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0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满文老档·太祖》卷54、66。
1《满文老档·太祖》卷66。
2《清太宗实录》卷1o页12。
3《满文老档·太宗·天聪》卷6。
二是军力削弱难求进展。宁远之败损伤惨重影响了将士锐气。天聪元年(1627)五月皇太极为报父仇振奋军心亲偕诸贝勒统领六万大军围攻锦州虽然城中明兵只有三万但凭借坚城枪炮拚死抵抗。皇太极挥军猛攻亲自披甲带领侍卫疾驰进击诸贝勒大臣兵弁亦奋勇冲杀但由于明军猛烈还击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瓦克达俱力战负伤八旗将士“损伤甚多”不得不撤围回师。明人称此战为“宁锦大捷”。两次失利大伤元气使得数十年来所向无敌的八旗劲旅锐气顿减斗志不旺害怕打仗“皆怯于攻城”。1第三个大难题是内争尖锐君权微弱。皇太极虽然被尊为天聪汗但其实权远逊于汗父。努尔哈赤是“承奉天命养育列国英明汗”其汗位是皇天任之是“天任之为汗”八旗大臣官将固然由其任置即“汗任之为大臣”就是贵为一旗二旗之主的旗主贝勒、大贝勒也系汗之封授赐与八旗所有人员最终统归汗辖而皇太极之为汗却系由诸贝勒“任置”的。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去世时八旗贝勒中大贝勒代善最有希望、最有资格、最有势力继位为君。他身为正红、镶红两旗之旗主他的亲侄杜度掌镶白旗他的儿子岳讬、萨哈廉、硕讬、瓦克达均是辖领牛录率军厮杀的勇将前三人和杜度还是“执政贝勒”。代善系第一位后金国大福晋所生的皇子军功累累位列四位大贝勒之具体处理军政要务还曾当了相当长时间的太子。按照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宣布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新汗由诸贝勒“任置”他是极有可能继任新汗的。此时皇太极仅领有正白旗位居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三大贝勒莽古尔泰之后为第四位大贝勒通常被称为四贝勒其长子豪格只有十七岁二子、三子已殇第四子叶布舒还在母腹中他仅能与镶蓝旗旗主阿敏、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相提并论其人丁兵将势力皆不如代善也不如十二弟阿济格、十五弟多铎、十四弟多尔衮三位同母所生之三弟兄。
此时阿济格二十一岁多尔衮十四岁多铎十三岁固然是年轻和年幼之人但阿济格、多铎已是正黄、镶黄两旗之主多尔衮也辖有十五个牛录且是汗父生前许愿的“全旗之主”三弟兄之母又是机警过人的大福晋阿巴亥显然是很有希望继位为汗。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大贝勒代善竟然让贤在其子岳讬、萨哈廉的建议下提出立皇太极为君皇太极才被诸贝勒“任置”为天聪汗并由汗、贝勒书写五份誓词祭告天地规定汗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并尊以他们四位为主加上阿济格等十一位贝勒共同治理金国朝会之时亦是汗与三大贝勒同坐于上接受其他贝勒与八旗官将朝拜。皇太极只不过是四大掌权者之一并非言出令行至尊无上的君汗金国由八旗旗主共掌和分治。这样内争必烈各贝勒之间不相上下君权微弱极不利1《清太宗实录》卷2页42;卷5页33。
于金国的巩固和展。
周边形势同样不妙。西边明国时刻不忘收复失地歼灭满洲。明帝擢任袁崇焕为辽东巡抚委以关外大权。袁崇焕“锐意恢复”缮修锦州、中左、大凌河三城移商民广屯田竭力巩固关外四百里土地遏制金兵攻势伺机复辽。北边与西北的漠南蒙古诸部大都与明相联敌视满洲。察哈尔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力图恢复祖业统一蒙古各部再建大元王朝兵强马壮称雄各部。当天命四年金军大败明军于萨尔浒后林丹汗致书努尔哈赤声称“蒙古国统四十万众英主青吉思汗谕问水滨三万人英主安否”居高临下恃众压寡警告后金不要夺取广宁。他接受明朝每年赏银上百万两助明对抗满洲并经常裘掠与金友好的科尔沁蒙古各部。喀尔喀五部贝勒原曾与努尔哈赤盟誓共同对明但他们听信明朝之言受其银两衣帛遂背坏誓约“以兵助之”经常掠金人畜财物袭掠墩军献于明领取奖银。天命十一年正月宁远之败后喀尔喀五部以为金兵“将尽遂决意助明朝”移营逼近金地带来严重威胁。南邻朝鲜世忠于明朝特别是万历年间明遣大军入朝助朝抗倭双方更为友好亲切。萨尔浒之战时朝鲜兵一万三千随征后又大量收容逃入其境的辽民供应驻于其皮岛之明朝总兵毛文龙部下食粮毛文龙由此地不断出击袭掠金国腹地闹得金国不得安宁。简而言之金国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一旦明军大举进攻蒙古察哈尔、喀尔喀、朝鲜及毛文龙必将响应四面围攻金国很难抵挡。
面临内政外交极其恶劣的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皇太极毫不畏怯勇敢地挑起了使金国转危为安继续向前的重担。他一即位便先在改善内部局势稳定统治秩序上采取了几项大胆的关键性改革措施。第一赦免欲图叛逃之罪。天命十一年九月初五日即登基后第四天他颁诏国中:“凡汉官富民从前有商议逃走及与奸细往来者纵有人举概不究问。有已逃在外追获者杀无赦有欲逃未行者告亦不究。”
第二释放庄丁为民。九月初八日汗谕:“汉民与满洲同居一处多为满洲扰害度日艰难命其分屯别居。”实录编纂官就此事阐述说:“前此汉人每十三人编一庄头分给满官为奴。自上即位念汉人给满洲为奴逃亡殆尽因择可为奴者每备御给八人、牛二只余各入堡为民选清正官管理。”1第三停筑城禁扰民各耕其田。九月初七、初八日汗两次下谕:先时明知劳民而营建城郭修筑边墙者以固吾疆圉也。今八旗田土移易已定自后不再新筑城郭边墙田土不再移改“各粪其田”。汉人与满洲同样差役。贝勒大臣及其属下人员出外之时自备行粮禁食民间牛羊猪鸡。贝勒大臣不许骑汉官马匹不许取汉人鹰犬不准勒买器物和至汉人家饮1《清太宗实录》卷1页7。
食违者治罪。1这就根本上取消了努尔哈赤晚年镇压和加重剥削汉民的主要弊政对缓和满汉紧张关系稳定国内秩序恢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诏下汉官汉民皆大悦向之思逃者皆止奸细从此绝迹矣。”2他还起用汉官和汉人生员初擢沈阳县学生员范文程为游击召直左右后授其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世职为二等甲喇章京命其掌领机密事。出宁完我于包衣召直文馆久预机密屡进世职至二等甲喇章京。其后他又以汉官俱归併于满洲大臣下所有马匹不得乘骑为满官所乘所有牲畜不得使用被满官贱价强买虽有腴田不得耕种终岁勤劳“米谷仍不足食每至鬻仆典衣以自给”“官员病故其妻子皆给贝勒家为奴”故“潜通明国书信往来”时怀叛逃之心因此命令将数千名汉官汉民另编汉军旗将汉官拔出满洲大臣之家使其“得乘所有之马得用所畜之牲妻子得免为奴择腴地而耕之米谷得以自给”。3这样汉官才基本上安下心来尽心竭力为金汗效劳。
皇太极深知汗父以武开国没有武功军威不壮就不能创业建国也不能定国安邦更不能拓疆辟地席卷全辽进取山海故连续进行征蒙攻朝袭明的战争。
皇太极即位之后一月余天命十一年十月初七日遣大贝勒代善等九位贝勒“率精锐万人”往征蒙古喀尔喀五部之扎鲁特部别派副将冷格里领兵六百往袭喀尔喀五部之巴林部驱逐哨兵纵火燎原以张声势。代善等飞奔疾驰大破扎鲁特部擒其巴克等十四位贝勒斩杀鄂尔寨图贝勒“尽俘获其子女人民牲畜而还”。冷格里等亦俘获巴林部人马牛骆羊四千余。
皇太极看准了林丹汗是他统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努力争取科尔沁等部贝勒与金联合对付林丹汗的袭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属下人员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大举进攻。蒙古奈曼、敖汉诸贝勒“因察哈尔汗不道”于天聪元年(1627)“举国来附”皇太极举行盛宴隆重款待。喀喇沁、鄂尔多斯、阿巴亥、阿苏特、喀尔喀诸部因不堪忍受林丹汗的欺压掠夺于天聪元年底至二年初组成十余万人的联军在土默特部赵城地方(呼和浩特地区)消灭了林丹汗驻兵四万及其派往明国张家口领赏的三千士卒联军伤亡亦重。喀喇沁部要求与金结盟皇太极欣然允诺“刑白马乌牛誓告天地”共击林丹汗。天聪二年二月皇太极亲率精骑在敖不伦地方(大凌河上游)飞闪击察哈尔所属多罗特部落俘获一万余人挫了林丹汗锐气。接着他于九月率诸贝勒大臣统领八旗军队征调联盟、归附的1《清太宗实录》卷1页8。
2《清太宗实录》卷1页6。
3《清太宗实录》卷17页11。
科尔沁、喀喇沁、敖汉、奈曼及喀尔喀诸部贝勒各率所部兵马来会大举西征察哈尔连续驰击席尔哈、席伯图、汤图等处俱克其地又遣精骑追捕败军直至兴安岭“获人畜无算”一征林丹汗取得了初步胜利。
皇太极又兴兵攻朝鲜。天聪元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岳托、济尔哈朗等六位贝勒统兵三万进攻朝鲜。金兵进展迅连下城池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就占领了大半个朝鲜入据旧都平壤迫使朝鲜国王李倧签订了城下之盟。誓言规定朝鲜国王尊金汗为兄己居为弟春秋两季向金汗纳贡金国使臣前去按过去接待明朝使者之例对待不得“与满洲记仇修筑城池操演兵马”断绝与明国的关系只与金国往来辽民逃入朝鲜立即送还。若违誓言金即兵征讨。
在皇太极勇于进取和正确指挥下经过八旗贝勒大臣将士的奋勇冲杀和艰苦努力仅仅两年便解除了四面受敌之困国内形势稳定八旗劲旅再显雄威士气大为振作金国终于转危为安了并为下阶段的迅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兵逼明都天聪三年(明崇祯二年1629)由危转安的金国正处在前进路上的重要关头。此时攻朝已收大功一征林丹汗初战告捷奈曼等部6续来归国内经济有所好转在平庸之辈看来可以暂停厮杀放马归山安享太平之乐了。然而这毕竟是肤浅之见只有几万男丁的女真——满洲面对幅员辽阔、人口上亿、拥兵百万的明朝大皇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不前进必衰弱三十几年过去难免灭族灭种之祸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好些马背上民族曾叱咤风云所向披靡以少胜多然而曾几何时坐享其乐锐气全休终于销声匿迹。此路断不可走。
若要前进去向何方明与蒙古以谁为先金国上层人员对此颇有分歧。有的主张先攻蒙古也有人则主攻明。攻明固然可获大利但困难不小风险也大闹不好再来一个宁远之败。天聪汗皇太极与八旗贝勒大臣经常为此穷思苦索最后皇太极决定“亲统大军伐明”并调集蒙古各部会师。
天聪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军到达辽河立营蒙古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奈曼、巴林、敖汉等部奥巴等数十贝勒相继率兵来会。皇太极召集八旗诸贝勒大臣及外藩蒙古贝勒商议向谁用兵。他说:明国屡背盟誓察哈尔残虐无道皆当征讨“今大兵既集所向宜何先尔等其共议之”。与会者有的认为:“距察哈尔辽远人马劳苦宜退兵”。有的说:“大军已动群力已合我军千里而来宜以见集兵征明”。皇太极认为应当征明遂统大军向明境前进。
不料过了五天生了波折。十月二十日大军抵达喀喇沁部的青城。大贝勒代善、二贝勒莽古尔泰在行进途中秘密相议晚上进入皇太极的御幄“止诸贝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