制造弹药。清军攻陷苏州后李鸿章命马格里将该厂迁至苏州添置一些机器设立“苏州制炮局”。这是洋务派兴办新式军用工业的开端。
从同治四年(1865)江南制造总局设立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甲午战争结束3o年间洋务派设立的规模大小不等的军用工业共21个。其中由清廷中枢直接拨款、规模较大的有4个即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局。各省督抚也纷纷自筹经费兴办军用工业但大都是中小型的只有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
江南制造局建于同治四年(1865)。是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的美商旗记铁厂又将上海洋炮局并入并增添由容闳经手从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合组成江南制造总局。同治六年(1867)该局由虹口迁至上海城南高昌庙。此后规模逐渐扩大先后设立了机器厂、轮船厂、枪厂、炮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16个分厂还附设了学堂、翻译馆等成为一家综合性近代军用工业。其主要产品有枪支、大炮、弹药、水雷、轮船、钢材等都由清廷调拨分各地驻军。江南制造总局由于在资金经费方面得到清廷的大力支持因此不论生产设备和技术力量都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金陵机器局也称金陵制造局。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将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随迁南京改称金陵机器局。其规模计有机器厂3处翻沙、熟铁、木作车间各2处还有火箭局、火箭分局、洋药局、水雷局及乌龙山暂设炮台机器等主要生产弹药、枪支和大炮产品大都供应李鸿章的淮军和天津大沽炮台。在清廷直属的4个大型军用工业中金陵机器局规模最小“所出枪炮无多”它为大沽炮台所造的大炮在演放时一再爆炸质量低劣。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是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任闽浙总督时向清廷建议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que1)、德克碑(p。d’aiguebe11e)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用几十名法国工匠。筹建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赴任前向清廷推荐前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船政局设有转锯厂、大机器厂、水缸厂、木模厂、铸铁厂、钟表厂、铜厂、储材厂、拉铁厂、锤铁厂、铁胁厂及船坞一座并附设船政学堂是一个设备比较完备的造船工厂。同治八年(1869)船政局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到同治十三年(1874)该局共造大小轮船15艘。因合同期满日意格及一部分法国工匠被辞退有关船只的设计施工由船政学堂培养出来的人员主持。由于经费短缺生产困难加以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中遭到破坏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2o年造兵船19只。船政局在造船过程中技术上逐渐有所提高。最初只能造15o马力以下的木壳船到光绪十三年(1887)造成了第一艘铁甲船轮机也由旧式单机改成复合机马力由15o增至24oo。福州船政局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机器局是华北地区第一个官办军用工业。同治五年(1866)恭亲王奕䜣奏准在天津设局制造军火。次年清廷委派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主持筹建。同治九年(187o)生天津教案崇厚出使法国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兼管该局事宜。经过逐年扩充天津机器局分设东西两处。东局设在城东贾家沽主要制造火药、洋枪、洋炮、各式子弹和水雷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西局设在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炮弹为主兼制造各种炮车器具、电线、电机等。所生产军火主要供应淮系水6各军。在光绪二十六年(19oo)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
湖北枪炮厂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光绪十六年(189o)建于湖北汉阳。
光绪十九年(1893)初步建成次年厂房因火灾被焚甲午战争以后才得以修复主要生产枪、炮、子弹、火药等。
洋务派在同治四年以后创办的近代机器军用工业完全是官办的。经费主要来自海关关税、厘金、军饷等。所生产的军火直接调拨装备湘、淮军及各省军用不是为进入市场交换而生产。这些官办的军用工业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所有局厂不但要受总督、巡抚的控制和监督而且还要受总理衙门的节制。企业类同官府衙门成为当权者安插亲朋故旧的地方。人员冗滥甚至挂名领取干薪营私舞弊管理混乱现象严重。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尽管具有封建性、落后性但它毕竟在中国开了近代机器工业的先河实行了雇佣劳动的形式存在着资本主义性质的因素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还训练新式6军和建立新式海军。
训练新式6军的起步是整顿八旗、绿营。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奕䜣等人的奏折中即提出“自强之术在于练兵”。咸丰十一年十二月(1862年1月)清廷批准了练兵章程。随即成立了神机营并从京营八旗挑选精壮兵丁演练洋枪洋炮和“洋人阵式”。同治三年(1864)神机营在这支队伍的基础上加以扩充建立了“威远队”成为一支拥有5ooo余人融马队、步兵、炮兵于一体的洋枪队。同治五年(1866)总理衙门大臣奕䜣等从绿营中挑选精壮兵丁按湘、淮军营制、营规编练军队共选练六军15ooo人称为“练军”。到光绪二十年(1894)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相继建立了练军。此外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部湘军也都较普遍使用外国新式武器。这些军队大都聘用英、法、德等人按西方操典演练队列阵式。
除整编6军外洋务派还筹建新式海军、整顿海防。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中国台湾清廷以赔款作为日本撤兵的条件于是筹办海防、海军的建议随之兴起。经过筹划光绪元年四月(1875年5月)清廷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开始了近代海军的筹建。在南洋、福建、北洋三支水师中南洋水师起步较早但展缓慢到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前夕共拥有舰艇14艘除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所造外余均购自英、德两国。福建水师是在福州船政局所造的部分舰船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有舰艇11艘其中9艘为船政局自造2艘购自英国。中法战争时福建水师在马尾港内遭法舰的突然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北洋水师于光绪元年筹建起步较晚但展迅到光绪十年已拥有舰艇14艘初具舰队规模。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后清廷成立海军衙门委派醇亲王奕䜣为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庆郡王奕䜣、直隶总督李鸿章为会办大臣。海军衙门成立后贯彻先展北洋水师的方针。到光绪十四年(1888)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各类舰船基本具备共有25艘。舰艇主要购自英国、德国聘请英国海军军官为总查按新式海军编制训练并参照英国的规章制订了《北洋海军章程》。李鸿章还先后在旅顺口、威海卫等地布置防务修筑炮台、船坞成为北洋海军的两大基地。光绪十四年以后北洋水师未再增添新式舰艇。这支苦心经营的海军在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第四节官督商办民用企业的兴办洋务派为了供应军用工业需要的原料、燃料和运输并受到外货倾销、外资优厚利润的刺激从同治末年开始便6续创办资本主义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到光绪二十年(1894)共创办民用企业2o多个。这些企业只有少数是官办大多系官督商办。所谓官督商办即在官府监督下招徕社会上的私人资金创办民用企业以解决清廷由于财政拮据难以筹拨企业所需的巨额资金。此外有个别民用企业采取官商合办的形式。在这些民用企业中规模较大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汉阳铁厂、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
轮船招商局于同治十一年(1872)在上海创立是这类企业中兴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创办之初李鸿章令浙江海运委员朱其昂主持局务。由于招募商股困难筹办半年实际资本还不到2o万两其中12。3万两系贷借官款加以朱其昂又不善于经营新式航运遂于次年进行改组。轮船招商局改组后由买办唐廷枢任总办买办徐润洋务官员盛宣怀旧式商人朱其昂、朱其诏任会办规定资本1oo万两。在唐廷枢的主持下招商局扩充了运输业务到光绪二年(1876)航运船只增至1o艘。次年又以22o万两购买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增至3o余艘。招商局规模虽扩大但也出现船多货少、债务严重等新的困难。太古、怡和等英国轮船公司为了维护其在中国航运的垄断地位继续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使其陷入艰难处境。由于李鸿章采取了暂缓缴还官款利息、增拨运粮、准其承运官物、如有盈余全部留局作公股等措施才使招商局的情况日渐好转。中法战争前夕光绪九年(1883)上海生金融恐慌招商资金周转失灵曾举借外债。李鸿章乘机进行第二次改组派盛宣怀为督办马建忠为会办。中法战争期间主持局务的马建忠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将招商局售予旗昌洋行战后收回。盛宣怀通过重新制订章程以督办大员身份控制了招商局的人权和财权加强了“官督”的权力“商办”的色彩大为减弱。
开平矿务局于光绪二年(1876)筹办李鸿章委派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