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绞惫ㄕ聍爰接⒕谜羝幕鹇钟谑撬慰剂衷蛐焯峁┑摹冻德执肌方蟹轮葡扔萌肆η堵衷诤惺院匠晒笥种瞥筛蟮慕⒅豢稍诤Q笾行惺弧1841年春龚振麟又把只能直击的旧式炮架改成能上下左右改变射击角度和方位的新式炮架和炮车。这种新式炮车灵巧坚固富有成效。

    1王锦光、闻人军:《中国早期蒸汽机和火轮船的研制》载《中国科技史料》1981年第2期。第七节交通运输造船和航海技术清代实行“海禁”时期对中国航海事业及造船技术的展有很大影响。但清代前期的船舶制造技术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官办造船厂普遍使用船样造船。现存清朝《闽省水师各标镇协营战哨船只图说》的手抄本就是这种依照较详细的船舶设计图纸建造船只的例证。该书中既有船舶整体图又有平面图共记载有五类船只的尺寸、结构和各部件名称。这种规范化和定型化的设计制造方法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清中叶以前在结构和风力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点的中国帆船一直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的海上交通工具。1699年因运输福建木料又创出新船型。这种新船以钓船为母型吸收江苏沙船、浙江蜑船的优点而被称为“三不象”。该船身长腹阔头尖尾高长十一丈载二千石。1848年福船系统的“耆英号”三不象船曾绕过好望角横渡大西洋。清代沙般则向轻捷方向展。沙船上装有披水板、梗水木、太平篮。这些装置使沙船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加上风帆和船尾舵的操纵技巧使沙船的适航性更好顺风逆风都能行驶。1827年江苏巡抚陶澍曾上疏进呈航海图和一份详细的说明。这份航海图及其说明内容丰富、准确可说是关于中国古代帆船沿海航行经验的一次很好的总结1。

    清代船舶和航海技术虽然一度领先于世界但是展度缓慢且没有重大的革新。鸦片战争前后西方船舶和航海技术已远远过中国当时丁拱辰、龚振麟等人对于汽船和蒸汽机车等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和研究近代船舶技术开始传入中国。

    6上交通运输工具清代的6上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畜力拖动或人力推拉的各种车辆如大车、板车、下泽车、独轮车、轿车等。这些车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适应于平地、丘陵、沼泽、山地等不同情况的运输需要至今还难以为现代交通工具所完全取代。此外还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运输工具如北方冬季冰雪之地使用的爬犁(又称冰床)就是很实用的一种。萨英额《吉林外记》提到:“耙犁用两辕木作底立插四柱高三寸许。上穿二横木或铺板或搪木。坐人拉运货物皆可。前辕上弯穿以绳套二马服驾轻捷于车。若驰驲更换马匹冰雪之地可以日行三四百里。”有些爬犁不用畜力而用撑杆在冰上滑动用力较省而度较高。如果风向适宜也可在冰床上加1章巽:《我国古代的海上交通》第94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帆藉以节省人力和提高度。

    第八节兵器火炮清朝统治者重视骑射刀枪弓矢等仍然是用兵作战中的主要武器。同时火枪火炮也在统一中国、平定叛乱和巩固边防等战争中挥了重要作用。清代前期火器制造技术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展和创新。如康熙年间在宫内造办处、景山和铁匠营设立炮厂所制枪炮专供皇室和满八旗之用还专门建立了装备鸟枪、火炮的火器营。为平定三藩之乱康熙特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特点和便于战场上机动使用的火炮。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1并进呈《神威图说》一书介绍了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在康熙十四年(1675)至康熙末年四十余年间仅中央政府就督造或改制神威无敌大将军、金龙炮、制胜将军、威远将军等各型火炮近千尊可见火炮制造的数量之大并且铁炮的数量已远远过了铜炮。清代火炮的种类也是相当多的有几十斤到三四百斤较灵便的轻型炮也有五六百斤到七八千斤主要用于攻城的重型炮。乾隆二十一年(1756)颁行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载有各种火炮共85种可见火炮的种类之多。清代还创制了一些新型火炮如奇炮、子母炮、短管曲射炮等。火炮性能也有所改进如普遍安装瞄准器具提高命中精度;加长炮身提高射程;安装炮车炮架增加机动性;改进炮弹和火药增强火炮杀伤力等等。

    清代在火器制造方面的一些新明也是值得称道的。如著名火器制造家戴梓(1649—1726)明“连珠铳”“形若琵琶凡火药铅丸皆贮于铳脊以机轮开闭。其机有二相衔如牡牝。扳一机则火药弹丸自落筒中第二机随之并动石激火出而铳矣。计二十八火药弹丸乃尽始需重贮”1。这种可以连续射28粒子弹的连珠铳其原理虽与机枪有所不同但与机枪连的设计思想是一致的。可惜的是这种新明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结果“器藏于家”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展。戴梓还曾创制冲天炮。这种炮小而轻射程远杀伤力大性能良好。试放时康熙亲往靶场观看演试后封此炮为“威远将军”并命工匠在炮身上镌刻戴梓之名以示纪念。戴梓还曾仿制过外国使臣进献的“蟠肠鸟枪”也获得成功。

    手榴弹手榴弹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近战武器资本主义国家在二十世纪初才用于战争。而中国云南哀牢山地区的彝族人民早在十八世纪就已创制出用网兜1樊国樑:《燕京开教略》。

    1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9。

    抛出的“葫芦飞雷”2。这种葫芦飞雷是用干葫芦盛装火药和铅块(或铅丸)、铁矿石渣、铁片等在葫芦颈部放置火草作为引火索。使用时点燃火草由小网兜将飞雷抛出用来狩猎。19世纪中叶爆了以彝族人李文学为的彝、汉、白、傣、苗、哈尼等各族人民的联合起义。为了抵抗拥有优势兵力和火枪火炮的清军起义军制作大量的葫芦飞雷在嘉之战中挥了很大威力。在战争中起义军还创造了用手投掷的长颈葫芦飞雷这已与现代手榴弹的作用更为接近。

    西方技术的传入清代嘉庆、道光时期政治经济衰退曾在世界上长期领先的火器制造技术也转而落后终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自己的大门。鸦片战争前后在林则徐、魏源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火器研制家如丁拱辰、丁守存、龚振麟、黄冕等对于西洋火炮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所创新。如丁拱辰著的《演炮图说》和《演炮图说辑要》对火药配方、火炮铸造、炮台构筑、运炮器械以及西方炮台和海岸炮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龚振麟所著《铸炮铁模图说》是兵器史和铸造史上的一部重要专著。他所创的铁模铸炮法新工艺用铁模(即铁范)替代泥型加快了制炮度并可铸造数百斤至数千斤的大型铸铁件是一项非常出色的技术成就。他所研制的新式炮架和炮车改善了火炮的机动性也是很有实用价值的明。但总的说来清代后期的火器制造技术是难以与迅兴起和展的西方军事工业相比的中国的兵器制造业在嘉庆、道光以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2刘尧汉:《彝族的火器——葫芦飞雷》载《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版。第九节造纸造纸业的分布和主要品种清代造纸业在明代基础上继续展尤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造纸作坊大多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广东和四川次之北方以陕西、山西、河北等省为主。当时一些纸厂的工人已达百数十人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造纸原料有竹、麻、树皮和稻草、麦秆等。其中竹纸产量居位竹纸中以江西、福建的“连史”、“毛边”最为普遍多用于印刷书籍。皮纸产量居第二位多作为书画纸和印刷纸。麻纸主要产于北方各省但其产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由稻草、麦秆制造的纸比较粗糙多作包装、火纸等杂用1。

    造纸技术清代造纸技术集历代之大成且有所创新各地工艺虽略有不同但都已达到较完善的地步。例如据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所载道光初年陕南地区的竹纸制造工艺大致如下:选择适当时节砍取水竹经过用水浸沤蘸石灰浆堆沤再经过甑蒸碱水煮加入黄豆与白米水浆(淀粉溶液)蒸等工序制成纸料;然后将纸料下踏槽细踏再下纸槽搅匀用竹帘抄造叠压去水最后逐张揭起刷贴在焙墙上焙干。如做细白纸则在纸料入槽后加入适量的白米汁可制成细紧的白纸。如做黄表纸加姜黄末即成黄色。清代黄兴三在《造纸说》中记载的浙江常山造竹纸技术与此基本相同但在制纸料时减少一道蒸煮增加两次曝晒纸料用水碓舂捣而非人工踩踏整个造纸过程要经72道操作手续才能完成。中国传统造纸术中主要用竹帘作为抄纸工具。康熙年间出现了用铜网抄造的“阔帘罗纹纸”1纸宽有六尺。用铜丝编成的铜网要比竹帘坚牢使用寿命也较长并且能造出较薄的纸张因此它是造纸技术史上的一项重要明。但铜网容易起拱走形制作上也存在一些技术困难特别是这一明并未引起重视以至“无人继作”。直到此后一个世纪左右西方于十八世纪末及十九世纪初明了长网造纸机和圆网造纸机才又开始应用了铜网造纸技术。

    数量和质量清代前期纸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品种增加用途也更加广1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

    1徐康:《前尘梦影录》。

    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道光年间(1821—185o)。例如安徽泾县一带生产的宣纸用青檀皮掺入适量的楮皮或稻草制造洁白柔韧吸墨和韵墨性能良好宜于书画、拓印和印刷。乾隆时期宣纸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当时皖南一些山区几乎家家从事造纸宣纸的品种已近百种其中有长达丈二的大幅宣纸也有五色、界栏、山水、花鸟等精致小笺;有单宣、夹贡、罗纹、玉版等生宣也有虎皮、珊瑚、冰琅、云母、泥金、蝉翼等熟宣品种齐全名目繁多可谓一时之盛。康熙乾隆时在加工纸方面的又一项成就是仿制出历代的名纸。如仿五代南唐澄心堂纸仿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仿元代明仁殿纸仿薛涛笺等都很著名。此外还研制出一些新的品种如梅花玉版笺金花笺(洒金彩蜡笺)等。这些加工纸大多制作精美造价高昂至今尚可在故宫博物院等处见到。虽然十八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明了各种造纸机械生产效率远远过了中国的手工纸但中国手工纸的许多优点是机制纸所难以达到的因此西方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如18世纪5o年代的法国经济学家杜尔果等)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已对中国传统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造纸技术感到兴趣并设法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第十节印刷印刷业的展清代印刷业相当达官府、私家都很重视刻印书籍书坊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代著作约有25万种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清代出版的1。在质量方面以清代前期内府本和私家精刻本为最好有些坊刻本也属上乘不仅注重校勘而且刻写、纸墨、装帧等都很考究。清代后期官刻私刻的书籍虽然数量不少但往往印制粗劣错讹较多质量已大不如前。

    雕版印刷清代的印刷仍以传统的雕版印刷术为主武英殿修书处、扬州诗局以及一些学者和藏书家刊刻了大量很有价值并且精雅悦目的书籍。同时雕印技术如饾版、套版技术也有所进步。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