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官府是省之下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知府为一府长官从四品掌总领属县宣布条教兴利除害决讼检奸。三年一考属吏具其优劣上报。一切要政皆需通过督、抚允准乃行。清朝以知府“为承上接下要职”故严谕督、抚对其考核。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协助知府分掌粮盐督捕江防海防河工水利清军理事抚绥民众诸职。属官有经历、知事、照磨、司狱等。

    厅州官清朝有直隶厅、州和一般厅、州。凡统治地方人多并直隶于布政使司的为直隶厅、州地位与府大致相同。厅设官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州设官知州正五品州同从六品州判从七品。清朝在全国设有直隶厅四十一个直隶州七十三个。其外的厅、州称为散厅、州地位略同于县。至清末全国已设散厅七十八个散州一百四十五个2。散厅、州设官与直隶厅、州相同而品级差一等。散厅、州属府管辖个别的隶于将军或道员。县官县是地方基层政权机构。清末全国已设一千三百五十八个县。每县设官为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一人主簿正九品无定员。知县掌一县治理主要是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史掌稽检狱囚。

    府厅州县的职官还有府厅教授厅州学正县教谕府厅州县训导等分别掌管各该地方学校的教育与教学。州县关津尚设巡检、驿丞、闸官及税课司大使、河泊所大使等。

    清朝在西北蒙古、青海、新疆、西藏西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所建职官制度既不同于京畿、东北和内地各省在这些地区之间又有很大差别。

    内外蒙古的盟旗制清朝以大漠为界将蒙古分为漠南内蒙古和漠北外蒙古1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盟旗制度。盟由各部定期会盟而形成的机构旗是分解原来的部落而组成。旗隶于盟。内外蒙古的盟旗设官基本相同。每盟设盟长、副盟长各一人掌管盟务。盟长先由各旗会盟时从旗长即札萨克中推选。后来改为清朝理藩院开列盟内札萨克由皇帝任命。其外每盟各设备兵札萨克一人管理军务。有的盟还设帮办一二人协理盟务。旗是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构每旗设旗长一人又名札萨克掌全旗要务。又设协理副之。其属有管旗章京、副章京及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札萨克等官员多数都是原来蒙古各部落的领并经清朝封有爵位的王、贝勒、贝子、1《光绪大清会典事例》卷25。

    2张德泽:《清代国家机关考略》第222—224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1《光绪大清会典》卷63。

    公、台吉等人。

    内蒙古的盟旗是把原来的二十四部按其活动地区划分为六盟、四十九旗。具体组合是东四盟:哲里木盟统十旗卓索图盟统五旗昭乌达盟统十一旗锡林郭勒盟统十旗;西二盟:乌兰察布盟统六旗伊克昭盟统七旗。清朝在这些盟旗之上由理藩院及派驻地方的将军、都统进行管辖。他们是盛京将军监督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六旗;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监督哲里木盟的郭尔罗斯前旗和杜尔伯特旗等;热河都统监督卓索图盟五旗及昭乌达盟十一旗;察哈尔都统主要掌管察哈尔八旗及四牧群其外监督锡林郭勒盟十旗;绥远城将军管辖土默特二旗并监督乌兰察布盟六旗及伊克昭盟的鄂尔多斯七旗。

    外蒙古虽在清入关前已建立了“九白”的常贡关系但入关后一度受噶尔丹的骚扰直到康熙平定噶尔丹之后才恢复并确定外蒙各部的牧地。清封各部领为汗和王、贝勒、台吉等如内蒙一样建立盟旗制度。其各部所组合的盟旗是:喀尔喀四部及附额鲁特、辉特部四盟、八十六旗;杜尔伯特部及附辉特部二盟、十六旗;新土尔扈特一盟、三旗。此外札哈沁、明阿特、乌梁海部等虽也有旗之设却不属于外蒙古各盟。清朝对外蒙古盟旗的管辖中央有理藩院的典属、柔远清吏司等机构地方上有驻防将军或大臣等。其中定边左副将军(或称乌里雅苏台将军)为当地最高统治者下设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二人一人由蒙古王公担任与将军共同管辖喀尔喀诸部盟旗。科布多参赞大臣及帮办大臣管辖杜尔伯特、辉特、新土尔扈特等盟旗及札哈沁、阿明特、乌梁海等旗。库伦办事大臣掌中俄交涉事务其属恰克图办事司员一人负责监督中俄贸易。

    青海蒙古的盟旗制清代的青海主要为蒙古额鲁特部居牧之地共分五部、二十九旗。即:和硕特部二十一旗、绰罗斯部二旗、辉特部一旗、土尔扈特部四旗、喀尔喀部一旗。还有察罕诺门汗部自编一旗。每旗各设旗长掌治一旗属官之设如内蒙古。旗之上青海各部与察罕诺门汗部一旗共会一盟但是不设盟长而以清朝驻西宁办事大臣莅盟统辖之。道光三年(1823)又分河北二十四旗为左右翼每翼设正、副盟长各一人1。

    新疆的盟旗制和伯克制新疆在清末建省之前曾就额鲁特旧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的实况如内蒙设盟旗制。即:旧土尔扈特部为盟四和硕特部为盟一。盟下为旗。每盟设正、副盟长各一人旗设旗长(札萨克)一人掌盟、旗政令。但是盟长由清朝政府任命旗长则基本是世袭。此外新疆大部分地区为维吾尔族居住清代称为“回部”。哈密、吐鲁番率先归服曾设旗部长被授札萨克。自康熙至乾隆平定回部诸乱之后在这些地区不设札萨克而实行伯克制。伯克原来是回部的酋长经清朝重新任命按职责1《光绪大清会典》卷67;《清史稿》卷79《地理二十六》。

    和品级称某某伯克共三十余名目1。最高的为阿奇木伯克掌综回务三品至六品其次为伊什罕伯克掌赞理回务。四品至六品。其余分掌地亩、田粮、税务的大抵四品至七品。在清朝所封的札萨克郡王和诸伯克之上清朝还派驻了伊犁将军掌天山南北最高军政大权下设参赞大臣一人辅之。又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及帮办大臣叶尔羌办事大臣及帮办大臣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办事大臣等以及乌鲁木齐都统、副都统分管所在回城事务。

    西藏的政教合一制清代称藏族为图伯特或唐古特所居地区分为卫(前藏)、唐(又称喀木)、藏(后藏)、阿里(又名喇里)四部。崇德年间及班禅已派人贡于清朝经康熙至乾隆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及其所造成的影响清朝在西藏便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当地的最高统治者为喇嘛驻前藏拉萨掌全藏政令。班禅喇嘛驻后藏扎伦布掌后藏寺院与其教民。在宗教上班禅略低于在政权上高于班禅。前藏行政机构主要有噶厦和商上。噶厦为总管藏务会议厅设三品官噶布伦四人。商上为分管财政的机构除以噶布伦一人管理外设四品仔琫三人商卓特巴二人。还有专掌粮务的叶尔仓巴、掌道路的朗仔辖、掌刑名的协尔帮、掌马厂的达琫及第巴等四至七品的各种名目官员。后藏也设四品商卓特巴、叶尔仓巴五品达琫等官员掌管相应的政务。武官则有四至七品的戴琫、如琫、甲琫、定琫从几人至百多人。凡前后藏皆有营寨按其地理险易和大中小各设边营官及营官总计一百六十余人1。佛教在西藏盛行喇嘛很多有的喇嘛在噶厦、商上任职而僧官又分国师、禅师、札萨克大喇嘛、札萨克喇嘛、大喇嘛、副喇嘛等专掌教事。

    清朝在西藏设官始于雍正五年派驻藏大臣二人驻前藏统管前后藏地方及喇嘛事务。后改为办事大臣、帮办大臣各一人分驻前后藏。按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与、班禅地位相等实际驻藏大臣职权更大是清政府的代表。、班禅及以下呼图克图十八人、沙布隆十二人等活佛转世称为“呼毕勒罕”即奔巴金瓶抽签均由驻藏大臣监督。

    西南地区的土官制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历来居住蒙、藏、瑶、壮、彝、黎等少数民族。清朝根据这些地区的特点以当地的土著人作各级行政机构的长官清朝政府予以承认但是当官的人可以世袭这就是土官制。有文武两类文官如知府、知州、知县等皆加“土”字。武官有指挥使司指挥使、长官司长官。从正三品至正七品。此外还有土游击、土都司、土守备等。清朝定制文职土官共七阶武职土官共五阶。其承袭、革除、升迁、降调文隶吏部武隶兵部。在地方上各归所在总督、巡抚或驻扎大臣、办事大臣等统辖。

    1《清史稿》卷117《职官四》。

    1《光绪大清会典》卷67;《清史稿》卷117《职官四》。

    军事机构的建立和设官清朝以武功定天下入关前就建立了著名的八旗制度。入关后又在进行武力征服和巩固统治的过程中建立起人数更多的绿营兵制。同时对原有的八旗作了整编和改组形成了禁旅八旗、驻防八旗和绿营兵的新的军事体制。

    早期以三百丁为一牛录(后改为一二百丁)立一牛录额真汉称为佐领。五牛录为一扎拦(甲喇)立一扎拦额真汉称为参领。五扎拦为一固山(汉译为旗)立一固山额真汉称为都统。固山额真立左、右美凌额真汉称为副将。以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旗纛相区别名为八旗。最先建立的是四正色后扩充为四镶色。初建时仅为八旗满洲继之又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合之实为二十四旗。因为人数无论如何增加只扩大牛录的数目旗始终不变所以总称八旗。清入关后分置八旗满、蒙、汉军于北京城按左、右翼方位而居:左翼镶黄在东北依次而南正白、镶白、正蓝;右翼正黄在西北依次而南正红、镶红、镶蓝。星罗棋布“拱卫宸居”1。据乾隆后所编《大清会典》记载京城的满洲佐领六百八十一蒙古佐领二百零四汉军佐领二百六十六驻防佐领八百四十总共近二千个佐领。八旗军队总兵额约二十万其中十余万为禁旅八旗2。

    侍卫处禁旅八旗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守卫皇帝的任务。原来清朝皇帝自领八旗中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余称“下五旗”。侍卫处即由上三旗、宗室及“外藩”中选拔材武出众的子弟为侍卫并以勋戚大臣为统帅而组成的一支军队。顺治元年定制设官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散秩大臣从二品等。侍卫分一二三四等。领侍卫内大臣“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在内大臣、散秩大臣协助下宿卫扈从执行禁旅大将军的职能。侍卫处设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章奏文书。侍卫掌营卫轮班宿卫并受侍卫班领、署班领、侍卫什长分辖1。

    骁骑营始于入关前的随营马兵阿礼哈哈。顺治初定制为八旗都统所直辖。由马甲、领催、匠役等人组成。马甲按满蒙、汉军各佐领数抽调各为营。领催又是从马甲中选拔的优秀人才。匠役是每佐领均有弓、矢、鞍、铁匠等。设官与八旗同都统从一品掌骁骑营之政令副都统正二品参领正三品佐领正四品分管上命下达及户口、田宅、兵籍等具体事务。前锋营始于入关前的噶布什贤哈为精锐的前哨兵田八旗满洲、1福格:《听雨丛谈》卷1“八旗方位”。

    2魏源:《圣武记》卷11“兵制兵饷”。

    1《光绪大清会典》卷82。

    蒙古佐领下抽调组成。顺治元年定营制分左、右翼。设官为前锋统领正二品左右翼各一人参领正三品侍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